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26|回复: 1

崇祯遗书意外道出自杀幕后的惊天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3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 q+ _: ], `7 g  n% N
8 r0 V$ X: g3 r* r% m
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
9 b" S$ @0 J5 o/ t$ C' ]% k; S+ f9 [* Q6 V+ v4 g! x
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H! u6 v( s8 d; [: v$ C' Y
" S) l3 ]; _# g' @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G. H% ~6 q' ^) R- R
$ t- T9 o( u0 P! B
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0 I  E* b6 g" n! [
8 L  O' C# ~( _& c. J3 T+ y1 K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 h' A8 ?0 o4 Q5 n
* @$ [5 S" a6 Y/ Q. T  z" g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8 `2 s7 M+ q6 Q6 L8 n' j& L
+ U- c2 b% |9 g1 ~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
; n3 a- O# Z9 o
. p3 n6 ~1 L$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那?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
& A7 O& ~5 R; @5 C; ?  K7 J" K& h$ c5 J5 e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国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 ]1 @5 [* T* q: ]3 S$ G4 R, O  @/ R- F# n4 ]- }" C0 A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万岁爷在,早晚咱还能打回来。0 d, p/ B; s' ~9 X: N1 _( i" w

: c6 w( R$ |. l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召见得正是这位李明睿,商量的话题当然也就是关于北京城搬迁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见大臣干吗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那?这呀还要先了解一下崇祯得心思,这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 L0 u, r# J( d7 C/ P" P! \8 s" N

- c1 Y0 J; }( R4 s; e0 R话说17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
( K; H3 ^* q: f- h! P
0 Q- t  i* c& P) ]+ P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Q+ @: H' E, y, l, A

! o. P: _1 g* g" x4 L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 d8 \- ~9 {; A! D' @. y2 X+ ]) i; D) N. r. @5 {0 g6 P3 z1 z
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 v3 N. A# S% A2 U: Q
5 G8 y4 K; w# |. a/ ~
据说,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迷魂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
& a9 V5 O+ G+ W- P& [. C$ B0 l
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1 k/ m' ^& e- \( W3 s6 @3 H0 ]
3 k/ R4 e/ L+ J" m以16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哪,他丢不起这个人哪。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7 ], N( n1 l( d, x" m# S0 G

3 W; o2 t! F4 ^4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
3 X8 M. c' E4 u( H+ g4 h9 v  a5 V: N# i0 u+ i
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1 P. o5 o1 I$ h) Z# a  e6 \# o* t
- o7 l$ a  ~: U6 Q# B8 A
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那?广告之后咱们接着说。( z. r9 D! \! h* P

# Z8 F4 D6 @2 J4 Y3 r75公里的城墙为什么挡不住农民军,四路勤王军队为什么不能救崇祯于危难?刚才我们讲了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9 Y* O( A% r' ?( p" z# G: E) F

6 _) _% Y) \1 y1 B' X2 ?  D1644年的北京城已经是相当巨大了,到底有多大哪?咱们从城墙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来,这时的北京城经过明代14个帝王的轮番扩建,到崇祯这一代,仅内外城墙上修建的雉堞,就达到了15万四千多,每两个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这么算下来北京城内外城城墙总长已经达到了75公里。但是守卫京城的三大营的总数仅仅只有3万人,许多城墙根本没有士兵守卫。) t% s8 e4 l6 c5 l' A3 P& G

/ ?" l! Z: {: B+ b- m* |据说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那。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但是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
1 n7 v% B/ l( \: S' v+ H. W7 M) b6 S$ a
既没钱又没人,没办法,一月中旬,崇祯皇帝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吴襄听了崇祯的打算,慷慨陈词说李自成绝对不是吴三桂的对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 P$ H2 h" m" e; E

5 J" _9 g% \- @但是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
$ p: q5 k  E" |4 r
& y) S  F! e1 Z6 R那么大臣们为什么还是要反对哪?因为崇祯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担抽调四方重兵的责任。就这样调兵勤王的事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又搁浅。0 Z, U& y- Y$ i9 @
+ V# {, N1 _. p8 ?/ Z) z
这样一拖就拖到了3月1日,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p" p. L8 ?4 J, D; x% y

! s* {3 B  t. g" u! a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
2 [( X) }6 o/ p8 F
( \5 I$ q, w% U+ \比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祯皇帝曾经希望的迁都方案又被大臣们翻了出来了,这时的说法改了,说是让崇祯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监国,一旦时局有变,明朝进可攻、退可守。大臣们还自告奋勇要求护送太子出行。但是这时的崇祯已经和一月份判若两人了。
  R9 b9 i1 `  R* G/ Y, T# K
" f: P% |7 d/ w& {0 b一个曾经犹犹豫豫地皇帝竟然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匆忙中留下的遗书,却没有指责谋权篡位的李自成?请接着看“北京城的明朝往事-煤山永憾崇祯帝
9 H7 M1 _$ V4 |7 p8 ]3 P: ]
2 t% j1 a7 k. M6 d1644年3月18日 彰义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外,香烟缭绕,已铺上了黄毯,摆上了龙椅。李自成心满意足地坐下,身边是沦为阶下囚的两位明宗室亲王:秦王、晋王。京城的虚实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现在,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 a: S4 S3 l+ t7 B& [+ H

0 s: Y. v! {+ ~8 s, M! z8 w$ Q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做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而错过了迁都、因为犹豫而延误了调援军的崇祯,这次豪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W, ?9 T8 ~) `- _  A" R7 i7 P
/ p. U( s6 J! Y! ~6 @
崇祯皇帝拒绝投降据说还有一段隐情,在几年前,当李自成的农民武装如火如荼的时候,崇祯皇帝曾经专门派人到陕西米脂县将李自成的祖坟给破坏了,中国古人有传统,一般会尊重先人的遗骨和宗庙,但是崇祯皇帝先破了这个例,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经过明朝皇帝的12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将12陵的享殿给焚毁了,据说崇祯皇帝听到祖坟被焚毁的消息号啕大哭。在崇祯的心底也许还是有些担心李自成将来对他毁掉李家祖坟的事继续进行报复。
- \$ S; j* n; T2 B7 L
6 K1 y% a* z9 a4 f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大顺军早已准备好了云梯,呐喊声中蜂拥而上,前排是几队架云梯的,后排则是携盾持刀的攻击队,前排倒下,后排跟上,连续冲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 v8 U7 S+ r8 m4 i3 i+ M+ ^2 u

2 U2 x; b1 o* a( U9 G7 ^而这时的崇祯登上了紫禁城的最高处,见北京外城烽火连天,农民攻城不止,却看不到任何援军的影子,直到大势已去,大顺军攻进内城是早晚的事,他回到乾清宫,对皇后说了一句话:大事去矣,然后开始安排后事,崇祯先是令人将太子们换上便服,送到皇亲们家去,以备东山再起。& m  r7 G9 {2 b7 T6 H( W

  Q0 u1 c' |$ u! k* }送走了太子,崇祯来到后宫,他命令皇后和妃子以及女儿们自杀,周皇后悬梁自尽,元贵妃自尽未果,崇祯挥刀砍去,接着他又连续砍伤了好几个平时宠爱的嫔妃。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年仅15岁的常平公主,崇祯皇帝有点心软,连砍了两剑都砍偏了,长平公主失掉了一条胳膊,晕倒在地。小女儿昭仁公主被他一剑砍死。
8 B0 {7 @, L3 S# ?* V" a# N4 h2 O! p2 `) A  K
崇祯皇帝一共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逃跑的太子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被砍伤的长平公主昏睡了5天后终于奇迹般的活了过来,长平公主经过这一劫,得了抑郁症,顺治2年的时候她曾经请求顺治允许自己出家,但是顺治却没有同意,还将长平公主嫁给了原来崇祯选定的驸马周显,但喜事反倒加重了长平公主的抑郁,第二年她就病死了。死的那年她只有18岁。) t5 H5 y8 u0 H* }2 O, l1 M

2 W) l. r! D+ z/ O& x2 B: N再说崇祯杀完至亲后,带着十几个太监在京城转了一圈,他传着便装,带着数十名持利斧的太监,骑马跑到朝阳门,但接近城门的时候,城墙上竟然有太监向他放炮,崇祯一伙人又只好钻胡同前往正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前门,但是正阳门城楼上已经悬挂起表示情况紧急得三盏白灯笼,崇祯只好作罢,但他还不死心,又到北边的安定门,但城门怎么都打不开,崇祯皇帝看实在无法出城只好又回到宫中。
: u- ]+ k+ ]& O/ N, Q; \/ d8 w. F' D7 ?* t, }
在这天的午夜,实际上大顺军队已经攻入了内城,但是崇祯并不知道,在突围不成后,崇祯返回紫禁城,鸣钟开始召集众大臣,据说他的嘴里还喃喃自语说现在是上朝时间,大臣们应该上朝了。但是他敲了好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来。6 x. C9 ^4 Y2 O9 r2 _; |. P* k/ }" Q
9 f$ r5 n2 d- a0 o8 R1 n% R
此时更敲五鼓,崇祯皇帝的身边只剩下太监王承恩一个人,两人手拉手走上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这里看去北京城火光冲天,杀声不断。环顾四周崇祯皇帝的心中大概只剩两个字:绝望。3月18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树自杀身亡。
- U* B( ~- R* T
* A& I' P) ^1 l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6 v; `  {9 p5 r! v' m
0 O6 D7 D$ F3 N! ?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 _/ `4 _; l7 X: l4 `+ V% a; Q0 K% m" S0 f. K
崇祯皇帝的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当然正如我们后来知道的,自此大明朝算是彻底完了,崇祯的儿子们从此无人知道下落,至于崇祯自己,确实够倒霉的,虽然也曾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却从此被人称做亡国之君。
发表于 2008-12-23 2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没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11:3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