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4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No.5  
7 B5 t6 o" Q( J5 L 
1 V1 Q# y1 v3 z. g7 |入闱者:晋惠公夷吾 + {9 ~3 F0 i, D 
! @7 a! u  d! n% R- K 
 
, }. G, p0 v0 T" C& G/ R! C- z2 b7 q& @2 N7 r  Z: L+ c 
3 n  y$ I- p. Y4 P0 l) h. |1 p8 \ 
   ) n1 C& z( J1 d3 S4 {$ Q 
 
! C, e$ p5 h1 h4 N' m4 G 
1 k0 w" m% C  O, x3 d- R  曾经一度怀疑这个家伙到世上是干什么来的,纯粹只是来搞笑。一个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脑子上的沟回却越来越浅的可笑家伙;一个集无知贪婪,耍赖任性和低俗卑鄙于一身的欠揍家伙;一个毁灭自己的江山,给庶兄创造了建立霸业机会的无知家伙。不过呢,历史的舞台就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雄霸天下者有之,才高八斗者有之,风高亮节者有之,慷慨悲歌者有之,阴险狡诈者有之,色鬼变态者有之,活宝们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哪儿来那么生动的历史留给后人? 7 b+ `! P, y1 n( ^, v 
 
* ~7 X1 p7 ~- x) `3 C1 l' R" F% Z1 ?, s2 h! ?: k 
! W4 H! [1 l* K  \ 
 
. \; u5 I: B/ E" {3 e9 l, h, N2 m2 u' {) ^" u  Z# r& Q' U* O( \ 
 
" Y4 j1 F3 {( {5 i6 S2 F 
' C% e' ^" g/ A) L 
4 e) b. W) _8 q2 t2 { 
2 s- e5 l9 D6 }& U5 p; ~8 C. I+ J0 f 
  晋惠公夷吾的老爸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宠爱骊姬,骊姬制造祭肉撒毒案,把太子申生陷害而死,夷吾和他的庶兄重耳被冤枉参与“祭肉撒毒案”而被迫出奔,夷吾奔梁国,重耳出奔翟国,听起来他也算是无辜受害者。结果晋国这边,“太子申生党”的领导人里克又把骊姬的势力给消灭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太子党”人里克就去请重耳或者夷吾回来当国君。而邻居秦国,由于国君秦穆公想提高国际知名度,开创霸业,就决定扶立晋国公子。  
, k7 G  I* o/ {6 P+ u$ |9 s8 P" T9 h% l 
 
+ O  ~, R9 Z2 H. o1 n' n% w6 b& @0 {! a' a4 z 
. G  x1 |- c2 C3 g% m 
  重耳党的人就比较聪明了,一致认为国内连死三君,回去也是凑数,朝廷由太子党人把手,最好有人先去做探路先锋,所以谢绝了秦国使者。而夷吾此时在梁国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又没什么脑子,巴不得有人招他回去做国君。为了讨好秦国使者,干脆信口开河就答应事成之后把晋国的河西之地送给秦国。秦国使者回去汇报工作,经君臣讨论后决定:重耳贤能,归国后不可限量,邻居强大了,自己就会被削弱;而夷吾傻头傻脑比较好控制,况且秦国称霸需要河西五城做跳板,于是决定扶持夷吾。 & ]2 s, S. n* r& W& K: K, Z 
. s! m( n+ A6 \  M+ T# W/ H% Q 
  
% X9 c4 M2 `9 D: r1 M  ^$ |& A( { 
+ G- J! G% W7 Q( k8 N  Q! |4 o& h 
! Q5 [& R4 U/ o$ j3 K: a 
, s% F$ a0 {7 _% e1 u0 T5 l  这个理论倒还挺中听,其实呢,是他们是想错了,扶助一个疯子去当国君,将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夷吾归国以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彻底让秦穆公明白这个道理。  
7 Y/ o& M6 j, ~# C* F! F! G- u 
; [( R' R+ d. u7 t% `2 I# O0 x0 m: h+ J1 | 
 
' N( o7 [6 q! u1 n! T  [1 S9 D7 p8 b! p$ g0 x 
  夷吾回国当上晋惠公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来迎接他归国的,前太子党领导人里克给逼死了。而这时候秦国人堵在门口索要河西五城,夷吾这小子,为了当国君什么条件都可以开,可是当了国君又觉得心疼土地,不肯割了。他跟他的狗腿子吕饴甥、郤芮商量了一通决定先割一个两个城池堵住秦国人的嘴。可这种惹人的信,派谁去送好呢?里克的哥们儿丕郑父主动请缨去送信,其实是想乘机结秦穆公做外援,把吕饴甥、郤芮骗到秦国宰了。  
: A2 {5 s- F( e; G" i% Y5 |3 q, u3 y3 V0 p# Q8 y+ v 
/ m6 H1 k" C( m: K- i 
8 T  n' W* c8 g  z* @5 c, Z0 B) j8 r 
4 f  r% X! \- b7 G3 ^6 k, C 
  可吕饴甥、郤芮没中计,还通过叛徒屠岸夷把原太子党人全抓了,就地正法,暴尸朝堂。晋国先是死了太子,又死了“骊姬党”人,现在太子党人也死干净了,整个朝廷空空荡荡。刚当上了国君,不先想着安抚众生,反而大开杀戒,结果国内有点人样的都被夷吾和他的狗腿子搞得吃不消,护着脑袋到翟国找重耳去了。简直是自毁长城。 $ a$ t3 A" V) }  W0 { 
 
' q' y( W- v; V" c# m5 H/ S, d3 W% Q1 y* F$ O8 ]1 e1 A$ w' o 
 
# H4 z7 x" f/ x/ j! _ 
7 T6 k# g1 P' L$ }: R( v  没过两年,夷吾的卑鄙无耻,背信弃义遭来了报应,晋国发生了大饥荒,怎么办?还好夷吾有比城墙还厚的脸皮,派人去秦国借粮食了。秦穆公心胸开阔,天生一副菩萨心肠,想想可恨的是他们的国君,关百姓什么事?于是开仓输米,把粮食从陕西通过水路运送到山西。过了几年,秦国闹了饥荒,就去晋国借粮,可谁知道晋国居然见死不救,更可恨的是夷吾这小子没心没肝到居然还准备趁饥打劫!于是,春秋时代最仁慈善良心地宽厚的君主秦穆公也忍无可忍了,发起倾国之兵找夷吾拼命,秦晋韩原大战拉开序幕。  
( C7 X+ `4 w: x: ^8 ?5 t& d( S) k# h% C1 u 
, V/ B' P" P: u: i& ] 
 
! M7 \( |. d( x) z4 i' Z3 `5 t9 L; d& B' F2 e0 G' w 
  结果两军一开始就对着对方的主帅猛攻,秦穆公被重重围困,但在千钧一发之际被一群曾经受过他关照的野人救了,倒是晋惠公夷吾最后被同心协力的秦兵俘虏了。其实他本来完全可以没事的,但他这种活宝偏偏要骑他的迷你宠物小马上战场。结果他可爱的小马在战场上受了惊,把他的车颠簸到泥里去了。这时候他的大臣庆郑刚好路过,看见主公陷泥,心想你这种人真是没得救,活该被陷,管自己先走了,气得夷吾哇哇乱叫。(结果夷吾被释放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庆郑宰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秦、晋两国君主形象的天差地别,此处以显示得淋漓尽致。 " p. j( S0 s) v/ }1 X7 p 
9 L! V+ L' K' y) o 
 
( Q2 Q3 W1 w) @! k' E- S: y+ A, U9 N* l  p; h, n* Z7 M; b4 V 
 
: B" q, _& @$ N  这家伙被活该俘虏了,但在他两位狗腿子的努力下,心地善良的秦穆公又把狼狈不堪的他放回了国。韩原大战,晋国被打得半天缓不过来,秦国还把之前抢来的河西之地还给晋国。同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以粟相济,还把自己的闺女怀赢嫁给晋太子圉。好人那,秦穆公!你宽广的心胸实在令人折服。同时也把晋惠公夷吾对比得一无是处。  
( Z* Z$ Z  w* [+ W) A6 z8 Y- m# T& Q4 m1 X' K 
  
1 p5 ?! Z, k5 G$ O/ @( ` 
4 d% j7 f, j, G7 U% V1 x7 c3 B* Q7 t  r: J9 I, W. |4 S 
- j8 V/ Z3 z% z& ^0 f: X 
  不过晋惠公还给秦穆公带来了最后一个“惊喜”,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几年以后晋惠公快归天了,晋太子圉抛弃了老婆怀赢(其性质等于把怀赢休了),偷渡回晋国等他老爸死,然后当了国君,又一次让秦国彻底颜面扫地。  
- N" j9 {8 I2 t$ p2 L, L8 m/ w5 ^( V1 k. A% H9 ?$ c5 c 
 
1 N& H; x. M0 D* @) L, n% c8 ~) K2 U" k5 j 
 
) B; y' w* _$ f; ~  这家伙做得还有一件没大脑的事就是派杀手去翟国杀重耳,结果搞得后者被迫出逃,然后就是鱼入大海,东山再起,灭了他自己家的香火。这正说明他做事从来都不经过大脑思考,其实如果他有点远见,足够了解自己庶兄的秉性,那就应该去给翟国送几颗糖衣炮弹,消磨对方的革命意志,这样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2 |0 C. i2 y6 ]: |! S 
: D% x0 w8 @9 P; k  I$ |' [ 
 
! C* [7 m( U3 p9 @* ~. W# \3 _4 t, A6 F1 U& \9 }" o 
 
6 m' c4 \1 e: z  晋惠公,一个天生的活宝,最后居然能够自然死亡,也算是老天照顾他了。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运气足够好,因为他处处得罪的那位秦国国君的名字叫做赢任好(人好),而不是叫做赢政。 ; ^9 ?; _: P6 P- G0 m 
 
2 @; u( W. C. U$ y5 U' D2 l# V# Z& U/ F4 Z  e7 t9 W 
) R, @. i6 Q1 c3 E5 ]4 f8 j 
$ T! }. @' V6 ], l/ n1 K# _$ v 
  欠扁指数:★★★★★★  
9 p9 I3 b4 {& B4 e* `) s2 t3 A+ c5 n5 z 
 
1 T2 N& o' M" i9 q7 z( T- A% a% R$ e. ?7 F1 V  j0 g( r0 f 
* {# n! ]) r9 Y5 R5 Z 
  No.4 " ~7 K/ q& R9 J 
0 ?; R$ a8 F* [. e4 X: a+ l( n1 P 
* I+ l1 o1 ?; u 
9 @4 }, Q# i4 B2 D2 X' [ 
/ o/ B/ _: e8 A# N1 g 
  入闱者:齐桓公小白 + y2 ^. Q# v! d 
! u: M$ N3 W+ g/ m& k3 ~3 p2 p 
 9 w1 r. W1 r  }4 u* ? 
 
) k; L7 R2 t0 e4 w, f- V% A" O+ b2 V 
% ~4 `) D4 F, @& G( [- @ 
  入闱理由:  
) `4 G0 C+ _, t$ [  r! } 
. p4 J$ v0 b3 H7 l7 ^ 
# X4 I8 Q* Y) h. p6 |( A. N* w. J' J8 ?/ a 
# z  j: n4 _& _3 `: _9 u) n# z 
  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首先开创中原霸业,带领齐国一飞冲天,北驱山戎,存卫复邢,南平召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更有“五伯之中业最强”的说法。可最后偏偏晚节不保,困死寝宫,直到尸体上长满了蛆虫才被发现,霸业也就此毁于一旦。后人呢,替他感到惋惜,感到心痛,其实我说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最后的一切灾难全部都是这家伙自己造的孽,一开始早就埋下了祸根,只是他自己一点都没有发现罢了。  
+ o( F, b- o  v  h. E) ^ 
3 P# C" X: I- L# z; R- s" b1 R, G: I& W0 m 
 
0 K/ \8 p% X: C- e7 P0 o 
6 }3 x0 m8 L$ Z9 X8 w$ v# o. o# b  其实本来也是论不到他当齐国的老大的,多亏了他的“花花公子”庶兄齐襄公诸儿失政,从而给他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齐桓公一开始出场到还是颇给人以振奋之感的,先是诈死骗管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君位,然后又在乾时大败气势汹汹护送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归国的鲁庄公大军,坐稳了君王宝座。 " x* v& o3 q! A1 ]) Z 
( }( |" k: k' j3 J 
  _& H- t0 w  T 
3 d3 s2 q$ Q7 ? 
 
& q$ k5 W; b3 i5 N; x  他手下大红人鲍叔牙这时把他的仇人管仲推荐给他,他也不计前嫌,拜了管仲为相。看到这里,本来心里是一阵激动,这是天之骄子来了吗?初与管仲见面,听管仲侃了三天三夜,本还以为他有多么虚心好学呢,谁晓得这家伙前面全是装样子,最终倒是问了句实话出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妄想当霸主,会不会有影响呢?” 齐桓公确实是出了名的好色,主要也是得宜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齐桓公的祖上姜子牙先生是主张开放的人士,保留了当地东夷族在处理男女关系上的风俗,因此齐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男女女都比较好色。就像我前面提到过的文姜、齐襄公、鲁桓公的三角恋,也是产生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邻居鲁国,一个规规矩矩,封建保守的国家。 - {1 C' m- I( n- _ 
1 Q; N! z3 s" G6 h 
 
6 ~) H" B/ `5 }, x/ D; F- t5 u+ X: y% m, D( L5 Z! O: Z, [ 
# F! I8 o% A: W 
  因此鲁国的大老爷们总是不时地被齐国那些风流多情的姑娘们黑了,气得他们只能大喊晦气,也气得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跌足大喊:“礼崩乐坏呀,礼崩乐坏呀!” 齐桓公以好色来推挡,管仲倒也直爽,那就让齐桓公尽情的享乐,自己来治国吧,反正让自己这个大能人治国,你姜小白再荒淫酒色,再不务正业,也可以当一代霸主。 4 E$ R" _7 g2 Q3 e 
' k. g' {6 P5 O! ]6 U( Q- A 
; q/ ~4 q& H0 h& x$ J 
. X" S( ^9 D" h9 Z3 D 
: c- X' |. b' X& k$ _+ ^# X+ G 
  其实我对于君王好色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可前提是也不能因为私生活影响事业,把国家丢在一边不管吧,但齐桓公偏偏就是这样干的,反正国家有管仲治理。管仲是一流的政治家,定国安邦,建设新时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从来都没有反叛之心,君王有这样的臣子真是再安心不过了。齐桓公就可以在一边尽情地泡妞,田猎。至于遇上什么大事,全听管仲的,事事由他一手操办,等到决议出来了齐桓公签个字,盖个彰就可以了。 5 d: s1 w; J; r1 C 
$ j5 `0 k, ^8 T, m 
 7 Z8 v) s2 n" V3 Q* K+ T 
  R; _# Z6 K; Q+ ]' o 
3 f  V  i$ U! _: f4 e7 P( r 
  于是齐国率先出现君、相二元分权管理。齐桓公每次出游也好,办公也好,主盟也好,身边总是大老婆小老婆,女秘书女保姆,莺莺燕燕簇拥一大群。据说他还有当街大风的习惯,真是出格的可以。他沉迷于女色也算可以忍受,更夸张是他还男女通吃,身边幸臣也是一大堆。像竖刁为了侍奉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护,把自己阉了;公子开方舍弃卫国的荣华富贵,连父母死了都不奔丧,跑到齐国来给他做同志;易牙为了讨他欢欣,竟然把自己三岁儿子杀了,做了肉羹给他尝。 % k, H( y, m/ s* c7 R 
! }+ o& x- t& H% U8 v( N 
 
- R7 w" W( y: x8 I% ]* G; @5 g9 X% f0 ?! i; f+ E6 B/ x 
4 L+ a4 e+ v& ^; j 
  这些践臣小人,各个包藏祸心,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而他呢,还被骗得一无所知,一个尽儿直冒傻气地说:“他们都好爱好爱我呦。”虽然这样,齐国还是阳光灿烂地走过了三十多年,顺利地晋级为霸主,直到擎天柱管仲倒下的那一天。  
4 t* b; L* T9 A, o( L5 k& S' B- ], ?- s+ M: p' ? 
3 b. j* [: z9 u 
 
; }4 v$ V1 C7 J4 [6 g3 b1 z6 g4 _0 ~: w: T! I$ @# i) y* v 
  管仲死后,隰朋接了班,可不到一个月,隰朋也死掉了,鲍叔牙接了班。鲍叔牙疾恶如仇,把易牙、竖刁、开方这仨小子轰出朝堂。没了他们,齐桓公就食不甘味,夜不甘寝,难受不已,于是没过多久又把这三个践臣给招回了宫,气得鲍叔牙吐血而死。齐国的支柱,就这样一根根倒下。朝廷被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践臣把持,残害忠良,为所欲为。  
- ]  u; W- a" {( F( H; g# E. j) m 
 
$ d  B% `$ {. v& ? 
/ t& ~5 h9 J/ q- W; e0 }- v" N3 S) J  E8 P$ _: P 
  齐桓公年纪一大把整天沉迷于男女色当中,连君权被完全架空了都不知道,直到他最后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他最亲爱的人也背叛了他。此时的他后悔没有听从管仲临死前让他远离践臣的遗言,可后悔又有什么用?他前一秒钟觉悟,后一秒中就死了。 0 X, Y3 }' t: L- h3 l 
 
, G$ I0 y4 d4 Y+ S6 J* [/ L. @, z4 r5 L1 R$ B 
# u+ ?8 d: W, ~' G 
8 y4 z2 K: b7 M+ J% {, O 
  他生前老婆无数,每次有哪个老婆要求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他都答应。结果他的老婆们都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世子,可最终谁是世子齐桓公自己到死都不知道。拜托!一代霸主,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自我决定能力都没有,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识人用人的能力都没有? . R! |* E, Y* W% H  L 
 
- S# o2 Q) X9 `+ |: K& k6 a+ N6 r, f; R0 f3 a 
) [, m( x6 s7 x1 z" o) r 
 
  O( L! u8 V! R7 D$ P+ G  他死的那天,他的儿子们在朝堂上玩四国大战,整整六十七天,齐桓公的尸体也没人理睬。半年以后,齐国为自己的政治动荡付出了巨大代价,被他的劲敌楚国打得吐血不止,齐国的霸业,彻底土崩瓦解了。其实当初召陵会的时候,齐桓公就应该借着八国军队的力量好好教训楚国的,可惜他不知怎么想想就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楚国就走了,因为办事不彻底留下祸根,以至于后期自己衰弱的时候被楚国找了机会反扑,还差点被灭了国。更可笑的是,后来他的不肖的儿子们整整玩了二十多年的四国大战,人人都尝了一回君王瘾,可代价确是国家从此一蹶不振,霸业一去不负返。最后呢,干脆被田氏篡了权。  
$ a, j2 Y8 S. x' S) ] 
- M# v5 s/ {: r: S' z. g1 p " s' ~9 w) ?/ a1 e6 }" F. Z( j 
 
) a" A9 k- s4 V* y' g) w, q- l/ U$ t2 {2 H$ x  i 
  齐桓公,齐桓公!自己的霸业自己毁,到头来人生一场空! % L6 v1 ~2 x  s. m$ N+ v2 { 
1 H. i# _  k7 } 
 
8 ~; c$ ~! L1 l3 x 
1 s  ]) Y  \1 B& E/ z$ T  Y1 N4 ]( e. `. I 
  欠扁指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