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95|回复: 3

十位开国大元帅成名前的名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7 17: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各有名,无论是中外、老幼,普通人还是名人,名字不仅仅是简单地标志一个人的“符号”,它还寓含着抱负和志向,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除聂荣臻外都有过改名经历。
; Q) j8 N' @/ F& _5 K2 b    ' S8 F5 v5 A7 [; L0 N( o# J) g( z/ R
    朱德原叫“狗娃子”! `+ s& N- {+ i! V  o
    4 d$ r; g6 |: h7 f/ H% T& h: f6 b
    朱德诞生时,母亲为图个好抚养,给他取乳名叫“狗儿”。偶尔,朱家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子”。到了4岁,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2 Z. g9 Z: _, V/ H# V/ E+ i2 U
    2 O- N# v5 f' |
    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因讲武堂是滇人所办,只收云南省人。朱玉阶来到报名处,查阅了登记簿,发现蒙自县还没人报考,他求学心切,于是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并改名为“朱德”。朱德考入讲武堂不久,冒籍报考的事终于被教官们察觉,有几个云南籍的教官立刻把这件事向讲武堂总办李根源报告。李根源召见朱德后,见他是可塑之材,打消了开除他的念头,并鼓励朱德努力学习。
. k$ l8 |; G0 G7 k    2 c( y" R) t! }$ Q- k. Q0 J5 K
    彭德怀原名被批野心大8 g* ^  H% g& F; S$ K& s* u
   
) Z( H( E  M$ W    彭德怀,乳名叫“真伢子”,原名叫彭得华。得华兄弟三人,他是长子,二弟叫彭金华,三弟叫彭荣华。彭得华应好友黄公略之邀到长沙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考取后他回家告诉大家,已改名叫彭德怀了。晚上,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以后你就叫我‘德怀’好了。”至此,彭得华改名为彭德怀。
, R* M/ U! t& G' X: \9 S   
6 t; o+ p$ y% ~7 @, B5 W    林彪原叫林育蓉; N$ u7 |  p1 t3 `' R6 g
    . \" p  T/ C' K% T$ N
    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林育蓉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报考黄埔军校。到广州后,林育蓉没有先去报考,而是走向了杨家祠堂中共广东
- l0 d% I5 z0 d: U* F* M& u8 @) |1 U   
; D2 [5 ?, \3 i3 p: @" h, x* F    区委机关,想先和党组织取得联系。路上他一直想着改名字的事情。他很清楚,进入了黄埔军校,就是他新的人生的开始。在新的人生中,在崇尚奋勇、拼搏、顽强、献身的军校中,他的名字“林育蓉”(有时也写作毓蓉、育容)太不适合,太女性化。没见过他的人,看到名字还以为他是一个女孩子呢。$ V! ~9 Y( e  A
   
- y9 K+ G; k' X& ?( g! l    其实,林育蓉刚进入武汉共进中学就已考虑改名,他为自己起的新名是虎虎生威的“彪”字。但其父亲认为“彪”字含有刑戮、凶疾、失败之意,用在名字中不好。当林育蓉大步跨进杨家祠堂大门之后,最终,在门房递上的会客单上,还是写下了“林彪”这个名字。“林彪”这个名字的第一次正式出现,就是在这张会客单上。后来,林彪如愿以偿,成功地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中的一员。0 K  F! `2 t, z* R7 T
   
* g* u4 Q1 e2 x( U1 |    刘伯承:昭昭之明% n+ V" n% \8 b0 H! l- ?
   
! ~8 z' z+ t' i( ~: N/ U8 p: s    刘伯承诞生这一年的秋末冬初,刘伯承的祖父刘正富和祖母杨氏在7天内先后离开人世,刘伯承正是在举家服丧的泪水中呱呱坠地的。家里给他取乳名为“孝生”,意指他一出生就服丧戴孝。: K1 S3 N6 C1 q. j- q9 c
    0 c" C' A! Y6 C9 X0 Q) _1 W
    不管刘伯承怎样生不逢时,却是他父亲刘文炳盼望已久的第一个儿子。刘文炳是个受过十年寒窗苦,又弃文务农的失意秀才,满腹学问,但做不了官,成为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习俗中,这终究算是一种安慰。看到儿子着实惹人喜爱,刘文炳不禁想起《荀子·劝学》篇中的章句:“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就给刘伯承起名刘明昭。刘氏家族的谱序是“国正文明泰,天朝永治安……”“明昭”正符合“明”字辈的起名要求,这是刘伯承最早的名字,父亲后来又为他取字“伯承”,伯,即长子之意;“伯承”,有子承父业之意。
7 `6 k" S- R8 L! K贺龙原名“长长”
) J& J8 c; D$ L8 q; n    / y$ }4 S, x2 B7 }" h: v) y/ Z# n
    贺龙,小名叫“长长”。贺龙5岁入学时又取名“平轩”。11岁时,因家境贫穷,父母为他取名“振家”,希望他能振兴家业。: c. U" N* Q% C, {: q0 t0 I; I
   
( o. u. T/ R% w$ D; I/ j( _. h! }    18岁时,贺龙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后,又取名云卿。这个名字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相传,上古舜帝传位给治水的禹时和臣民一起唱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3 E- v. F3 K' Y! h& ^   
- `( s+ S0 @; ~, x6 ~" R+ d    按贺氏族谱,贺龙为“文”字辈,本名为“贺文常”。后来,他的父辈们认为“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议论重新起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说:“云卿、文常(长),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当然是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者飞跃宇宙之间,降者潜伏波涛之内。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一个字,理想名字成矣。”但加什么字呢?他们始终没议出个结果来。在一旁的贺文常说:“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
0 A6 ~" @% ]9 ~! G3 }3 c   
7 U% D5 ~: ]( S4 A/ W1 @6 T, m# o    陈毅:士不可不弘毅# M  {7 E, L! `1 I% |6 |  Q2 m
    2 v: M2 U. w8 ~! s9 a
    陈毅5岁那年开蒙入学,父亲陈昌礼给他取学名叫世俊,号仲弘,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陈毅从小勤奋好学,记忆力强,书读几遍就能背诵。他受父亲影响,喜爱诗词与下棋。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十分敬佩苏洵,曾说他“最喜爱读苏老泉的文章”。北宋文学家苏洵,字明允,为此陈毅曾将“明允”倒过来,一度取名“陈允明”。
2 x/ m$ d+ Y! H# Q: j1 `    6 z6 ~! r" u" T) W! w) Y5 e
    陈毅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18岁赴法勤工俭学。一天,他读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感触很深。他想,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同恶势力斗,任重而道远,光有弘(刚强)不够,还须有毅(毅力),坚持始终,于是他改名陈毅,将号“仲弘”与名“毅”有机结合在一起。他考取留法勤工俭学的红榜上即署名“陈毅”。; F$ }4 o+ F5 v
   
" |4 e9 u5 ]5 G# L    “桓桓于征”罗荣桓 9 m" N7 B. K8 n! _* q- J) o6 J% H
    $ u, ]3 y; e1 l- h/ ^6 x
    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按照族谱的行辈,给他取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大家都称他“罗宗人”。
+ e; v, _$ E$ a! `3 k4 i: b    8 R# E; O4 B$ M1 T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龙旗变成了五色旗。1914年,罗荣桓家斜对过的一个祠堂里,办了一所小学,叫罗氏岳英小学。学校一开学,罗国理便把罗宗人从私塾转学入高小一年级读书。岳英小学第一任校长罗炳文,嫌罗宗人的名字不好听,罗国理便请这位兼教国文的校长另给他起个名字。罗炳文略作沉吟,顺手取一张纸,写了“荣桓”二字,并解释说:“《诗》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纪虽小,但长得十分魁梧,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将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罗宗人此后就改名为罗荣桓。5 s1 D# a& s  e7 @, A1 @0 R6 U3 G
“继续向前”徐向前
/ A8 h% n, }% Z# Q   
( I6 ^2 o. L. a1 {$ g4 {    徐向前,两个哥哥的名字是“银仓”、“银福”,祖母便给他取了个乳名为“银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锦,发财享福,并且把银钱多多积存起来,泽被子孙。
2 b  c: t5 ]% c3 z* c. E    6 r2 `, l/ C1 ~& S5 k  _6 J
    徐向前的父亲是村上学问最大的秀才。他认为作为读书人,名字很重要――应该叫起来好听、顺口、文雅,有深刻的含意。他给这第六个出生的孩子起了学名、字和号。于是,小“银存”有了上家谱的正名大号――徐象谦(“谦”为《易经》中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R" o3 |5 T7 E1 W# Q5 i
   
; x, w  ?% k& {2 R2 Z4 k7 H' D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队伍里出现三种人:有些人变节投降了,把同志的头颅献给敌人作见面礼;有些人动摇退却,脱离革命队伍开小差跑掉了;有些人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迎着风浪,继续向前进。徐向前把这三种人作了认真比较,觉得第一种人可耻,第二种人可悲,第三种人可敬。因此,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立志要做一个继续前进的人,于是便将“象谦”改为“向前”。
7 \: e3 X8 o/ S: J   
' p2 v$ v; B, _1 Z    “百福骈臻”聂荣臻
- h& z5 g1 Q, K9 c% T    4 M9 }2 J8 @# M2 k, T% y" [$ }! Z
    聂荣臻的外祖父对其父聂仕先说:“凭空想,一时想不出,翻书吧,从书上选一个有福气的名字。”聂仕先夫妻俩都读过几年私塾,当晚,聂仕先把家里的那本《杂志三字经》拿出来,寻找起儿子的名字来。左斟酌,右推敲,夫妇俩把书都翻完了,也没有找出个理想的名字来。8 |4 C9 P7 _6 j
    9 D: Z% N, \) P5 ]# R  J
    第二天,聂仕先来到岳父家里,继续翻书。一会儿,他取出一本《随身宝》坐在椅子上翻阅起来,翻到最后一页,聂仕先脸上露出了笑容,起身走到岳父身边,指着书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意思向岳父讲明,岳父沉吟了一会儿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 z) m" x. y& s9 b7 u0 K2 W   
1 w& A. Q# ^0 c6 q  J$ x    聂仕先匆匆回到家里,径直走到妻子唐氏的房里,指着书的最后一句说:“‘百福骈臻得双全’,这句话吉利。按家谱排列我儿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你看要得不?”唐氏高兴地点头同意,想了一下,接着说:“我看娃儿的小名也照这书上取吧,就叫他‘双全’。”聂仕先也点头答应。区别于其他九帅,聂帅“荣臻”这个名字用了一生,没有改过。
; g$ X  \; y( C1 o    7 j1 g' r2 J3 M. p$ R+ O# m
    “民之利剑”叶剑英
% F% e* I6 A5 \6 N    0 c9 {$ o6 q( a& Q5 @1 |
    叶剑英之父叶钻祥生有8个子女,叶剑英排行第二。父亲很喜欢这个儿子,按照叶氏族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叶宜伟。# P, @: u* q4 M% F+ r2 M& P4 j
    9 F* H; C: l& T" l1 K
    1917年夏,叶剑英等几个同学冒着盛夏酷暑,长途跋涉乘火车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名城昆明,投考坐落在翠湖西岸承华圃的云南讲武堂。叶剑英进入云南讲武堂后,他踌躇满志,决心在学校习文练武,做革命的“前驱”,为了表示投笔从戎的决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伟”改为“剑英”,立志做“民之利剑”,为国为民,英勇奋战。
发表于 2008-3-7 19: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7 2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7 23: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22:0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