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71|回复: 3

从放生到护生 捐助民间救助流浪动物项目在京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1-14 10:59 编辑



乐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元发言




活动合影留念


佛教在线北京讯 “救助流浪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善良心灵!”2011年5月25日下午,“护生至善——捐助民间救助流浪动物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天坛宝盈轩艺术研究院举行。近百位社会各界的爱心公益人士,热情踊跃义买作品,并纷纷在北京国艺术品沙龙艺术总监李欣磬女士为此次活动草拟的《护生宣言》上签字。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海东,北京国际艺术品沙龙总经理安庭,乐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元、志愿者代表海之梦为活动作了精彩发言。

著名国画家蓝天野、李燕、曹环义、陈雄立、王建成现场挥毫,为活动捐献大作;著名书法家林岫女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画家马玉琪、国画家徐金泊捐献了精品力作,北京泰祥园茶叶有限公司、北京同盛轩艺术馆大力相应,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当红艺人韦炜主持了此次活动。

2011年4月15日,近千名志愿者在京哈高速漷县出口救下了500多只狗,它们将被送到东北地区餐饮市场。此事经微博及各大媒体报道,引发了400多万人在网络上关于动物保护的一场争论风暴。

很多人认为救人还救不过了,去救狗完全是无病呻吟的荒唐行为。而据了解,此次被救犬只98%患有犬瘟,90%感染细小病毒,孕犬近十条,有的犬只还患有肝炎与各种寄生虫病,伤残病死犬十数条——这样的狗如果上了百姓的餐桌,其危害不亚于毒馒头、瘦肉精等有毒食品。

流浪动物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问题,他们多是走失或被遗弃的宠物,如不及时给予绝育、救助和领养,野外大量繁殖的流浪动物就会对我们人类产生影响——它们大多在人类生活区,生存环境恶劣复杂,因而会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成为传播疾病的隐患。而近年来这些小动物得到人类及时救助的很少,它们被人类虐待、残害、虐杀的恶性事件却频发不止,给社会造成的非常恶劣的影响!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表示,我国在救助流浪动物方面长期处于民间援助模式,其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民众对于救助流浪动物真正意义缺乏认知:救助保护流浪动物,是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坚决不食用非畜牧养殖动物,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尊重、关爱弱小生命,创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是在弘扬、传承人类的高尚品德!但因为意识的缺乏,导致大多数救助机构常年处于资金严重匮乏、不给社会理解的尴尬境地,救助行动举步维艰。

护生至善活动也得到了很多佛教信仰者的支持。这些年来“放生业”越来越红火,很多小贩抓住佛教信仰者的放生发愿的善良心理,从野外大量扑捉野生动物给信佛的人们“放生”,造出了不是放生,而是杀生,完全违背了佛教慈悲的本怀。很多佛教信仰者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信佛人将“放生钱”用于救助身边的流浪动物,这是很智慧慈悲的选择。

护生至善活动呼吁佛教信仰者们转变理念——将“放生”变成“护生”——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让那些欺骗佛教信仰者的小贩不要再去残害虐杀自然界自由自在的小生灵了!用购买野生动物的钱,去救助流浪动物,这才是慈悲的悲怀。






动物救人的故事集锦
释觉修转发
  释觉修法师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对于人类是非常友善的!在紧急关头,它们来救护人,离开危险!现在收集了几则动物救人的故事,唤起广大读者举起爱护动物的大旗,教育大家不要吃动物,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如果大家有此心,则必然延年益寿!
  以下就是凡则动物救人故事!请大家好好看看:
(一)动物救人的故事

  1996年春天,我和一位法官到哈尔滨绝缘材料厂的服务公司。中午吃饭时,陈副厂长见我吃素食,问为什么?我告诉他:我学佛。并把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个道理讲给他听,同时讲了一个“动物救人的故事”。

  他听完后说:“你说的这些我相信,我父亲年轻时就被马救过。那时他在山里干活,把采伐下来的木头用马往一起拉。有一次堆放的木头塌了,向山下滚了下来,当时,我父亲处在非常危险的位置,躲闪不及就真的粉身碎骨了。这时,拉木头用的一匹马,一口将我父亲叼起,向山下狂奔;等跑到山下平安处,马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要不是马救得及时,我父亲早都没命了。”

  (二)动物救人故事

  1996年夏日,有一天早晨我去散步,拣到一只药物中毒的猫。战继恒的父亲是兽医师,我找他给猫打解毒的针,他说:“你的心真好!”我告诉他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个道理,并给他讲动物救人的故事。他说:“这点我相信,我的家乡就有一匹救过人的马。

  “那是50年以前的事,当时我家住在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有一个车老板赶着马车从山上往山下走,这时辕马的套掉了,老板俯下身想拣起来,没想到穿在身上的棉大衣被压在车轮底下,将人带了下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辕马一口将车老板叼起,随着巨大的惯性向山下跑去,一直跑到安全地带,车才慢慢停下来,把人轻轻放下,这时马跑了一身汗。”战兽医师说,“这个老板心地非常善良,平时与马很有感情,从来不打马,这次有难,是马救了他。从这以后,这匹马被他养了起来,不再干活了。”

(三)动物救人的故事

  电器工程师姜世君身体不好,我告诉他读《无量寿经》,并给他讲素食的利益和动物救人的故事。

  他说:“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猪救人的故事。有一个人去伐木头,他家养的猪跟去了。当伐的木头倒下来的时候,把这个人压在树下,腿砸折了动弹不得。猪看到了,它一边叫着,一边往家跑,跑到家围着人大叫,好像有什么话要说。猪在前面叫着引路,后面跟着几个人,一直领到出事地点。当人们发现被压在树底下的伐木人时,才不得不惊叹:是这猪救人!”

  (四)动物救人的故事

  最近,道友们在电话里告诉我,1999年《哈尔滨晚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黑龙江省阿城市有一个聋哑人,有一天坐在火车道上,当火车路过这里时,怎么鸣叫他也听不见。这时,在路边吃草的一只山羊见到了,它拼命地跑了过来,用角把这个人推出了道轨,而它来不及躲避,不幸壮烈牺牲。

五、动物救的故事

      菲律宾的一艘轮船因热带暴风而翻沉,五名乘客靠一个木筏在海上漂流三天两夜后,有一只大海龟游来,一位乘客用绳子将木筏拴在海龟的一条腿上,海龟拉着木筏游了两小时,终于到了岸边,五人因此得救。

  雀排队
  巴黎,蒙玛特高地上,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 几位衣着朴素的老年妇女一边聊天,一边用面包和别的食物喂鸽子。这里的鸽子一只只都吃得滚瓜溜圆。叽叽喳喳的麻雀夹在中间同鸽子争食。

       这时一个戴着深色风帽的老头儿提着一只篮子慢吞吞地走来。只听呼的一声,所有的麻雀都朝这老者飞去,欢快地围着他上下翻飞。他把手一伸,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那原来杂乱喧闹的雀群,排成一条长长的队列,有秩序地飞到老者手中啄食。前面的衔走了食物,后面的立即跟上,不争,不乱,不惊,不闹。人和鸟类的亲密关系在这里得到了最美,最好的表现。


  马护女孩
  在哈萨克共和国的阿尔马雷克国营农场,四岁女孩米兰古莉。 博兹巴耶娃同小伙伴们在草原上玩耍时走失了。三天后,邻近国营农场的牧民发现,在一条河渠的岸边,有三匹马围成一圈。他们走近时简直愣住了,一个小女孩躺在一处凹地上,三匹马用力呼吸着,为她烘暖。
  女孩恢复知觉后告诉人们,她迷路后遇到的这三匹马始终没有离开过她,为她遮风供暖,与她一起渡过了将近三昼夜。


  海豚救婴
  动物救人,时有所闻!这里所要说的是一群海豚,竟如同有灵性似的,将一个堕海的男婴,护送了整整一五海哩,把他平安送回岸上!
  这宗海豚救人奇闻,发生在鲨鱼出没的加勒比海,而该名幸运获救的男婴奇其·米兰奴,出世只有十个月。他除了轻微被太阳灼伤外,其它一切都十分正常。
  小奇其出事前,正和他父母在他们任职的集装箱船上,当时母亲把他放在一旁,谁知一个不小心,他便跌落大海里,幸好奇其身上穿有救生衣,他在海中时浮时沉,惊哭不已。到了第三日,一班渔夫便见到一群海豚,用嘴温柔地将一个婴儿推送着,一直把他推送到沙滩上。


  鹦鹉救主
  美国波士顿市一居民饲养了一只名叫艾略特的鹦鹉,它夜间在家人熟睡时发现煤气漏气,便大声发出怪叫,才使全家免于被煤气熏死。当地的一家群众团体闻讯后特授予它好市民金牌。主人家决定在它有生之年,每天提供它最爱吃的食品,以感谢它的救命之恩。


  红鱼黑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七日夜,美国最大电视网之一NBC放映一段很特别的新闻特写。
  有人饲养了两尾金鱼,一尾是凸眼的黑色金鱼,另一尾是金红色的金鱼。这两尾金鱼平时并非同住一缸。黑鱼的玻璃缸坏了,主人把它放在红鱼的缸中。黑鱼困在原缸时因缺氧而早已奄奄一息,放进红鱼缸中时,黑鱼已经肚子朝天,支持不住,沉到水底。红鱼见状,竟游过去,用自己的头部,从底下把黑鱼向上托起,就像人救溺死者一样,推到水面上,自己在黑鱼底下用力支持,让黑鱼呼吸水面的新鲜空气,直到它自己支持不住为止。黑鱼沉下去了,红鱼又再如前方式,把黑鱼抬起,用自己的头部和背部顶托黑鱼到水面去呼吸新鲜空气,红鱼连续这样做个不停。引起饲主注意,通知NBC派记者来拍摄实况,放映给全美国,加拿大数亿观众看,感动了很多人!


  鲨鱼之友
  罗莎琳小姐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高材生。伙伴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做鲨鱼之友。原来,一九九四年,当她去斐济岛旅游时,不幸沉船落水,挣扎于波涛万顷的太平洋中。虽说她水性尚可,但要游出太平洋绝无可能,只有死路一条。恰好有一群鲨鱼,团团围住了罗莎琳。罗沙琳在水中只能闭目等它们吞食。岂料一条鲨鱼竟将她轻轻衔起,置于另一条鲨鱼背上,再向前游去。直至三小时后,救援直升机赶来,用绳梯将罗莎琳接走。
2010年7月31日下午16点10分
于启东市慧光精舍转发


:因果也是法,既然万法都空,又何得唯独因果法不空呢?只是佛之教法中,多是讲修行成佛度众生之理事,故每说因果不空也。如是因如是果,修菩提的因就获成佛的果,乃至六凡四圣悉皆如此,种何因就得何果。然,十法界都是生灭现象,究竟皆空。但若讲一切皆空,因果亦空,则恐未悟的人落于断灭空和小乘的偏真空,从而断丧进趣成佛度生之行愿,乃至恶人拨无因果,为非作歹而谓无有果报也。因有如此等弊,故说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也。若宗门一法,则万法皆空,因果亦空。无佛无众生,因果为谁守?故知,若论现象界,则因果不空;若论真如界,则因果亦空。若即现象而谈真如,则因果亦空亦不空。

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报应有时在今生有时在来世。所以来世有恶报的时候别觉得委屈,因为今生造恶业了。同样,今生受苦也是前世造孽。
  佛教不提倡形式上的膜拜,但求一个心字。所以不修心一味烧香拜佛是没有功德的。
  如果有人冒犯神灵受到惩罚,你要看清楚是鬼神还是佛菩萨。按我的理解佛菩萨绝不会报复,也从没看到谁被佛菩萨报复了。神也只是未超脱轮回的天人,很大一部分天人没有脱离七情六欲,更不用说鬼了。所以被鬼神报复是符合佛理的。
  在今生来世的问题上,没有证据。但是佛教的理论对不对,你可以从各个方面互相推理,如果并行不悖,它很可能是对的

万法皆空,这个太深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虚无,因为空即是色,所以万法皆不空,这句话的意图是想告诉你,佛法归根到底就是因果二字。释迦牟尼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能真正悟“空”的人,就成佛了。

佛教的目标是让众生跳出六道,超离生死,而不是让你安享天年。这个理论基础是:人是轮回的,今生只是你的一段插曲。很短暂的一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是因果相生。佛教不是要强行破坏因果,让你得实惠,佛教是在教化众生,劝导众生认清因果,靠自己的信愿行修善因,得到小乘或大乘佛果。

为何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呢?
  
  《黑客帝国》这部片子里,整个世界都是虚拟的,可以说是空的。但构成这个虚拟世界的代码是按if---then的法则来编写的。所以说因果空了,世界就不存在了。
  
  再看看很多高僧大德对我们世界的态度,是不是就跟一位玩网络游戏的人的态度一样?
  很可能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虚拟的。



我们总认为,跟人打架,求神拜佛让你把反对你的人杀死了,你就开心了。
  其实未必,也许你把人杀死了,痛苦会更重。会帮你杀人的,必定是妖孽。
  真的神佛不是帮你去杀人,而是教你走出愤怒,让你心境开朗,保佑你用正当的办法化解矛盾。
  
  总认为,有很多钱,有女人,为所欲为你就幸福了,未必。佛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女人,佛会让你变的善良、慈悲、大气,变得不需要财富,也能幸福,并带给别人幸福。
  当你变成一个能带给别人幸福的人,你会发现,钱自然来找你,爱人也会出现在你身边,这一切不是佛给的,是你自己的佛性带来的。
  当然,那时候你也许发现、钱也好、女人也好都不是你最终的目的,只是你在修心、修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
  所以为什么很多修佛的人都会变的有钱,却又不在乎钱,总在捐钱,总是有钱的道理。


(伤不起-王麟所唱的歌曲就是生活中的烦恼:歌词如下!

你的四周美女有那么多
但是好像只偏偏看中了我
恩爱过后 就不来找我
总说你很忙 没空来陪我
你的微博里面辣妹很多
原来我也只是其中一个
万分难过 问你为什么
难道痴情的我不够惹火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到昏天黑地
电话打给你 美女又在你怀里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心如血滴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算来算去算来算去算到放弃
良心有木有 你的良心狗叼走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彻底忘记
rap:漂亮的美眉你 是否寂寞
我为你rap这首歌
我的被窝里 没有辐射
碘盐也不用吃很多
不必再考虑 不必再犹豫
我要送你一辆跑车
夜晚你和我咬耳朵
不要怀疑我的爱很多
你对我说 伤不起
害怕我把你抛弃
别再考虑 别再犹豫
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叫我一声亲爱的 其他什么都别说
然后我们吃着火锅一起唱首歌
你的四周美女有那么多
但是好像只偏偏看中了我
恩爱过后 就不来找我
总说你很忙 没空来陪我
你的微博里面辣妹很多
原来我也只是其中一个
万分难过 问你为什么
难道痴情的我不够惹火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到昏天黑地
电话打给你 美女又在你怀里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心如血滴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算来算去算来算去算到放弃
良心有木有 你的良心狗叼走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彻底忘记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到昏天黑地
电话打给你 美女又在你怀里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心如血滴
伤不起 真的伤不起
我算来算去算来算去算到放弃
良心有木有 你的良心狗叼走
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彻底忘记



现代人生活之中有哪些烦恼和困境-大愿法师

  现代人生活之中的烦恼和困境,我想我们把生活归纳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道德生活和灵性生活这四个层面。

  一、从物质生活的困境来说

  你看,现在大地的气候越来越变暖了,但是人们的心却越来越变冷了;许多人的脸越来越年轻漂亮了,但是心却越来越苍老和世故了。从衣食住行上来说,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今天发达国家的普通公民,他的物质享受是足以令中世纪的国王都要羡慕的,但是我们的满足感却是越来越少了。医学越来越昌明,但是疾病却是层出不穷,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差。交通越来越快捷,本来应该能够节省我们出行的时间,使我们生活安定,但是现代人却流动性越来越大了。

  二、从精神生活的困境来说

  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够自得其乐)。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但是能够自得其乐吗?西方文明片面地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造成了人内在精神田园的荒芜,内心失去了宁静、祥和,使现代人忘记了内在的精神修养,所以,形成了一个富而不乐的一种怪现象。科技的高度发达,使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之中能够解脱出来,本来应该使人更加悠闲,但是我们的生活却是节奏越来越快,使人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统计资料说,全球抑郁症的患者有2亿多人,发病率占到了全人类总人口的4%。所以,现在我们遇到很多的人都会觉得活得真累,这个话成为很多人的一句口头禅,那么,这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困境。

  三、从社会道德的生活来说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联系,越来越容易了,但是人心与人心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离婚率越来越高了。很多人宁愿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面游荡,却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生。另一个是现代文明所隐伏的危机是文明的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被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片面地向大自然索取,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灾害,地震很频繁,土地沙漠化,冰灾、森林大火、气候异常等等,都是层出不穷。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报复。第二,人类自身的精神田园也荒芜了,心理失调,道德伦丧,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越来越激化,整个世界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动荡了。

  四、从灵性生活的困境来说

  就是很多人的生活都没有一个终极的目标,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又不知所以然地死去。面对这些困境,禅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智慧的解脱途径,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把我们迷失的生活转变为觉悟的生活;把我们庸俗的生活转变为高尚的生活;把我们染污的生活转变为清净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开悟,在人间成佛度众生。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了禅的智慧,当下就有了灵魂,当下就变得神圣、庄严。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悟道的因缘,让我们开悟、活得自由自在的因缘。看数千年以来,历代禅师在生活之中开悟的典范就可以知道了。《禅与现代生活》


宣化上人开示:什么是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以及如何消除三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麽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三障是什麽呢?第一报障,第二业障,第三烦恼障。


  报障。报障又分正报和依报。什麽叫正报?什麽叫依报?

    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就是依靠这些来生活而受报,也就是衣、食、住等。

    我们人这个正报的身体,有好的,有坏的。有的相貌生来就非常英俊、非常圆满,人人见着,人人欢喜,人人爱敬,可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什麽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这样的人,人人见了都赞叹:「喔,这个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


  这又分出两种。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没有善根,这是什麽呢?这种人多数是妖魔鬼怪来到世界上。什麽叫妖魔鬼怪?好像山精,在山里头藏的妖怪,就是精灵、魑魅、魍魉等,这些妖怪年头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後来他也死了,死了来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聪明一点。但是他做事一点也不聪明,尽做糊涂事。什麽事坏,他就做什麽,专门不守规矩。哪一种事情是对人最有害处,他就做这种事情,所谓「唯恐天下不乱」,专门扰乱社会的秩序。这一类就是有智慧而无善根的人。

  又有些人在前生尽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经典,所以智慧就没有那麽多,很愚痴的,这是有善根而无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满,寿命又长,也富贵;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寿命也不长,岁数很小就死了,这都是前因後果所现出来的正报。

  依报,就是我们依以为生的衣、食、住、行。依报也是由前生所种的因而来的。你前生种善因,今生果报就好;前生种恶因,今生果报就坏。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了,这叫报障。

  业障。业就是事业的业,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要有事业来做。一做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困难发生。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会生出烦恼,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就叫业障。

  烦恼障。我们人都有烦恼,这烦恼多数由什麽地方生出来的?多数由贪心、瞋心、痴心生出的。
怎麽会有烦恼?你有贪心,贪不来,就生出烦恼了。你有脾气,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烦恼。你愚痴,不明白了,就生出烦恼。

  为什麽你有烦恼?就因为你有一种慢心,你有一种骄傲心,你看不起人,於是就生出一种烦恼。

  为什麽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疑心,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一怀疑也就生出烦恼。

  还为什麽生出烦恼?因为你有邪见,见解不正当,所以就有烦恼生出来。如果你有正知正见,有真正的智慧,对一切事情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终都非常明了,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烦恼障是由贪、瞋、痴、慢、疑、邪见生出来的。

  这部《心经》能把报障、业障、烦恼障这三障给破除了。怎麽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三障给破除了。所以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破除了。

    「无所得」是本经的宗趣,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什麽宗旨呢?就是破除你的执着,令你没有执着有所得的心,没有执着证果的心,要证而无证、无证而证。

回光返照观自在

觉诸有情即萨埵

如如不动心君泰 

了了常明主人公

六种神通浑闲事 

八方风雨更无惊

卷之则退藏於密 

放之则弥六合中


--宣化上人
    《心经》,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般若心中的心。「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即运用智慧心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短短两百六十个字中,凝聚了佛陀六百卷般若空理的精华。上人每句经文用八句偈颂来解释,道破修行的妙理。心本无相,岂有台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名为「心经非台颂解」。

 
紫柏老人说:‘须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否则虽尽形寿念到临终时,却又何用?


451.紫柏老人说:‘须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否则虽尽形寿念到临终时,却又何用?
  这是讲功夫纯熟的程度,醒来是这样,梦中也是这样,并不是教人去作梦。念到一心的人,醒时能作主,梦中也能作主。如果梦中进入欲尘,是梦中不能作主。梦中不能作主,死时就更不能作主了。
  452.我听人说要消除业障才能往生,又说带业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净宗三根普被,有业尽情空而往生的人,也有带业往生的人。必须依照经典去做,不要听人传说。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带业往生,经典说得清清楚楚,还用什么怀疑呢?
  453.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能够往生吗?
  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就生上品,其他就按程度分出各种等级。但要往生,就要作最有把握的打算,所以要向上品看齐。
  454.爱不重不生娑婆,有爱就会障碍往生。但如果断绝情爱,世俗人就会说你太不近情理,怎么去对待大家呢?
  ‘爱不重不生娑婆’这句话中的爱是讲的私爱,是小我范围的爱,有这种爱,就有欲望,就永远也不能摆脱生死轮回。佛教讲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爱变成了大我的爱,正是洒向众生尽是爱,与今天讲的博爱有点相似。既然走上了学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类同于凡人。世人不能摆脱小我的爱,就只能永远在生死海中轮回。但学佛也并不是不近人情,学佛者对家庭、父母、子女、国家都要尽自己的义务,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这就叫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相分离。
  455.听说往生净土,神识是从顶门而出,是不是可以先开顶,临终往生时就比较容易呢?
  先开顶门,密宗净门有这种办法。虽然开顶,久而不修,顶门再闭。修法时三密齐备,若有干扰,必将法身修起,观想持咒,都有次序,很不简单,不如净宗单刀直入。学佛学到深处,法法都能互相融通,不要起分别心。但法法都妙,不能全修。如果念佛念到临终佛来接引,怎么会用担心不开顶门呢?
  456.了生脱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条路?
  禅、密都可以一生成就,但实行起来很难,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出离。净宗九品往生,高低都能成就,而且凭借佛力接引,不担心会走歧路。正如古代大德所说:‘万修万人去。’
  457.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就叫做一心不乱?
  念和听都清楚,是修净的一个办法,是求一心的正途和前因,一心不乱是修得之果。圣号和念心如果能够针锋相接,不再摇动,就是专一了。要知道功夫浅的人,虽然念与听都很清楚,但不能保证不起其他念头。
  458.没有皈依三宝而念佛,效果怎么样?
  既然念佛,就是从内心里皈依三宝了,当然有功德,如果有机会,从仪式上皈依更好。仪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了。但是,若不能从思想上约束自己,仪式上的皈依并无作用。若从思想上真正约束自己了,没有条件实行仪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459.念佛前要作什么准备?
  不用什么准备,只求至诚清洁,随力随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460.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包尽了八万四千法门?
  修行的工具,不外乎经文、咒语、佛号。经是贯穿的意思,就是说贯字为句,贯句为篇章。一个‘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种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字就没有一切经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没有翻译,即使一个阿字,就有息灾、增益、降伏、摄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简最真的咒。佛号虽多,但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古德说念这一个圣号,就等于念一切佛的圣号。修行的办法,可用止观统一归纳,念佛忆佛,即止即观,善念的人,不求离外境,而境自离,善忆的人,不求止内乱,而乱自止。不必作各种观想,不必修各种禅定,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彻底解脱,不到一心不乱,也能九品往生,所谓‘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凭六字出乾坤’。所以说一句佛号包尽八万四千法门。还要提醒的是,这是赞叹净宗的殊胜,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门。
  461.念阿弥陀佛有结手印的方法吗?
  两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个园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两园相靠。样子与定印相似,但有圆圈。
  462.念佛是净宗,念咒是密宗,听说净宗也要念咒,为什么不净密双修呢?
  密宗法门很多,如果杂修,就不能专一。念佛一法,亦禅亦密,但要依教奉行,不要自作主张。
  463.净宗以念佛为专功,如果再念咒,不知是否破净?
  咒类很多,各有专用。修净的人,念往生咒,是古德定下来的,当然可以,如果夹杂其他的法,就会受影响。
  464.《楞严经》中说:‘持咒临命终时,十方国土,可得随意往生,更不堕落。’念佛往生与念咒往生有什么区别?
  初学佛法的人,不明教理,就要有个下手方便处,学哪一宗就从哪一宗下手。明白一宗后,再研究其他宗的书籍。你既然修净宗,就要先把净土三经贯通,疑问自然就少了。《楞严经》是禅宗经典,内容深奥,不是初学所宜。十方国土随意往生,不是你的境界,老实念佛则总有一天会见到本来面目。
  465.修净土的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还是供养阿弥陀佛像?
  两者都宜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本师,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如果地方狭窄,就只供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供奉他,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心,等于已经供奉二尊。
  466.佛说净土法门,是哪些经典说的?
  净土一法,在经中有专说和散说。专说就是净土三经,散说见于各种大乘经典。
  467.助念人数少,中间休息时可用答录机暂时代替吗?
  这个办法未尝不可,但以不使往生者知道为妙,他一知道,引起分别心,就坏事了。
  468.我家建立一个念佛道场,早晚课诵都念《阿弥陀经》,没有念其他经典,是否可以?
  家庭念佛道场自然不能与丛林、寺庙相比,既然是自修,早晚课诵可以自定,如果专修净业,诵《阿弥陀经》就可以了。但开诵和结束种种仪式,如回向、礼拜等等,还是要如法进行,否则就欠庄严恭敬。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乱,但有首偈子说:‘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亦无妨,万里浮云遮赤日,人间处处有余光。’这不是说不一心也可以吗?
  一心不乱是佛语,是圣言量,怎能不遵守?有杂念没有关系,是祖师方便说法,另有苦心,不可片面理解。它的原意是普劝念佛,怕人难求一心而退转,所以说出这首肯念就好的偈子。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乱心念佛就多生成就。只要能念佛,就种下了善根,久久熏习,就成一心了。能一心者,很好很好;不能一心者,念总比不念好,有了金刚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470.西方及二十八天是否真的存在?
  从现象来说,真实存在。如我们居住的地球,五大洲、六大洋,历历分明。从本质来说,我们这个世界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而造,都是存在的假像。初学的人,从现象著手,容易觉悟本质,净宗就是这样的法门。
  471.莲池大师说:‘怕事就关起门来念佛,不一定要入寺听讲。’这句话是否说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这样不就趋向小乘了吗?
  不是大师教人趋向小乘,这是大师为小乘根器方便说法。寺中讲经人多,怕生是非,在家也有眷属、邻居、亲友,怎么办呢?随缘度化,劝大家念佛,不仍旧是度生吗?没有知识,没有口才,不要紧,只要常发惭愧心、慈悲心,往生就不会有障碍。
  472.极乐世界有化城,它有色相,有饮食,有六根作用,与三界不是一样吗?
  极乐世界有四土,即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寂光真实不变,其他三土都为应机度众而现。如果没有前三土,怎么能够进入寂光净土呢?凡事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473.念佛人多拜神,会障碍临终往生吗?
  佛法平等,六道普度。只要念兹在兹,三轮体空,常与神接触,而不落印象,就不会有碍往生。如果是初学的人,经常接触,就难免不落印象,佛的种子还没有生根,先已进入了神的种子,自然有碍净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可以遵守。
  474.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为什么观音菩萨还会继承佛位呢?
  经上说弥陀以后,是观音主教,观音以后,是势至主教。这是新旧交替,与寿命无关。好像旧总统下台,新总统主政,与他的寿命有什么关系呢?
  475.佛的法身既然遍满虚空,那么向虚空礼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向西方礼拜呢?
  无相念佛或实相念佛是最高功夫,它的本质就是即心即佛,念而无念,不是初学所宜。佛的法身遍满虚空是从本体上来说的,初学难以理解。经上说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初学者依教奉行,自然能明了宇宙真相。从本质上来说,方位都是相对的,时空都是相对的,开悟的人明了万法皆空的宇宙真相,就无所谓向何方作礼的问题了。一般学者,不宜从此下手,还是依教奉行为好。
  476.罗汉和菩萨还有隔阴之迷吗?
  七地以前还有。
  477.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释迦牟尼佛八十八涅槃,其他或千或万,为什么佛的寿命有长有短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久住世间普度众生呢?




佛有三身,众所周知。报身有始无终,应身有始有终,法身无始无终。佛不久住于世,是因为时间一久,众生就无难遭遇的想法。再说没有缘分,住世也无用。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东老母,不想见佛。因此不是佛不想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己不想解脱。
  478.有一位有修有证的老和尚,他说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乱,很难往生,业不尽,根本就不能往生,哪里会带业往生呢?
  这位大德鞭策后进,真是苦心孤诣。‘一心不乱’是经上的指示,自然应当遵守,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带业往生也是各位祖师所承认的,如果一定要断除惑业,是竖出的方法,净宗则不同,带业往生,横出生死。永明禅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正说明了带业往生的意义。
  479.有人说女人罪障深重,难以往生?
  这是胡说!恐怕是你听错了。往生净土与成佛不同,并不分男身和女身。《阿弥陀经》分明把善男子和善女人相提并论,哪里有女子难以往生的道理。往生传里那么多女人往生,证据确凿。男人有男人的优点,女人有女人的优点。女人思想单纯,更有慈悲心,又对净土深信不疑,所以末法时代反而比男子更容易解脱。
  480.娑婆、极乐都在华藏十三重,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建立的大略情况是,高二十重,周匝十一围,叫做华藏世界,其中十三重中间,西有极乐,东有娑婆。
  481.下品下生不能听佛说法与凡夫有什么区别呢?佛为什么不慈悲开示呢?
  下品下生,已经是万幸了,莲胎清净,远离娑婆。娑婆凡夫,轮回生死,莲邦下品,超出轮回。所以虽然是下品,但已经远远胜过无色界天。不能马上见佛听法,是因为自己业障深重,与佛隔离,并非佛不慈悲。这些人在生多是五逆十恶者,临终病苦,不能观想,仅仅靠至心称名,十念往生。
  482.念佛往生必须断除肉食吗?
  往生的条件,在于念佛到一心不乱,这是正行,吃素是助行。正行是慧业,助行是福因,有福无慧,不能往生,有慧无福,临终生障。修行人不能吃长素,也必须戒杀,有三净肉和肉边菜,都可以方便。若能佛化家庭,有条件吃素,为什么不吃素呢?若不能佛化家庭,也要朝著这个方向努力。不能吃素,是因为条件和环境不许可,并非是主观上想吃荤。
  483.其他佛土是否也出轮回,已证佛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雯静 于 2012-1-14 11:03 编辑





经上只说极乐佛土,不受轮回,没有说其他佛土不受轮回,这就是极乐佛土胜过其他佛土的地方,如果每个佛土都是一样,那么何必千经万论都指归极乐呢?每个佛土都可以证佛果,但只有极乐能一生取证。
  484.什么叫做事一心?什么叫做理一心?
  持名念佛,有事有理,所以一心功夫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信愿念佛,不去攀缘,声声贯注,这就叫做事持。明了此心是佛,能念所念,都是空无,这就叫做理持。不论事持、理持,如果做到见思尽断,就叫做事一心;如果做到心开见性,就叫做理一心。事和理虽然表面上分为两个,但实质上是一个。因事到园时,都出于理;理到园时,都出于事。只要执著专一,就是事理圆融。初学者宜从事上著手,精进专一,自然就能明了诸法实相。
  485.观像念佛是否一定要有阿弥陀佛像?
  念佛四法,这是其中一种。必须有阿弥陀佛的像,才能去观,否则就不如法,不如法就不会成功。
  486.为什么观音菩萨继位以后,极乐世界会更加庄严?
  因为精进和契机所致。对于常寂光净土来说则无所谓胜劣,这是针对后三土来说的。
  487.临终念佛时盼望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不是妄念呢?
  念佛想佛,目的一致,不是妄念。念佛本来就是为了见佛,盼望佛来接引当然是正念。
  488.临终时,心念佛号,如果阿弥陀佛来接引,是否不为所动,只管继续念下去?
  如佛来接引,是已感应道交,当然要继续念下去,一失去念头,往生就无分了。既然来接,就应当恳切求去,如果念佛不动,是否不想去呢?以持名为结果,就是其他宗的办法,不是净宗的意义。
  481.往生西方,是死了后去的吗?
  自然是肉体死了后神识往生,但功夫却在生前。
  482.往生极乐就已经不再有轮回了,为什么经上说极乐世界也有人天?
  往生西方后已了分段生死,但还有变易。在此身没有证得果位以前,以他的化身的高下,假名为人天,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所说的人天。
  483.出莲胎以后是否同样享受八功德水呢?
  出莲胎后直接享用八功德水,在莲胎里不能和水接触,只不过莲花为水长养,受水气的滋润。
  485.往生西方一定要经过莲花化生吗?是不是可以直接见佛呢?
  说法必须依经典,西方叫做莲邦,难道是乱说的吗?即使是断惑的上品,也要经过莲花化生,接引有莲花,化生也由莲花。其他净土,一定要断惑才能往生,所以不必再在莲花里修养。唯独极乐净土,不要断惑可以往生,所以要经过莲花以养圣胎。
  486.佛法常说:‘有生即有灭。’那么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的形体是否也有生灭?
  四土三身,惟独寂光与法身不生不灭,其余都有权变。但没有权宜,就不能普度。有一分惑未断,则仍不了生死,莲宗竟有九品高低,品品成就。化身有相,虽有生灭,也是变易境界,生灭一次上一次境界,并不像凡夫的随业流转。
  487.念佛和唱佛有什么区别?
  修行人只有念佛,念者当前之起心,此心不使散乱,叫它归于佛号。唱佛唱赞之类,有板有眼,有韵有调,多人合作功课,可使整齐划一。佛法要点在于戒定慧,念佛是求心定,唱佛也能求定,但比念力差远了。如果自己在家做功课,不必唱佛。
  488.用有佛像的念珠念佛,数到珠头不可越过,以珠头为界限,反回继续数珠,为什么这样做呢?
  掐珠从佛头起到佛头止,应掉转过来,因为到佛头处,珠绳一定会有多余空闲,掉转过来,刚好再掐。如果越过佛头,没有剩余的绳子,不好再掐珠。
  489.往生净土都会回入娑婆度生吗?
  净土宗是大乘法门,要发大菩提心,凡是上品往生的人,早就发愿回来度生,没有不来的道理。
  490.念佛号是多好,还是少而求得专一为好?
  专一从多念而来,初学者不能持久,宜从小开始,渐渐增多,最后做到饮食睡眠全是佛号,就无所谓多少了。
  491.如何处理念佛和工作的矛盾?
  念佛是大乘法门,是自度度他的菩萨道。在家有经济负担,教书有功课钟点,如果能够善于利用,都没有妨碍,所谓搬柴运水都是道啊!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经济、一切公务,尽职尽责,作度他想。为求往生而自度,为求往生而度他,为求度他往生而负担家庭经济,为求度他往生而有工作。推而广之,万法归一,一即是一心,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这个就是信愿行啊!
  492.弘一大师劝人老实念佛,是什么意思?
  真信不疑,发愿往生,苦乐顺逆,概不退转,再听他法,也不改修,奇异境界,心不贪求,佛说一心,功到自成。
  493.往生净土都有神通,可以看见自己的亲属吗?
  一旦往生,即有无量神通,不但能够看见一生的亲属,而且能够看见多生的亲属。
  494.如何快使业尽,早日往生?
  往生只讲寿尽,未必业尽,两者不可相混。寿指一生应得的果报,业指多劫所造的因缘,寿到一定时期自然会尽,业必多劫修持才断。往生只论寿尽,不必业尽。寿命应听其自然,不能促使短命,如果非常厌恶娑婆,就只有精进持名。
  495.人人念佛往生,阿弥陀佛一个人怎么忙得来呢?
  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496.念佛时可观想佛像吗?
  念佛能够观像当然很好,不能观,单念单听也可得力。念《阿弥陀经》可以随念随观经中境界,诵毕念佛就不要作观了。
  497.佛像各有不同,如果观想时采用印象最深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采用自己最喜爱的佛像,应使印象越来越深刻,做到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一想起佛像,就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98.观想的佛像越大越好吗?
  对。八尺、丈六、五须弥、四大海,越大越好,先观八尺是从小的观起,渐渐增大。
  499.什么叫做西方四土?
  修净业的人,惑业丝毫未断,往生只相当于人天,但所出生的地方,有佛菩萨声闻一起聚会,这就叫做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的声闻所居的土叫做方便有余土。分断尘沙惑的菩萨所居的土叫做实报庄严土。圆满佛果所居的土叫做常寂光土。
  500.‘初发心时,即位同正觉。’应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著重在‘同’字,就是说初发心时真诚恳切,勇猛无伪,便是真心显现,同于证果之心,并非就是正觉了。








初发心时,即位同正觉。’应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著重在‘同’字,就是说初发心时真诚恳切,勇猛无伪,便是真心显现,同于证果之心,并非就是正觉了。
  501.印光祖师说:‘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持,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致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什么叫做追顶、随息、静听?
  追顶前面已讲。随息就是随从自己的呼吸念佛,有的呼吸一次,念佛一句,有的呼时念,吸时不念,有的一呼一吸念一个字。静听就是口念耳听,或者心念心听。
  502.请问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钟世贤居士在十几岁读中学时便懂得念佛,并且能度大人进佛门,结婚后教妻子念佛,他前世是否有善根呢?
  既能自动念佛,又能度他念佛,并且佛化家庭,看这种种现象,不但前世有善根,也许还是精进修持的人,未能证果,仍入轮回。
  503.钟世贤居士今年四十四岁,身体强健,但检查竟得不治之症。他临终前早晨二点钟时忽然大喊:‘呜,天上亮金金!’就双手合掌大喊‘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兄和妻一直在旁边助念,因他的声音太大,惊醒了同病房的十几个病人,兄告诉他小声点,以免影响人家安眠,他点头说好,但声音并没有变小,由于家人念佛声小,他突然说:‘你们怎么不念佛助我往西方极乐国!’接著又对兄和妻说:‘我先去了!’兄问去哪里,他说:‘去极乐国,我先去等你们!’兄说:‘我奉送。’他说:‘好!’以后又大声念佛,妻子哀痛地说:‘你去了留下五个年幼的子女怎么办?’他就大声回答说:‘你怕什么?有妈妈和大兄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更大,更急,念得整个病床都震动,医生想要打强心剂时,他说:‘不要耽误我,我要去西方极乐国!’拒绝了。妻子又哭诉:‘你要保佑孩子啊!’他回答说:‘我到极乐国当然会保佑孩子!’并说:‘简单,一律用素菜。’从早晨二时到四时四十分,不停地大声念佛,到最后一个佛字终于断了气。请问这种情形是否往生了极乐?
  看见金光即是阿弥陀佛的佛光,自动念佛不停就是正念分明,嘱咐眷属助念,可见求生恳切,拒绝打强心剂,更是正知正见,遗嘱丧事简单用素,足证心不颠倒。这些现象都很难得,一定往生无疑了。当时也有极大障碍,幸而度过。就是妻子不懂净宗,临终哭叫干扰,又说许多儿女俗情,这是大忌大错,几乎害了大事。如果不是世贤愿力深厚,就会被眷属扯回,万幸!万幸!
  504.佛经说临终十念就能往生,为什么钟世贤居士念了近三千多句计二时四十分才往生?
  十念往生指最后一刻,落气时最后一刻能一心不乱,一念也能往生。
  505.只注重早晚十念,能否往生?
  十念法是对极忙的人来说的,坚持早晚十念,其他时间也要养成心中有佛的习惯。如果能够挤出时间,还是多念为好,临终才有充分把握。
  506.佛说西方极乐,是不是也是善巧方便?
  既是真实,又是方便。
  507.我在大陆信佛时,兄弟姊妹等等都归依印光大师,现在到台湾有没有必要再归依另一位法师?
  归依三宝,不同于世间拜师,世间拜甲为师,就是甲的弟子,拜乙为师就是乙的弟子,因此,拜甲与乙无关,拜乙与甲无关。佛教归依,是归依三世十方的平等意义。简单来说,无论归依任何比丘为师,就是十方三世僧众都为我师了,如果你要亲近某位比丘,尽礼结缘,也未尝不可。
  508.带领大家做早晚功课,可不可以用唱片或录音带代替人唱?
  不很适宜。作课是修德的一种,唱片、音带是他物发声,声音佛事不是发自我心和自己的性德,修力自少。带领人做功课,不止声音,还有威仪,大家知道是机器,就会降低尊重之心。录音只适宜助念,因临终时不知道声音是人是器,无分别心,就能生效。录音与极乐世界鸟树演法也不同,那里的众生早知有相五尘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故好像是佛在身边。
  509.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对吗?
  这仅仅是念法的一种,大声自然有利益,但其他方法也各有优点。
  510.念佛念到一片空寂,连佛号也提不起来了,是什么境界?
  无作无愿,是至上境界,提不起来,是失念的烦恼。
  511.归依三宝就是正式佛弟子了,假如在偏僻处,只有信仰念佛而无归依,将来往生有障碍没有?
  归依自有其功德力量,如果地方偏僻而无法师,只要是出自真心,书信请求归依也可以。如果不诚心,当面归依,也是形式,要重心而不重形式啊!往生西方,全在念佛功夫,临终是否有障碍,全在是否招魔,魔就是自己造的惑业,所以念佛的人,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啊!归依三宝,遵守三宝的教训,善莫大焉!如果归依而不遵其教,仅仅种种善根罢了。
  512.念佛的人在西方都孕育了一朵莲花,念佛增多则莲花长大,念佛减小则莲花变小。我现在工作忙,连规定的数目都不能念完,只好一面工作一面默念来补充,将来往生有障碍吗?
  如果因为事忙,不能作完定课,但能在心中默念,这是内不断,不得自责为退转,莲花仍然在滋长。如果担心临终生障碍,必须依赖平时修养。只要做到‘饶他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并且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作俗事,过去就了,使心中有佛无他,临终一定没有障碍。
  513.定数念完佛后,再接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地藏王菩萨,如此是否符合净修方法?
  课目为古德所订,不宜更改。敬信地藏菩萨,也是应当,因为世尊已去,弥勒未来,地藏受世尊之嘱救度我土众生。但最好在定课作完后,专念地藏圣号数声,不耽误时间,两全齐美。
  514.常听说往生者预先知道去的日子,敬请解释。
  功夫成熟,惑断心开,自然开发神通,可以知道自己往生的日子。修行人直心无伪,便是道器。直心就是心正,无伪就是意诚。圣贤之书说:‘至诚之道,可以先知。’又何况修到一心不乱的净宗呢?
  515.怎么对待梦中瑞相?




其全文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2375fc0100pmz3.html
太多了,不能一一发之,望谅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5: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20 13:4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