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66|回复: 2

一半饿死一半撑死 杜甫死亡真相的史闻揭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 08: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游:因为狂傲差点被杀' y" Q+ u& K- k+ Z! P8 M

9 v" j2 z3 U/ i杜甫和李白的相遇,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大事。他们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一起拜访当时著名的道士。杜甫这样形容他们的日子: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即便多少有点夸张,那也是狂放不羁了——这就是青年时期的杜甫。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令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 I* a% V0 Z* f7 C

/ k( C, z- S  z9 I% Z- I) n5 Z杜甫自己也曾经回忆年少时的“轻狂”,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杜甫。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平天下的狂想。不同的是,当时的李白已经从长安铩羽而归,而杜甫却正怀着一肚子好梦准备去碰碰运气。
. F& w0 o# V: O/ B5 I# B  z; \; G+ [
杜甫在长安四处碰到的都是墙壁。即使这样,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在给唐明皇的上书中,毫不含糊地自称才华绝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的成就声名远不及杜甫,但在当时,杜甫的这种说法,就好比现在某人自称和鲁迅不相上下一样。杜甫目空一切的气势,实在也不比李白差多少。- k3 n1 ?: j9 g; s* B1 k

1 @5 m( U9 B5 N6 |中年之后,杜甫仍然不时露出狂态。他在四川的生活,是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这全靠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应。但是,杜甫对严武也经常漫不经心。和严武见面的时候,杜甫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传说中最邪门的一次,喝醉的杜甫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同样也是当时的大忌。杜甫这完全是借酒撒疯了。
0 P6 ~" R2 s5 ~+ j$ n* z4 u" D/ ^
- i  O" R3 ^3 x7 M: \严武对杜甫虽然一贯友善,但身为一方军阀,严武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为小事杀人那是常事。杜甫这样没事就摸老虎须子玩,严武尽管没有马上发作,心里却动了杀机。一天,严武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救杜甫,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N1 Q$ Z, q4 o( [: m/ i; C4 R3 x

0 f. O  ^3 z: d$ }在杜甫的吟诵中,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关心民间疾苦、善良又热心肠的老人,很难把他和那种轻狂对照起来。或许,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是这样吧。& `  h1 h" m/ i0 Z% c2 f7 ]2 r* a( r5 |

* x& h. N9 i  j# @& o+ ^! i从政:最后只好消极引退" V6 K: }8 j4 c& z' x- }

$ R& E+ |. s% _  N( g; E* H杜甫的诗歌时常出现放歌纵酒的描述,中间多少能够体现出一点他的疏狂。而他的固执倔强,好像却不容易看到。
9 }# m7 F1 b$ v$ X+ p2 h% m; }! I1 t/ h5 o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琯率兵与叛军大战失利,被朝廷罢官。杜甫此时刚刚当上了负责进谏的左拾遗,就向同样登基不久的唐肃宗上疏,认为房琯没有大罪过,应该仍旧给予重任。这还不算,在朝廷上面见唐肃宗时,杜甫盯着这件事情不放,纠缠不休。& V5 D. k" d# S/ u, Y: U- K9 U/ u6 `; h
2 A$ r  v5 U5 X5 p
除了态度异常坚决外,大约他又犯了老毛病,说话有点没上没下,终于把唐肃宗弄火了,下令审讯杜甫。这次是宰相和御史出面求情,大意是杜甫说话虽然没分寸,但也算尽职尽责,杜甫这才免了刑罚之灾。8 k9 S9 r3 a; g) f/ i7 Z
- U5 D$ X, s" r6 ]
而侥幸逃过一劫后的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再次上疏为房的事情喋喋不休,很有点不知死活的劲头。这种不屈不挠的脾气和唐朝初年的名臣魏征非常相似,不达目的决不收手。但魏征风云际会、恰逢明主,遇到了唐太宗这样千古少见的头脑清楚的皇帝,才成就了一代谏臣的名声。纵然如此,唐太宗还经常被气得嚷嚷,要杀了这个不知进退的家伙。# N  \  h/ ?) v  [1 }3 Z" ?9 ~
. a2 l7 _6 u$ B4 z9 D# u
杜甫碰到的唐肃宗可就没那么明白了,从此就不怎么搭理杜甫,不久更找了个借口远远地把他打发了事。在严武手下当差时,杜甫还是旧习不改。杜甫和严武幕府的同僚不和,干了一段就不耐烦了,请求严武批准辞职。严武没有答应,杜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报告申请。碰上这样的倔脾气,严武大概也被磨得受不了,只能让杜甫回草堂当平民去了。
) h" s$ S+ z9 N* l/ b7 F4 K
3 a  M4 K- y# l$ \5 M; J3 `8 T这个事件看来是杜甫一生的一个转折。从在唐肃宗中央政府的积极进取,到在严武地方政府的消极请辞,杜甫从政的热情似乎消退了。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国乱民困的忧虑始终如一。
5 e4 t/ n* L# Y) H: a
, K( f: q$ v  f6 ~6 `, r: \4 V生存:一半饿死一半撑死
" C! t: G& b, p. N( [+ ?. ]1 [+ h4 D0 A. w/ u# k" C! k
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 Z7 C2 l2 s; i4 N
& B5 B# p! W3 r! U: B8 V初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5 R1 |/ t' e$ ]
+ t. C  J, S  j$ ^
杜甫在长安有一个晚辈,为了蹭一顿饭,杜甫时时到那里走动。这个晚辈混得也一般,杜甫去的多了,他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给人气受的事情难免做点出来。偶尔运气好了,有人同情杜甫的处境,热情招待他一次,就足以让杜甫感激不尽了。
8 o- M1 p3 n( T: z; y9 B; u& H! o% X8 @6 x0 N
这种生活状态,杜甫在长安坚持了10年。等杜甫弄到一个小官的职位时,已经有点太晚了。他上任不久回家探亲,进门听到的是小儿子活活饿死的噩耗。一代“诗圣”流落到这步惨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不只是眼见,还是切身之痛。# |. W1 u& g/ y4 a) Y! p

& B! |# n" |5 o/ ~5 U% [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付出太过沉重了。
* ]% p& m+ X( B2 ]
- E9 M8 `, y( l: |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r3 I' U" S- u3 G# [
+ P2 _4 c, P0 ^6 R" M- \) K
杰出诗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大概令后人感到不安,于是人们对杜甫的死因做了种种解释,并推断出溺死、病死等各种说法。然而,纵然真是这样,对诗人本身的痛苦也没有任何补益。他以他的颠沛痛楚见证了盛世唐朝的没落,他那些伟大诗篇,就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向终结的哀歌。
发表于 2010-7-2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真相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2 16: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是喝酒喝醉了 要摸水里的月亮 结果淹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2 07:0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