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7600|回复: 19

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战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1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战神2 P6 p. {) r  v0 j+ C: I: q
: A% R6 S) }7 `* F5 y

* X' F9 k6 X* {  f8 n9 _/ g. \+ I% Q6 k
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战神0 u+ t4 B# A' C7 |+ M
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则必为千古遗憾!以前也有人归纳过这样的英雄,我这里将演义中的人物也算上,供大家娱乐:" n8 V8 s8 Q6 j- U1 j
+ F0 `# S- X) K) F
1.李牧
8 U* l# _& Y$ @# v% G( Y) U" O; c  D5 s2 G3 ?" w! ]7 [
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
1 A9 X; }0 r5 Z" Q' r! u
  q- R6 J4 |9 y/ t9 B! P. P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但骑射终非汉人所长。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 }; x7 e7 |/ x! D4 s) R
: O+ C$ }1 C' k" J+ \( K6 @
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可惜李牧下场不大好。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讨好秦国,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隐姓埋名,不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受益呢。
; J% n- T7 Q& H  c$ @, n4 N
2 R& |0 O. [: {' A; ]2. 项羽
, a$ {) x" G. V) {& }& y# X3 U, x2 U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T  z0 z9 _! L2 T
8 g7 V" c' ~/ B* J* }/ n  a: p
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r) @4 x& x- {1 p, ?! l" v

5 U! r: p5 d7 |7 W巨鹿之战,项羽杀掉主将宋义,率五万义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烧掉营垒,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表与秦军决战之心。一到巨鹿就包围王离,九战九胜,大败秦军三十余万,斩苏角,擒王离,逼涉间自尽。此一战一举扭转天下局势。当时各路诸侯大军已经到了巨鹿城下,但是畏惧秦军都不出战,只是作壁上观,看到楚军骁勇果敢,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只是最后才追杀了一些秦军的残兵败将。完胜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诸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 n3 x9 v: F" X+ T# R+ i
- y3 ]  }; ~# T; G$ |那时的项羽真是意气风发啊。 再说彭城之战。刘项兄弟反目,刘邦借项羽杀主之罪名率五十六万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闻讯后项羽又一次展现了他他的军事天才,他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联军余部溃退,项羽又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人,联军尸体塞满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联军重重包围,因风沙骤起刘邦乘才得以逃脱,其父及妻吕雉却被楚军俘获。
% ^1 l( Z# V& r9 V" J
  w, a7 w$ z5 G% F- A以后项羽缺乏战略和政治头脑就显现出来了,约刘邦单挑决天下,然后又放了太公吕后,与刘邦和议,划界鸿沟。项羽依约东归。刘邦却听从张良、陈平之劝,越过鸿沟,追项羽于阳夏,并邀韩信、彭越共40万大军与10万楚军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中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此时的项羽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面对美人虞姬,思念骏马骓,有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歌毕,虞姬为了能让项羽成功突围,拔剑自刎。项羽骑着他的乌骓马,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 G1 L0 A8 a2 S. l3 B

/ P0 j$ N* W& U3 D6 p天亮以后,汉军有所察觉,刘邦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走到阴陵迷失道路,陷入大泽。到了东城,仅剩28骑。面对汉军,项羽自知难逃厄运,激发了项羽举世的英勇,他对28骑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又对属下说:“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羽大喝上前,所向披靡,果然斩一汉将,他们突围出去后,杨喜追项羽,项羽嗔目大喝,杨喜人马俱惊,后退数里。后来项羽再次为汉军包围,项羽率军再次杀入汉军,再斩一都尉,杀百余人,又突围逃到乌江。- P. c$ h6 k4 A1 O' B+ `
9 T7 {4 w: f8 s7 b( r: _
这时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催他渡江了,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把将乌骓马送与亭长,令部下下马和汉军肉搏,项羽又杀敌数百,身重十数伤,看见汉将吕马童,对其说:“你是我的旧部,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头,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军抢夺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者数十人,最后王翳等五人分了项羽的尸体,都被封侯。, s  X7 ?, k* k7 x9 v( u
# V+ H: R% E' }; A
项羽英勇无敌,战术指挥上的造诣也是很强的,如果作为一个将军,如果生在汉武之时,想必起所建功业也可以与卫青,霍去病相媲美。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他刚愎自用,在战略上短视和,在政治上幼稚,却做在了统帅的位置,与老谋深算的刘邦争天下,注定会是个失败者。/ h2 R2 }* `0 |
& k" N, R' H$ Q1 @$ M
3.韩信& ~6 G+ N, Y  b0 ?% }1 {
% k1 W, f6 l  k0 M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2 T% z+ o% H! q, `% f& @$ h

- v4 [6 a  r, ]4 Q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X; n% x. E7 x4 h* V* a) J  [

+ R" s/ \" T; e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j& ~0 m% e( u1 E+ _: b
0 r6 x4 c/ a" r5 {: w
公元前202 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亥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4 S5 p# M8 J  @

/ w# u/ C' P  {% p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在这一段索寞的日子里,他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楚。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N2 h. U' `! @4 U
1 z, L* l* I$ U. i4 S
4.张飞5 @& {4 q* G8 L& c6 @  x
9 R) t& ]$ y# y  E8 r9 s/ E6 B
(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试想一下如果张飞不是被张达﹑范强(演义中写作范疆)之辈暗杀,在当时“吕布死典韦亡,赵云马超是一帮”的时期,又有何人能在沙场上与之匹敌呢!张飞死后,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 h- O+ ^. D# i/ t2 g
' A. R& G/ q1 u3 }: x  \0 n5 }1 F$ E5.李元霸
, C7 `* @9 g/ A4 P8 ?
* H1 w. a2 k" X9 a隋唐中所说的李元霸其人长的是尖嘴缩腮,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意思说他张开胳膊把路一拦,四头大象都过不来!使一对‘擂鼓翁金锤’各重320斤(也有说重400斤,估计和奥尼尔差不多).坐下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在大隋称第一条好汉 ,后封为西府赵王。但是也有书中说李元霸交战向来不骑马,简单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坐骑。向来一副无忧的样子总把锤子放在肩头倾斜着脑袋,眼神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纯真。
# b. W  K( A6 I; e5 }8 M9 P) k4 E. y: x# T! g9 h9 f; W) k6 @" z
李元霸常年被关在笼子里吃喝拉撒都在笼子里解决,如同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多年不洗脸被人看起来自然是不像一个人。6 o" F* J- c- x, e4 |4 F/ R

" `. U% y7 e. k据说李元霸无欲无求 有爱(只对李世民还有他爹两个人)无恨
5 I* N; x! X' }% ?% L
0 ^! x5 C" J+ U2 t: F8 s9 @1 r/ N- O关于李元霸的英勇,演义中说其在一场战役中将18路反王的180万人杀的只剩下62万人,这样的战果估计在现代只有用原子弹才能够完成。
3 I5 W! ~* \5 V* l+ Q( F4 N
& n9 O7 U5 {6 L4 D: Q# D- o关于李元霸的死因通常有3种说法; W5 Z% a8 L1 n: O# K1 F9 `5 i

/ X; y) p3 v# f8 e; T1.举锤骂天,被雷劈死。
, U" ?5 a$ U* A" p( J- S% Y
5 F$ G% ~( l# b( h2 m% l; {2.想用锤子打老天,结果锤子掉下来把自己砸死。
  ?* Q2 g1 p% u7 L3 q8 z; q, \1 e4 [+ B% u; M
3.战死沙场。被开隋九老之一的鱼俱罗用拖刀计杀死。据说李元霸学艺出师后,他师父对他说日后不要杀手里使用镏金镗的人,结果他杀了使用镏金镗的宇文成都,鱼俱罗是《兴唐传》里宇文成都的老师,为了给徒弟报仇杀了李元霸。' P5 h/ J5 {* }
  l* ^6 \- `2 Y
我选择了第一种,英雄寂寞,天妒战神。" x3 V8 O' I% R( S- `8 v+ O  `

% J- K: ?3 \% G" F) d% I4 c+ y6秦琼' T$ h+ l( ?* a) l* X6 c; X" W
8 Z6 T  l2 y9 c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秦琼之父曾任北齐时期的咸阳王录事参军。隋大业年间,秦琼效力于隋将来护儿帐下,因其志向高远和勇猛强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曾派员专程到秦琼家吊唁,全军上下大为惊异。" G3 z. G; E, o6 e9 {
4 W8 r# J- F' J0 _- B
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在下邳(今江睢宁北)与义军首领卢明月交战。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张须陀部队仅一万来人,义军则有十多万人,相持十多天后,须陀已是人困粮绝。就是这急于撤退而又怕追赶的紧要关头,秦琼与罗士信挺身而出,愿带领一千人偷袭对方军营,以掩护大队人马安全后撤。秦琼与罗士信凭借自己的智勇,使突袭获得成功。张须陀则乘机回师追击,取得了脱逃后的胜利。仅此一仗,秦琼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扬名于军中。
1 D2 T+ m- |  H) m# ~) l; `  r. `
7 R* z+ Q0 E( p. B9 U8 _在之后的作战中,秦琼因为有功而被任命为建节尉。后在对义军李密进击时,张须陀成败而亡。秦琼率残兵败将归依了裴仁基,而后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义军首领瓦岗军李密。李密得到秦琼非常高兴,加以重用让他作骠骑将军。在跟随李密作战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坠于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时左右随从四散,追兵就要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多亏秦琼拼死护卫,并重整队伍,这才击退了追兵,从而使李密大难不死。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后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 j* n* l1 L1 n' |

. s) R8 w3 @- W1 h. A. g  l- @3 P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曾派使者赐予金瓶以示褒奖。之后,又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
! a* V$ J! ]. x. B; K! B8 o) @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谓:自幼戎马转战,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 到贞观十二年(638)终于因病去世。而演义中说其为了挂帅征东,在70高龄与尉迟恭比赛举千斤石狮子,累的吐血到地,以至病死,岂不冤哉!
6 O0 Q3 R5 e* D2 B1 |, L7 j" f! X" ^6 D: r
秦琼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石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本传)他的画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6 t- c/ k7 t2 W' w) ]' g% J6 \

" W. r/ ~# ~+ l# [9 L; X" C7. 薛仁贵# G, ?" B) t8 B3 a# R/ F  |$ c1 s5 l
0 l1 S: R( x2 Q, S' U* L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7 V0 @+ c2 A: c& G+ k+ s0 n* q+ ?! O5 g! Q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 I5 \. n6 E2 m  m$ C2 u  U8 w+ {6 O1 Q% h5 }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9 R# z1 R( Z$ E7 {- R/ i

! b: A/ U: X4 n- O. C* ^/ N高宗在位时薛仁贵屡次击败高丽,契丹人。661年,以前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薛仁贵率兵赶赴天山,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将,其余人慑于神威全都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q" B  A4 _! ]( b. [% s. J
7 z2 R( |( z8 Y( B) s
后薛仁贵因败给吐蕃人以及在任时因违法而被数次免职,最终又被朝廷起用,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 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
4 t3 E  Z5 T1 Y  W! C6 |7 r) T! d1 ~2 M- R' j5 L6 T+ ]. ?3 U" l
薛仁贵作战勇猛,并且善用奇兵,屡败北方各族,还曾任安东都护数年管理朝鲜一带,理政才能也是不错的,不过杀戮过多,做官又玩忽职守,纵容手下,与演义中的人物相比武功并无多少夸大,人品则显不足。不过他在演义中的结局更是窝囊,居然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不仅死不得其所,还让他儿子背上一世骂名。: B( C! ?' g/ b- e3 Q2 m/ K% F# N
  ^7 y  }. q6 X: V( k  P1 R0 m8 r" O( p
8. 赵匡胤5 c' ^* h4 Q& R
$ Z" C. S) B# C& V/ i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建立北宋。然而北宋当时在中国也仅仅是一个比较强的割据势力而已,如果它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一样,短短几十年而亡,人们也不会过多的表示惊讶。但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天才的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威胁,铲除了五代以来“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频繁政变的土壤,同时在国内进行了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北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重新一统华夏的历史责任,也就当仁不让的被宋太祖承担了下来。从乾德三年开始,北宋在赵匡胤的指挥下,进行了捷报频传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n* I6 g6 h; X0 b8 w& p( u
; _1 u% h* a( y' j  q
公元963年,慕容延昭剿灭南平
4 d7 c. H" s1 ?3 @6 w
+ f# I  N* w! V% ]* U公元964年,王全斌、刘光义平定后蜀) o" {, I& z% R$ C, J' Y

. i; `5 s3 {# l# R3 K& ~8 u公元970年,潘美攻占南汉' |: O7 m% H, Q0 k5 s* ~
1 r3 L+ b! o8 W' I& j
公元974年,曹彬征服南唐7 Y0 i1 x6 T6 J9 }
  ^; b4 l5 z7 Y# Z" ?9 `
公元975年,吴越国王望风而降; |4 {9 S% L+ |$ q6 D# H6 c
8 Q9 {4 V- ^4 n8 ~
至此,南方基本收归北宋版图。4 W1 M% G7 U0 j

7 J8 w) t3 N5 f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之手”开始不可阻挡的指向了北汉,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愿望。当年10月,赵匡胤在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后,离奇的崩逝于汴梁万岁殿,享年五十岁。. c" }5 O$ q# C3 L
, t: J) Q. _1 `
宋太祖的离世,使北宋丧失了统一中国的大好良机。即位的太宗军事上显然远逊于太祖,虽然北宋随后灭亡了北汉,却两次大败于契丹,导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未能收复。终北宋之世,这种巨大的战略被动一直压在皇帝和臣民的心头--一个连长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去的政权,究竟还能存在多久呢?! k( r/ A" o1 q4 @

+ r. C! o& ^2 C9 T9.高宠,杨再兴,曹宁
1 }+ y( |7 W1 u" z$ i. G( U
2 I$ d3 U+ D3 g+ H" w5 N) ~9 F这三个之所以能并列,是因为他们在演义中出现的篇幅都很少,但是都是万中无一的虎将,却又都不得善终。高宠连挑十一辆滑车,到第十二辆时因战马已筋疲力尽,将其掀翻在地,被铁滑车碾个稀扁。杨再兴误陷小商河,被当成了活靶子,连人带马射的如柴蓬一般。死的最冤枉的当属曹宁,这个比陆文龙还狠的人物,只因为杀了自己卖国求荣的父亲,被孝字当先的岳飞拒之门外,走投无路,只有自刎身亡。唉,要是放在今天,可能还是大义灭亲的好榜样呀!
" t, ^, X' G  [5 @( Z6 N" |0 X7 T$ N
10. 袁承焕
2 I2 I& W, I; T2 U& i) T6 _4 x, f, M+ F  X( L4 U
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袁承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承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死在了多疑的崇祯手上。遥想当年袁承焕被押入京,一时间谣言四起,在几个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动下,整个京城的百姓沸腾了,他们将对满清的仇恨全部发泄在袁承焕身上,袁承焕是否有罪在那时已经不重要。
% \+ d3 S8 f. R. C2 r" q
7 o0 c; @, U3 y人们似乎只是把他当做了一个发泄对象。骂得越响越证明自己爱国,咬得越深证明自己越仇敌。就连那些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生啖其肉,一时间袁承焕的肉竟与黄金等价。洛阳纸贵、京城“肉”贵。当年菜市口,群情激奋,民众争相生吃其肉,袁承焕这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志士英雄就这样死在自己一生所保护民众的手中,死在了谣言中。本来我觉得岳飞已经很冤了,可是岳飞被“莫须有”的杀害后,至少老百姓都是站在他这边的,何况岳飞20年就平反了,可是袁呢,47岁被杀,152年之后平反,还是敌国为其昭雪,真是太冤了。
4 [# H' Y7 h% ^0 V  a6 t& }+ u) u/ V( {2 C
袁清贫一生,没有儿子,当时的妻子和胞弟都流放2千公里,一家的命运都坎坷不已……另外,据说当时袁崇焕被爱国群众愤怒地吃掉了,但还剩一个人头没吃,便被拿到边境上的九个重镇如大同、宁夏等地去示众。后来他的部下佘先生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偷走了人头,从此北京广渠门外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坟丘和一个守墓的家族,这一守,就是十七代人。(直到现在还有个佘老太太)
发表于 2007-5-8 1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李元霸吃人肉喝人血,实在是个混世魔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23: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8 0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2: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2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叹历史,感叹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5 23: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元霸 纯爷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2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9 H* t% @: p- t
英雄是血与泪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2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演义和历史不是一回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4: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
3 p% j$ o( z/ G& k.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17:3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