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年的蒋介石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总在担忧自己去世后大权旁落。所以对自己的身后事可谓处心积虑。为了能使儿子蒋经国在自己百年之后顺利接班,他确实煞费苦心。这一历史过程鲜为人知,长期以来属于台湾当局的机密。
3 R0 u; j7 P8 I5 Y6 K& F" k1 X$ Y& ^2 ^7 g
台湾学者邱家洪在《政治豪情淡泊心--谢东闵传》一书中说,谢东闵对他当年做的"最高机密"的事情非常得意,认为他"为台湾的安定与发展,做了一件划时代的大贡献"。
9 n- B3 ^& |) J2 l' a- @5 f- C9 h0 u1 F! z, S. ?4 r
$ x# H; Q& S- L" Q8 ^( V* q; c) [这个"最高机密"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帮助蒋介石"家天下"的密谋得以实现,助推蒋经国成功"接位"。
- V% u2 t$ R# z5 p$ \9 N
; \# y- P* P8 v% D; g7 Q( {
2 _- L6 R6 ?; F事情得从蒋介石败居台湾时说起。国民党残余兵败初到台湾时,蒋介石从大陆带去的军政人员几乎占据了台湾的所有官场位置,台籍人士在官场谋到一个科员位置也不易,此举造成逃台的大陆军政人员与台籍人士矛盾十分尖锐,台湾民众对此也十分不满。 * ^5 f/ D3 D8 Q) H* j
- ~3 x: ^( `( w u2 P0 ~# c; i9 a6 c. l$ ^
上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美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介石将台湾省长一职交由台湾人做,以缓和矛盾,并力推吴三连、黄朝琴、谢东闵等人。由于一心想培养儿子接班,蒋介石一直找种种借口推脱。他担心过早地树起台湾本土人士,会对儿子接班造成威胁。
+ K$ a0 Y6 X/ d, S- e
( _6 W! _4 R. e5 o9 Q5 M# L/ p8 u. s3 h$ ?
时间的车轮滚到了1971年年底,蒋介石觉得儿子接班的阻力已基本清除,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儿子蒋经国也已60岁了,于是决定将接班之事提上议事日程。但让儿子来接班,老子说不出口啊,这个事还得由别人来提比较好,尤其是由台湾本土人士提出更有说服力。
# a5 N7 Q: ~! H8 M& k$ l% g h: k# B
9 @( g; ^+ i, d9 H) l
这个自然难不倒老谋深算的蒋介石。1972年2月底,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带着蒋经国到台湾南部的日月潭休息。他们一家在日月潭涵碧楼住了两天后,蒋介石便叫侍从通知台湾省议会议长、台籍政客谢东闵和南投县长林洋港到日月潭,他要召见。 0 s( h: v0 P. ^: c* V; f9 W, U7 n5 w
& @" e8 X# `! c2 s2 @- p
- h, k' A1 |7 q1 X- s
蒋介石的召见,谢东闵受宠若惊。他深深明白,老头子表面是听取地方工作汇报,实际上是考察两人对蒋家是否忠诚。果然,蒋介石在听完工作后,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到,蒋经国随他来台工作了一二十年,社会上对蒋经国的看法怎么样。 ; Q! N0 b3 L' P- u! v* Y! y
, j7 }7 s' i8 _9 d* @0 J
% P( t6 L' C X! e! D, ]9 A
谢东闵何等聪明,回答得非常得体,还借机对蒋介石和蒋经国大大歌颂了一番,使在场的蒋氏父子十分高兴,双双笑逐颜开。 + t- p& `7 G- y: F+ u/ a* |; a/ i; K
. b' M% H( P+ G6 P8 F
- z2 ?8 h+ c5 m! z( t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蒋氏父子认为,谢东闵是一个对蒋家忠诚、可靠的人,可以信任和利用。如果提拔他做台湾省省长,对国民党和蒋家大有好处,并能为蒋经国接班当推手。
D4 j9 l5 ~! {) a2 e. R
4 H# [* f: P# l! v+ s2 y: g, z% A5 V* t) ]% C& I$ {
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召见了与蒋经国关系极好的总政战部副主任王升上将,告诉他说,这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还有千余名"国大代表"联名上书(实际上是蒋介石在背后策划的),台湾省议会"议长"谢东闵的愿望尤其强烈,他在多个高层会议上推荐蒋经国,说他可担大任。他还对王升说,既然社会上对经国如此推崇,你到雾峰去找一下谢东闵,让他正式写一封举荐信给党中央,使大 ; M8 B8 I: _" H7 A
5 ~7 d$ s* v) A( W
& U1 P: m8 m* |) m2 V) E家都感到经国做院长是人心所向。但这个信一定要写好。 ! n }9 |1 e" Z, ]$ R5 O, i' G
! X+ n1 \7 D4 [( M' [
: b+ l6 B6 z% v5 t1 c7 f+ `/ ~, u特务出身的王升,跟蒋氏父子打了二三十年的交道,熟谙官场上的那套。老蒋的意思,他一听就明白,于是马上说:"总统放心,我马上就去找谢东闵办此事。" ( `/ c0 ^) H2 H
+ a3 J2 Y8 F# S" P# r% ~! n
) y: F% t; m/ j, U1 Q很快,王升找来一个大笔杆子,以谢东闵的名义草拟了一封举荐信。信中称蒋经国"才德兼备,智勇双全,确为多难兴邦的辅弼俊秀",还说:"经国先生既然众望所归,为全国上下所共举,即是民意之所趋,是故顺应民意,以安民心,就是大智大爱,实为万民称颂之丰功伟业。" ( D) c U+ P: }
; h( U9 p N& r( g
王升将信带到雾峰,谢看后,知道是蒋介石授意的,当即表示愿为"国家"举荐人才,并同意在信上签名盖章。并拿出省议会的公用信笺,让他的秘书抄了一遍,最后盖上自己的印章。 1 D. ]7 R8 |* S, {/ |: _) b
# {/ Q1 q( z( ?+ S& H
( `, {3 g- o, D6 L& G8 B
蒋经国看了王升带回的谢东闵的举荐信非常高兴,并对王升夸奖了一番。随后,蒋经国又将举荐信送给蒋介石看,老蒋也很满意。 : |; ]) s$ W# ^5 T! e) ~) z
/ c" ^! v4 r" Q9 g2 r7 ~: h/ |
8 I9 a. F# |) C第二天,蒋介石又将此信交给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宝树,说这封信是谢东闵特地派人送到台北来的,谢关心"国家"大事,其爱"国"之心令人钦佩,嘱咐他在下次中央常委会上宣读。 * C; F6 Z2 `) M. z
: j* e1 h `/ T2 P
8 o! e5 W) d3 a c8 @! I1972年5月26日,国民党举行中常委会议。会议开始前半小时,蒋介石示意张宝树将谢东闵的举荐信递给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严家淦看。严家淦看了信,知道这是蒋介石要儿子接班。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他想,这种事自己想挡也挡不住,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主动让出职位,以满足蒋氏父子的欲望,反正自己年事已高,再干不了多长时间了。
6 D; U- B Z- l( q. K: g2 ~ L# ~) B' g m% w( l! L! Y3 Y
. i9 [1 H! R/ Z8 b2 I想到这里,他走到蒋介石身边低声说:"总统,那我今天就在会上辞去副总统和行政院长,并力荐经国先生接替我的职务。" 蒋介石见严把话说明了,就说:"副总统就职才6天,不能辞,你只辞行政院长。" 9 U' L R8 W" P1 X: a4 [
1 F$ F" D4 w/ o ^- b
; q5 t& Z' t M* a4 t1 U
就这样,这次中常会在会前搞了一个临时议程,讨论谢东闵的举荐信和严家淦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并提名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张宝树宣读举荐信后,会上鸦雀无声。因事情来得太突然,与会者不知如何应对。严家淦讲完后,会上仍然没有人表态。蒋介石见冷了场,便提议说:"赞同严副总统提议的,请站起来!" 与会的中常委慑于蒋介石的权势,都站了起来。不过,张宝树宣读谢东闵的举荐信时,蒋氏父子均面带笑容,严家淦却不太高兴。按规定,"行政院长"本应由"总统"提名,蒋介石怕外面议论,改让严家淦提议。忍辱负重的严家淦照办了,严家淦能如此做出牺牲,事后蒋介石自然少不了对其慰抚一番。 ' n s. q9 o/ B$ {
2 k) |4 [7 N: H! q- r" A: L
' V! A9 N$ G% |3 G. d8 H) s1 J于是,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老子做"总统",儿子做"行政院长"的特殊的政治架构出现在台湾。一时间,中外媒体对蒋氏父子的这种做法纷纷进行抨击。 4 I" {) p9 {! d9 u- I/ l$ L6 M
' q. h% a& @& `" w
9 v; u' H, `1 ]; ~+ k7 j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蒋经国的任命后,娴熟于政治运作的蒋介石接着又采取了两个举措:一是指示国民党宣传部在《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和《联合报》上刊登文章,称颂蒋经国的才德;二是策动国民党"立法委员"吴春晴在"立法院"搞了一个书面宣传稿,对严家淦辞去"行政院长"称赞了一番,以平息部分"立法委员"的不满。结果在"立法院"通过蒋经国的任命时,在408票中,蒋得了381票,顺利通过了任命。 * q: o0 t, ^# |& L1 K8 G+ V
, ]* S) A5 V9 y* o$ f' K
/ a: K. i& z9 b7 A3 C6 a
对蒋经国接班立下大功的谢东闵,蒋经国自然要投挑报李。1972年6月1日,蒋经国到"行政院"宣誓就职时,任命谢东闵为台湾省主席。随后,蒋介石又亲自召见了谢东闵。对蒋经国上台立了大功的王升,蒋介石也没有忘记,马上任命他为总政战部主任,军衔由陆军上将升为二级上将。 * n+ p0 x3 \& P% E4 c
' R0 z( F( h9 Z: Y, K, ~, J, K7 s( f+ b n
谢东闵当上了台湾省主席,美日两国表示满意,认为此举对缓和台湾社会矛盾大有好处,而对蒋经国任"行政院长"则只字不提。
! j- ^2 W* S- _" d2 ^* `9 i' c# \$ u I5 Y- ^& n) @& Y! s
5 ]- q' F n: O& n8 C: {" Q# R! h: [
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严家淦继任"总统"。但因此时蒋经国继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实际大权都握在他手上。严家淦也知道自己是个过渡人物,所以尽量少管事。对于谢东闵的鼎力相助,蒋经国报之以李。1978年3月,蒋经国出任第六任"总统"时,提名谢东闵为"副总统"。5月20日,谢东闵与蒋经国一同宣誓就职,成为国民党逃台后,职务最高的台湾籍人士。
) j! `; z/ N' g5 V* `: G4 u0 m% U d1 \# M! I7 ~7 {
0 ^& w7 B! v9 F, [, W% x蒋经国成功地"子承父业",1978年-1988年,十年内连任两届(第六任和第七任所谓"总统"),直至1988年1月13日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对于当年与蒋家做的这桩政治交易,谢东闵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99年4月,进入暮年的谢东闵想到自己来日不多,才将这件"最高机密"披露给为他写传记的台湾学者邱家洪,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