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813|回复: 1

诘问对答录《释鼎然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10: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诘问对答录(鼎然)

  【地址】:大觉禅寺

  【记录】:释圆空

  【解答】:鼎然
  【时间】:2010-3-26


  释镇*问:当烦恼来临,怎么应付?

  鼎然答:风来侧身,其心不动。

  释某续问:若无烦恼风,你怎么看待?

  鼎然答:依旧。



  释觉*问:佛性有变易吗?

  鼎然答:有。

  释觉*续问:佛性常住不动,哪来的变易?

  鼎然答:你叫什么?
  释觉*答:我叫释觉*。

  鼎然问:你姓什么?

  释觉*答:我姓释。

  鼎然答:佛性若无变易,注定是自然外道。孰不知:回烦恼为菩提,回三毒为三聚净。回六识为六神通。回六十二见,为六十二种法种性。回四智为三身。回三身为一如。佛性若无变易,问你叫什么,你答是什么。问你姓什么,你答是什么。所问所答,无不是佛性的起用。若象您这样执着佛性为恒常不动,死板套用,不知灵活运用,岂是一个真真的出家僧?
  释光*问:鹦鹉学舌,有错吗?

  鼎然答:你错在哪里?

  释光*答:不知。

  鼎然答:鹦鹉学舌也不知。



  释定*问:人心若净,一切皆净。但净其心,一切都是净土。请问:此义是正法吗?

  鼎然答:不是。

  释定*问:为什么?

  鼎然答:你心净吗?

  释定*问:你心净吗?
  鼎然答:我下地狱,你随我去吗?

  释定*答:不随。

  鼎然答:模仿者,终不见净土。若己心不净,纵说法义,也是不净。



  释法*问:有人辱骂你,你如何对应?

  鼎然*答:无心而应。

  释法*问:怎么个无心而应?

  鼎然答:但观骷髅一具。何足恐惧?又何足计较?
  释法*问:那我现在辱骂你,你如何反映?

  鼎然答:如枯草一枝。释光*问:怎么能够解脱?

  鼎然答:妄想。

  释光*问:请明说。

  鼎然答:烦恼为妄、痛苦为妄、执着为妄、爱贪为妄,终不可得。若求解脱,岂不是妄?知烦恼为妄,理应明解脱也妄。若以妄求解脱,此解脱也妄,如何自在?但于两边无求无住,中也无着,既是真解脱。真解脱,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不可以言语思,不可以识心揣。
  释一*问:**心如何断?

  鼎然答:若有断**的这颗心,也是**心。犹如用梦断梦,终不离梦。以妄立本,此本也是妄。若强制断欲,则犹如抽刀断水,水更流;石头压草,草更茂。

  释一*问:那**心如何消?

  鼎然答:善于疏导,既是正路。犹如善于治理池塘的人,则池塘稳固而不腐。犹如大水欲冲垮堤坝。若急忙加固堤坝,不懂得善于在两边挖通疏通道,以减少大水的阻力。一味地急忙加固堤坝,犹如大水的猛烈,则最终溃坝。强烈的**心,无须勉强断掉,犹如猛烈的大水。尤其是初学佛的人,理应慎重,莫要盲目去断,否则,心狂急噪,痛苦难受,反而使**心更加浓烈,苦不堪言。善于疏导**心,才是正路。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心的生起,比较复杂。没有外界色相的引导,没有自我意识的沉淀,没有知见心的刺激,则**心基本不会通过身体反映而浮现出来。深层的**心,并非是今世所带,因无量劫的“基因”(业障)所沉淀,在现世,因外界色相的诱导,所形成的一种能量,被这种能量所牵(业力),才得以显露,这很正常。**心是需要慢慢淡化掉的,而不是当下就可以灭绝的。不要妄想在当下就断**心,了不可得。必定,你功夫不行,则需要逐渐淡化。三天起*心,逐渐延续到七天一次,十天一次,乃至更长时间。但最重要的是心少起乱想,一旦**心生起,则无须恐惧,也无须强制去断。理应遵循:不要放纵自心随**去,不要强制去断**,理应逐渐疏导自心,少起乱想,逐渐消融,才是正路。
  释能*问:人的习性最难断,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鼎然答:用白乳胶漆刷墙,能减少乳胶漆滴在地板上,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释能*答:不知道。

  鼎然答:给地板铺一层塑料薄膜,就可以了。

  释能*大明。释纯*问:修行人如何避免轮回?

  鼎然答:有避免轮回的心,本身就是轮回。

  释纯问:难道轮回不需要避免了吗?

  鼎然答:你能避免死亡吗?

  释纯*答:不能。

  鼎然问:既然人人都无法避免死亡,难道就无奈地等着死亡吗?
  释纯*答:那该怎么办?

  鼎然答:但用直心,既是。

  释纯*问:请明说。

  鼎然答:有脚,要慧走。有眼,要慧看。有脑,要慧思。有身,要慧行。有心,要慧用。这些宝藏,谁曾缺少?不慧用的,却大有人在。犹如慧看待死亡的人,活的就更洒脱。慧舍生的人,注定是慧趣生的。仁者慧么?
  释纯*答:有点明白,请能不能再说明白些?

  鼎然答:仁者出家几年?

  释纯*答:十年。

  鼎然问:十年可曾悟道?

  释纯*答:有悟道的心,了不可得。

  鼎然答:有欲断生死,轮回的心,可得吗?

  释纯*听后,大明。



  释诚*问:佛说《阿弥陀经》有极乐世界。不念阿弥陀佛,就无法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无法脱离六道轮回。您如何看?
  鼎然答:佛说《不可思义解脱之经》,让大众常思妙喜佛国无动如来,此如来界如同极乐世界一样殊胜。佛说《药师琉璃如来本愿力功德经》,让大众常念药师如来,临命往生此界,如同极乐世界一样庄严。诸如佛说一切如来佛国,也如同极乐世界,请问仁者:诸多经典如说一切殊胜庄严佛土,您如何看待?
  释诚*答:都是让大众不再轮回在六道当中。

  鼎然答:仁者虽出家多年,心还未真入道。

  释诚*问:我错在哪里?请指出。

  鼎然答:一切殊胜佛土,不离自心清净。避免六道轮回,理应当净其心。心若不净,纵观一切佛国,纵念一切诸佛,也是徒劳。犹如美味菜肴摆在你面前,你不张嘴,也是没用。盲人有眼,纵然有太阳,也依旧不见。心若黑暗,纵然念遍一切诸佛,如同盲人。
  释诚*听后,惭愧合十!



  释真*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乃至六十二见成就一切种智,不离自性。请问:三十二相实真以何而显?八十种随好,以何而显?六十二见成就一切种智,以何而显?

  鼎然答:三十二相不显其真,也不染其假。通体琉璃,非出自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也是如此。若说实真,则不以三十二相,也不言三十二相。若说实真,则如同不以八十种随好,不以言八十种随好。犹如牡丹所开花朵,不可以多数来计算,也不可以少数来计算,因诸花无定相故。惟出一根,此根,也不可以一计算,也不可以多数计算,因此根不可数故。六十二见,成就一切种智,非是六十二见真成就一切种智,论假相说法,此六十二见既是虚妄,并无实体可言。论实相说法,此六十二见既是不可见,于不可见处,又显实真,则为实相说法,其法也理应不可说,名为无相。虚实成体,体本无二,无二既是种智。故说六十二见成就一切种智,为无相说。
  释真*问:五八果,六七因,如同无相说,如何真显一性智?如何成就四身智?如何幻显六成法?

  鼎然答:五八相成果,六七识成因。成就四身智,不离一性显。

  释真*问:请明说。

  鼎然答:成所作智,相上成。于前五根不染于外色,内不动摇,既是相上智。犹如枝叶无数,虽有风吹,但其每个枝叶同住其根,叶虽动,其根未动,既是相上智。枝叶通根,此根为大圆镜智。但见枝叶动,理应明其根。既是五八果上成。大圆镜智,实不可见,为净圆无杂,寂然不动。若能于相上见性,则顿悟如来圆觉种性,既是菩萨利根之人(譬如六祖),方能顿证,此名为五八果上成。依相上智,顿入实体。妙观察智,既是内根清净无染,不随前五根浮动,于内不动摇。此内相智因无杂染,既是内相因,惟显平等性智。而平等性智无所染着,不为识心所染,其性平等流淌于六识而无杂别,既是六七因上转。六七破分段生死,五八破变易生死。六七为身心,五八为性智。所以说,但凡菩萨种智的人,是不舍六根所见,也不取六根所见,既是果地菩萨位。不舍,既是五八果。不取,既是六七因。不舍不取,既是四智成一身。此身既是如来性智,唯显一切种智法。一切种智法,不离大圆智,所以说:诸佛菩萨顿入圆觉种智(大圆镜智),皆以微妙音声演说诸妙法,惟出六根无染无杂,通显妙性,故为世间众生演说无量**,无所取舍,既是幻显六成法。
  释妙*问:两步不离一迈,何意?

  鼎然答:一念

  释妙*问:有前有后吗?有生有灭吗?有过际量吗?

  鼎然答:有前有后,有生有灭,有过际量。

  释妙*问:请明说。

  鼎然答:前念不生,既是心。后念不灭,既是佛。心有前后,既是法。诸法虚妄,既是际。际无定相,名为量。有前是生,有后是灭。前后生灭,既是际量。前念生,无始终。后念灭,无往来。无始无终过际量。所以说:不生者心,又名定。不灭者佛,又名慧。不生不灭,既是定慧等用,也名即心即佛。譬如:雨点落地,不见其形,唯显其痕。不见其形,非是无形。只见其痕,非是有痕。非无形,非有痕,既是不生不灭。见其形,见其痕,既是有前有后,有生有灭。非无形,既是不舍。非有痕,既是不取。不取不舍,既是量过际。有取有舍,既是际过量。量过际,既是诸法妙用性。际过量,既是断空有为法。
  释妙*言:今天遇到您,算是受教了。



  释莲*问:闭关时,四肢如棉花,想抬,抬不起来,内心有无形的能量,为什么四肢无法动弹?

  鼎然答:内气已足,外不懈怠。心已得定,唯留色身一丁点本能,此等境界,可破恐惧。但不住色身,也不住识觉,则内气充足,可使六根闭塞,进入深定。这种现象非常好。无须再供给给色身食物,可得禅悦之食,是破色身的现象。达到这种状态,十天半个月不进食,无损于身体。内明澈如琉璃,内气充盈,定力十足,已过**,其感应自然流露,无所阻挡。此境界,不可恋、不可住、不可贪,久之进入寂灭,则可成道果,随善业而出定。
  释耀*问:怎么知道闭关已有所成就?

  鼎然答:从凡境到圣境,又从圣境到凡境,来去重复四次,惟停留在无苦无乐定,既是有所成就,方可出关(三年到九年)。除此之外,皆是不真。至于菩萨根基的人例外。若急于求成,妄想在几个月或一两年内闭关,误以为有所成就,则纯属愚人自做茧,自破出,人为造作,此等人,理当远离,不可共之。
  释耀*问:闭关有什么注意的事项吗?

  鼎然答:外不染相,内不住空。佛性自露,无须强求。



  释悟*问:在禅定中,五根已经闭塞,但有微细的心识自然窜动,这是为什么?

  鼎然答:譬如一个人,在外奔走二十年,依旧穿着一双鞋。鞋都磨破了,难道脚就无知觉吗?

  释悟*听后,大明。欣喜合十!
发表于 2012-1-14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20 13:4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