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ṭa sūtra ,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卷余,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四会等则阐扬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此外,本经各会所属部类亦极纷杂,如第十四会‘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会’、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会‘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故可说全经每一会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二十六会中,有十一会二十二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十五会则属重译部分
四十九会名称、卷数、译者如下: 会 数 名 称 卷 数 译 者 一 三律仪会 卷一至三 新 译 二 无边庄严会 卷四至七 新 译 三 密迹金刚力士会 卷八至一四 西 晋 竺法护 四 净居天子会 卷一五至一六 西 晋 竺法护 五 无量寿如来会 卷一七至一八 新 译 六 不动如来会 卷一九至二〇 新 译 七 被甲庄严会 卷二一至二五 新 译 八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卷二六至二七 梁 曼陀罗仙 九 大乘十法会 卷二八 元魏 佛陀扇多 一〇 文殊师利普门会 卷二九 新 译 一一 出现光明会 卷三〇至三四 新 译 一二 菩萨藏会 卷三五至五四 唐 玄 奘 一三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卷五五 新 译 一四 佛说入胎藏会 卷五六至五七 唐 义 净 一五 文殊师利授记会 卷五八至六〇 唐 实叉难陀 一六 菩萨见实会 卷六一至七六 北齐那连提耶舍 一七 富楼那会 卷七七至七九 后秦 鸠摩罗什 一八 护国菩萨会 卷八〇至八一 隋 阇那崛多 一九 郁伽长者会 卷八二 曹 魏 康僧铠 二〇 无尽伏藏会 卷八三至八四 新 译 二一 授幻师跋陀罗记会 卷八五 新 译 二二 大神变会 卷八六至八七 新 译 二三 摩诃迦叶会 卷八八至八九 元魏 月婆首那 二四 优波离会 卷九〇 新 译 二五 发胜志乐会 卷九一至九二 新 译 二六 善臂菩萨会 卷九三至九四 后秦 鸠摩罗什 二七 善顺菩萨会 卷九五 新 译 二八 勤授长者会 卷九六 新 译 二九 优陀延王会 卷九七 新 译 三〇 妙慧童女会 卷九八 新 译 三一 恒河上优婆夷会 卷九八 新 译 三二 无畏德菩萨会 卷九九 元魏 佛陀扇多 三三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卷一〇〇 西 晋 聂道真 三四 功德宝华敷菩萨会 卷一〇一 新 译 三五 善德天子会 卷一〇一 新 译 三六 善住意天子会 卷一〇二至一〇五 隋 达摩笈多 三七 阿阇世王子会 卷一〇六 新 译 三八 大乘方便会 卷一〇六至一〇八 东 晋 竺难提 三九 贤护长者会 卷一〇九至一一〇 隋 阇那崛多 四〇 净信童女会 卷一一一 新 译 四一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 卷一一一 元魏 菩提留支 四二 弥勒菩萨所问会 卷一一一 新 译 四三 普明菩萨会 卷一一二 秦 失 译 四四 宝梁聚会 卷一一三至一一四 北 凉 道龚 四五 无尽慧菩萨会 卷一一五 新 译 四六 文殊说般若会 卷一一五至一一六 梁 曼陀罗仙 四七 宝髻菩萨会 卷一一七至一一八 西 晋 竺法护 四八 胜鬘夫人会 卷一一九 新 译 四九 广博仙人会 卷一二〇 新 译
本经之梵本,今仅存部分断简残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等载,玄奘自印度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玄奘译完大般若经六百卷后,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再译本经,然其时玄奘已精力殆尽,而预知寂期不远,遂舍却所请。但玄奘所带回之梵本,今已不存。另据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等所载,本经之梵文原本,与《华严》、《大集》、《般若》等经相同,均有十万颂之多,后因辗转传译,而仅余今之四十九会一二〇卷。
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本经的经题,古代的译者,或从人立名,如〈大迦叶品〉,〈普明菩萨会〉 。或从法喻得名,如《大宝积经》、《宝顶经》、《摩诃衍宝严经》、《佛遗曰摩尼宝经》。或从人法喻得名,如《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然据经文的「珍宝之积」、「宝积」、「宝严」来说,本经实应名「宝积」。古人或译为「宝顶 」,或译为「宝严」,梵文都是Ratnakūṭa。 什么叫宝积?宝是譬喻,凡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叫做宝。宝所喻的是法宝;宋译作「正法」,也就是妙法。正法,是佛所证的,依此而觉悟成佛的 。约圆满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的自证化他,是最清净的妙法(喻如白莲),如《法华经》所说。但是,菩萨也能分证妙法;二乘圣者, 也同样的契证妙法,所以说∶「须陀洹初得法身」等。正法虽是本来如此的,但从实践而体悟来说,这是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因为唯有信解、随顺、通达,才能转迷启悟,超凡入圣,才能了生死,才能度众生,才能无边福德庄严,才能究竟成佛。这是不共世间的正法珍宝。 本经与《金刚经》一样,「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依三乘共证的正法说。三乘圣者的体证正法,都不离无所得的中道。所以古人说∶「无所得小,无所得大」。又说∶「一切大乘经,同以无二显道为宗。乃至小乘经意,亦不外此」。然本经的主要意趣,是宣说大乘行,著重在从加行位到通达位。大乘的核心 ,是大菩提愿为本,大悲心为上首,空慧为方便的。如本经所明的菩萨道,略分三段:一、修广大正行,重于菩提愿。二、习甚深中观,重于空慧。三、作教化事业,重于大悲心。综贯这三德而修行,才成为菩萨正道。 依此来解释经题,可约宝积、宝顶、宝严——三义来说。 一、正法的珍宝,是依三德而证正法。这是真实菩萨行,一定是广集无边福智功德珍宝的。如经中说到真实菩萨,就说有「四大藏」、「摄诸善根」、「无量福德庄严」。为了说明「菩萨福德无量无边」,用大地等十九种譬喻来显示。所以菩萨的正法珍宝,是宝积;这是经题的本义。 二、极广大的,才能极崇高。如宝塔一样:塔基广大,又一层层的叠积起来,才有高耸云空的塔顶。所以,由于正法珍宝的无边积集,显出了菩萨体证正法的高超。如经说菩萨是真实佛子,绍隆佛种;初发心菩萨,就已胜出声闻,为人天所礼敬。因为是宝积,所以成宝顶。积是积集,积集了就崇高。《维摩诘经》有香积世界,奘译作香台,台也就是高的意思。这与一般的好高骛远,说心说悟,而不知平实的广积功德,是怎样的不同! 三、这样的正法,极广大又极崇高,显出了正法的宏伟庄严,不同于小乘,如塔的广大崇高,显出了宏伟而庄严一样。所以又称为宝严。同一梵语,而古德三译不同,意义还是一贯的,相显相成的。梵语摩诃,译为大而含有多与胜二义。本经所说的正法珍宝,宝积是众多义; 宝顶是殊胜义;积而至顶的宝严,是大义。所以本经叫《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功德宝花敷菩萨会 -- 快来念一遍佛号
无量功德宝庄严威德王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即能灭除六十千劫生死之罪。转身得陀罗尼。名为乐说无碍。凡所说法。常为十俱胝刹诸佛世尊。授以辩才令得无畏。
功德宝胜庄严威德王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当得日轮光明遍照三昧。于诸佛刹随愿往生。亦当摄受无量功德庄严佛土。生彼刹已。具三十二相。获无断辩才。转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法殊胜辩才庄严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毒不能害刀不能伤。火不能烧水不能溺。舍此身已当受化生。获陀罗尼名为百旋
积集无量辩才智慧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则为奉事六十俱胝那由他佛。得遍一切处陀罗尼。无尽藏陀罗尼。乃至未成无上菩提。终不更入三恶趣中。常得往生诸佛刹土。修菩萨行。度脱无量恶趣众生。当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千云雷吼声王如来
持彼佛名者。转身得佛四无所畏。四种神足。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所得国土功德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异也。若有女人能受持者。皆悉转为丈夫之身
种种胜光明威德王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则为奉事九十俱胝诸佛如来。得度脱一切众生三昧。何故名为度脱一切众生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三昧演说法时。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恶趣众生悉皆解脱。得生人天普获安乐。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如悦意如来刹中。所有众生常受安乐
最上妙色殊胜光明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得无量辩才庄严陀罗尼。悉能受持八十俱胝如来所说之法。所得国土功德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异也。
无数劫积集菩提如来
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为供养八十俱胝诸佛世尊。转身具足六十种言音辩才
虚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所生之处。种族尊豪识性聪慧。善能通达世俗文词。凡所发言人皆信受。于诸地中。具足清净戒定智慧及于解脱知见。获宿命智得五神通。亦当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如来
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得陀罗尼。名成就正觉。当能受持九十俱胝诸佛如来所说之法。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下佛名号出自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妙功德住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超越一切八难。随在所生常识宿命。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心常聪慧。恒居善趣受诸妙乐。有能建立彼佛形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修行一切波罗蜜多。成大导师度无量众
宝华光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具足胜念慧行。处四众中说法无畏。言词威肃闻皆敬受。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具念慧行成猛利智得胜闻持。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所生处常值如来。辩才无碍广宣妙法。渐次修习福慧资粮。成天人尊度无量众
轮遍照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超百千俱胝大劫生死长夜流转剧苦。随在所生常识宿命。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百千俱胝大劫随所生处心离愚痴。于天人中受诸妙乐。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一宝盖王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远离一切忧苦。禄位财宝无有退失。唯除宿世定恶业因。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随在所生具大威德。神通自在身带光明形貌端严众所乐见。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常不枉生无佛世界。修菩萨行。大誓庄严成无上觉饶益一切
超无边际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其心泰然无所扰乱。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能速证月光胜定。证此定已寻复能证殑伽沙等三摩地门。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诸佛所说法门。能遍受持深达义趣。照了无碍如日光明。随在所生常得值佛。因以速证无上菩提
善逝定迹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心便寂静离诸諠杂。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所生处身四威仪若语若默心常在定。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能究竟诸等持门。成两足尊度无量众
妙香王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身心调畅离诸粗重。恶业消灭烦恼轻微。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来世随在所生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一切有情同所瞻仰。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来世随在所生常得出家具清净戒。游诸佛土闻法受持。具足修行一切功德。由是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下佛号出自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如来
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有念有慧诸相圆满。当得成就信顺之语获得无断语言辩才。迦叶。是人能于天人世间一切辩才之中。不为他所退怯间断。常得语言辩才无断。又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称念彼佛名者。是人听法之时。得佛圣相为现其前。若于诸法昔所未闻随所受学。即时获得无边俱胝那庾多百千随转陀罗尼。又此阎浮提中。一切有情随所乐求而悉能知。然后如其信解善为说法。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僧祇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无边香最上王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我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获彼多种功德。所谓于一切处在在所生得宿命智。梵行圆满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庄严其身。又复余佛刹中蒙光照触者。皆悉来集。我为彼等圆满一切菩提胜行。又复若此。大地大火充满普遍烧然。火烧然已。大地出现种种珍宝。诸来求者而周给之。然彼一切亦无少分差动之相。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千劫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宝开花普耀吉祥如来
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获得宝月菩萨三摩地。住是三摩地已。能解一切众生语言音声。得佛加持无碍语言辩才成就。若有众生乐求见彼。住虚空中宣说诸法。是人即时随意能现。又此阎浮提中一切众生。随有乐求所出音声。是人各各悉能了知。又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随有乐求所出音声诸言说等。是人悉知。如其信解各为说法。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十千劫中背于生死
定手最上吉祥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是定手最上吉祥如来名号及离尘步菩萨摩诃萨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百劫之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莲华最上吉祥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是莲华最上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及莲华手菩萨摩诃萨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乃生常得莲华化生。于诸世间而无染着。超越一切不善之法。犹如莲华不着于水。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千劫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是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及日光明菩萨摩诃萨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乘日轮光照诸善法。不复更生堕三恶趣疑惑怖畏。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千劫之中背于生死。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一宝盖最上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是一宝盖最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不于下劣族姓中生。不于贫窭族姓中生。在在所生而悉于彼王宫中生。所生之处无母障难无父障难。无富贵难无疾病难。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千劫中背于生死。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定最上吉祥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我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世世生生常得出家。得出家已而悉获于千三摩地。一一三摩地中。复证百千俱胝那庾多三摩地门。彼之所得诸三摩地永不散失。能于过去已入涅盘十千佛所。瞻礼听法。所有现在未来世中见佛听法。亦复如是。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世所生千劫之中背于生死。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无边步迹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彼无边步迹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获得月轮清净菩萨三摩地。住是三摩地已。所有东方殑伽沙数等诸佛世尊亲得瞻睹。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普遍十方。彼一一方所有殑伽沙数等诸佛世尊悉得瞻睹。而于彼彼佛世尊所。听受说法皆能解了。常得值遇诸佛出世。于一切时不暂舍离诸佛世尊。乃至证成菩提毕竟边际。永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五千劫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宝上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彼宝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又复当生在母胎中即得见佛。彼佛劝赞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速出母胎。千劫之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大光明照如来
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彼大光明照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获得日轮光明最上三摩地。住是三摩地已。得见殑伽沙数等诸佛世尊。如无能胜等诸大菩萨所有功德。亦同称赞是人功德。迦叶。又若女人在母胎中得闻彼如来名者。是人后生不复成彼女人之相。此报终已当成男子。何以故。为由得闻如是大神通大威德如来名号能受持故。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彼如来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阿僧祇劫中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以下佛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宝最世界的宝成如来
其有得闻宝成如来名号者。执持讽诵以清净心欢喜信乐。却五百劫生死之罪
光明世界的宝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宝光明如来名号。执持讽诵欢喜信乐。于三涂中悉得解脱
幢幡世界的宝幢幡如来
其有得闻宝幢幡如来名号者。持讽诵念欢喜信乐。其人则为成法珍宝
一切众德光明世界的宝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宝光明如来名者。持讽诵读欢喜信乐。五体投地而为作礼。却二十万劫生死之罪
无量世界的大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大光明如来名者。执持讽诵欢喜信乐。其人所生未曾不值诸佛世尊。住不退转必得成就最上正觉
众华世界的无量音如来
其有得闻无量音如来名者。净心信乐三反称言。我今一心礼无量音如来。其人当得无量音声。及得如来净光之音
无尘垢世界的无量音如来
其有得闻无量音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却十二劫生死之罪
莫能胜世界的大名称如来
其有得闻大名称如来名者。净心信乐讽诵不忘。长跪叉手而作是言。我今礼大名称如来。作七宝阜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所得功德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有人持大名称如来名号作礼之者。得其功德巨亿万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不得为比
光明世界的宝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宝光明如来名者。尽心信乐持讽诵者。当却十劫生死之罪。住不退转必成无上正真之道。其有诽谤其不信者。当在阿鼻大泥犁中寿命一劫
多光世界的大安隐如来
其有得闻大安隐如来名者。欢喜信乐讽诵不忘。当作是念。持此功德普使一切无量众生而得安隐。其人则受无量功德。便能安隐一切众生
摩尼光世界的大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大光明如来名号者。欢喜信乐持讽诵读。其人当得如来十力
正直世界的正音声如来
其有得闻正音声如来名号者。净心信乐持讽诵读。其人当得如来四谛平等之法
光明尊世界的无限净如来
其有得闻无限净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者。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所得功德宁多不乎。舍利弗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捉持无限净如来名者。所得功德百千万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无以为比。少功德人不得闻此如来名号。于千佛所造立德本。尔乃得闻此尊佛名。却生死罪四十八劫
以下佛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音箱世界的月音如来
其有得闻月音如来名号者。尽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所得清净功德。成具毕满如月盛明。立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
安隐世界的无限名称如来
其有得闻无限名称如来名者。一心信乐而讽诵者。长跪叉手自作是言。今我礼无限名称如来至真等正觉。计于其人所得功德。若积七宝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所得功德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得闻无限名称如来名者。持其名号欢喜作礼。其福甚多。比于布施过出百倍无以为比
为日世界的日月光如来
其有得闻日月光如来名号者。欢喜敬心。两膝着地。长跪叉手。自作是言。我今礼日月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其人疾得成就无上正真之道
清净世界的无垢光如来
其有得闻无垢光如来名者。若天若人龙及阅叉若诸非人。欢喜信乐一心敬礼。斯等皆得立不退转。成无上最正觉道。终不畏堕三涂之中
琉璃光世界的净光如来
其有得闻净光如来名号者。诵其名号欢喜作礼。若天若龙阅叉及与非人。此等寿终当生天上及与人中。未曾失于天人之路。常当得值法之盈利。贪心瞋恚愚痴之意。疾得清净。若有谤毁而不信者。六万岁中在于卢猎泥犁受罪
得大丰世界日光如来
其有得闻斯佛名者。欢喜信乐念其如来。斯等之类譬若日轮。皆悉具满白净之法。降伏众魔及诸外道。却四十劫生死之罪
得立正觉侍从世界无量宝如来
其有得闻无量宝如来名号。欢心信乐持讽诵者。斯辈皆当得七觉宝。能立众生于最宝中。众德之聚日日增长
莲花光世界莲花最尊如来
其有得闻莲花最尊如来名号。欢喜信乐持讽诵者。犹若妙花在尊法室。功德智能日日增长。譬如莲花从水涌出。却五十劫生死之罪
普度众难世界身尊如来
其有得闻身尊如来名号者。尽心信乐持讽诵者。其人疾度生死之海。能除众生诸欲饥渴。当作快士为于世间而作福田能受三界一切供养。其有目见此如来者。欢喜信乐。当为世间作大法师。得金刚力立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其有女人闻此身尊如来名者。尽心净意欢喜信乐无谀谄者。厌污女身。从是以后更止不受女人之身。却六十劫生死之罪
坚固世界金光如来
其有得闻金光如来名号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斯等皆当为佛光明之所护持。成佛之时于诸如来。光明广远而得自在。悉得如来一切众德。是故至心普当信乐诸佛尊号。悉得无碍辩才之慧。终不谘受下劣之法。诸愿之行当疾成满。其有闻此诸如来名。当自劝发起于尊意。发金刚志求无上道。此等皆当却十二劫生死之罪
无际世界梵自在王如来
其有得闻梵自在王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叉手作礼。其人必当得见其佛。作转轮王立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
为月世界金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金光明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此等后生常为众生广说经法。虽为分别一切如梦如水中月幻化之法。用寤众生。从是以往终不复堕恶道之中。当与大德众聚共会。而常欢喜。能使众生而得快乐。后作佛时以大乘法。兴显于世无有二道
火光世界金海如来
其有得闻金海如来名号者。尽心信乐持讽诵者。得不退转必成正觉。所以者何。其佛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作是誓愿。若使有人生我国者。及在他方诸佛国土。闻我名号。斯等当住不退转地成最正觉。我当尽为满具如来无上之愿
正觉世界龙自在王如来
其有得闻龙自在王如来名者。尽心信乐持讽诵者。若使郡县村落之中雨雹霜时。以右膝着地叉手作礼。而作是言。龙自在王如来本行菩萨道时。无数诸龙于厄难中悉度脱之。由此功德自致成佛。作是誓言。若我剎中及诸佛土。若我在世般泥洹后。若有诸龙雷电雹霜恐怖众生。以龙自在王如来威神功德智力。至诚誓愿口作是言。头面作礼疾得度脱。当知舍利弗。如是厄难疾得解脱。唯除宿罪不能得免。一切诸龙若在厄难闻此佛名。于众厄中疾得解脱。其有执持斯佛名者。复劝他人令使诵持增益功德。必当得往生此佛国。求最正觉。立不退转。疾成不久
以下佛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喻月世界一切花香自在王如来
其有得闻一切花香自在王如来名者。净心信乐持讽诵者。斯其人等所生之处。当得恒沙戒香具足。一切妙香香气遍熏。诸佛剎土众戒具满。常能奉持未曾缺犯。舍利弗言。本何因缘乃能如是。佛言。其佛本行菩萨道时作是誓愿。我若在世般泥洹后。若有众生持我名字一心信乐。皆悉当得如是戒香。是故舍利弗。常当兴立大敬信心于诸如来。如是诸佛拥护其人。使得功德不可计量。若有持此诸佛名者。从其所愿得之。皆悉当得诸佛智能而令备满得不退转长跪叉手自作是言。我今礼此一切花香自在王如来。常念不忘。却十四劫生死之罪
星王世界树王如来
其有得闻树王如来名号者。欢喜信乐持讽诵者。斯辈皆当得诸法乐。坏诸魔兵裂破罗网。若闻此经轻慢诽谤用相调戏。满六万岁于僧迦泥犁受其罪报。若有言我不信此经。于七万岁常在饿鬼。不闻饮食水谷之名
勇猛执持牢杖弃舍斗战如来
其有得闻勇猛执持牢杖弃舍斗战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者乃至梦中。此等众生。譬如金刚伏众魔兵。以诸智能消伏诸欲。其有得闻此佛名号一心信者。审谛自知我等前世。以为曾见此佛世尊游于菩萨径路之时而不疑也。我等当发弘誓之愿。莫从大乘而得退转。但当自庆欢喜踊踊进大法路。得闻如来种姓名号。诸佛普利益于一切。不舍一人而取灭度。诸佛大慈普愍众生雨于法雨。其有得持此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所得功德。我当为汝取少譬喻。如恒边沙诸佛国土。满中七宝持用布施。所得功德宁多不乎。舍利弗言。甚多甚多。不可思议。佛言。分大海水一渧为一分。布施功德犹若一渧。持佛名者所得功德。如大海水不可为喻。少功德人不能堪任听斯经典。若使有人久殖德本。得闻斯法信而不疑。若使地狱畜生饿鬼及长寿天闻此经者尚得大福。况复有人已种德本。闻斯经法所得功德宁可喻乎
丰饶世界内丰珠光如来
其有得闻内丰珠光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斯等皆当获大功德。终不畏堕三涂之难。所发弘誓如意得满大乘之愿。若今现在般泥洹后。其有得闻内丰珠光如来名者信乐诵念。斯等皆当得大乘法乐而以自娱。及受天上人中快乐。常当得生清净佛土。于诸佛国具满众愿。从意所欲于三乘法而得灭度。于其中间从此佛所。获功德聚甚大弘广。恒沙劫中所作众罪。悉当弃舍不受。唯除逆罪起瞋恚意向诸快士。此等之类于久长世。地狱之中受斯罪毕。因得闻此佛名功德所致。其后如愿于三乘中而取灭度。当知舍利弗。众恶之行慎莫造作。如我于此经中上章所说。不可起恚向于焦柱。何况怀恶向于众生。已立信心向成道者。况起瞋恚怀于诽谤。向诸如来无量慧等。如此之人于无数劫在地狱中。具受无量苦恼之罪。尔乃得出。我为斯等求于大乘信解者故。而说斯法。其有毁坏大乘法者。实当具受无量大苦。信乐之者自果当立不退转地必成正觉
最香熏世界无量香光明如来
其有得闻无量香光明如来名者。持讽诵念一心信乐最后念之。斯等皆当得不退转地成最正觉。成正觉已诸毛孔中出众妙香。遍至十方犹若云起。非是下劣少智之士学浅法者而解斯经。吾亦道眼观睹斯等诸众生类。其有信乐斯经法者。过去世间无数劫中。于诸佛所集诸慧法造众德本。今乃得闻此尊妙法。最后末世闻斯典教信而奉持。未曾生意而怀诽谤。初未曾有不解法时。却四十劫生死之罪。其人功德如月欲满。为于世间而作快士。应当得受一切恭敬。而为众生作良福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