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0 19: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淫对人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
中医名著《景岳全书》中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
《(太上)感应篇直讲》中说:"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肾、大小肠、膀胱),荣华百脉,及欲火一动,合聚流通,都从命门(命门附于肾上)出來,极是可怕。"
意淫则精气外泄,长此以往也会肾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些没结婚或没有性生活的年轻人也肾虚而且体弱多病的原因。
《重写戒淫辑证集(白话)》中明代保阳子说:"大凡见美色而起贪爱,使身体奔逐于声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内心之欲。凡贪爱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缠绵不断,最是损精伤气,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露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致上炎(意思是亢盛),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由此可知,我们贪色纵欲、各种淫luan行为产生的根源就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淫念。淫念一旦产生,会时时刻刻存在于意识深处,遇到不同的境缘,就以身、口、意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彻底节欲,根除意识中的淫念是最重要的。
淫念就是恶念。淫念就是邪淫的种子。心存淫念会大大损害人的福德,会给人的生活、事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太上感应篇》云:"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钟离仙祖戒淫歌》中告诫犯邪淫者:"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寿康宝鉴》中汪舟次云:"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于此。……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业如此,况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者乎?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時,截断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私通美色发生淫luan行为),而言'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看到美貌的人心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那么当淫念产生时,我们如何克制和根除?
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些根除淫念的办法: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墮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鴆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內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時,但将女阴作毒蛇口,以已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
"(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
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则》(白话)中也告诉了我们戒除淫念的办法:"在没有见到的时候,不可以去想;当在见到的时候,不可以乱来;已经见到之后,不可以回忆。"
《重写戒淫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淫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淫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淫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淫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淫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戒淫歌》云"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天配夫妇缘,淫孽可造否"。
淫是万恶之首,是万恶之源。好色纵欲、邪淫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罪恶随之而来。例如,研究一下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就会发现,贪污腐败分子几乎都有包二奶、养情人、找小姐等等的淫luan行为。他们由于邪淫而腐败,由于腐败而邪淫,腐败与邪淫相伴相生。有统计资料显示,时下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有情妇,行为腐败的领导干部中有六层以上包二奶,贪官的色情腐败已经疯狂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些人图一时的快乐,却削尽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福德,葬送了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家庭,甚至由于违犯了法律而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祖宗和家人蒙受耻辱。上天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他偏行,真是愚不可及!
现在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各种低级下流的娱乐场所和娱乐节目触目皆是。公开和半公开的妓女、三陪小姐到处都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把包二奶、养情人、找小姐等等淫luan行为视作生活情趣,视为有档次、有层次,不以之为耻,反以之为荣,而且还有一些愚蠢的人羡慕这种生活,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往粪坑里跳。岂不知这些淫luan行为天怒人怨。人天路上没你份,富贵簿上除你名。你淫别人的妻女,你的妻女也将被别人所淫。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到时,悔之晚矣。
有诗云:"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耍赖时他不赖。"
有些人宣扬"宁为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可哪里知道自己死后连做鬼的资格都没有,而是身陷地狱,长劫受苦!
家庭不和、妻离子散、家财耗尽都是轻报,重者众叛亲离、官司缠身锒铛入狱、身患恶病痛苦而死。回头看一看,周围这样惨酷的例子还少吗?你还不赶快警醒吗?如果你真正珍爱自己的妻女,不想让她们无辜的蒙受耻辱;如果你真正的爱惜自己,不想让自己戴绿帽子,不想让自己有捶胸顿足、痛不欲生、懊悔万分的那一天,就不要再做令人不齿的淫luan行为了。
同时要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地忏悔自己的罪过,以减轻自己罪恶的报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太上感应篇》云:"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贪色纵欲、邪淫会给人带来无数的害处,最大的害处有四点:
一、 伤福德。
印光大师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人伦也。人若行蔑理乱lun之事,则是以人身行禽兽事,身虽为人实则禽兽不如也。何也?以禽兽不知伦理,人知伦理,知伦理而复蔑伦理,斯居禽兽之下矣。" (人伦是指三纲五常、男女居家及夫妇之道)
人没有了伦理心,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最是伤福德。人邪淫就是蔑理乱lun,就是以人身行禽兽事。祖宗父母和自己辛苦积来的一点福德和尊严都因为你邪淫而丧失殆尽,不但摧毁了自己的身体,事业败坏,善友远离,现世恶运不断,而且将来必定殃及子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语),让子孙后代蒙受你邪淫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贫苦和灾祸,哪个有人性的人愿意?以天大的福德换取片刻的欢娱,哪个有智慧的人能那么做?
二、 伤身。
父母生你身、养你身,恩重如山,永难报答。十月怀胎,回干就湿(孩子尿床了,父母会把孩子挪到自己睡过的干爽温暖的地方,而自己却去睡尿湿的地方。《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佛说父母有十种恩情儿女难报,其中有"回干就湿"恩),含辛茹苦,费尽心机和财物,好不容易把你培养成人,原指望你德才兼备、尽力尽分做些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光宗耀祖,接续香火,共享天伦之乐。哪想到你却以承继祖宗血脉之身行畜生不如的苟且之事,伤风败俗, 灭门绝嗣,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辱没祖宗颜面,这是最大的不孝!
《阴律》(白话)说:"奸淫别人的妻子,会得到绝嗣的报应;奸淫未婚的处女,会得到子女淫佚的报应。"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云:"绝嗣之坟墓,无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
轻者耗尽精血,神衰体弱,所生的孩子一定是疾病缠身;重者不但自己染上梅毒、爱滋病等各种恶疾,而且还传染给自己的家人。瞎眼睛、烂皮肤,白骨裸露,恶脓满身,臭不可闻,让人厌弃。受尽了痛苦和折磨,最后还是一命呜呼,徒留父母、妻(丈夫)儿在那儿哭天喊地,被别人耻笑。
是伤你自己的身吗?其实是痛伤祖宗父母和妻子(丈夫)孩子的身!
三、 伤财。
财能善用,多多益善。如果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在邪淫上,就是拿钱买祸。
文昌帝君曰:"天道祸淫(给淫luan的人降祸),其报甚速。"。
这样的钱越少越好,钱少少造孽,上天也会帮你失去这份钱财的。人一旦沾染上邪淫的恶习,脑子里整天就是一个"色"字。淫念一生,犹如苍蝇闻到臭肉一样,一定要付诸行动而后快。由于心血两亏,身体搞垮了,人由于精力不足而变得懈怠,各种恶习也随之滋生(例如吸毒),意志越来越消沉,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事业由于缺乏精心管理而渐渐衰败,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更有甚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在家吃糠咽菜,紧衣缩食,你却在外面挥金如土,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只为"美"人笑,这样的人真是不孝、无情无义的败类!而且一旦染上恶疾,耗尽钱财却不能治好,让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为你受穷受苦。这些钱财本可以用来上孝养父母、弘扬人间正气、积福积德,下安养家庭、济危救难、做他人楷模,现在却用来买祸,你是聪明还是愚蠢?
四、 伤他(她)人。
古人云:"奸近杀。"现在媒体报道的由于邪淫、通奸等导致自己被杀、对方被杀、亲友被杀的案件实在是太多了,还有当事人受辱或后悔自杀,亲友无法承受耻辱而自杀。由此可知,邪淫的罪过比杀人的罪过还要严重。
人相聚就是一个缘分,茫茫人海之中能相识的人有几个?既然相识就要引领他(她)走上正路,成就一个善缘。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邪淫去勾引对方,让他(她)起心动念,发生淫luan行为,走上邪淫与死亡的歧途,就是把善缘变成恶缘。毁他(她)名节,引他(她)堕落,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即使遇到卖身求生活的人,也要善巧方便,指点迷津,让他(她)迷途知返,悔过从善。说不说在你,听不听在他(她)。即使他(她)做不到,你已经给他(她)种上从善的种子,种因必得果,总有一天他们会醒悟的。何必要用钱买欢,拿财买祸,让他(她)痛苦的生涯再添一分罪孽,实在是自伤伤他(她)。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小有声望和地位,在人前道貌岸然,颇令一些人信服。一旦做了伤风败俗的事情,那些愚昧的人就会认为:既然他(她)可以做,我们就可以做,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因此变坏。受伤害的人众多,罪孽实在是太大了。
古德云:"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利必丧;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业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业必堕。"
印光大师云:"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恶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既然贪色纵欲、邪淫有这么多害处,报应这么可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心检点自己的行为,彻底去掉这个恶习。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即使做不到每天反省三次,也要经常反省一下,从身、口、意三个方面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同时多读善书,见贤思齐,按照祖师大德、先贤圣人的教导去做。如此坚持不懈,淫念会越来越淡,直至消除。淫念消除了,各种淫luan行为就不再产生,其他的恶习也将随之慢慢地改掉,最终回归到做人的正路上。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印光大师语),任何事情都从善的一边做,通过各种方式让其他人都知道邪淫的坏处和戒淫的好处,慢慢地自然心地清净,神思清朗,身体会越来越好。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容光焕发,福寿绵长。渐渐地身上长养一团浩然正气,福德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各种善缘纷至沓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子语),必将是家庭和睦亲善,事业一帆风顺,子孙昌盛贤达。有如此不需要花气力、花金钱却可以做成积大福积大德,现世福禄寿全,后世子孙也深受其益,而且是天、人称颂的大好事,有智慧的人一定会积极努力地把它做成功的!正所谓改恶向善,回头是岸,福德无量!
常常有人为自己的纵欲找借口:"孔圣人曾说过"食色性也",好色是人的本性,这难道还有错?"
要想明白"食色性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知道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创建的儒教有两部重要的著作:《大学》、《中庸》(子思著,秉承孔子思想)。
《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指人的性德,即人本性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等等完美的品格。"明德"前面的"明"是指人的修德,即要通过不断的对治习气,兢兢业业的修持来达到人完美的境界,恢复人的"明德",也即性德。(此解释的主要内容源自《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对于"中庸"程子是这样解释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对于这段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庸》中所讲的中庸之道是指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这些正道、真理包含人在世间为人处事应遵循的标准。
因此,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告诉人们仁、义、礼、信、智等等完美的品格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按照正道、定理去为人处事、努力修持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恢复人的本性。
"食"、"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们当然要符合人间正道,遵循人间定理。
而好色纵欲、邪淫就是对异性的侮辱,就是无"礼";
维持这份贪欲需要钱财,没有钱财就不择手段夺取不义之财,就是无"义";
做了坏事不想让人知道,在单位欺上瞒下,辜负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在家里哄骗家人,违背了从前对家人的承诺,失去了责任心,就是无"信";
作了这么多不知廉耻的事,无论败露与否,都让祖宗蒙耻,让家人害羞,同时让对方失去贞节,身败名裂。辜负了国家、社会、亲友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忠、孝都无从谈起。一旦败露,不管家人是如何的悲伤、困苦,自己只顾享乐,就是无"仁";
把亲友苦口婆心的劝阻当作耳旁风,恶言相对,走火入魔,一意孤行,不知悔悟,就是无"智"。
仁、义、礼、智、信全无,已经偏离了做人的正道,背离了人的本性,福分被削尽,必招奇祸。知道了这些,你还能认为好色是人的本性吗?还能认为纵欲、邪淫是人间的正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吗?
奉劝世人千万不要曲解圣人意,否则罪过不小。
另外,节欲时要戒酒。俗话说酒是色媒,酒壮色胆。酒可以乱性,可以激发人的性欲。饮酒过多可使人失去自控能力,容易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少量饮酒也会让人邪念频生,浮想联翩,性欲勃发。有些所谓有"浪漫情调"的人大概是受国外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倡过性生活之前喝点酒,一方面"有点情调",另一方面可延长性生活的时间。这个提倡无疑是在刮骨的色刀上再涂一层毒药,害人不浅。酒在这里的毒害和性药、春药是一样的。这些人真应该清醒清醒,不要自误误他。
唐朝吕洞宾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
总之,好色纵欲、邪淫就是自杀,它使人不能尽天命。它不但危害自己,也危害了别人。因此要节欲,洁身自好。身处红尘之中,未免有七情六欲,适当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性生活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要了解这方面的禁忌,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印光大师开示:"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內证外证,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說医生无真本事。"
印光大师又开示:"彼昵情(沉湎)床第者,已属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讳,冒昧从事,致遭死亡者,亦便甚多。"
下面列举的一些性生活注意事项,是人们几千年来总结的经验,不要违犯,否则对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伤害:
酒后不可,服各种性药、兴奋剂后不可。
刚吃饱饭及空腹均不可。
大悲、大怒等情绪波动巨大后不可。
要远行之前、远行之后不可,大运动量以后也不可。
不可蓄缩不泄(蓄缩不泄即要射精时,故意用人为的办法中止射精,以达到延长性生活时间的目的)。
疲劳过度不可。
刚洗过澡不可(此时疲劳且毛孔张开,易造成损伤)。
雷雨天、大风天、大冷大热天不可,野外不可。
竹席上不可(竹性寒冷,易感寒气),漏风、潮湿处不可。
病中和大病初愈不可(筋骨损伤,好后犹须戒欲一百七十天,大病初愈后须戒欲一年,否则容易导致疾病再次复发,以致丧命。)。
妻子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不可(孕后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孕久若交,或致堕胎,及与伤胎。印光大师法语。),否则孩子身体弱易生病。
女人的经期不可。
同房后不可马上洗澡、喝冷饮(尤其忌凉水洗澡,最好二、三天内不用凉水洗澡、洗手、洗脸、洗脚,不碰凉水,不吃喝冰镇饮料、雪糕等凉的东西),不可开电扇、空调(冷气),冬天同房后不可冒风雨、雪,犯之必有阴厥之症,男缩阳,女缩乳,重者四肢冰冷,肚疼而死。切记。
佛、菩萨的圣诞日不可。
父母的生日、忌日不可。
阴历五月、十一月不可。此二月行房,失一如百。五月精薄如水,交甚伤精,十一月精液浓缩如浆,交甚伤身。"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一夜不可超过一次。清晨不可,此时阳气初生,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做一如百,整天浑身无力,没有精神,非常伤身。
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延长自己的寿命,健健康康尽天命者,请慎之。
二、出世篇
人生一世,百十来年,奔波忙碌,苦多乐少。转眼间,鸡皮鹤发,背驼齿落。往事不堪回首,风花雪月和绞尽脑汁、巧用心机得来的名利地位都已成过眼云烟。
人从哪里来?
人生下来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即使活过百岁,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死,人死了之后又成了什么?
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些做人的根本问题有几个人问过自己?答案又是什么?
人不能糊里糊涂地活着,人活一辈子如果连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是啊,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真正的把这个问题彻底解答清楚的只有伟大的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为了一个大事因缘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度众生的。
这个大事因缘是什么?
就是让众生了脱生死,最终成佛。
佛讲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让我们知道了由于自己作恶太多,迷而不觉,因此已经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轮回了无量劫了。
佛看到众生实在是太苦了,因此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教授八万四千法门,让众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修行,了脱生死,最终成佛。
佛又看到众生靠自力修行非常困难,因此特开专靠他力即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的念佛法门,使大家能信愿念佛,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即能了脱生死,最终成佛。
现在正植末法时期,众生习气刚性难调,痛苦烦恼多如恒河沙,业障大过须弥山,想即生了脱生死并非易事。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到,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因此,深信切愿,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末法众生唯一可行的现生了脱生死的"径中径又径"。
我们之所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全靠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
同时,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因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赅之。
至心称念一句佛名,会得到无量功德,而且可以灭罪。
藕益大师云:"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净土法门注重信愿行,有深信切愿,念佛才能相应。
《楞严经》云:"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戒断淫心最好的办法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念佛人应戒断邪淫心,在世间健健康康的尽天命,敦伦尽分,弘扬佛法,临终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使自己的慧命得到清净,不再堕落,与阿弥陀佛同证无量光、无量寿!
这才是真正圆满的保命延寿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