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31|回复: 1

慈禧为何必须毒杀光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17: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禧一直在临死前,脑子都十分清楚,这个《清史稿》有记载,《慈禧光绪病逝记实》也有记载,当慈禧安排溥仪进宫之时,她就知道光绪已经不可能复出了,因为她已经决定了痛下毒手。所以慈禧毒杀光绪,不可能是在神智昏乱情况下做出的,毒杀光绪,是她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决定。
' |7 m0 Z& M* l; }  G7 T5 k) x
7 l+ t3 y) m% j# y, O6 w6 ^
+ K! e: Z! P5 i3 }" D
% Z! x0 v! F- E$ }  慈禧毒杀光绪,应该出自于以下理由: 0 t( b5 I8 @6 {8 N: T6 c
  (1)身后不留仇敌 请*勿*采*集
  c5 H8 \, g( |: f- _
3 v& Z+ p; g9 v  慈禧手段的毒辣,这个不需要浪费文字举证、说明,因为这个人人都相信。以慈禧狠毒霸道的心性,如果她确信光绪对自己十分仇视,那么仅这一条就足够让她在临死前动杀心了。而光绪恨不恨慈禧,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 本文来自hxlsw.com
! W6 O; Q' x# g7 ]' l! {/ T  l6 m1 k
  慈禧发动政变,中止了光绪寄予厚望的维新变法,,并将光绪帝幽禁起来,这一幽禁就是十年,这十年,不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的折磨,对光绪都是刻骨难忘的,何况在这十年之中,慈禧并不是让他安安宁宁的在幽禁之处消磨时间,慈禧有的是折磨光绪的办法。送给光绪的饭菜多是发馊的,瀛台的窗户纸是烂的,连光绪盖的被子也破旧污脏。《述庵秘录》上说在光绪去世后,“有人见其病室中陈列极陋,睡—大床,安段北京泥土火炉,裱糊之壁纸破裂霉烂,盖下等百姓家所居也。”光绪还要时不时地被慈禧叫去训斥,尤其在慈禧看戏时,她要叫光绪坐在她的旁边,一边看着戏,慈禧一边拿戏上的人物指桑骂槐,说那个忤逆不孝,应该遭受怎样的折磨,如此等等。 本文来自hxlsw.com 0 e* b/ F5 a5 ^" d4 O7 ^3 |

  H( ?+ Q) v6 _& n4 X/ x  在幽禁之中,光绪曾被慈禧一掌打落了牙齿(见本书第四章第二节的引文),光绪在瀛台不能出来,无法与外面联系,慈禧又不许别人去看他,光绪郁闷难遣,就设法用纸条和弟弟载沣交谈,但慈禧连这个也不允许,《述庵秘录》对此有记载:
& {# A0 B9 ^# U- @
$ g2 C" a# }$ \3 N, i$ ]  m. I7 I4 d; G/ k7 `) J4 e# `" B2 @

# n* Z6 r$ a8 a2 {/ Q/ d8 k  光绪既被西后之虐禁。不得与臣工交语,其近支土公,亦无敢私谒者。帝乃久喑思语,秘置一小箱于南书房中,私与其弟醇王书,令彼此以书面交换。通信钥匙,则二人各一。外人不得开之。其书面大抵言外间琐屑事。以此笔谈而已。此事后亦为西后所知,怒而禁止。此后并此笔谈之自由,亦剥削矣。 历*史*中*国 / ~* K! w4 _  s
0 I8 J  N" P# p
  对光绪本人虐待,那还不够,狠毒的慈禧还要整死光绪最心爱的珍妃,害死珍妃,是慈禧所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情之一。 / e. D: p6 X* J, U( \4 K
' J% M; A: e( e0 Y
  光绪皇帝有一后二妃,即隆裕皇后,瑾妃、珍妃。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而瑾妃、珍妃俩是同胞姐妹。在这一后二妃中,光绪最为宠爱的是珍妃,珍妃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性情活泼,兴趣广泛,她喜欢玩,在宫中时而扮成宫女,时而扮成少年,光绪忙碌的时候,她还能协助光绪处理政务。但她的脾气耿直、性格倔强,因看不惯慈禧的所做所为,偶尔有顶撞的言行。慈禧也看不惯珍妃的活泼好动,另外,光绪不怎么爱慈禧的侄女,钟情于珍妃一人,这也让慈禧非常不满,慈禧在戊戌政变幽禁了光绪之后,对珍妃也施以杖责,并撤去簪环,将她幽禁在偏僻的钟粹宫后北三所,下令永不许她再见光绪。但最残忍的是,在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行将西逃时,竟不许珍妃随行,下令要她跳井殉国。 0 W0 r1 }) |0 M- x2 A1 k# e

/ G- }, n5 ~+ }; L0 W" Y
  |! G) \& _: b) A) t7 {  P! s# L' l+ Q1 ~* T* \) o3 I: n
  关于慈禧逼死珍妃,各种记载极多,几乎各种记载都认定是慈禧下令害死珍妃的。《述庵秘录》对此事的记载是: 浩h.学x.历l.史s.网w.co.m 6 ^2 N8 C: ^; J0 _5 @: @

) O, h# E* E# F1 F4 ~  及拳匪事起,七月念夜召见军机毕,两宫暨后妃易微服将行,慈禧谓珍妃曰:“予将帅尔行,拳匪如蚁,土匪渐起,尔年尚韶稚,倘遭污,莫如死。”时宫中扰攘,内监总管崔某,邃牵珍妃毡裹推诸井。
# z' [, [  p# t! v/ `& X
  s2 U$ S6 x" Y: C0 X# U9 S& C7 e" p& G9 g
' z5 f) v0 |3 {: j
  除此之外,《清稗类钞》中也有珍妃被慈禧赐死的记载。解放后,《故宫周刊》还曾采访过亲眼目睹珍妃被害的太监唐冠卿,唐冠卿也力证是慈禧下令害死了珍妃,执行这个命令的是太监崔玉贵。崔玉贵清亡后,也坦然承认是自己奉慈禧之命推珍妃下井的,他还说:
* v) O9 _7 g0 u, K, u
  V  [3 J4 ]- v! g* t& V2 }
- g5 [8 C' }% e6 m6 u9 Q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经历的最惨的最惨的一段往事。回想过去,很佩服二十五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刀子还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跑不逃跑,但皇上不应逃跑!这三句话多在理,咽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在冷宫里呆了三年,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了不起。(出自《宫女谈往录》) #,)
, r, ~/ T- J( g4 V
. P/ ]% {1 t" w  x! q3 A  崔玉贵觉得珍妃了不起,光绪自然更觉得她如珍如宝,对她的挚爱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2 _3 s% t- l# D) W) Y/ W5 ~% ~0 M* ?6 {+ a' S3 T; f

, S) D+ W0 C; N; H* I% e+ s8 {+ Z6 m$ c! l+ w1 ], \, F
# A; l8 q: k8 A$ W
  光绪或许能原谅慈禧对自己的十年幽禁,毕竟慈禧作过他名义上的娘,在宫中养大了他,并将他扶上皇位,这些对他的“好处”就和十年的幽禁相抵消,但光绪绝对无法原谅慈禧害死自己心爱的女人。即便是一个普遍男人,在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而让她遭遇横祸时,也是痛心疾首肝肠寸断的,而光绪作为帝王,大清的皇帝,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恐怕此后每想起此事,光绪的心都在滴血,要说光绪不恨慈禧,天下真的不会有人相信。 copyright hxlsw
+ v0 W+ P0 G8 r( P
9 K3 v: V  @* _4 r/ ]7 e3 U8 {. e  珍妃被害时,年仅24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却命丧慈禧毒妇之手。在光绪得知珍妃被害时,“悲愤之极,至于战栗”(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第67卷),“悬妃之旧帐于密室,不时徘徊帐前,饮泣而已。”(王树枬《德宗遗事》)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男人都会有的反映,而对慈禧的仇恨,从此刻起,便永世也不会磨灭。 , e2 @/ \) a/ h9 `
; Y: G" v- x- l$ o# R9 R
' N; p+ f; O+ p7 q0 p3 {, u
  珍妃死后,为她惋惜的人极多,《光绪帝外传》的作者恽毓鼎就写有《落叶词》哀悼珍妃,其词为:
0 ^  n- V$ t- v7 B5 [$ M
; K9 T# x  s% r! i0 z  金井一叶坠, 5 k  c/ `$ y. m- m. ^

% f$ ^- G! X8 P; {- @8 p3 Q( v( L' H# H# c5 n; s: ^3 Q# J
  凄凉瑶殿旁。 . q$ O: o: U' ^/ n1 W/ c' P9 B
+ f, @' ~. g" {; N& M
请勿采集
8 h5 B- t$ J) X% Z* i7 c6 S  I% g: C) ]. i: n4 X

% P6 M, z  N4 G6 t# H2 X  残枝未零落, 5 y: \' y* A: V- c' X' r: K/ Z

) Q  L) w! ^: a1 e  映日有辉光。 9 E. P" C6 N0 m( Z

+ q) W4 w; }: I. ~, i- G- h
/ m+ h( ~- }7 W! m" R6 t$ G. [$ a0 ?1 X& r. I! v7 L& |" N8 ~2 \( e
  沟水空流恨, 4 x& r) x, }% D
; _9 B: q2 U* P2 y
  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
: r8 v: ?3 N% _& E3 }9 n
8 T7 |( E- @( d- u( n  [9 u/ k( @  c
; X) f: {% ^, i+ h% C# }: D' u0 Q: D/ q. u: Z, H  H" ?  ]3 b
  犹得宿鸳鸯。   童年、少年时对光绪的严酷和不近人情,戊戌政变对光绪的幽禁,西狩前对珍妃的残害,回銮后仍将光绪羁押在瀛台。凡此种种,光绪怎能不恨她,光绪对她恨得深、恨得持久,恨得咬牙切齿永世难忘,这样才是正常的,而光绪不恨她,在她稍微示以宽松亲善,就把一切的深仇大恨都忘了,这才是不正常的。 请*勿*采*集
- Q7 M& F% Z5 w4 t7 a" r. _2 H) J! q' [/ O
  不过光绪虽恨慈禧,以光绪磊落的个性,正派的为人,绝不会在慈禧死后对她进行污蔑侮辱,更不会剖棺戮尸,究竟他们自间还有那一层母子名分。但慈禧是个恶毒妇人,自然以她的心肠来衡量别人,她自己干过剖棺戮尸的恶行,怎能不提防别人也这样子来整自己呢。 请*勿*采*集
" L4 h4 O  {/ H' C/ ^: a! s$ Y( V3 q
) S% ?$ W5 \* P" Y2 b  (2)杀心早萌,杀机常在
; q0 {. c5 w7 u; X- c" L; H* g/ e
* ^+ Z# q* Q; k; ~) q: ?# U2 A

) I) s$ t+ Y' x5 c( u
) K# ?' X) S+ `- X6 @; m+ E& M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明白,仅仅这个政变,光绪与她之间就没有了重新和好的可能,所以从那时起,慈禧就一直谋划着废黜光绪,这个计划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慈禧只好先维持现状,之所以维持现状,是因为慈禧确信,只要自己活着,光绪就翻不过她的手心,所以她也不急,可以慢慢再想办法、再等机会。当庚子年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清兵屡战屡败无力阻止洋兵,慈禧感觉走头无路,准备自杀时,她就决定不能让光绪活在世上。此事《景善日记》有记载,其内容如下: 6 m) j& m" ~. W, v9 V

- \; V: ^% L9 o' q. W. N4 w& [$ I% N& ]1 O/ H% W

0 ]- i) B5 L+ s6 k7 B* {- u! ?  B' \: Z6 ^; {  N+ \
  七月十八日,洋人愈逼愈近。裕禄之兵在北仓杨村蔡村等地,大败三次,裕禄逃入一棺材店,继而自杀。李秉衡于十四日到河西,务用尽心力,以收集军队。而张春发、陈泽霖二人均不愿战,李遂仰药以死。荣禄入宫,报此消息于太后,君臣相对而泣,皆诸王公及拳匪所酿之祸,使吾国家至于此也。荣禄乃极聪明之人,自此并不表曝己之先见。老佛(即指慈禧)言: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 7 W$ V5 c4 ]8 T# i$ [
# `+ O5 @! @1 X! P/ H2 ]; r9 B
  这段记载最重要的有两处,一处是最后一句:“老佛言,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就是说,还在此时,慈禧就已经决定,她自己若死的话,决不会留光绪皇帝活在世上。由此可见,杀光绪并不是将死之时的临时决定,而是一贯方针,就是不许光绪逃脱自己的掌握,自己要死,必将要拉上光绪,不会给他独自执政的机会。 # O8 t7 ^$ U0 [

7 p8 N. Z' ?) }: [; ~' p
  p: L3 k+ ?9 H5 b, _! z) q3 j8 z: p' _' G; _7 c
  这处记载的另一重要之处,是“荣禄乃极聪明之人,自此并不表曝己之先见。”荣禄是一直反对用义和团攻打洋人使馆的,认为那样必会惹出大麻烦,慈禧却没听荣禄的话,一意孤行,既同时向十二个列强国宣战,又命义和团与清兵一起攻打洋人使馆,事情终于闹得无法收场,洋兵节节进逼京城,此刻,面对荣禄时,慈禧的心中肯定是既羞且愧,这时如果荣禄宣称自己早就说过如何如何,虽然没责备慈禧的意思,但宣扬自己的先见之明,也足以让慈禧在羞愧难以化解之下,对荣禄生出厌恶甚至杀心,这叫“恼羞成怒”,荣禄很聪明,小心翼翼的不触动慈禧的羞愧之处。 历*史*中*国
5 Q8 p2 K1 m- T9 ?( M! A) i  |- L  I' I3 ]
  在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仓皇西逃,继而感觉按老一套无法走了,国家必须维新方有出路,在此时,慈禧面对光绪时,心中自然也有羞愧的感觉,当然,慈禧绝不能当着光绪的面表露出羞愧,即便面对群臣有所表示,如《庚子国变记》中所写的“太后每见臣工。恒泣涕引咎。臣下请行新政,多所采纳。”那也是为挽回人心的一种需要,一种工作方法,决不是慈禧真的潘然悔悟,从此要洗心革面、发奋图强,另外,慈禧的“泣涕引咎”,假装十分痛悔,那也是掩饰羞愧的方法之一。而光绪并没有如老奸巨猾的荣禄那样,小心翼翼的呵护慈禧的羞愧,例如《近代稗海》的这一段记载,写慈禧在洋人走后重新回到北京时的作为以及光绪的表现: copyright hxlsw $ B& A- `4 R8 u* R3 g2 d9 N* P

4 J9 R7 d. O  T0 ]. \8 K( R  回銮未数日,大臣即议筹款建正阳门楼。光绪曰:“何如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而慈禧却以诸臣之议为是。还召外优演剧。光绪说:“这是何等时光,还唱得什么戏。”被一小太监听到,怒曰:“你说什么?”光绪赶紧说:“我胡说,你千万莫声张。” 1 ~% J7 p+ P" x2 f7 c
) Y- E. ^: T( ~
/ }1 P+ S& w! \- E: k

. L! L5 X, I5 [$ n* m+ D* C/ F$ l3 D1 q5 U
  这样一个爱说真话的光绪,估计经常在不留意时,让慈禧羞愧,慈禧以群臣之议为是,支持重修正阳门楼,除过她爱好奢华的特点外,恐怕也有护羞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光绪没有荣禄的心机,光绪也对慈禧恨得太深,尽管时时掩饰,但那种从内心深处的仇恨是很难完全掩饰住的,在一些小事上不经意的就会露出来,时时刺激慈禧的羞恶之心,使她时时牢记不能放过光绪,这样,在她自知将死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先杀害光绪。
发表于 2010-11-2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2 02:1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