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955|回复: 1

慈禧是如何密谋废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6 18: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慈禧太后一走,官兵们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涵元殿,又把珍妃也关押起来
" e* y& o7 V1 u! L% n1 t4 X$ i
光绪帝回宫后被切断与宫内外的一切联系后,悲愤不已,他痛恨皇太后的狠毒和众守旧大臣的助虐。每至晚上,他竟不能成眠。不成眠时,他就念及师傅翁同龢。而师傅辅佐自己办新政被开缺后,守旧大臣仍忌恨他,且企图加害于他。他记得御史胡孚宸曾无端参奏师傅与张荫桓纳贿平分,太后即令严责以当办,幸好尚书廖寿恒极力谏阻,自己一手回护,方才幸免。然而自己后来竟连见师傅一面都见不上了!只听说师傅后来从门生张謇速刻离京、以免遭不测的劝请,在无限怅惘中辞别了辅政三十余年的帝都。也不知师傅已安全南归故里常熟否?从师傅的可悲下场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可悲。他不禁回想起师傅曾向他讲起过的故事:太上皇在热河行宫崩驾后,西宫皇太后在奕?的支持下,以十大罪状诛捕襄政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看来,太后的专权与狠毒,必将使自己的帝位难以保全,自己能否幸免于死亦未可知。 / q4 Y& P6 b' e. @8 C/ P) S

! Z6 k$ D/ d9 K7 v4 P+ f
2 x; L6 S. J7 f; o7 u. ]9 ^
( P7 ^' d* ^, |/ }7 L, d8 z  B0 q4 Q然而,光绪帝在生死未卜之际心中仍挂念着新政。回宫次日早朝时,他对奕劻等军机大臣说:“朕不自惜,死生听天。你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然而奕劻对身危言悲的光绪帝无动于衷。他已先人得知,皇太后有立端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以继承皇位的意思。军机大臣刚毅也毫不同情光绪帝的处境,因光绪帝以前总是褒奖拥护新政的官员,屡屡谴责自己守旧。早朝的其他大臣这时也大多表示,愿请慈禧太后重新训政。这时,护城营营官前来传报:皇太后回宫。光绪帝一听慈禧太后回宫,急令退朝,慌忙率众大臣前去迎候。 8 \9 [2 Z& u: h+ A% k( Q

+ B/ W* x: d5 f1 z
2 _$ X2 W$ y4 h' O  慈禧太后回宫后,即更加严密监视光绪帝的举动。她知道袁世凯已与荣禄及众军机大臣暗通了消息,光绪帝虽已降旨召见他,但这无关紧要。即使光绪帝令袁世凯领兵进京,袁世凯也不会遵旨。慈禧太后担心的是光绪帝擅发上谕,聘请伊藤博文当顾问或与之订立密议。故她回宫后即差人属草“伊藤问答节略”,亲自审阅后才交光绪帝,以供接见时照用。 $ l& U$ D5 Y# u$ a% a& o

' U4 K* p5 q+ @' D8 f* g' ?
! H" F  k( k$ G3 x  9月20日晨,袁世凯上朝请训时,见光绪帝木然上座,久而不发一言,便劝谏道:“皇上变法不可操之太急,宜忍耐待时,以安保宗社。又变法尤在得人,两江总督张之洞老成持重,皇上可命其进京赞襄新政。”光绪帝闻言,以为袁世凯荐举手有重兵的疆臣晋京襄政,本出忠心,即漠然地点了点头。袁世凯见了,以为光绪帝已改初衷,又进谏道:“皇上万不可倚重康有为、谭嗣同辈,此辈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光绪帝一听此言,知袁世凯终不能为己所用,心中怅恨,一时竟无答谕,他厌倦地挥手让袁世凯退下朝去。袁世凯的请训就这样结束了。 - p& M, B) ~7 V1 N) e1 k8 Y
) j/ z% m! F8 m9 c

% N* f* r' E; Q  午初,光绪帝在勤政殿接见伊藤博文时,仍形同木偶。伊藤上殿后,先审视了一下这位三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对手、年轻的中国皇帝,勉强行过礼后,故作热情地赞扬起中国的新政来:“陛下近日变法自强,力图振作,将来中国富强之业可立而待,外臣不胜钦佩,此实东方盛事。”
) p: x1 r" H9 f) I  r) E1 i8 b% ~  E+ O' B

- t) B+ l- ^7 i) C- ~" `2 J5 I* \  光绪帝却表情呆板地对他说:“久闻贵侯大名,今得一晤,实为万幸。不知贵侯于何日起程,一路平安不?” * u4 t  y! _2 q. ?7 H, Q$ O4 k

2 A3 w& n5 t: V$ [( J% L, i
, r$ o4 U7 @0 g6 V$ v* g! b  待伊藤答罢,光绪帝便说:“我中国近日正当维新之时,贵侯曾手创大业,必知其中利弊,请为朕详晰言之。” 6 J& l) K" g# P! t4 f8 i( i" K

& V9 ~4 p1 H0 a5 [4 |) X: k$ ]5 F$ M0 y! ^5 i# q
  伊藤欲要开口畅言,不意光绪帝却又对他说:“贵侯与总署王大臣会晤时,将何者当兴,何者当革,笔之于书,以备观览。”
+ h5 K: c% }7 k& Z& _" m
) h6 E1 U) N* [
, r5 `# S, H* n. C  伊藤答道:“敬遵宠命。他日猥承总署王大臣下问,外臣当竭其所知以告。” : Z" K" ]! o8 p4 p
, p/ |" D0 j1 D$ B4 ^, Y

2 }$ U( e, _1 }! d/ x9 p  这时光绪帝又问:“贵侯拟在中国盘桓几时,现拟再往何处?”
+ a' V' H0 N# R* ]- X" l3 ]* s" {' o! f
8 V0 M7 X4 p! C& u' h3 I5 G# G
  伊藤说:“如陛下恩准,外臣想往东北一游。”光绪帝即说:“朕愿贵侯一路平安。”伊藤答谢后即行告退。
& y4 W: `5 B9 Z- B/ Y1 L
) V6 `* a  J- ]0 O  e0 l" K$ \2 j  D! Y* M
  就这样,整个接见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 ' }9 o8 `. ^: @" F  S  z
' k0 x2 ^7 c* }3 Q$ y& _
5 M, R/ \% N1 @
  接见伊藤博文后的次日清晨,光绪帝刚刚用完早膳,未及临朝,护军营官兵便已将他的住所养心殿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内宫领侍来告:皇太后驾到。光绪帝自知祸已临头,战战兢兢地出门跪安。 " Q+ m' H8 {& F* r2 w

+ J% O' U, t% _6 ^! v0 Y7 M2 g慈禧太后进殿后,却哭泣着恨恨地说:“我不曾管你的事,你何忍心害我?围园杀荣是你的主张吗?”
, \2 q, p0 T: R3 G' L- p
9 j6 A7 }7 p  {
  T5 v+ l' C0 I' ~+ V  光绪帝跪在地上,口中只答“是是”,未敢分辩一词。 6 ~5 R1 S5 K$ C  h0 \  |6 E6 p

) B7 M0 r8 S( Z, J* p
  e  C% ?  `5 n0 j( s8 l( x  慈禧太后见状大声哭叫着,并用手比划道:“你这样长短,我把你抱进来,继承大统。而今你能办事了,先害我!” 5 I! n1 l' D2 w
6 d, b. V; e, e2 c3 S% H

* c4 Z+ H  t' O' k5 I3 N  光绪帝也只好陪着哭道:“皇爸爸不要着急,不要生气。”
/ m# z' s. N5 l/ v4 T6 O
! t2 u. y4 S9 U6 W* J2 W" X& l  C0 `! |: Q1 t' }
  慈禧太后听了,瞪了他一眼说:“我来啦,事情由你办吧。”说罢起驾临朝去了。 & a# K, E; a5 s; X5 O) Q

, A- G* ^4 A  A) W1 W! |- O. i% @$ F' G" ^" l2 s
  慈禧太后一走,官兵们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涵元殿,又把珍妃也关押起来。接着,官兵们奉旨把宫中曾给翁同龢及四小军机等通风报信的太监一一捉拿,把珍妃宫中的三十多名太监全部捉拿,然后施以气毙之刑,用七层棉纸沾水封住其口鼻耳,再用杖刑责打而死。
5 p2 H5 K# C' M+ K5 P! e7 b8 O0 ^" {' _0 z

5 v* o, ?8 [* O) h1 q  慈禧太后临朝后,即将军机章京焦祜瀛为她草拟的两道懿旨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发。首先颁发的是求医圣旨。圣旨言光绪帝“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要臣下保荐名医治病。接着颁发的是恳请训政圣旨,其旨称:“慈禧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再三吁恳慈恩训政,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事。”恳请训政的圣旨一颁发,朝中守旧大臣皆山呼万岁。 3 q; v  c0 g- A! e+ G
3 q* c& \" M/ S' \  R9 @

7 I7 _& m7 Q8 t' }4 X; R; \' ]  这时,荣禄奏请立即捉拿乱党。慈禧太后准奏,即发令调兵三千关闭京师九城门,停运京津铁路,并特令捉拿康有为兄弟。捉拿令云:“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捉拿令下发的当天上午,步军统领崇礼亲率缇骑三百包围南海会馆,把康广仁当场捕了去。梁启超见状知形势严重,便急匆匆来到浏阳会馆。 " a% v7 }2 z7 b8 n- D

' ^9 |& ]# K3 \1 K' z+ c, A
发表于 2011-11-17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照片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4 01:4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