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蚌埠双墩一号墓自发掘之日起,因其独特的形制及许多难以解释的奇特现象,曾引起社会人士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经过文物专家一个多月的整理、修复,许多出土文物不仅得以成功修复,而且墓葬出土9个编钟上的铭文显示:墓葬主人就是钟离国国君——柏。另外此前凤阳出土的圆形墓葬主人的身份也得以确定,即是钟离国国君柏的小儿子——康。 9 r5 e. B) |9 i/ {
& B! u/ h3 G4 d# E 10月14日,为了让广大读者一睹这些文物的庐山真面目,记者特地赶往蚌埠的文物修复现场一探究竟。在当天的采访中,面对着由上千文明碎片修复出来的文物,记者在感叹文物精美绝伦的同时,更慨叹修复专家非同寻常的技艺。 0 R- U H! D2 T6 B1 |: t* H
4 V6 F3 x7 F# c6 G a) }; Y 修复文物让专家激动不已 + [! {: G. I- x& [$ b; a$ u: c' O
1 ?( Z; h% N8 u 当天上午,记者一走进蚌埠博物馆内的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文物的清理、修复现场时,就被满目已修复的文物所吸引。“这是带有吴文化特点的几何印纹硬陶,这是钟离国时期典型的彩陶,这是刚刚才修复成型的石专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阚绪杭研究员一一向记者介绍。阚教授告诉记者,自今年7月底现场文物清理结束后,8月份他们就在为文物的修复积极做准备,9月份修复才正式开始。但经过文物考古人员及一些文物修复专家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目前不少文物已得以修复。部分陶器、青铜器的修复,让专家们都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出土文物会如此精美!你看这色彩、造型还有图案!” L, {+ \- u1 y/ o V5 u! I
1 J' T0 c5 F7 T9 N 上千碎片还原成一个文物 & u" R+ Y. X8 _4 H
; b, }* Q# J4 G2 n# g- o4 L
在文物修复现场,省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65岁的金学刚小心翼翼将几片小得不能再小的青铜片,拼了又拼、比了又比,锤子、铁钳一阵忙活后,再将矫正后的铜片进行拼贴和焊接。一个上午,焊接面还不到巴掌大小。“如此修复,一个罐子要多久?”“这要看具体的情况!”金老告诉记者,因为此次出土的青铜器基本上都碎裂成很多片,有的碎片只有黄豆粒大小,所以修复难度比较大。一个器物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几个月才能完成。金老指着自己刚刚修复的一青铜鼎说:“这个鼎由300多块碎铜片组成,它足足耗费了我们师徒二人一个多月的时间。”
5 N2 p; q1 Y6 w2 k$ \" Z7 k% H* S! v# r& L* H+ z [& @ S2 Z* `
正在修复彩陶的刘粉英技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做陶器修复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此次文物修复仍给她带来不少挑战,“刚刚成功修复的几件陶器中,最多的一个是由一千多片小碎片拼凑而成。”
Z: u9 L/ ]& s& e: k, T) `1 F3 M( l, K( L; f
墓主确定为钟离国国君
. |! z& d: _; ]. E# I# l; e8 f
- B5 {9 Y6 O, \( z8 D 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是不是如先前猜测的钟离国的国君?近日,经过文物专家对出土文物中编钟上文字的破解,确定墓葬主人就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柏。阚教授告诉记者,在出土的9个青铜编钟上,每个钟的正面都刻有“惟(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鹿君柏作其行钟童鹿金”19个字。这些文字除了说明这些编钟其主人是“童鹿君”外,而且明确说明国君的名字叫“柏”。阚教授说:“根据历史文献‘童鹿’即‘钟离’,所以其是钟离国的国君没有错。”而且当天,阚教授还告诉记者,从该墓葬的形制和规模来看,在钟离国存在的两百多年历史中,该国君应该还处在鼎盛期,否则其不可能有如此的财力置办如此豪华的超级墓葬。 1 F& a9 K9 Z" L; x2 {3 f
9 _- g1 r3 c$ Y' v 另外,阚教授告诉记者,此前在凤阳出土的、和蚌埠双墩一号墓形制相同的圆形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也得以确定。因为据其铭文——“孙童鹿公柏之季子康”来看,其墓主就是钟离国国君柏的小儿子——康。 - q0 R8 z1 p; z: V1 l
& S% n* @2 J1 W" ?/ h- _ 据了解,此次文物修复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五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