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前的8月1日凌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用南昌城中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宣言。
6 P' [' Y+ p8 _8 ^
8 _# s9 O+ T" j$ p6 x" ? P% \/ h3 Q
9 ^* d2 y2 Q2 b) G: { 从创建红色根据地到完成震惊世界的长征,从挺进抗日前线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22年后,从南昌城头升起的红旗就飘扬到了北京天安门前。 ' u8 D6 C% T+ a
" m8 r) C5 b) ^% h( F
( q. R% G- p+ K) c* G4 z 起义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过,有一天,8月1日会成为这支军队的生日;更没有想到,“八一”这两个字,被永远地绣到了军旗上,铸在了军徽上…… ! A3 N6 @+ ]- }# I' ]) j
9 R7 |. ]) j+ W/ I5 h: f& \: E' [' ^7 I8 \! P
1927年8月1日所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永恒。
$ M8 c* m4 {, ~0 }- S) w$ j2 o! L- ~& B i/ Z+ {$ i; W
1927,血色背景下的历史性决策 1 `- J( o$ `3 | `$ C
* q4 U) a* i I7 m( X% ~
5 y' a* ?2 O: U
D3 D/ r4 h6 S3 \2 k0 T 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特殊的一年。
) w9 P: x d! s% ~
7 p" S6 @) x( }6 i8 R
* a7 T& a V# m) F* f1 o. P( | 这一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打下半壁江山。 $ U( l& D1 u( e* g: @0 `9 u, T: r( l+ ~
0 f9 |$ t" M! f$ R* l- m% l9 {
. \4 `4 z5 v5 m- Y 也正是这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3 q4 |9 C3 ` C3 }
& O$ e3 P) W1 w. R: w% g2 l; B o. R$ |. k$ Q. M0 U) \) }; Q. P+ U
1927年3月时尚有6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仅仅三四个月后就锐减至不足1万人。
N7 m+ o) \2 N3 y7 q- J) c4 _- o- K' O; c, }0 a
/ Y: }7 P/ l) \3 e
“是针锋相对地斗争还是委曲求全,当时党内意见并不一致。”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自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分共”,背叛革命后,中共临时中央在武汉确定了新政策,一方面,着手制订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计划;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所影响的部分北伐军为基本力量,拟重返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举行第二次北伐。
/ F& r0 t; l' T' m5 Q$ @ M6 y! G2 d% M9 |! H5 m [3 l9 k6 w* M' h
+ p! a/ M5 h: T, `+ ?7 J1 z, E 7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初步决定,以在“东征讨蒋”口号下聚集在江西九江、南昌一带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和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4 r. ^1 r0 T" F: g* g
; e# s* f. K( v! j: y
! \6 k8 o" g! y' D1 {. q 徐焰说,南昌起义是在极端危急的形势下挽救中国革命的壮举。 * C6 H" n' t4 d
5 {3 x2 r7 U6 w9 o3 {# W
9 G% l% S3 \) K- w
2 W7 w! Z. o- D& u
h& g1 G1 O9 {7 F 情况危急,起义地点选择在江西南昌 ! v" Z# X6 }$ K7 H, r: p7 x8 r
4 Z( F1 @+ f. J k
|! l5 D" y, z7 a* [ [* U* R
# m: y4 K9 ]9 e% c- w% {
起义地点南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徐占权说,在当时,中共所掌握和影响的几支主要武装,如叶挺的第24师,贺龙的第20军,正集中于离南昌约130公里的九江一带。而南昌守敌仅有6个团不足万人的兵力。起义成功的把握较大。 " ~4 Q# s: c2 L( R9 T5 v! a
+ r8 @+ H; \' @) b$ u! n/ G, W% a4 h/ x' t# L, c% d
“南昌与九江之间,有一条当时南昌唯一的铁路——南浔铁路,起义军正是利用这条铁路从九江开至南昌的。”徐占权说,25日晚,贺龙的第20军开始从九江、德安两地移师南昌,之前,叶挺所部第24师也已陆续进驻南昌。 ' X, B; T+ ?- {+ J* c5 [3 V
4 Y6 V( I) V- l& s P
# Q: V5 W" N) a3 w 20军军长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徐占权说,一直积极向党靠拢的贺龙,在汪精卫政府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时,主动保护了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基于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一到九江,就把起义的计划告诉了贺龙。
2 H4 m z9 [+ N: ]& U1 s" i% a; D* {0 r
- ?! a# K: _0 e! d! |$ ~; A/ R. u2 s, s
“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贺龙态度坚决,并明确拒绝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4军军长黄琪翔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接踵而来的拉拢。 " m6 F7 _7 r7 ~2 U
. R! p$ I6 [; h
3 @; ^! M. a$ s4 p: Q" I0 [2 V 拉拢不成,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从庐山发来电报,要贺龙和叶挺去开会——此时的贺龙和叶挺,名义上均属张发奎管辖。
6 i! N; r! c0 ?& K9 a. J* s% U5 b, @: D) B9 g
/ W2 M2 Z1 q$ ?, L
“当时在张发奎部第4军任参谋长的叶剑英连夜下山,向贺龙、叶挺等人透露了汪精卫、张发奎准备扣押并解除他们兵权的阴谋。”徐焰说,20军和11军第24师正是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才开始向南昌集结的。 % [" [: @# c0 K+ u
( B# L5 t3 o- k! n& z7 f* {2 c
; l' ?/ N( I2 O$ ?7 d 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并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决定7月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 ) ]# B3 Q9 ^3 o6 a+ | s# x
$ N# O- L- ~- U" F6 N, ]
$ l/ l4 \4 |6 h% M; t! q( Y% s
此时,除尚在马回岭的第4军25师73、75团外,参加起义的部队已全部抵达南昌。这些部队有: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 ! L% u5 k# P& w3 |5 A
- ^7 B1 \0 O2 K
4 t" y' _1 I! \; R+ M0 L
7月28日,被贺龙部1师包下来的江西大旅社里,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北伐名将叶挺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 5 d$ x6 w4 k( N& H
2 D- S+ N: m6 U* ^& \) O
" `, s/ V; u2 e& Y
. _- N/ j# u: t* {1 `
5 b# B. I) [9 t. I' V
7月30日,南昌大校场。起义部队与敌军比邻而居
, Z- x) p, j* z6 E- M7 i/ E
$ a3 P2 s7 d1 X5 r6 ^/ e" a
. x% h0 }) e# {, E9 P9 i
6 {2 s+ a+ s& K8 b0 n' { 起义部队中的一个团2000多人黑压压地坐在大校场操场上,唱起了《国际歌》。而他们的隔壁,就是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的主力团第79团。 0 `3 q) F. o. L$ x
6 \5 D) z. T; ]7 u8 e
9 ~ n0 |( f8 P9 o# [! m0 {8 p “我和参谋长周邦采还去拜会了敌军团长‘肖胡子’。”参加起义的20军教导团团长侯镜如生前回忆,敌人不虞有诈,被他们以“讨教”为名,把全团的人员、装备和防守配置全参观了一遍,连围墙边有几处坍塌也摸清了。 " ^( c& [( R* R7 r9 p. j. E" H
3 h: M' w' n' E B; k( H+ u6 S( _5 [0 A
“侦察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有的起义战士甚至跑到了敌军的营房里去侦察。”参加南昌起义健在者之一肖克将军曾经回忆,即将肉搏的两军,其中一方竟然毫无防备,这可说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闻。
; V5 c) }2 H* v; |# X2 [8 i6 _4 O- w" g, n1 B/ M) H M
; k/ W7 A" n' q$ x8 I' f 80年前,20岁的肖克在叶挺的第24师71团8连任指导员。“31日吃过晚饭,我们以走街为名,转了几个地方,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把敌人的位置搞清楚了。” # i1 G2 o& ~. y0 O- a4 X" z
/ U9 B) v) A9 |( g3 U
4 m+ V% A# B, H4 m0 |$ Y
31日,叶挺部第72团3营开到了南昌东门附近——这个营房里,驻着敌人一个团部、一个营部、7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连。 , Z2 S- l0 h* Z( {1 z
. A3 [6 Z6 R& O3 r T0 X0 U9 k. t& y8 S# V
3营大胆地开进到敌军团部的门口,以刚从外面进城找不到宿营地为借口,“借用”敌人营房前面的空地露营。浑然不知的敌军参谋甚至给了他们可以进出营房的口令。
4 U( T+ I0 {! a1 Y5 ?5 I; [- A
2 m, ^+ {* N* u5 z0 z1 U8 e
+ z$ `+ a6 T- Z$ X" _: B 两支即将交火的部队,一个在营房里,一个在营房外,相隔不过数十米。就在这种气氛下,营长袁也烈方才召集3个排长通报了起义的决定。 9 S# A) @7 h* l+ q
7 \1 C j$ {1 \6 A+ B
; ^7 U& G0 \( t& ? 得到命令,战士们悄悄地打上了绑腿,扎好皮带,在左臂上缠上一条作为战斗识别用的白毛巾……
" R3 B$ v( n# Z2 n
" v: s" ]# i7 ?5 u3 {! j( Q/ U! E
6 V) Y8 h( Z' J1 ]+ W) m/ P. s2 V 31日夜,布置好起义的朱德在城西大士院的佳宾楼宴请朱培德手下的军官,其中就有驻守大校场的团长“肖胡子”肖曰文。 6 f+ q! U) q9 `- u0 p
0 o& j6 x' `; j/ H5 S% i
0 S0 A* W# ?$ f. B% g j
驻守江西的敌军许多都是滇军部队。滇军出身的朱德在他们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宴请对这些滇军将领来说是不能不给的“面子”。 + z5 z1 l$ C) J+ U4 d
9 B T2 d W0 P# n) m+ D, g. V. H8 x4 E' h: [ v+ D# K' W
喝完酒,接着打麻将,直到起义的消息走漏…… 0 q9 ]5 o$ _6 H: k. v" h! q
4 \% i$ {2 i1 Y% G1 z1 S, M | 7月30日,江西大旅社。起义险些胎死腹中,周恩来拍案而起 风云人物会聚的江西大旅社,在7月30日这天早晨迎来了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张国焘。
$ V- V! F& M. F9 \+ r" j1 f% y" I% |
6 j* z6 ]/ M( t/ Z: N+ D" C 张国焘是赶来阻止起义的——远在万里外的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停止冒险。 , y1 [# n% }% d) U/ _
b4 M {( T4 }9 N2 c# k" i, l3 ]8 @1 h5 g; J/ Y# E& k, k
部队部署已经开始。箭在弦上,怎能不发?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见张国焘执意阻止起义,拍案而起。 ( D) z6 Q- r$ _' T1 u- @# ~6 h
[4 Z; G: y: O* G& V' x) j7 _! g' K2 O2 m8 v
血的事实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彭湃、叶挺、朱德、刘伯承、林伯渠、周逸群等一致反对停止起义的命令。
* `* b; |! B8 j! d. C
7 F+ [8 |4 P. u
" E2 Z2 r9 e0 c: k5 @0 n L 有人甚至想把张国焘绑起来,被周恩来阻止了。
^' ?# m& h0 X1 D& n7 S
6 a9 y1 C! B* v5 ^ L0 E. @0 m+ C7 ~/ w# z6 a
31日,距原定起义时间已近,争执还在继续。此时,传来了汪精卫、张发奎即将于8月1日赶到南昌的消息——是否起义,已再无讨论的必要:汪、张联手反共已成定局,限令叶挺、贺龙撤回九江的命令已发,缉捕共产党员的手令已经下达,第二方面军中实行“清共”已公开化……
; e1 L, ~, U3 X5 n
' G2 b+ a9 s' A, E" G) A2 Z4 o9 Y, {: r
对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是要不要在南昌起义,而是一定要在汪精卫和张发奎赶到南昌之前举行起义。 4 m! D, i7 T& K1 H y; e' H7 y! ?
; M5 \2 M( e6 m4 D" S. f5 ^6 a# X' D; M6 t5 @
起义时间定在了当晚。考虑到部队下达命令和进入作战需一定的时间,周恩来与贺龙、叶挺等军事领导人商量,又把起义时间改在8月1日凌晨4时。在炎热的南昌,这是人们酣睡最熟的时候。 ) |7 [4 j$ k" f+ w: q) m& z* i
. T9 Y- z7 r1 K5 Y* ~, F
; X" x, J- i' H+ ~2 W% ]+ Q 江西大旅社喜庆礼堂里的西式座钟指针缓慢移向那个历史性时刻——天井里,几只大鱼缸已灌满了准备给起义官兵饮用的白开水。 * n& a; p- l0 b8 p) ~
( j: z% E m: d' S, r
9 O( ~: E+ A! m5 Q
$ Y% i& J ~( t; d X% G& m; Y0 k6 d( ]8 K& _. |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叛徒告密,使起义提前2小时开始 * P& H0 U5 ?0 A4 y; A. i: N* o
. s' k1 I8 n. d a7 B
0 Z! r. K; W+ ?
0 [6 R& E) h3 _7 K( Y( ^ 告密的叛徒赵福生,是20军1师的一个副营长。此人逃跑的消息传到了贺龙处,贺龙与周恩来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到凌晨2时。 " b7 ], q% e( h0 b }
5 I/ t2 H1 V# T
. u; n( Y& l- f* G: A 此时,已宴罢的朱德正与肖曰文、卢泽民两位团长打牌。得到叛徒密报,两个敌团长仓皇告辞,却被埋伏在屋外的起义军战士生擒。
& }; d3 E/ _6 i1 e8 v/ u0 N: B) v* |: S! z- U! V
7 L, i1 P d5 B) V ……
! ^1 R: A0 [: K5 V+ E7 e; i" }( U5 I$ O. P9 G9 `( W
) k* L' i. D" s2 K5 ?% X: x L- m 砰!砰!砰!……三声突兀的枪响,向驻扎在这个城市各处的起义军发出了战斗的命令。
1 t1 J, b' h* [; r0 Z3 A' S$ A
6 H- t/ N# T2 g6 J0 f) r4 h' i0 t) E' w3 V' I! F9 d% K
系红领巾,左臂扎着白毛巾,手电筒上贴上红十字,起义军各自朝目标发起了攻击。
9 ~0 Z8 K0 c, {* b6 r( P" b5 \& S3 e
% g9 N7 v' Y( ~8 b | Q- { 旧藩台衙门,敌第五路军指挥部。守敌在大门影壁左右各架起了3挺机关枪,火力封锁了起义军攻击部队的必经之路鼓楼。流弹四飞,站在距敌人不到200米处的贺龙亲自指挥机枪手从民房的屋顶攀上鼓楼,占领制高点,同时组织力量从敌人的背后翻墙而入,迫使敌人全部缴械投降。
% n) r- i( `* K' V2 |3 n
0 v' s( i( t6 w8 g8 U
* w" H6 z9 X, O+ f O$ R z2 Z 叛徒赵福生从俘虏中被抓了出来,就地枪决。 ( k0 p! v* c& s0 P
2 `& v1 w& `* g5 m s, `9 w
2 R$ o8 p8 }9 ~4 c* m; s3 s 东门。3营长袁也烈率部直冲数十米外的敌军营房。一连串撞击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后,敌人大部缴械投降。敌师部打来电话相询,得到的回答是“24师的部队在此接防完毕!”
0 Y; Y1 a4 K9 w$ y0 S1 y- Z7 _; p# I5 T* H" Z# ^7 `: @
7 d# g, l7 a |$ Q& i
大校场。等待多时的20军教导团三个总队三路突入,枪声、手榴弹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一个小时后,敌79团被全部消灭。 ' Y% b3 }8 J( r) T
8 ]1 u4 ]( p- u* ~
3 m1 ?9 h( l4 w$ S 城东的新营房、老营房、贡院、大校场;城南的天主堂、匡庐中学、前司都;城西的省银行、棕帽巷;还有隔着赣江的牛行车站……捷报处处传来。 ( K/ T# Q' m6 H, V
& E+ g5 i6 p# \ p4 {9 z/ I
Z- S! N4 K7 D0 N& U0 i
从武汉、九江等地来的人差不多都挤在江西大旅社的屋顶上,紧张而激动地观看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凭栏四望,到处火光闪闪,枪声阵阵。 ) t! T* m: h3 g- @
, ^- X s& E! ]3 h- Z2 y2 Q- P 8月1日,红色的旗帜,红色的灯光,红色的领巾。这一夜,南昌成了红色的海 ! n u& I9 q# W4 B
% n: d$ a4 J, m. V
) Y8 W9 F& z9 I+ l1 F2 D4 d, S3 l; Y6 Q
到8月1日凌晨6时,南昌城内守军已全部肃清,共歼敌3000多人,缴枪5000多支,子弹70余万发。 % ? L* z4 z( U1 \& f) g/ X+ V. h$ K
/ s+ v- z" a5 R- M4 i" V5 i
1 P: z* O' J) F, x! ?, U+ d C! q& U6 Q 这天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也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成功,并于次日到达南昌。
% a L2 }$ n6 o1 n# J
6 H, O& ?) h& i" \# O3 q) p7 A# a* ~) b; ]4 A
起义成功了! * T# K9 `5 ~ Z `/ o" I+ J
& ]0 R! t2 Y+ x
7 b, t' A9 ]; A7 y 周恩来在欢呼的人群中走向旧省政府的西花厅——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他将在北京同一地名的居所里主持新中国的国务院会议。
4 i- g9 t4 z, y9 s. W" F" P/ `; N3 l) I4 ?& `
) H+ p- L; O3 M" K6 |+ H9 R
在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组成的联席会议上,选举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周恩来、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贺龙、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 9 c- C3 y% Z2 E! g5 U
5 t) \% m: e" N) X8 N: K. O: V8 T* f& V& r. p3 G& s2 o7 Q5 W' O
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韦杵任军长(未到任),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 l5 o: U: X/ U' D# G* D
+ ?6 |# K% {& E8 ]0 ^4 Y
2 f3 \* V3 H0 P" Q( w' o% g! X9 y 在颁布《联席会议宣言》《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革命同志书》《八一起义宣传大纲》《土地革命宣传大纲》的同时,革命委员会还发布命令:通缉蒋介石和汪精卫! , `. Q8 E' K8 y' ` y. }" r
; S% b' x5 s1 j6 x( ^4 ?. s4 h( T% C" n3 ?3 X. ^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 j1 ?8 D p/ a P G2 I; t
- D7 p3 P a, Y
3 _ J/ }# d% U2 D' n
8月3日,起义部队南下,保存了人民军队的火种 1 r( R) U3 _- w; U7 Y' c" |1 |- m
; _' W: _1 g5 ^9 e+ M' K: P* d0 O; r
2 ?7 Z9 g. v' _0 a3 N9 ^/ f
起义胜利。第一次真正掌握了武装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三种选择: 9 x7 a9 W2 Q- a) a
- h' S5 Z/ L2 v; l' c6 k5 q
5 V# G. y1 ^9 Y/ |' U1 S 就地不动——以南昌为中心,形成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蒋介石的南京政府鼎足而立的态势;
) V+ E4 x& Y% ~9 |- E8 m1 @
% {$ A" N* g ~" J. C
% w( u" X0 [" u/ z 上山——到江西、湖南的广大山区建立根据地;
- l" g0 J4 i u2 e" i! v) n. q7 z2 p9 U5 M% u9 F2 r- M
2 t" z2 Z! g: g4 V& W5 n 下海——南下广东,夺取出海口,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援,准备将来再次北伐; . R4 r" b2 A- a" r: a
. V/ Z- }! Q' \ t: a1 ?* F; ~# _! H- y1 G2 [
缺乏指挥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指挥者们,做出了“下海”这一事后看来最为不利的选择。 $ A- f4 Y% g J9 [6 k% [1 _
# C# _1 D- U& p# B6 }3 z# |; p. T
: a% M+ P: s- ^! {5 q3 l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先后撤离南昌南下。9月下旬,在广东省潮州、汕头及汤坑等地与敌激战,遭到失败。
/ I/ D; e: [/ c6 p+ F& V+ m* J4 k( m1 o+ U% n5 I# y$ \* d* C& ^
$ L& q J) E& O; a8 X, l
在南下不利的情势下,贺龙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 ?9 c4 _0 M$ h, M
; k$ X: z2 B E6 |$ X" v+ V
+ F( T5 q' a0 c9 D8 E' }5 u 也有人选择了放弃。由于部队中的各级党组织不健全,部队南下几天后,就有人开了小差。
5 W, o5 U( K/ I% v7 L3 F2 k J2 l: R" z
) i# P. P' _2 l7 g 起义部队一部在潮州、汕头等地战败后,参加了海陆丰地区的革命斗争。周恩来等领导人取道香港,辗转抵达上海。
' i- p* J; X! ~% J+ D
$ @( K7 y# v5 M
4 B/ S! b0 a/ a6 q9 F 另一部与殿后的朱德部队会合。此时的起义军,军容不整,人心动摇。
# K- P( t5 E' t' m9 ]
& o' a/ O0 P* B. z) H9 {! `" U
3 s# x5 v; T9 l- a 危急关头,朱德与从武汉追来参加起义部队的陈毅站了出来:强化党的领导,重新整编部队……1928年4月,这支先后转战闽南、赣南、粤北、湘南等地的红色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 \/ r. A% N# W8 ~" c* ?* P
4 D: E( a( S* W# K' j; {& Q. s- f% W d9 c! Q! Z0 a: O
从此,“朱毛”就成了一个令对手心惊的最佳组合。
R0 `, v* Z$ [, P1 c0 d2 D- `$ U& u* O p3 ?2 b
2 p' S. R/ o( J# @) K1 ]% ~6 G 尾声——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把南昌起义之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日的建议。从此,“八一”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7 Y; ]' H: @6 L
5 B V1 |, J; q) e/ D/ }
$ G4 e" z* h* g0 g4 X 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7位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是,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十位大将中,有4位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是:粟裕、陈赓、张云逸、许光达。
. O# Y7 _$ ?. q% C% W: V+ I9 I1 n; d" O- Q% n
% }" w- N/ @: a2 V; y 80年过去,尽管我们在全国反复寻访,可以确认的南昌起义健在者仅剩3位。他们是:100岁的肖克,起义时的连指导员,现居北京;104岁的夏征农,起义时的农运工作者,现居上海;99岁的彭猗兰(女),起义军的财务人员,现居北京。
/ s$ W0 B8 A' d5 |7 l9 k/ p
$ ~# ?+ _3 W1 T5 H, t& E[ 本帖最后由 月中天 于 2007-8-2 09: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