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妓女选美导致世风恶化7 t8 O* i4 ^6 x( y% @$ w8 K
' Q/ p7 F! }; p) N, ?6 L明代的社会风气较开放。
. y( ~' j/ U9 {% G7 O
4 H4 s& b5 _0 S: }. e8 h3 w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的风流男人,他们行为一点不检点,吃喝嫖赌样样通,见到美女便下手,唐伯虎点秋香至今仍很香艳。记录晚明男人召妓故事的《板桥杂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7 r, ~! ^( h& {' F. ^
4 P) v$ B/ ?5 \$ A; V# [明代的服饰很有特点,在当时颇成风尚。当时众多爱美的小姐公子心里,都有“赶时髦”的观念。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消除元朝服饰的影响,恢复唐制,欲以汉文化来影响服饰和时尚,希望从服饰上体现出尊卑有序的社会状态。
: B2 P# k" U! ? R/ m2 B4 N4 m+ Z g7 P8 D' b. k K* L6 B" Y- Z- Z( f
但这种做法把服饰的实用性减弱了,特别是女士的爱美天性受到了压制,以致民间不愿“遵旨”,而去追求美的天性和崇尚奢华的风尚,这也就是现代女孩子常说的“赶时髦”。
7 F- X/ [) f/ J! J/ z; l: k9 d
3 X$ M4 Z3 {1 N在明成化年间,京城流行起了“马尾裙”就是一例。马尾裙是从朝鲜传入的,在当时算是很漂亮也很前卫。在流入京城后,先是为富商公子和歌妓看中,后“人人买而服之”。7 w6 K. l) ^5 W- W3 n
4 w ]6 X9 f1 k; }- u T
一般人认为选美比赛是外国人的发明,实际不是。明代男人发明了“评花榜”,这就是选美。比现代选美更刺激的是,从“性工作者”中间选拔,入榜的美女全部来自妓院,妓女一旦入榜,身价大涨,嫖资翻倍。
2 {9 ~: {: L: V" ^% _% m
3 f" y+ Q: O. P c3 k3 a4 d# Q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性解放思潮,可以说,中国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这种说法的事实佐证之一就是当时名妓辈出,柳如是、马湘兰、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等等,个个貌美无比,处处留情遗恨。) l+ N! N+ x$ I" P% N
4 w2 Q& \" P' @' s# o) }当时,南京夫子庙旁边的秦淮河边,就是这些妓女的聚集地,漂浮在十里秦淮上空的尽是胭脂气。有名妓,自然有风雅之人去消费,当时“红灯区”热闹非凡。# o. O3 \: x) u! |6 b6 u
' N- x* S2 b7 P5 P9 G民间性交易的繁荣是宫内性生活活跃的一种折射,也可以说是上层对下层影响的直接结果。而这一切,老皇帝朱元璋应该承担责任,开国之初他恢复妓院,使秦淮河边发展成了中国古代第一“红灯区”。另外,朱元璋默许甚至鼓励官员包“二奶”,这也成为导致后来世风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