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意大利军队很窝囊,非洲弱国都啃不动。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 _! x6 E: H* u: M6 L
7 F" i. {6 c* N. E7 L; S8 T! }* G8 H& ?/ C8 ~7 V/ v
1922年10月底,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上台执政,把向外扩张作为其政纲的核心。法西斯党领袖、政府首相墨索里尼急切想征服新的殖民地,以证明意大利已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他的军队却非常不争气,几乎每一次大战役都是气势汹汹地去,损兵折将而回。
( x% v" O$ b: H2 C7 @/ i" F% H- n! V% Q4 v4 S/ i5 q( u
打弱国很费劲
6 @+ J6 z" O/ Z( w! n9 `# V Q; g( [' V2 f# z( Y8 n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
& Q& \* i6 m ~3 [
' b9 E* X( U, u' p: ]9 b8 T5 l: N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
$ p7 ]- d( e) ^) ~+ c5 Q; S
7 Q$ U9 F9 M) u) C1 q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 \ _# i b& S* l
- k' T* W6 i! \6 k; G9 z
停战后还去白白送死 $ O+ @( r4 |" Q6 U
' h! z8 z" Q7 v( d( B
- m8 t2 g& p1 D5 c1 n7 l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
* Q S6 ?5 I+ G+ V, a" W
! ?, M6 N) k+ s8 b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6 A! r0 K0 A7 t% y6 A5 _: G9 ]3 T" M' f; x& q. X! x
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8 g/ \! Q3 Q8 w, K* J
3 _0 }$ I/ k- U% z( D& v- k
元帅被自己人炸死
^& y, A% C% H! ]5 b% q' ^, h) m# ~ I+ W0 A5 t% z$ j5 e5 |: c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 . Y+ d" j9 B- n4 D Z9 w8 D
9 u! ?8 v# F! A2 \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与此同时,伪“东非帝国”也随之瓦解。
' X* l# v" W7 o# w2 K+ ?% | C
- |6 P0 K" d) |! \; i. G. z' c. m8 Q6 k/ I7 c) a( r3 V$ {, p
意军的残余部队中只有纳西将军的余部负隅顽抗一阵,结果还是大败,4000余人阵亡,8400名伤残。鉴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大多是投降的多,战死的少。史书上还是把纳西将军指挥的这一战役称为“体面的战败”。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
! b, `% r0 G% }7 v4 r* |+ j! |) Y
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 ( M! ]' S( U$ |: D7 i
3 |4 V; \3 d. z z9 @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 $ c7 o L. y) h* ]; m6 \, K
) `7 R" u9 g' D3 B- u8 I
在希特勒面前像个小学生 $ a$ y+ i0 S4 |7 |* `- B; W
. q* V8 C! H2 M( y; p& p! T0 k1 Q; T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
3 ~/ l9 X& ^$ }# J) o1 \ j& N
0 X. I. }# E8 h& S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 / G" y0 A* ?; _( c- g' u
$ i5 M+ Q0 I/ r$ L7 C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b4 \& B0 _/ o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 9 E0 W3 @! b5 I
/ H7 \: I. J u; v5 I& T( q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 q/ o8 |1 g' t% L4 C/ w6 k- M% ]% r" v+ p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4 c1 H6 c- K5 d
: G( v+ J& v6 Z0 X' l常打败仗的原因
( p! C) a, t- Y, @5 N$ c7 O2 ~# |" P
2 S+ y5 }* \4 O( O% f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
4 |( C! a8 }8 z6 [: E+ K( O% W% D5 N0 g: _) x; A
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士兵厌战情绪高也是重要原因。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