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依次分析世间的果报
) F$ L. \2 H+ l) v 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些业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以下依次分析世间的果报。
4 |& U0 T F4 {5 a
2 v8 I+ }! e6 f, ^+ ~+ N7 |0 \ 第一节异熟果
5 x5 n$ I2 M3 U; d" F% T. H0 C; ~. w* U9 n, _( o" D
根据经论的开示,造上品的杀生等十恶业,每一种业都将感生于地狱之中,造中品十恶业,每一种业会感生于饿鬼之中,造下品十恶业,会感生于旁生之中。
9 ~- I! t! r4 m3 A4 X$ M
, U! u- r3 ^* D9 w. S- L- S: ^+ ~; v! N 无论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因嗔心而造,会堕于地狱中;如因贪心而造,会堕入饿鬼道;如因痴心而造,会转为旁生。
: \0 O# b& i3 F+ \4 O* `) K+ O% b8 ^5 i; I. {$ _+ I c
在十善业方面,行持下品善业会转生于人间,行持中品善业会转生于欲界天,在行持善业的基础上如修四禅八定,会转生于**、无**。% a) \3 h3 l1 L' I4 [$ Q9 D
& L! X2 [% [% o9 T 第二节等流果
0 i+ M1 a* W# E& p' G9 y+ R% d1 q! T, F& |. z4 w9 t" F
(一)同行等流果
6 v C& v6 d2 n4 ~4 d8 A+ _( [& l2 X% [
我们可以观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环境,但孩子却性格各异:有的仁慈,有的残忍,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有的开放,有的保守……这些个性在幼年时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开始显现。在兴趣爱好、举止言行方面也无不如此。是谁赋予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个性呢?
3 X& F4 F4 J9 V0 F7 v. c! n9 `# A; `; s/ ~' |* [
佛在《百业经》中说:“因为行持不善业的串习力,会延续于后世,也会依不善的业,而转生作不善者。”当然,若行持善业,结果是相反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延续着过去世的习气,习气坚固难移的就称为性格。所以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都是在以往业习的推动之下而作的。比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乃因多世作牛,从牛转生而来,所以今生仍有此习气;一比丘虽已得漏尽通,但却常自照镜,因他多世作过**,从**转生而来;目犍连虽已得神通,仍然常常戏跳,也因前世作过猕猴,从猕猴中转生而来。
5 Y' j G, ?% {4 @0 V- b
4 G2 c: n6 \3 q, ^: o$ R( Q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 X( a4 g$ J9 n' ]6 i1 ?) }# y2 h+ Y1 C% b! n/ H
《百业经》中有一则公案:
/ h k) k: @6 T0 C- J* n* S5 ^" h
一日,世尊到城中化缘。有位施主供养叫“拉达”的美食,不远处的婆罗门子见后,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后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拉达”。一旁的给孤独长者见状,立即劝婆罗门子:“世尊圆满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不能受用,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给你五百嘎夏巴涅。”贪心的婆罗门子闻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 L7 Z: i) a/ A. B7 e
. \& f" ]5 Y* G" T/ C
回到精舍后,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都说‘给我!给我!’?为何世尊初时不给,令说‘我不要’后再给?唯愿开示。”
" V+ e( ]2 h( o. O
6 G. Q9 F" N b% V* U$ u3 A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千百世中无论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将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 Q5 U9 o. [) c) ^) h0 Z( k
5 J8 v/ ]+ I- ^* j3 Y
婆罗门子一次又一次地说“给我!给我!”,这种索取的心理和行为一直不断地重复,延续了好几百世。在这一世,佛陀慈悲善巧地在他的识田中播下一颗善根种子,这种子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成熟而转化他的贪求心态。如果没有佛陀的善巧度化,在无对治力的情况下,他的行为只会随着原有的习性一次次地重演,除了要长久地感受贪心所带来的贫贱果报之外,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摆脱恶行等流的束缚。无数次串习只会引发日益坚固的恶性等流习气,他的灵性将被这恶业的僵化惯性所埋没。8 {* C) l5 Q: F; s
: I, H+ V$ @2 j) c0 u$ \4 r* q
在炮烙地狱中,有一幕这样的情景:众生由于强烈的淫欲习气,看见地狱中的火柱都是美女。于是,情不自禁地紧抱柱子,炽燃的火焰将他们焚烧得昏死过去,但复苏之后,仍见柱子为美女,又奋不顾身前去拥抱,而后又昏厥在地,如是反复感受巨大的痛苦。
6 S9 w2 R4 N5 B |/ y s( _2 x8 ^ v' W. t# |
迷乱的恶习如此强烈,地狱众生已经完全丧失了觉知,只有任凭习气的摆布连续不断地冲动,愚痴冥顽的可怜众生何时才能迷途知返,截断这恶性等流的循环之索呢?
1 \' P# M0 q# v' s; y2 s2 s; Q0 \3 v8 S
不象恶道众生只能被动地受业力的支配,我们已得人身,具有觉悟的能力,具有难得的闻思修行机缘,这时该好好反观内照!自己的心理、行为是不是也象婆罗门子和地狱淫欲众生那样,一直在反复加强着过去已形成的某种行为习惯?如果此时恶行的等流习气现前,我们不应再随宿业继续流转,而应痛下钳锤、逆流而转,将过去的恶习扭转过来,转恶行等流为善行等流。相反,如果善行等流习气现前,就应随喜自己,使善的等流不断增上、坚固、发展。
0 d6 W6 z& R, @7 R. x+ ]5 } D9 ?" i* Q1 G5 d
(二)感受等流果 d5 Z, j7 M- r
! @7 c: \; _3 R. V& u 站在山巅高声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声响应。只要余音未尽,回响就不会断绝。报应之理也是如此,在业还未消尽之时相续必感受现报、后报以及余报。如造杀生之业,剥切脔luán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就会堕落在屠裂斤割地狱之中,因为杀生的重业在地狱中穷年极劫备受剧苦。受苦完毕,又堕在畜牲中,作猪马牛羊驴骡鱼鸟,为人所杀,不得寿终,还须以身肉偿还杀债。在畜牲道中,又须历经千生万死。凭着微善,一朝得脱畜道而获人身,由杀业未尽又有住胎而堕、出生即亡,或者十岁、二十岁就夭折而死的。这短命的恶报就是杀生的感受等流果。4 x8 X6 Z- c' x7 f
p' W0 T0 }4 p+ S0 j* J' p 依此类推,造作十恶业中的任一种,在三恶道中受尽痛苦而脱身为人时,因余业未尽,还需感受此种恶业的等流果报。佛经论典如是开示了十恶业的感受等流果:因为杀生,感得多病、短寿;因为不与取,感得资财匮乏且与怨敌共用;因为邪淫,感得眷属不调、妻不贞洁;因为妄语,感得常遭诽谤、受人欺诳;因为离间语,感得眷属不和、眷属鄙恶;因为粗恶语,感得闻违意声、语成争端;因为绮语,感得语不尊严、辩才不定;因为贪欲,感得贪欲炽盛、贪不厌足;因为嗔恚,感得损害于他或遭他害;因为邪见,感得见解恶鄙、谄诳为性。 M% d0 Q/ Y: u( X
) s; ]4 x( `* g2 G. p* ?8 p 相反,过去世的十善业会给今生带来幸福圆满。十善业的感受等流果是:
% V1 _+ o4 z E3 r( Y$ p. v
2 e/ x) a6 J+ [& [6 `: n 断除杀生,长寿无病;断除不与取,受用具足、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寡少;断除妄语,众人称赞、心具仁慈;断除离间语,眷属敬爱;断除恶语,常听悦耳之语;断除绮语,言语有力;断除贪心,常满心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s5 c2 W3 P; z8 z6 M4 T9 H
- s& K! ], D1 ]& }/ ?
第三节增上果 z$ L: M K. `$ ]
* o5 f; w/ i: y 据说古代仁王执政时,天下百姓普皆行善,便有风调雨顺、日月清明之瑞相。而到众生恶业深重、天下大乱之时,往往流星飞殒、江河泛滥、饥馑灾荒、瘟疫流行。人心即是天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本来就有着难以分离的密切关系。人类所造的共业直接决定着外在环境的状况。生存的环境不会离开我们所造的业而另有其独立存在的自性,它确实只是我们每个人所造的业共同叠加起来而在外部形成的结果。
1 n/ H2 N# H# M/ Z* ~+ c: v- r. ~ m3 F2 F4 l
曾经有位藏地的大成就者,在安住于深秘境界之时,通过手中的脉相即能得知何时将有日食的出现。当时许多人不信,最终他的预言完全得以证实,没有丝毫的差错。密乘时轮金刚密续中将世界归纳为密时轮、内时轮、外时轮三种,密时轮决定了内时轮,而内时轮决定着外时轮的运转。真正有成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境界改变星际的运行,可使太阳定位于虚空之中。
( f! {7 A/ e6 v% q4 ^: ]5 |" F* n& f+ y6 U P0 G, `& |
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业是如何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的:
1 k/ b; E+ [+ E' B: N- F; t
1 t, ]4 J+ m; W. o/ [7 Q 摧残生机的杀伤业力反过来使得感生的自然环境中,所有的饮食、花果等都少有光泽和生命力,所结果实难以养人,反而促生疾病。由此因缘,生存于其中的无量有情都未尽寿量中道夭折。肆意掠夺、欺诈、窃取的不与取恶业会导致自然界植物果实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土地上生长的庄稼常常遭受霜雹旱涝的侵袭,再加上虫害,等待我们的只有饥馑的荒年。欲海横流、邪淫增盛,不清净的染污业恰如其分地制造了泥粪臭秽、风雨恶劣、尘埃遍布的外在环境。妄语业则使得农作、行船种种的事业都不会兴盛广大,与人也不能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常常互相欺骗,多诸怖畏恐惧因缘。离间语破坏和合,导致人心的矛盾,这种业反过来使得大地高下不平、丘坑间隔、凹凸难行。而粗恶语出语不柔、唇枪舌剑,伤害人心,由此感生之地瓦石沙砾,粗涩难触,而且所在之处枯槁干涸,无有池沼河流,干地卤田,丘陵坑险,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绮语遭致的果报,则是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果,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充满怖畏恐惧因缘。贪欲心的炽盛,使得一切的盛事,或经一年或历一月,有些仅一日之间即已渐趋衰微,唯减无增。嗔恚烦恼所带来的是疾疫的流行、灾横的扰恼、怨敌的惊怖,以及狮子虎蛇、蝮蝎蚰蜒、毒暴药叉、恶贼强盗等等不吉祥之物。邪见猖獗则使器世间黄金、宝石等所有第一胜妙之物的生源,都隐没不现,种种不净之物看似清净,苦恼之物看似安乐,人们生存在不蒙三宝之光照临的边地,身心得不到救护,在无依无靠中找不到真实的皈依处。
5 S' S8 b' `$ y6 g% `3 |# u9 b# t$ ~
这些就是十恶业成熟于外境上的增上果报。与此相反,十善业成熟于外境上,具足圆满的功德。: j1 U% B; v6 u$ G
, R; ?% L2 `4 e 有个传统的例子是这样的,有六道众生同时来到了河边,这时人道的众生看到眼前是水,可以洗涤、灌溉;地狱的众生把它看成熔化的岩浆;饿鬼众生看到的是脓血;对鱼类来说,这河流是它的家;天神把它看成是带来喜悦的琼浆玉液;而阿修罗则把它看作是泪水。" {, M7 s1 k% E% t2 c& i2 o. M, E
# u9 Y7 s0 |3 X& d
所以同样的河流,由于六道众生的业不同,而显现出各异的景象。当地狱众生的业障渐次清净,逐渐向上转成饿鬼、鱼、阿修罗、人、天人时,相应地,所见的对境就会从岩浆变成脓血、宫殿、泪水、水直至甘露,业障的逐渐减轻带来的是外境的不断清净。
; S3 d ^" O7 l) ~/ `: g- ~
. `8 U; j- p& n$ s# D7 l 所以净化生存环境最根本、最关键的还在于净化我们每个人的业。; i6 v! Z# m0 S5 h6 C
$ w( _% M7 W! R. @" F%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