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30|回复: 1

南京发现明代墓穴:或为郑和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6 14: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6 l. Q# c/ B& t) B/ H

5 \+ S/ H  W$ G$ v4 X/ |  N$ h( N  J* `4 q4 T, p% q
+ ], n8 D3 p& ~" l1 c, ^3 T

" M& ?$ }; M  e8 O) @
' |6 Y% H4 U+ j& c' G8 b; r1 a南京祖堂山发现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一对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虽然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风声,称目前挖掘还没结束,最后会向社会做出一个交代,但昨晚10点钟,记者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7 j. Y, h! L0 @8 b/ }* d) u
  t4 l+ x+ w$ d8 N8 T& v+ x
  氛围神秘考古专家封锁消息7 |3 v1 i7 \3 |& @8 y! p
) P- [% n* \* x) A+ x% f3 g/ a
  前天,读者张先生致电记者,说他就住在牛首山附近,近些年来,他知道牛首山发现了不少宦官墓,看到报道后,他认为这个明代大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
: N. H) G5 r; G$ z. X ' _! W. A1 [1 \2 M& k5 \" V
  张先生这个大胆猜测是否是真的呢?带着好奇,记者也进行了多方打探。首先,记者来到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到处搜寻,却无所收获。文物保管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墓志被运回后,首先会放置在二楼考古部的清理仓库,清理浮尘等,然后进行拓片以便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以及与该墓有关的铭文信息,再进入保管程序。可记者在考古部找了一圈,也没能看到墓志。考古部负责人表示,等墓志铭文公布了一切就自然清楚了。
) j$ U2 c1 A" q
; x: p) p; Q/ ^2 V  虽然墓葬的墓志已经发现,考古人员为何如此神秘地封锁消息?这一切举动证明这座大墓非同寻常。记者多次拨打参与专家的手机,得到的回答是该墓葬确实埋着一位明代著名人物,墓主具体是谁,该专家却始终不肯透露。- j) G1 Q" F$ F7 s6 c) k' U

) d! B' f  `' }; ~% E9 Y. @: N  旁证推理这里就是郑和墓
  q4 T: E; a4 F" i6 b* Q 7 j1 f+ q+ r" g0 r" I3 f& I' s3 ]
  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张先生的推测也许有些来源。比如近几年,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先后发现的太监墓中仅有名有姓的就有罗智、杨寿藏、金英等数人,而且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宦官墓葬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而建,形成众星拱月的陪葬之势。
; F' N" q9 u! x+ n
& Q7 x/ c9 C  f1 N  “从已发现的墓葬分析,牛首山一带葬了许多太监,我感觉这个也是太监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 ”张先生坚信地说。
1 n4 a; N+ f4 ~; M- S. J9 B
, p7 O8 m- A. g- k  记者通过相关部门证实,虽然没能得到肯定答复,但一位负责人的话语间已经透露,墓主就是——郑和。# ]  b, ?! w2 p3 v  M) q; d0 p

0 k. \" w) s9 B; |# `, V  不少学者认为,郑和归葬南京,其墓至多只是衣冠冢。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三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据历史学家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分析,此次发现的郑和墓可能还是衣冠冢,但也不排除运回了郑和的骨灰,一切还要等墓室打开才能揭开谜底。从郑和去世的年代看,与此次发现墓的明代早中期,断代是吻合的。
& B; Q, O7 ~% a1 [4 e  M8 ~
9 c4 W7 q! K/ m! R2 u) D+ u  券顶砌筑异常考究4 J- c& G0 M5 W. J5 }$ u

; y" @/ K/ E7 |$ h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弘觉寺旁,爬上山岗,眼前是个数百平方米的探坑,数十名考古人员正在清除浮土,探坑中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室古墓。该古墓是上周五,祖堂山福利院施工队在后山取土时发现的。当时,施工队就报告了南京市文物局。
) ?) F/ D& z7 M : T/ O9 f7 T/ s/ F8 s. A
  古墓的墓室总长约8.5米,宽约4.1米。古墓的券顶砌筑则十分讲究,为三券三幅式六层,也就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这类形制的待遇,只有明代功臣和王侯才能够享用。记者从已经破口的古墓后壁的洞口向里眺望,隐约能够看见墓室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就是分前后墓室。记者看见中间分隔墓室的门道为青石材质,分为左右开启,高约近2米,宽达1米左右,显得十分厚重。据了解,23日上午出土了一对墓志,被运回博物馆。目前,墓室里究竟埋藏着什么宝物,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 r" s3 v0 n6 j/ [  U3 h& s2 M
+ }9 ?% h& B  g5 R( @  相关
3 a1 @% q4 x0 ~4 J6 n% _3 i
% H5 J0 c% p2 S  牛首山“郑和墓”当年依传说命名
8 Q6 |+ i8 t: z. e" ]9 r
+ x/ q1 N* S$ [6 v5 B( M; O! ?  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应是郑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边郑家村中的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当地人说,这座墓与这一带的罗智墓等明太监墓形制相同,可能是郑和墓。
: i$ r7 c& P2 j$ ~2 C8 z& O 4 P- D4 H  V7 ?7 W8 |% [/ E) w) [
  1981年,有关部门对“回回山”明代古墓进行了勘察。不久,江宁县文教局将这座古墓修缮一新,正式认定为“郑和墓”,修缮后的“郑和墓”上刻“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之墓”字样。& }4 f  o$ ?3 [0 i9 O1 m$ F1 p( I

5 e  k# F0 e+ \' ?( A2 l  由于当年指认“回回山”古墓是“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传说,没有发现相关证明文物,不少学者认为不可信,至多是郑和衣冠冢。但这桩学术公案没定论,该古墓就被冠以“郑和墓”,此后多数出版物都宣称郑和墓在江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发表于 2010-6-27 00: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老人家也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7 20:3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