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874|回复: 6

故宫所藏稀世珍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2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玉双耳活环葫芦式瓶,高29cm,口长径7cm,短径5.1cm,足长径8.1cm,短径5.5cm。1955年溥仪交出,公安部拨故宫博物院藏。盖耳、器耳均花形,内套活环,左右对称;纹饰不规则,但布局有规律,显示出亦谐亦庄的艺术性。玉瓶是清代宫中陈设品,常装饰在多宝... - R* m2 S% \9 W) V
: @' A' T: K' r+ l  X* a
. H- B: d/ z/ @3 H3 ]: e/ N2 {
清,五彩加金鹭莲纹尊。高44cm,口径22.4cm,足径14.2cm,1954年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尊体撇口长颈,丰肩圆腹,腹下内收,近底处外撇,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口沿下与近底处饰变形水波纹,肩腹交界处上为变形回纹,下为变形水波纹,颈腹饰夏景荷花纹... 9 M8 \; T3 R7 G9 \0 |7 m# u$ R2 |
# f0 I2 I) g8 |" x1 l
% W$ ?  z. i3 v' z" w
元 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高30.4cm,口径6.4cm,足径7.2cm,1985年何刚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瓶银胎制,造型仿同时期瓷器。圆唇敞口,细颈鼓腹,平底下接外展圈足。瓶外通体银镀金,腹部錾花双凤穿花纹。外底足内脏压印“樊”字。錾刻精细,线条流畅,...
  ]4 m5 p5 k/ V7 c- G& e7 j) [5 L4 t; |+ B) Z1 o* [! [
" t9 Z; w( t" F& o* _( p
商 祖丙觚,高20.2cm,宽12.7cm。1958年故宫博物院购藏。侈口,圈足,整体似喇叭状。颈饰焦叶纹,腰足均饰兽面纹。圈足内有铭文“□祖丙”著录于《商周金文录遗》 4 \3 J- g, q% X! L) E+ K( _
- M3 K. u7 k- S; b+ s" I4 K

: w" C. K! s: v  e2 ~# d 隋 陶酱黄釉牛车,高41.5cm。1957年郑振铎捐献故宫博物院藏。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尚乘坐牛车,并沿袭至隋及初唐时期。这在墓葬明器中也有反映。此黄釉牛车塑造真实,典型表现出当时的习俗。 * n- ~7 L1 j6 ~; I0 z2 H: S

( X  R# T2 x; p3 G6 j
* C+ N( i! _7 D4 t# V5 P 清 玉宝相花盖碗,高16.5cm,口径16.1cm,足径8.6cm。1955年公安部拨博仪抵押给盐业银行物,故宫博物院藏。盖顶雕团“寿”字,足内刻隶书双行“乾隆年制”款;主体纹饰为宝相花。宝相花又称宝仙花,是以牡丹或莲花为本抽象而成,喻意“宝”、“仙”,盛行于... 5 a. F! s( T/ B/ I* z
+ G: ~/ Z# h+ Y+ L" }% x

2 ~: b$ E6 ?' o) W 战国,玉瓶式佩,宽4.2cm,高3.2cm,厚0.5cm,1993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价拨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沁斑腐蚀较重,已变成赭色。扁片体,一面平,另面略凸起,形如花瓶,通体饰对称勾连云纹。两侧镂雕对称花形,上下对钻一小圆孔。造型小巧精美。这种造型器物,... ) ~  T- M9 S; J* J+ R8 m/ {" N

9 A+ `8 S" N" _& V$ m# v! k' T& e  t  Q) ]% a7 Q' P
明 铜鎏金绿度母像 高19cm 1959年故宫博物院购藏。 度母头戴宝冠,宝缯垂下翘端,手持长茎莲花,裸上身,挂璎珞,披帛表现出丝织质感,下着裙,右舒相坐束腰仰覆莲座上,右脚踩出茎莲花。莲座上铭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 A) C9 B+ [% y$ n* N3 Q6 ~1 A) R$ f( f# v& P

6 s: T: a/ d* a( N# n& i; N8 G8 r 清 田黄石三联章 方玺均长2.6cm,宽2.6cm,通高10cm;椭圆玺长径3cm,短径2.3cm,通高10cm 1955年公安部拨博仪排出宫物,故宫博物院藏。 田黄石三联玺,乾隆皇帝御玺。两枚方形,一枚椭圆,以出黄雕锁链联接。方章玺文一阴一阳,阳文为“乾隆宸翰”,阴文为... 5 v3 C6 q; T0 F8 [2 t: G1 c! V

" p/ o6 z4 p) h+ {7 f6 |* @" b$ }5 i+ j* g
清 田黄石三联章 方玺均长2.6cm,宽2.6cm,通高10cm;椭圆玺长径3cm,短径2.3cm,通高10cm 1955年公安部拨博仪排出宫物,故宫博物院藏。 田黄石三联玺,乾隆皇帝御玺。两枚方形,一枚椭圆,以出黄雕锁链联接。方章玺文一阴一阳,阳文为“乾隆宸翰”,阴文为...
, c7 _4 }' x9 E9 V7 ^0 d
% Z( R% j8 y2 Q6 t3 ]  H
% }' y. v; ^+ e2 V, X% }* q 明 竹雕飞熊 高18.5cm,底最宽11cm,长9cm 1962年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竹根制,立体圆雕技法制作。飞熊双爪平举微微上抬,扭身转首,双睛圆瞪似向前抓扑。肩有双翅,背有长毛下披,腹部有宽条带似蛇腹,双耳如哈巴狗,鼻似如意,双齿尖而下垂,神...
8 ~- v$ f% D3 H6 v3 [: T* X# g8 G3 }6 s! m9 X, g* t) ?

/ a4 M  \! F' c6 H6 {+ ?! H% t+ { 元 青花麟凤纹大盘 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1954年故宫博物院购藏。 瓷盘折沿,菱花式口,弧腹,圈足。折沿绘卷草纹,饰青花留白;内壁绘缠枝牡丹纹,内底麒麟、飞凤穿插莲花间,外围绘卷草纹饰带;外壁为青花缠枝莲纹,外底素胎。元青花大盘主要... 0 L! h  f4 X3 f6 u

0 c) Y$ V8 E. A. g8 `: g& b
4 |) I. v* m6 W, ~ 商 父戊舟用 高 29.2cm,宽 18cm 1955年黄镜涵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圆腹圆底,有流、尾,口上双伞形柱,腹侧一兽首扳,腹下三尖足。腹饰兽面纹,流、尾均饰叶纹,口下饰齿形纹。铭文“父戊舟”在流外,“作尊”在柱上。《从古堂款识学》、《麋古录金文》、《...
* w8 ~0 ?. X: U, |( {- A! O+ t% R' c+ B5 N
4 T9 I6 n0 [; \& P$ Y, w. V
西周 水鼎 通高19cm,宽16cm 1955年李德全(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夫人)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圆腹圆底,口沿两侧铸立耳,三柱足。腹部四面出脊,脊棱状若勾环,口沿下饰张口卷尾的对图纹,腹上饰直线纹与三角形垂叶纹。足根饰兽面纹。器内底铸铭文“水”,应是... ! _& ?: m) D/ x$ N1 w
) L8 T  ~& f" R+ l$ V& @
西周 古伯尊 通高274cm,宽22.1cm 1956年故宫博物院购藏。 圆口外侈,方唇,腹部微鼓,圈足较高。腹部饰两组兽面纹。器底铸铭文32字。 9 s# Z# c$ h" q% D8 F+ f. g2 k* t
2 g) J: c5 X0 d
; C& q$ R4 T7 `: p' G) E3 M% N
2 t, E5 I1 a# d4 k( J& ^2 {

; E$ S, ?' d+ D5 w$ N2 b 清 田黄石弥勒像 高4.9cm 1960年故宫博物院购藏。 弥勒佛身着袈裟,袒胸,斜倚于布袋旁。像北后镌“尚均”2字,是清代名作品。
) F4 ]: s% k* C/ O# v7 Y' C" n. ~; I+ T

7 n9 V9 N7 q! L( S: \1 G) x 明 方于鲁款文彩双鸳鸯图墨 直径9.5cm,厚l.5cm 1972年张子高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墨扁圆形,通体漆衣,加以髹彩,周围凸起,边棱涂金。一面中央凸起长方形栏框内填石绿,阳文行书涂金“文彩双鸳央(鸯)”5字,近左侧边缘阳文楷书“方于鲁制”作者名款,近... 0 U& K* k& J3 E- b! \

6 a- q- a3 o8 |
7 m: E# H, ^( D. {  U% i" J 清 掐丝珐琅冰箱 2件,通高76cm长72.5cm,宽72.5cm。 1985年溥仪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冰箱口大底小呈斗状,上下口均为正方形,上口加盖。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圆孔,为冰化泄水之道。盖面有二钱纹孔,可散发冷气。两边四提环,以二龙戏珠为型。各面均为...

评分

参与人数 1 +20 收起 理由
南昌徐麟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4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都是宝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6 2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很多宝贝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6 23: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流失国外,八国联军,好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7 04: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昌徐麟 于 2007-7-6 22:25 发表 3 d2 S5 a+ U: |
可惜很多宝贝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7 2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多了只能看看,流失的又不能得回来,可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6: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过去,独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包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2 02:3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