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战名将戴安澜将军诞辰106周年。' b: N9 F! g/ o2 |- R# J
0 ] c* Q: D. h# t9 B
# u V9 B; B5 M& @ 戴安澜将军留下了永远值得人们追忆的身影。新华社记者在上海专访了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她深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1 S- j% G2 R ^9 J" R7 r0 ~! C2 z6 B( L* a6 {/ Z/ C
' E D1 h6 }/ T- r2 W& B! }, N0 K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3 r+ R+ u4 Q5 K% t
; S/ M& u8 V2 O
- j" x. Q. L$ {# F! k$ Y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原名炳阳。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感召和端甫叔祖的指引,1924年3月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后,父亲为表达自己搏击长空、力挽狂澜之志,更名为安澜,立号海鸥。所以人们会称他为‘海鸥’将军。”戴藩篱回忆说。1926年军校毕业以后,戴安澜就投身到北伐和抗日战争之中,功勋卓著。
, y) h1 B8 W/ K9 D, k9 Z
5 q6 B$ z$ [- l5 Z0 ?) F$ @( R
: H4 \7 m; n4 E; t* x6 N% W: T 1933年3月,戴安澜任国军17军25师145团团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台儿庄大捷后他荣获华胄奖章,并晋升为89师副师长;1938年夏天,他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立大功一次;1939年11月他又参加了昆仑关大战,获四等“宝鼎勋章”。
% Y1 I; W. {7 h+ u
* E; w3 b; X& E6 i+ W& |& S: f0 \* F7 @
这些殊荣并非戴安澜的奋斗目标。在国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十余年间,他时刻想着如何收复失地、挽救国家。“父亲所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列强猖獗。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就是他最好的榜样——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戴藩篱说。
% d! O3 o0 T* P& X% A- i4 E R2 @4 q+ B5 g7 Y# P5 A
! _: j! p% `/ |& S3 u; p8 ]
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父亲抗战时写的日记和书信。
5 v2 }' `% D; j# E6 a: m3 c Z! t" d( O
: z3 L G" w1 {
1937年8月3日:“爱国心的作用,是如何的伟大啊!……收复东北失地,(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六十年的国仇,才可以从此昭雪!夜深了,带着愤怒的情绪,去寻觅必要的休息。”6 J9 N' K4 t& }' R
* p2 ^- d4 {% U+ y0 A$ s
5 x. e# v- [% p/ D9 R1 X% } 9月18日:“今日为‘九·一八’六周年,国难重重,悲愤已极!……我辈应不怨天,不尤人,不消极,不悲观,来拯救国家,复兴民族。”
' T% F4 G) N$ L; `5 _0 [0 s3 v* w6 x3 J
" n( k) b! l- ~" D1 ? 10月10日:“要完成大业,必须人人有做中国男儿抱负,我们战争目的,是为救亡,日本终必败亡,只在我们奋斗耳。”
9 L* f- i! o' i7 k. E
9 t( W6 O5 {+ A( k% C
: t& q; r5 x7 H5 k- V2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中国远征军二00师长驱奔赴缅甸战区,接替英军抗击侵缅日军。同古保卫战、棠吉攻坚战的胜利,重创日寇,扬威世界。后来在奉命转移回国途中,戴安澜不幸身中两枪,于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殉国,时年38岁。, P/ z) X7 O; x9 o5 J. ?
& c A" e4 k$ ~
/ ^, H8 u. J$ W' K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们觉得悲痛,父亲却觉得很光荣。”戴藩篱说。戴安澜身陷缅甸,自知回国希望渺茫时,给爱人王荷馨写过一封家书,其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