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多的因为吃不完都在仓库里腐烂,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
# ?: l- A2 R9 S9 X5 I
0 |. C$ H! z; n# J8 Q
# j5 W5 W" `- [; b4 T1 I" @/ p1 n/ o- Q! y: [6 u" c+ z) ^( O( O$ q# s
5 N/ b4 _( j9 [: Y/ ^9 A. F& l W+ L' p 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军粮的供应源源不断,这在其他朝代根本做不到 & p$ x, j( n& r; O
+ L) d: v+ i3 }: x% ]+ v
/ U4 `, {4 p/ _$ X, {% H$ a
! X8 f' q Y3 I; t# r5 u' R
1 u4 L. U' C7 q 说来有意思,蒙古当时最强盛的就是鞑靼和瓦剌,明成祖很有趣的一点就是看见哪个强盛起来,他就去攻打哪个?
, @, o* q4 i: Q2 B* y: F; H) G$ z) l1 ^* M9 m8 Q! d
y' Q8 u/ }" k5 D( v
3 v9 O( B7 h. F" W' Q% D4 D4 Q- R0 \" y0 H& n6 l% o
一开始是鞑靼比瓦剌强大,所以明成祖第一次出征蒙古就攻打鞑靼,结果把鞑靼打屁滚尿流,实力一下子衰弱下去,结果在瓦剌和鞑靼的争斗中,瓦剌开始占优势,明成祖看见瓦剌有可能统一蒙古,
) v# Z( q/ p' y8 ^0 H9 F2 q/ e* a, \* @% }' U
于是又进行第二次亲征蒙古,结果又把瓦剌打的屁滚尿流,这一下的瓦剌的实力又被他打的衰弱下去,结果鞑靼又开始占上风
% Z/ ? x) n8 C8 g. ^. w
# a) U+ W- l6 t" s, B3 T+ p- x 并且不太驯服和听话 ' F2 h. d- B3 B" j' W/ U
( n( u" i( i! n8 g @0 f 于是明成祖又第三次亲征,结果这回鞑靼是望风而逃,根本不敢和明朝的军队的交战,连老窝都不要,一直逃到北边,这样鞑靼在蒙古的实力和威信又衰弱下去
. ]# T' ` p/ a: t# X" d# t
6 A( D) I( J: N, W& h. [$ ]" K 以后明成祖第四次,第五次出征,基本都是鞑靼和瓦剌一路奔逃,根本连和明朝的军队接触都不敢接触 ! ^! A( F7 r3 q; ?" @. [9 Y0 p
7 x' X; \9 W: N6 x/ d! j) | " u# ]9 \9 [9 I+ i' ?
- F1 {7 v4 t3 d
3 H0 V+ ^, R# r2 o d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对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没有占据如此大的优势,匈奴突厥基本还是可以汉唐的军队进行一些交战 0 @! r8 b$ k* C# u
/ I1 s8 ]: F, l. F- N8 T2 ~ 而到了明朝,却出现,蒙古军队被明朝军队打的心胆皆碎,望风而逃的局面,实在是自古以来未有的情形 2 s0 u3 w, w$ W6 t: |
" g7 |& |) d6 w1 _" d
- a( ~0 B0 f/ s7 C
( G3 _) X* o# T; C9 }% b& W: R) f+ l0 X! }# U' e
明朝当时国力的强大还可以从明成祖一边在北方连续不断的发动对蒙古的亲征,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另一边在南方,对越南也进行持续不断的征服,每次都是把越南造反的那个领袖给抓住,好象是明朝的张辅特别厉害,几乎在越南百战百胜,每次越南叛乱,都是派他去平定的,但由于明朝的军队不象满清的那群没有人性的杀人魔王那样会采用屠城手段,所以越南人民的反抗一直没有中断,后来明朝政府为了少伤人命,还是放弃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
2 N" ^0 j1 y8 I2 R! G. r" {2 n
7 o6 Z, p2 k: V( j 但明朝可以在南北两边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战争,并且都是获得胜利,这也就可见当时明朝国力的强大
! |, o0 V6 Z8 I+ |3 ~8 y# A/ a2 m& k0 p# C7 K" b
& S3 z8 H' Z- P0 S& V$ |2 J/ {# [
+ |! u; J+ P7 \% Z
1 ^, v P8 Q& k) v3 W
不仅如此,明成祖时代不仅能够同时供应大规模的战争,还能进行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规模比秦始皇可要厉害的多),比如为了迁都,在北京的皇城紫禁城就全是明成祖时代一手建造起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紫禁城就全都是明成祖时期造起来的
7 D1 I2 g- w) I
b. u& L Q7 D 此外在南京还有大报国恩寺的建筑,据说是建筑的奇观,外国的传教士看见这个报国恩寺的壮观宏伟,都惊叹不已,好象明朝的文人王世桢还作诗歌颂过这个建筑,总之这个建筑是非常宏伟的,可惜这个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似乎被曾国藩的禽兽军队烧毁了
6 g/ ?# O: h% ~9 |: y: j- c+ B! o4 p3 s7 U( _
0 y$ s1 I1 p; M* R' M( X" f
9 _. P- E# K7 \1 X% s2 J, V* ~. O/ p+ c
2 F! p. k/ g3 I0 q
另外还有武当山的建筑群,也是非常宏大的工程,在山上进行这些建筑所需要的工程量是非常庞大的,这也都是明成祖时期造的,现在武当山的建筑群似乎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
4 D# x b X( X$ L( r( n# @' T& @! }" p/ e
- i U0 e, ]1 g- Q8 m6 b7 ?6 x4 a0 W
* |7 t# p- V. i6 A! q
% T% C$ H8 }- F! Z9 N1 O6 } 另外还有就是大运河的疏浚工程,这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也是明成祖时期干的 $ i6 J" ]0 f2 [3 T* X# J/ [
2 e e+ C) w" }( X
) K$ X* d7 a: ^6 q1 S2 r
; h! K6 g% I* d6 F3 T* G1 c7 t( f% u) k; c+ \* D0 F
当时明朝不仅能够同时发起大规模战争,能够进行极其庞大的建筑工程,而且还派了郑和七下西洋,下西洋的船队往往都是几百只庞大的船只组成,简直象海上移动的城市,每次下西洋这些船队上都装满了各种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国力的强大,汉唐根本连明朝的零头都比不上 0 N5 ?3 s4 R2 t: g$ x
. T3 @% Q8 Q; m( x/ ?
5 f7 k$ G; T6 u/ N3 |
?1 a' N1 v/ [: k: E
% R; N# y$ w, z; h) H. f7 @ 明成祖还组织了永乐大典的编撰,总字数达到了几亿多,而且和什么四库全书不同的是,永乐大典中的书籍都原样照收,没有任何修改删减
* n6 W0 i9 Z1 z9 L9 s( v
; q5 } y1 [( e 现存的几百卷永乐大典,仅仅是当初原来的3%,可象永乐大典规模的庞大
* c# @4 T( W; ^& H% X" s8 E v1 q8 V8 s7 w" b9 L1 ~) B
) G% q: r4 n7 a# H& h, A6 k2 K) i4 A
" z1 W8 t5 u* o! Y1 W, p4 a9 x3 D7 d$ p- Y9 ?5 h% B
进行了这么多的战争,建造了这么庞大的工程,还有如此大规模官方远洋航海,明朝当时却依然保持非常强盛的势头,民间依然非常富裕
1 [/ X: l3 g7 U- a! Y# A. N
+ W; ?" b) [" \, z7 e
5 A: I& R0 G f: R9 A
7 O# Q: J4 v) b2 o4 C& Y! Z6 R8 ~
可以说光凭这个就足以断定.明朝鼎盛时期的国力强盛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唐朝和汉朝,宋朝更不值一提
+ k2 r( Y7 {2 P+ @9 {1 t2 Z( v5 o9 ^1 L9 K6 w+ o/ a
唐朝的被吹嘘成的很厉害,但实际上所谓的贞观之治,还是很贫穷,而且还是在李世民尽可能节俭的基础上才国家安定的,不搞大的建筑,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才勉强使国家维持正常运转 3 a* w$ v7 f9 s( b1 u
5 ?2 s( J( W! `3 ]4 { 开元盛世,同样是虚假繁荣,完全昙花一现,而且同样是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的情况下取得的,一爆发安史之乱,唐朝马上急剧衰弱 9 E4 A& h; P* d9 w: @- W! }
; n, C& V: k, N* E
3 G" A; C* `6 B- }: H' P; U* O. N! ^5 J1 j3 ^
9 N) w! L5 w7 `2 y9 j6 }% R
而反观明朝的鼎盛时期,在同时进行大规模战争,大规模航海活动,大规模建筑工程活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国力的强盛,这就远远超过了汉唐所谓盛世 4 ^8 W! m2 B. k
3 V: Z1 `# a6 B4 J4 C5 k 同时进行大规模战争和大规模建筑的只有秦始皇和隋朝可以类比一下,但这两个朝代都是因为无力承担这样的压力,而迅速崩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