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6-7-3 18:40 编辑 7 B# I$ g6 {( h
/ S# U1 m0 H4 y; t5 \- d作者:中道
" H( T/ ~% ]* V我新搬的家是二手房。买房时看到此房很漂亮,很干净,连厨房都没有油烟的痕迹,所以很喜欢,但真不知里面有那么大的隐患!
: J9 w% n9 b z买房时只听原房主说此房有十年没人住,他们也没说什么原因,只说他们别处有房。住进来才知道,这竟是个鬼屋!; D) a: g2 M8 r# u5 F0 Y
我们住进来后,这个屋里有很多动静——0 N/ f( s4 Y3 W0 Z
夜里有脚步声,半夜惊醒强烈感觉到对面嗔恨的众生,夜里醒来惊见站在妈妈床头的白影,在厨房做饭时眼角余光总是可以看到、感觉到身后有众生,一回头就没了。
4 \! M/ c5 f, l2 S1 S我还听到女鬼哭声,而且夜里还被掐过脖子,吓得实在不轻。那个女鬼哭得也很蹊跷,我播经的时侯听到的哭声,当时吓了一跳,还不晓得是什么声音,只是很渗人,当时也没太在意。最蹊跷的是,这个声音后来在夜里进到了我的梦里,我梦里极清晰的听到那同样悲惨而渗人的哭声而被惊醒。当时我正发愿念四十九遍《地藏经》回向给一切冤亲债主,还有七八遍就圆满了,这位女鬼菩萨,就在此时找到了我,24小时内,发出了两回哭声,我觉得一定是有原因,大概也许有求于我,后来我把最后七八遍《地藏经》专门回向给这位女鬼菩萨,那哭声再也没出现过。2 q7 x9 B2 {/ \
还有,长时间感到卫生间阴冷都不敢进去,甚至不愿意靠近。搬进此房后,有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天黑下来,怕天黑……等等,不胜枚举。
9 e/ q9 t% m+ C另外,在这个小区院里,我们楼旁边,末学在黄昏时散步时,极清楚的看到一位男士的背影,上身穿汗衫,腰系皮带,走了两步,人就消失了!这位鬼神菩萨倒未必是恶意,也许是怕我播经初期,对鬼神之事没什么信心,特意来表法示现的。8 S5 I- c8 \/ p" m2 O, m1 y& M
末学原来只是深信《地藏经》,也听说过鬼神、鬼屋之事,没想到这种事情真的被我遇上了。当时真的不知是一种什么心情,曾经羡慕大街上走的那些人,羡慕人家有个不闹鬼的家。* h$ J: Q& C" {, ]' `7 ~3 ~, ]
怪不得原房主自己花老大力气精装的房子,几乎没有住过就卖了!可能他们住进来后就是被这些动静给吓的不敢住了,十年后卖给了我们。再者,既使是原来没毛病的房子,长时间没人住都可能会变成有毛病的房子!
. |; o7 x( G6 K! q如果没有佛法,没有长时间播净空法师讲《地藏经》利益众生,如果不是这样,这房子我们也准保是住不下去的。阿弥陀佛!
/ U) |: ~5 Y, |" q2 l我们是昼夜二十四小时连续播放播净空法师讲解的《地藏经》,自己也平时念佛、听经、放生、印经等等,半年多后,此房才全部干净的。
/ Y4 O1 L4 O5 f3 n2 ]: E另外,这个房子的风水也很不好,这是搬进来后才听说的。我家阳台对过是对面楼房的斜角,尖角正对着我家南阳台,据说这是很不好的风水。但净空老和尚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播经能够改变鬼屋,也必然可以变化风水。净空法师讲经的磁场与众不同。老和尚在讲经时曾提到过,他过去曾在美国迈阿密讲过经,老法师说,迈阿密是个很奇特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特异功能的奇奇怪怪的人在那里聚集,有一段时间老法师在迈阿密讲经,有几个美国人几乎回回都来听经,后来同学们很奇怪就问那几个美国人,你们听得懂吗?美国人说,一句也听不懂,但是坐在这里很舒服,磁场好,而且常常可以看见佛光,所以就喜欢常来听。所以播经,家里的磁场、风水,定会也在冥冥中有变化。* W$ G2 u; J' Y: O; F3 p* U, O% e" y+ Z6 d
末学是五戒居士,以上事情,没有一句妄语。也将此文的功德回向给我们本宅地基主、宅中一切鬼神众生、我们全家无始以来一切冤亲债主、七生父母、列祖列宗、及九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同沾法益,都能发心念佛,早日蒙佛救拔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超生死轮回苦海。阿弥陀佛!* s2 m: U5 \) `" N" f E) w
" L7 r' M# `; m+ a/ R$ l- k6 b0 R4 e2 }: g' ]0 o5 A
按:提到净土二字大家都很熟悉,尤其一般人更是希望往生时能回净土。但是净土到底在那里?有没有净土?去净土做什么?可不可以回去净土?有那些种类的净土?如何才能回去净土?这些都是大家所盼望知道的。以下全文转摘自佛学在线《浅说净土》作者:紫云
3 i% P5 r, {2 k/ ]7 @$ I# J - V" E: n' a' Z, q K- Q
净土是诸佛菩萨愿力形成,提供给一些修行者继续修持或佛菩萨教化的场所,每种国土其‘心’状态不同,接纳的种类不同,因此可以说诸法由心所现,净土天宫地狱也是由心的状态呈现而已。依佛菩萨不同的愿力形成十方各种形态的庄严净土,十方代表很多的意思。依阿弥陀经内有西方净土,依药师功德经内有东方净土,在无量寿经内有十方净土……各种经典中都提到十方诸净土。4 s1 ?% r% I# r* m0 ~! z3 O& h+ ^
(一)兜率天净土:弥勒菩萨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内外二院,提供给禅定较好的修行者在此继续修行。% V% O; w# [2 ]9 |7 t. t
(二)西方阿弥陀佛净土:阿弥陀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品等第及边缘化土,及其他种类化土。# Q7 Z9 O6 @& A; U) p
(三)东方药师净土:由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阶位、坛城及七佛化土,有天人。
+ i4 U1 m( ^2 b* T; T @(四)燃灯古佛净土:燃灯古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是授记的净土。) e6 z' P0 [* C+ }' Z7 P
(五)色究竟顶天:是毗卢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为诸佛弟子说法处。
0 l2 J" X5 y* z. L: |7 ^! J7 `(六)观音如来净土:观音如来的愿力形成的净土,是各种观音弟子学佛听闻佛法之处。尤其传授出菩提路不染不著的净土。
5 c( A' N% g/ |4 p4 E(七)普贤王如来佛国净土:普贤王如来的愿力形成净土,是诸如来菩萨摩诃萨净土。
, Q6 }: M. Q& J5 t- F(八)华藏世界:是毗卢佛的愿力形成,含概层面最大,内有各种净土,种类复杂,每种净土依性质不同而形成。- x( n/ o$ f( K4 l' U
(九)五方佛净土:五方佛愿力形成不同净土,教化不同种类的修行处。9 f' }8 A& {6 A8 f. W7 S
(十)其他各种净土。
' n) F0 n1 m; N4 U
" s8 n) H# P4 Y净土在何处──在清净心中8 F" j) e, X: x, W. k' Y4 `( K
‘佛告韦希提观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佛国土极妙乐事,心欲欢喜即得欢喜地,汝是凡夫心想赢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0 }' J( v) X/ n- M! @" [& q 其实一人的业障深重,因果很多当然是净土很遥远。所以每一本经书中都提到要业清净,心清净,此时于内心中自见面像,佛土继之而现出。
0 u0 ?- I9 l. g; T- v 净土不在天边,是在自我内心深处,只要将‘心’的杂念去除,因果、业障消除以后,佛国、佛土自现于明镜中。所谓明镜即是本心。其实净土非净土实为净土,那是内心的另一个世界。
/ S; y3 e* b0 G& U; \(看雪客注:此段话切不可理解为“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想象”)# F' y: z* z: A4 f
" @% W" ?9 D! g$ @为什么要去净土?' A$ c2 c+ ?, ] B- I) W
因环境清净,修行容易,可以再回娑婆乘愿渡生。
# P9 [% W3 @7 U(一) 环境单纯。佛说阿弥陀经内,本师佛告诉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由此可知净土有很多善人,大家在一齐,学习环境单纯,比较不受干扰与污染,应该是容易继续修行。
& j2 \/ E9 a" U( L# i(二) 乘愿再来的转接站。当修行者修到有果位时,只有在人间娑婆世间生生世世完成菩提道业是较容易的。因净土的修行者都很好,没有机会去行菩萨道帮助别人,假若入空后,到常寂光土时,就较不可能再入世间了,因此一定要在净土转一下,再入世间,行菩萨道,以完成道业的成就。人间百态,各道心都有,同时又可闻到佛法,较容易实现理想。天界太快乐,三恶道又业过重,所以一般仍喜欢回人间。( ^& ^3 T; p: S1 D' D/ Y: n
- F" {( a7 y Z+ a$ T. P, ?" Y去净土做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 {' M( X9 d/ ~1 j 每人因业不同,在的净土也不同,去净土的目的是继续修行到开悟见性、了脱生死及学习佛法渡众生,以便重返世间或各道中行菩萨道。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入空见性呢?因见本性以后,心的光明性觉性会展现出无限大的能力,能知、能觉、能受,能发出慈悲平等心化现于各道中,以解决众生的痛苦,所以入空是很重要的一阶段。无论那一种修行者都列入修行的重要课程。. K& q; I( \' L* w; c
) x v2 J. H) L+ J* |2 e5 q$ V1 l/ z! [
如何回净土) y; O' O3 {; n' R F
心存日想,修戒律,依愿力回净土,显教常论的信愿行。
" \8 k2 q! R4 w$ W- r8 W( W(一) 药师经:垢渴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心,……,所乐求,一切皆逐。
$ H5 R/ I7 c1 O' F: S( r(二) 无量寿经:韦提希白言‘世尊,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 X/ J. K* V; |2 r; G! K(三) 世尊教导韦提希:‘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紧念,謪观彼国净业成者才可去成。’
. s$ x! x" B8 z4 A4 }(四) ‘我今为汝广说众誓,亦今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阿弥陀佛,当修三福:’
2 I- T3 Z' {. G1 T(1)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3 \- v$ j# t0 L% e l' c(2)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6 f6 h! C9 O& i4 A. i7 v4 s# G' w1 ^(3)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事为净业。4 _- u8 d: s3 Y7 H( \
要有愿力才能回净土,一般学佛目标是要开悟见性,毕竟像六祖慧能大师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道者是太少了,更何况每人的因果业障也不同,所以若修行空观时因‘业’而无法入空时,可以转修往生净土或行假观,净土只要第六意识业清净即可,但一定要有信心及愿力,所以为什么信、愿、行是净土的第一课,因净土有很多种不同,接引的佛菩萨也不同,最主要是自心的特质不同也才有那么多种佛菩萨的净土应化。入净土后,继续修行至开悟,登地后直入佛国,或者修行者以愿力回世间行菩萨道都是应该做的事。9 J1 P# |6 z" l
$ v4 v! |' [) K( V" [净土的样子8 u* G# S( m& s5 Q3 f$ E( @1 @/ `7 U
佛经内描述净土的概况:
8 F3 ~' `% D: J# i 药师经:‘七宝所成,无有众苦,受诸乐,金沙布地……光亮无比。’药师净土‘佛土功德庄严,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克阁轩窗界罗网皆十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D4 s% }/ d$ \6 l! k1 s0 n6 a
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极乐国土,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时四宝周布围绕,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其中池底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有楼阁以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香妙洁,舍利佛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其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画夜六时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亦常以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其国土有种种奇妙杂色鸟……是诸鸟画夜六时出和雅音,其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及八圣道,其土众生闻是音已,悉念佛、念法、念僧……。其国土微戈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其国土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h$ ]3 o9 d4 A( B4 N
维摩诘经: ‘自心即净土,……。’
* F3 M& e7 e$ Z! o 由上述可知,净土是如何美妙、清净、光亮……之处,怎么不响往呢?. @" M5 {. S) L$ e c
净土是可以来去自如的,在刹那中即可出现,净土有琉璃透明的天人,因没有业障的原因而形成。住在莲花花苞中,以禅悦为食。一直到花开见佛时到登地的果位,此时相当于九品中的上品上生。3 \, t8 s3 s; y. H1 A7 j3 T3 |
一般开始在坛城中修行并可在佛国中游历,听诸佛的教化及教导,了解宇宙中佛国的情形,然后继续在世间行菩萨道。此时看经典才相信佛菩萨的殷切教诲,才深切了知他们愿众生早日证菩提、了生死的大悲愿。, w; z2 O) ~& ^& \
$ b' q, i: a; A0 O& p" j: ~' B
回净土的时间
; {1 j/ `- o5 C O 不是死后才去,应该是随时于定中即可回净土。4 Z. y% T4 K: z
(一) 一般人都认为是要死之后,请人超渡、念经才有机缘回净土,这也是一般强调中阴超渡的法门,其实在死后也确实盖棺论定,看业力的情况,可以知往那一道,或回那一类净土,但是太危险了,这不属保证班。+ j4 c; z5 S0 O( d
(二) 另一种是依修行的成果,可以即身成就,生前在禅定中就可以来回净土一遭了。并且知道净土中有自己的位置及同伴的修行者,那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 w2 I( X7 m5 @) h8 I E
‘人’总有生老病死的四苦,也终有一天肉身会死亡,到那时再修行“买车票”回净土是太慢了,该是生前确定有车票、有位置才安心呀!因此奉劝各位依法修行,即使没有开悟见性见本心,总有一日可以修成回净土的,在净土中继续修行,找回本心。2 F; ]- ]9 L6 S1 r( Z8 r
' ^8 w8 P/ [8 l% @+ q5 H
修持方法──依无上密法修持。
* ?7 q+ c, \/ V4 y, k' G- R4 H 显教的基础佛学修持要具备相当的基础,同时因果要了,如法修持才有下列的修行成果现出。一切修行要与善知识印证,如此进入密法的课程中,观无量寿经内有十六观,法华经内的诸佛世界都可参考印证。
, R. ^4 F/ Q5 c B3 r(一) 禅定修行,用念佛法门例如用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等以达净念相续,或以禅那等方法以增长定力,消除业障。6 _" x+ a5 V/ m. X) O" h
(二) 自面像:第六识清净,污垢除去,使身心都清净。
5 ^6 V. `! `5 \- c A( e0 u(三) 出现观境:现出观想境界,可以用六根‘观’之,所出现的境界依佛经可以印证。若非经典所述即为邪观。各种经典都强调要消五毒,若不清净在业障时,都会因五毒起邪念入魔道而不自知。6 e$ N: \" K l. ~" x
(四) 花开见佛:表示修行到某一阶段的指标,由此才算是佛子,才可在净土的报身佛处听经、听法。
6 Z- p# }- C/ e+ V(五) 游诸佛国:且知供养十方如来,礼敬诸佛的方法。由此了知诸佛的特质,每位佛菩萨的愿力,用心香供养,如法修持。4 q7 n s" |( ]+ |: B6 {0 Y& ^
(六) 有坛城、有莲座、金刚台、琉璃台三十二相及莲花出现,依各人的修行而有不同的座台及不同色种的莲花。由此继续修菩萨的三十七道品,将果地增长,继续在世间行菩萨道,完成佛国的资粮,从此才算是一门深入的佛弟子,生生世世修同一法门,也才能深入佛国,深入经藏,了知宇宙的秘密及展现度生的能力。
8 B6 @, d$ F0 h+ O4 ~( M 上述是观想最初开始出现时的情形,一切都是自动出现,感受虽闭目仍是清楚的很,绝对不是意识心去妄想,以下所有的过程都是一步步的显现出而非见到。因此金刚经内所言见佛非佛见如来非如来,其意思是相同的。若用意识心观想产生是妄相,用清净心观之为实相,这之间是有区别的。7 \3 r! L" p- {2 n! p
下面是观无量寿经内的十六观,可以做为参考印证。
" w6 q9 o; T- G$ |/ [( f- B) T% Y第一观──日观: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没之处,令心坚持,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n1 M' M9 j/ z: l
第二观──水观:见水澄清,亦令分明,无分散意,见冰作琉璃想,内外映彻,光明无量。
% y& o |0 \* X. n( J! l第三观──地想:三昧,睋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 a( A) S7 o+ \
第四观──树想:重行树,七宝业叶,无不具足,一一业叶,作异宝色。
1 k% m+ Z8 S9 ]; O第五观──八功德水想:常念佛、念法、念僧,叹诸佛相好光明,黄金为渠,金沙为地。第六观──总观想,宝树、宝地、空池。$ v. V* P- Q! X! _7 ~
第七观──华座想: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一一摩尼球放千光明,其光如莲华台、金刚台或作真珠网,作杂华云,随意变化施作佛事,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百亿生死之罪,必定生极乐世界。
$ j! C, ~6 R7 H1 e @第八观──想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法擅金色坐彼华上,心眼得开了了分明,此想非妄念想。& {/ X& k, m3 u* p' s( o
第九观──遍观一切色身相: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眉间白毫,右旋宛转……演出光明于光中,无数多化佛,或见十方诸佛,以见诸佛名念佛三昧,……,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见无量寿佛即可见十方诸佛于佛前授记。
" }1 s/ I# x6 _- h$ l4 _% h第十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以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罪,获福无量。
0 Q# ~4 _( e4 {* l第十一观: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除无数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常游诸佛净妙国土。
( K' W2 m. Y$ t第十二观:观想—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 Z% E" x0 H% ~# e1 x+ r$ F第十三观:杂想观: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观音及大势至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d3 M* u; |7 @4 Q& h4 ]1 @& X6 r
上述依笔者经验,授记有授记的佛菩萨,每位佛菩萨都有专属的特质及工作。莲花、化佛、金刚台字有特殊意思及功能,都是无上密法,须实修才知其特殊意思,此处不多言。三十二相列在后面参考,不可以人间相来论,那是有意义的表示。每个重点自有运作方法,列入密法课程。! s2 L8 P3 K' Y/ ?& F6 R5 L0 K3 N
第十四观:上辈生想—观想三种上品往生时状况:
7 Q u- w) X$ V 上品上生:生彼国后,精进勇猛。阿弥陀佛、观音、大势、无数化佛……,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莲花开已,即悟无生法忍(三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 W, q- \% a7 S 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观音……持紫金台授手……,一念顷,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经于七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偏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授记,名上品中生。
; k( y4 n1 \. T3 C& `/ i+ } 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持金莲华,化五百佛,来迎此人。因己清净,见自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往生七宝莲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无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初地)。( Y. @3 \* Y% v
第十五观:辈生想—观三种中品往生时的状况。1 p7 D3 O/ u. [. t
中品上生: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求生西方……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 ?+ h5 g8 D; T3 ?8 Q: ?/ l0 i5 { 中品中生: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发愿求生……如此行者,命终时,见阿弥陀佛,持七宝莲华,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在宝池中七日,莲华乃敷,已开目合掌,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
. R: v: L# W* d: \/ `0 b a 中品下生: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如壮士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w4 [: q9 r$ r- s2 |! t/ F
第十六观:下辈生想—观想三种下品往生时状况。
4 |- }9 ^+ x Y0 j 下品上生:众生有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终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遣化佛……接引乘宝莲华,随化佛往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开……为说甚深十二部经……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8 `4 c) k8 N8 Q; e; K) n
下品中生: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十方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
' h& P" B; C2 D9 t) r" q; r 下品下生: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因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中见今莲花如日轮住其人前,顿念往生西方,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0 c0 ]4 e& H6 R) B2 U1 ]3 c 总计十六观是佛书观无量寿经中所提,若以此观为正观,若不是如此是邪观。愿大家以此为修行、印证。
7 R4 a) a* t9 [- b6 h 2 O1 J- k' V, ~, J$ p. o
最后有几点,大家做参考:
8 ^9 K2 Y' m% h(1) 修行是门实在的功课。因果业报不同,由上述可知,即使到净土也有不同种类。想想看裟婆世间不也是如此,同样是人,出生的地方,生长的条件不同,貌相身材都不相同,病痛、死亡、婚姻、事业、儿女、人间际遇也都各异,这是非常公平的结果,是自己的业及因果形成的,只有耐心忏悔累世因果及业。如此才能有缘遇善知识,逆水行舟的由好的‘道’上行走。最后柳岸花明又一村,重见天日,不受轮回之苦。. v. M4 e. p; ?$ K( V. E
(2) 也有同修们提到佛菩萨慈悲不是一律平等,为什么有不一样,其实若心不垢,本心的状态是一样,但是受业污染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来世间承受果报也不同,这才是真平等。不然别人努力不就白费了。奉劝修行人,慈悲心要增长,多行菩萨道增加福报,以增学佛的资粮。 Y' M! I, y4 O& M! `
(3) 同修们也提及修行以空观为主,相法是‘差’的修行方式,这个观念要改正,修行是空、相二法都要修、只是根器不同而所修法不同而已,空法了知本心,相法是要用渡世行菩萨道,若只顾一面,仍不究竟,若空法有障碍时也会转用相法教之。最终还是可找回本心。
; m, ~* {3 V: G- ](4) 道场是教化众生的地方。空法以金刚经为主,相法以净土及各种佛经,不论用那一种方式入门,最后都会了知宇宙间各道之事,也不用太惊奇。这都是正常的事,仍以守著菩萨心、慈悲心、平等心,行菩萨道为目的。
8 @ o' k% ?6 y(5) 很多修行者在‘行’时,忘失本心受染或又著了贪、嗔、痴、慢、疑、神通等念,因此行了‘非佛道’而不自知,所以本师及诸佛一直强调戒律是有道理的。
8 h# A$ t, s1 ^9 N6 a(6) 净土有四种状态(层次): {6 o8 x* k/ I9 B) x7 L$ y( A
(A) 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众生在此处,光环最暗的一种。
- n3 A s* \4 H(B) 方便有余土:初地至七地菩萨所住的地方,属净业处。(光的亮度增加)5 K0 @; m5 v& y9 f6 c
(C) 实报庄严土:是靠禅定的深入才可安住此处。是八地以上佛菩萨安住处。- Q* i. h, f, {4 R+ ], ~' q
(D) 常寂光土:是佛住的地方。又称法身土,光量无比、无所不在。(光最亮之处。)' z7 a0 i! ?6 c) B
修行者‘心’若不达到相对等的状态也是住不了。目前一般人所指的是指边缘化土,只要有愿力修阿弥陀佛法,即可往生入此土。凡圣同居土,一般此处仍以修行者为主,若业重只到边缘化土(非真正的净土),即被转出轮回。! a2 \6 x9 T: Q1 K |
(7)修行要以佛经来印证做指标才不会走错。如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圆觉经、……等,都可以比照出修行正确与否。当修持到时一看即知其微深妙意之意思,全不是人间的意识心、妄心去分别。笔者最后感恩本师的前瞻远见、感谢高僧大德能保留住佛经,使之不绝,使佛理畅行无阻,嘉惠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