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182~252年)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在位期间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 t5 J* P" r; w + ?: `& w3 d) Z# P* j
$ u+ e0 \1 ~5 C9 _* ~ 孙权字仲谋,他长得方颐大口,目射精光,上身长下身短,长须美髯。度量恢弘,性格隽朗、仁厚而有智谋决断,以好侠养士而知名。建安五年孙策受伤而死,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当初曹操见到吴军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可谓英雄相惜之语。经过励精图志,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 f$ n6 ]( K% F6 L& [ O% ?; x' X, \" S: K. U2 E
4 E$ l+ |. w$ j5 ?
) ^3 [0 ^! @- \$ S, \' K: R! h: | 孙权的后宫生活也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赵夫人的近乎神话的传说了。古代有许多事情让现在的人颇觉得不可思议,据《太平广记》说,晋大兴年中,衡阳人区纯做了一个鼠肆。它的四周有一丈多长,开四门,门口有木人。在鼠肆里面搁置四五只老鼠,老鼠一出门木人就用椎子椎。还有北齐的兰陵王做了木制的会跳舞的胡人男子。兰陵王心中想要劝谁喝酒,胡人男子就捧着酒杯向他作揖。但是说起古代的巧思绝技,不论谁也比不上东吴孙权的赵夫人。- I5 ~0 I0 T3 k# G6 c; Q
- P4 E7 l# C. j$ X/ G; O+ r$ Y3 r
' n8 h% L `* R2 K: S6 q6 }; q d6 u; K' f: K
赵夫人是赵达的妹妹。她善于绘画,笔触构思巧妙无双。她还能在手指间用彩丝织成云龙虬凤图案的锦,大的超过了一尺,小的只有一寸,宫中称她为“机绝”。孙权常常慨叹魏蜀二国没有平定,在行军打仗的空闲时间里,很想得到一位擅长绘画的人,能绘制出一幅有山川地势,供行军布阵用的地图。于是赵达就把他的妹妹进献给孙权做了夫人。4 W& r2 V( Q/ `# g; g( w
8 O: ?* h$ i2 R) i! {3 ?
; `* }2 n8 }: h$ }1 V% r" S9 c2 G
孙权让赵夫人用笔描绘九州岛江湖方岳的形势图,赵夫人说:“丹青的颜色很容易褪灭无痕,不能长久保存,妾能刺绣。”赵夫人把所有国家都绣在一块方形的帛上,上面还绣着五岳、河海、城邑以及行军布阵的图案,然后进献给了孙权。当时人称她为“针绝”。虽然有棘刺木刻的木猴、有公输班造云梯、有会飞的风筝,但是没有比这幅图更珍稀瑰丽的。
/ H( W7 }0 I& U$ n6 h
. j9 h3 E7 s* z
% e$ r* b+ ~7 N
( P0 f" A$ g% ~* X( R 孙权住在昭阳宫,因为江东的夏天过于湿热,孙权一向为此所苦,就卷起了紫绡帷帐。赵夫人看见后说:“这紫绡帷帐算不上珍奇的东西。”孙权问赵说的是什么意思。赵夫人说:“妾要穷虑尽思,能使绢帷放下而清风自入,看外面没有蔽碍。周围的侍者也觉得飘然自凉,好像驾着风行走一样。”孙权十分吃惊,他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帷帐。
7 T$ Q1 u2 H' f4 z) B8 h; |, H3 ?1 M( k+ r/ y" u
( ?) m1 O% ~8 f+ E5 r3 A( }
9 f# `$ u$ {) n
赵夫人剖析开自己的发丝,使得发丝更细,然后用神胶把它们粘接起来。神胶出自郁夷国,一般用来接弓弩的断弦,而且百断百续,特别有神效。最后将发丝织成罗縠,经过了几个月才完工,然后将罗縠裁剪成帷幔。无论是从里看还是从外面看,帷幔都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然变得清幽凉爽。当时孙权还在军旅,他常将这件帷幔随身携带,作为行军的幕帐。帷幔展开后长宽好几丈,卷住后则可以放在枕头里面。时人称之为“丝绝”。" k+ |: `5 Q1 Z9 c9 J: T
. g8 q3 O9 A! N5 \, L( O$ j
! V- L& s( k4 u8 T; ~8 X( O9 k
6 `5 O+ }5 s# { 因此吴有三绝,四海之大没有什么可以比它们更绝妙的珍奇了。后来有贪宠求媚的人诬陷赵夫人总爱在国君面前炫耀自己。赵夫人因而被退黜,失去了以前的宠幸。不过虽然被怀疑而失去了帝位,但是她超绝的技艺仍被载录在史书上。后来吴国灭亡的时候,不知她流落到了什么地方。
/ [4 N8 h Q! X$ K% E1 u; x3 x) z8 U+ [' F3 p2 ~3 Q b. F& h
; ]$ v2 [$ F6 z/ x
- t2 [3 s( F4 ^ Z& [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拾遗记》、《太平广记》等都记载有赵夫人有“三绝”的故事,但不见于正史。" j2 V* b& J7 i2 j& m: ^ w
% N0 z7 r* U% z( M' q, J
1 s- ~5 v5 D8 z5 B& {' @! x9 C- r) _( a, _
孙权到了晚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雄气慨,变得残忍好杀,猜忌昏昧。后宫里的许多嫔妃都在为了争宠而不择手段。: ^" [3 M5 G: w9 M# L5 ^
3 k2 b$ F. B- O# ]) M
* _1 V2 J, [0 y$ _, M4 X2 {! ~- u
Y8 E4 o' j. {6 C [6 U g$ _2 S
孙权的元妃谢氏是会稽山阴人,她的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当时媒人踏破了门槛,但都被谢家所拒绝。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听到这个消息,便将谢氏纳为孙权的妃子。好景不长,孙权又娶了姑母的孙女徐氏为夫人,徐夫人祖籍吴郡富春人。她的祖父徐真与孙权的父亲孙坚亲近,孙坚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徐真。徐夫人先是嫁给了同郡的陆尚,陆尚去世后被讨虏将军孙权聘以为妃。徐氏比谢氏年轻而且更美丽,谢氏渐渐地失去了孙权的宠幸,不久恚恨抑郁而死。" J- a2 R* I+ y. L
: u; l% q; w0 U$ W' w* a3 U
2 F7 z; z6 D# U& I* c3 e/ K
6 X3 m# C% q: P7 c 谢夫人没有儿子,便抚养了孙权妾所生子孙登。谢夫人去世以后,孙权命徐夫人以母亲的身份抚养孙登。孙登得立为太子,群臣请立徐氏为皇后。不料后宫又有步氏、袁氏以及王氏受宠超过了徐夫人。孙登很早就因病去世,后宫又展开了争夺储位的明争暗斗。
, T: }3 W+ K9 E7 E6 A# Z5 ^* o7 k4 B t, L4 s- D
) p: U# s) b& a
, Q- M, Q7 m' V( A8 A6 | 步氏是临淮淮阴人,与丞相步骘同族。东汉末年,她与母亲迁徙到庐江,庐江被孙策攻破后东渡长江,因为美丽而得到孙权的宠幸。步夫人没有儿子,只生下了两个女儿,长女鲁班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嫁给全琮;小女儿鲁育许配了朱据,朱据死后改嫁了刘纂。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孙权的宠爱。十多年以后孙权称帝,想让步夫人当皇后,而群臣认为徐夫人更合适皇后的位置,孙权意在步夫人而没有答应。这样十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册封皇后,但是宫内皆称呼步夫人为皇后,亲戚上疏则尊称中宫。后来徐夫人因为过于嫉妒后宫的其他美女而被废。
$ a! Q/ H* E: P& s$ z! d+ E/ _1 e( d9 U5 w6 c2 j( @$ [3 y' g4 P. p
; Y5 U6 g2 b5 [) }" N
; b4 ]" L; S1 f: ?$ o( G
# E5 d# V! S1 ^! `3 y8 ~2 c
5 E8 s% o* h1 Y& ^ 袁氏是袁术的女儿,她的品性最好,不过也没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孙权打算立袁氏为皇后。袁氏以自己没有儿子的理由推辞了。
$ U. ]4 G8 Q* Y/ m% P( C+ g m: a- j: s& i+ X( C2 K
1 J' |3 c3 Q7 W3 N/ f* {
9 d/ Z8 o7 z! `. Q 王氏是琅玡人,选入宫中后在黄武年间得幸,生下了儿子孙和,受宠的程度仅次于步氏。步夫人去世后孙和立为太子,袁氏又拒绝了继位中宫,孙权便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群臣也认为母以子贵,既然孙和做了太子,他的母亲王氏照例也应当做皇后。但是由于已故的步夫人的女儿全公主(即长女鲁班)一向憎恶王夫人,并不时谮毁她。当时孙权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全公主诋毁王夫人说她面有喜色,因此孙权责怒非常,王夫人无从辩白,忧惧而死。
; W' V* N4 g0 L; i/ Y. V
* Z6 B1 I2 s" q6 P3 W' \
8 M A$ l1 ~# `* n* O, ]
2 S3 w+ b/ M$ Q 后来孙权又宠幸了一个罪犯的女儿潘氏。潘氏是会稽句章人,父亲为吏坐法被处死刑。潘氏与她的姐姐没为官奴,在织造室从事繁重的劳役。潘氏堪称是江东绝色,一同被幽禁的几百个女子都说潘氏是神仙,因为凡人不会长得这么美,因此对她敬而远之。潘氏的名声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他感到很好奇,便派人将潘氏的容貌画在画布上。* n% `1 ^5 _7 d. C5 N# |
+ m! k9 {& j0 d1 P- Q
9 J8 Y( i* i. {2 u$ }; s2 d& L
" G6 Y: c7 n" a$ ]( h+ j! i" s0 a 当时潘氏忧戚过度不吃饭而减瘦改形。画师描绘了潘氏真实的容貌进献给孙权。孙权见到画布所描绘的潘氏美艳的姿容十分惊异,用琥珀如意按在画布上,琥珀如意立刻折断了,孙权感叹说:“这真是神女啊!愁起来的样子都这样让人心动,何况她欢乐的时候呢?”于是命人将潘氏从织室纳于后宫充为妾媵。潘氏到了后宫果然以姿色见宠,宫中称为潘夫人。7 T% v' [- G; L- R. }) k
& K! n" E) |- x4 C3 b. Y
" z' p# |; X( {) q- c
$ u9 G$ b3 ?8 f- O
潘夫人在游昭宣台的时候心里很舒畅,便多喝了几杯酒,将口水唾在玉壶里,让侍婢泻倒在台下,得到了火齐指环,她把指环挂在石榴枝上。这座台后人称为“环榴台”。潘夫人被孙权临幸,几度春风之后怀孕生下了儿子孙亮。赤乌十三年孙亮立为太子,第二年潘夫人也被册封为皇后。她的性格险妒容媚,曾谮害了袁夫人等后宫许多侍妾。
0 X& m- w! G& e2 k0 O+ f
/ q0 y. J/ [, W( N' Y ! o! l' G# B" u! f
! ]# {* Q7 m5 [0 X
王夫人被全公主谮毁而死,她的儿子孙和也因此失宠。孙和的弟弟鲁王孙霸被孙权所爱,给予他的待遇和东宫的孙和一样,于是二子互生嫌疑。孙霸暗中阴谋夺取嫡位,交结朝臣谗构孙和,孙权渐被他们所迷惑,从此厌恶太子孙和更加厉害。太子太傅吾粲上书请让鲁王孙霸出镇夏口,言词过于激切触怒了孙权。孙霸交结的大臣霸竺乘间谮吾粲。吾粲气愤无处可诉,写信给大将陆逊发泄心中的不平,霸竺诬陷他勾结外臣蓄谋不轨,于是吾粲被逮入狱中毙命。孙权又派宦官去夏口谴责陆逊,陆逊已经年老禁不起心中的愤闷,不久病逝在夏口。他的儿子陆抗向孙权陈述父亲的苦衷,孙权才稍微感悟到霸竺所说的不是实情,于是孙霸在父亲眼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8 I( T! B# Q7 M6 y0 Y7 [
5 F6 q, `; b. v% |8 A 6 F- o+ H9 ]: m2 ~" [
% G% k0 A! }3 L 此时潘夫人宠冠后宫,见孙和与孙霸都失去孙权的欢心,便趁机献媚为自己的儿子孙亮谋取太子储位,并且与全公主往来亲密,给孙亮娶了全公主的侄孙女为妻。于是全公主每天在孙权面前谗毁孙和与孙霸,劝父亲立幼子孙亮为皇储。
! z( |$ `$ i |3 V
4 V* D1 Y& n- e 9 b! ]3 Z% Y c, F( S3 O; S
9 F7 H% I5 X; [6 P* L5 o- g X 孙权内惑于宠妃潘夫人,外信爱女全公主,就下决心废去孙和立孙亮。他私下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不和睦恐怕会蹈袁绍的覆辙,假如现在不换太子可能会后患无穷。”孙峻的外甥女嫁给了孙亮,他当然袒护孙亮母子,赞成孙权的计划。
$ N7 [$ f3 T7 n# j
' N% ?+ }) G; l. t7 m/ W7 e " e7 A6 U6 |' x* i* k
6 }3 K9 r; e# ?4 V
赤乌十二年大司马全琮病逝,四十岁的全公主又一次守寡。孙峻正值壮年身材伟岸,全公主多方勾引与孙峻私通在一起。二人在床帷间绸缪之余,便密商废去孙和改立孙亮的事情。于是孙峻开始肆意诬蔑太子,最后孙权将太子孙和幽锢在一间陋室。不久孙和被废为庶人,徙置在建业城外,鲁王孙霸也同时被赐死。少子孙亮立为太子,潘夫人进位皇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 ]6 S1 E) E" }3 Z+ r$ Z! T$ p, F+ z& ^- p, a' D- i; u
/ C2 ]3 m2 y: G/ D" o
/ D1 ~ n8 [2 ^5 L; j; n 潘皇后渐渐地恃宠生骄,以前的柔媚几乎消失得没有了踪影。孙权才慢慢体会到了废太子孙和的无辜。
3 y9 g3 P3 R7 e8 y. g. |0 L) h9 r$ n! T9 |% H- [
0 |& o9 R; I ?7 E5 D. }- O2 }0 x5 S7 h5 x$ k+ s+ t7 t
八月的一天忽然刮起大风,江水汹涌淹没了几千里的土地,平地上积水深有八尺。孙权先祖陵墓所种的松柏都被大风拔起,飞落到建业城的南门外。孙权惊悸之下得了风疾,大病在床,一个多月不能治理朝政。到了冬天渐渐不起,皇后潘氏不知怎么忽然暴亡,孙权见潘氏的项下有绳子勒痕,舌头搭拉在外边,知道一定是被谋杀的,便令左右秘密调查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潘皇后对待下人过于暴虐,被宫人在她夜里熟睡的时候扼死。孙权也知道她是咎由自取,不过看到她死得悲惨,免不了心里悲愤交集,将行凶的宫人全部杀死。又拖延了两三个月,七十一岁的孙权病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