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532|回复: 3

道光皇帝不好色 为何仍广纳美女充斥后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4 15: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光皇帝画像(资料图)2 [& M4 t2 g# D
6 M& y5 P5 I; S1 c
核心提示: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由于他在位很长一段时间内子嗣不丰,所以广纳后宫也是当务之急,皇后、嫔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见,正因如此,他的宫闱生活也是充满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在大清朝的诸多帝王中,道光是册立皇后较多的一位帝王,先后拥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着的时候册封的,一位是他驾崩后由儿子咸丰帝替他追封的。/ G  R* \4 G7 h. a/ b4 X

2 L: A/ ]1 _0 f& r( s本文摘自《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作者:喻大华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 }- l/ N2 L2 N9 f  Y- A$ P* R4 ?: w8 j9 N" x% X2 U
与道光一朝国事的跌宕起伏相比,道光的后宫内闱还算平静。当然太后与皇后之间的婆媳矛盾也颇令他伤透脑筋,这位生长于南国名城苏州的孝全成皇后才貌双全,可是红颜薄命,病中饮太后所赐药酒后猝然去世,死不瞑目。! N) Y/ {( B  x
* v$ @8 |/ V. Z5 B+ [
太后于道光有再造之恩,道光岂敢枉驾追究,曾经让众人艳羡万分的爱情也终究遗恨千古。这后宫之中究竟有哪些是非曲直?道光帝子女的命运又将如何演绎后道光时代呢?) j$ q8 B+ t4 d# e; o' b) I/ b' b

" e( U% g/ V# p4 z8 ?& Q佳丽三千,知己有几
; n& I9 L  j: |. t4 V8 m
9 T- k# K/ r" k4 \1 Q在道光皇帝的宫闱生活中,孝和睿皇太后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 C: l% a( t3 _

# m8 C/ b- a4 v+ G" U  O所谓太后,就是前一位皇帝的皇后,前一位皇帝去世后,这位前皇后自然升格为太后。所以,太后都是寡妇。虽然她与新一代皇帝在辈分上是母子关系,但也未必有血缘。不过依据清朝宗法礼制,皇帝即使与太后没有血缘关系,也要对这位母亲毕恭毕敬。
0 a8 h: s7 W5 i. f
+ L1 b: B3 x" Y$ Y  n9 D( X道光帝与孝和睿皇太后的关系就是如此。他们不是血缘上的母子,孝和睿皇太后仅比道光帝大6岁,而是宗法等级上的母子关系。
8 g  Y- T9 u( }
1 l3 l! }- E* a% Z嘉庆帝的皇后是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但这位皇后福薄命浅,仅仅当了两年就驾鹤西去,而嘉庆帝的贵妃孝和睿则步步高升,到嘉庆六年成为皇后,在嘉庆帝逝世后自然升格为皇太后。她虽不是道光的生母,但备享尊荣,道光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其谨守孝道,言听计从。
7 Z6 Q% B3 [  y; L0 c! N9 _+ x5 Q: B. j; ]0 `
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嘉庆帝猝死承德。这时旻宁也在承德,虽然其为皇太子已是公开的秘密,但由于找不到嘉庆帝的立储密旨,群臣也不敢贸然拥立。在一筹莫展之际,孝和睿皇后自北京传懿旨命旻宁即位,指示:“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7 v: |! L/ P4 W) M, n6 p+ u8 g6 c8 K, E) c& B& M- d
孝和睿皇后能主持局面,拥护旻宁,对保证其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这位当时的皇后也有两个已经成年的亲生儿子,分别是嘉庆帝的三子与四子,也不能说没有入承大统的资格,但她主持公道,母仪天下,这份胸襟、气度和情分实在难得。假如孝淑睿皇后地下有知,对这位当年居于其下的侧福晋当刮目相看。/ P: Q' O! C& F" @+ R

( u2 m! C, W; t当然,日后的道光帝对孝和睿皇太后恭敬有加,言听计从,固然与此有关,但若仅仅归结于此,则未免显得浅薄。道光帝一生谨守规矩,提倡孝道,身体力行,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太后,也是值得肯定的。9 u' Y% l/ D3 J: J8 |
! k0 ?* L( n+ M! d
不过,太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干预国家政务。她是一位识大体、守祖训的女人,不但不干预政治,就是对宫闱之事也从不过问,宫中日常事务都由儿媳妇——皇后主持。道光嫔妃都爱围着她转,斗纸牌、掷骰子,每日里众星捧月,哄得老太后也是其乐融融。但是,表面上脾气随和的她在宫中还是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如皇后的册立、嫔妃的晋升,道光帝也要请示她。
  F; v; T- T& [0 g0 b+ p
" n- c1 x8 p: |* c$ p- z道光帝对皇太后尊崇备至,每日问安,一丝不苟;生活起居,毫不马虎。虽然自己崇尚节俭,皇后嫔妃也一同过“紧日子”,但他对太后的供应还是尽量满足。皇太后久居深宫,百无聊赖,受太监的引诱吸食鸦片,以至成瘾,每天吞云吐雾,沉湎于此。后来,道光帝严禁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对宫中吸烟者严惩不贷,惟独对皇太后不加过问。道光帝还未雨绸缪,为防止禁烟胜利后鸦片断绝,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为太后准备一个秘密的鸦片来源,同时告诫宫中诸人向太后隐瞒外面禁烟之事,可见其用心之苦。
2 I* B; Z- N& y" w% c2 I/ I& @; g
由于太后不问国政,不知原委,依然吞云吐雾。后来,道光嫔妃中有人戒烟不成,又无鸦片来源,向皇太后求助,被皇后发觉,严加处分,致使太后知道了大清朝正在禁烟。她自己也曾全心戒烟,但几经努力,均告失败。
2 ?5 E' E1 \6 v9 f* x( |  B( G0 G# E: @
道光十五年,公历1835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寿,节俭的道光帝决定铺张一番,百官上表称贺,皇帝减免钱粮,真是普天同庆。嫔妃宫女们卸下寒酸的衣饰,一个个盛装打扮,宫中一团喜气。
0 a( K- I/ O5 _" S3 x3 ?) @+ C) b* ^  T6 c. [" P) m5 c7 i5 O$ W
在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贺仪式之后,在慈宁宫设宴唱戏,54岁的道光帝一时心血来潮,居然穿上戏装,登台出演“二十四孝”中的“莱子娱亲”一幕。戏台之上,略有几分道学气的道光帝,举手投足十分笨拙,外加五音不全的唱腔,逗得太后、嫔妃们笑得前仰后合,诸王大臣也是目瞪口呆。
9 z% E" F; p1 l3 p. F: e# w9 Z; Q8 h7 _
唱毕,道光帝还学着伶人模样跪地向太后讨赏,宫女奉太后之命哄笑着将花果投上台去。诸王贝勒见状也纷纷登台献艺,这些饱食终日的贵族们唱起戏来确实内行,远非道光帝可比,一时将喜庆气氛烘托到高潮。, e4 _! w4 e4 |

) _! _0 g& O1 O8 L' K$ G孝和睿皇太后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嘉庆帝的第三子绵恺与第四子绵忻。但这兄弟二人在道光朝却郁郁不得志。绵恺曾被封为惇亲王,不过一生处分不断。道光三年正月,道光帝命绵恺任内廷行走,目的是让他跟太后能够经常见面,但不久因其福晋乘轿入神武门,被免掉了一切职务,还罚俸五年。道光七年,绵恺与宫中太监发生了不正当关系,被降为郡王;后来又因皇后丧仪等屡被责罚。绵恺破罐子破摔,索性任意胡来,居然包揽词讼,欺压百姓。后来,绵恺死于道光十八年。道光帝虽对其屡加责罚,但兄弟之情并不疏远,他亲临祭奠,还将自己的第五子过继给他为后。: t7 e! t! }9 I$ u  S. L  n9 j
7 K# `& ~# }& S9 N  p9 e- \* F) D
绵忻曾受封为瑞亲王,虽未受过什么处分,但也于道光八年去世。总之,这兄弟二人均死于皇太后生前,对太后来说,是一种说不出的心痛,但她始终未干预道光帝对这兄弟二人的严格管教。
; ]5 Y' e+ m2 W' Y( Q. h2 B# s# w/ Y/ \
皇帝一生是要娶很多妻子的,娶如此多的妻子有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保证生很多儿子,从而有利于选择皇位的继承人。儿子多了,选择面才广,才可以优中选优。但妻子一多,麻烦也多,就需要加强管理。于是,皇帝就建立了后宫制度。清朝的后宫制度完善于康熙朝,史载“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8 i" K/ Y- f3 Q# W8 Z
; X" |0 D' e5 }" E
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由于他在位很长一段时间内子嗣不丰,所以广纳后宫也是当务之急,皇后、嫔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见,正因如此,他的宫闱生活也是充满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
2 |' O/ ^$ B; e
$ D) e7 o- O; ~, h7 C* I在大清朝的诸多帝王中,道光是册立皇后较多的一位帝王,先后拥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着的时候册封的,一位是他驾崩后由儿子咸丰帝替他追封的。
( V" G: ^8 z, \2 k/ H/ z7 q; y  n6 {& i# M9 ^
道光帝的原配是钮祜禄氏。嘉庆元年,太上皇乾隆给孙子指婚,15岁的旻宁就在乾隆的御意明示下娶了钮祜禄氏为嫡福晋。当时,由于旻宁年纪尚轻,夫妻俩住在宫中。钮祜禄氏出身高贵,对丈夫期许很高。旻宁崇尚节俭,钮祜禄氏虽出身高贵,但仍身体力行,据说夫妻二人长久身穿带补丁的衣服,使用的家具器皿都很简单,有时晚饭仅让太监买几个烧饼,就着开水草草下咽。* F$ J8 T6 h3 @. N

5 _- ~9 F' O$ U4 O' x1 y不幸的是,这位钮祜禄氏于嘉庆十三年去世,没有留下儿女。道光帝即位后,追封为皇后。由于她去世时旻宁尚不是皇帝,所以葬于京郊的王佐村,后迁葬于龙泉峪,与道光帝合葬,史称孝穆成皇后。
2 R" |) O) N, D! V3 G& {- }: C/ F5 p- S  B
在钮祜禄氏去世一年后,由嘉庆帝做主,把旻宁的侧福晋佟佳氏晋升为嫡福晋。与一本正经的钮祜禄氏不同,佟佳氏是位性格温存、善解人意的女子,所以夫妻二人的交流更为深入,感情也是十分和睦。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她统率六宫,大力推行道光帝的节俭主张,成为道光帝的“贤内助”。
& e8 [( r: W0 [# y( Q
1 S! n, O! [. T/ I- F, P道光初年,厉行节俭,压缩宫廷经费,宫中生活十分艰难,多亏这位皇后,苦苦支应,仍感入不敷出。皇后佟佳氏颇有心计,听内务府官员说大内仓库里堆满了物品,有不知何年何月何人进贡的珍贵药材、数百坛没开封的绍兴黄酒、大量的普洱茶、用草绳捆绑的上千件瓷器,尤其是大量绸缎和皮毛制品。由于保管不当,有些绸缎已难存放下去了。于是,皇后向皇帝建议将大内仓库的物品出手,换点儿钱补贴日用。, v; m7 `  V. A' N
( d% W5 H8 k2 H( s
道光皇帝感觉这个主意不错,但实在抹不开面子做这笔买卖,最后决定夫妻分工合作。道光负责将这些绸缎和皮毛赏赐给群臣,皇后佟佳氏负责收钱。既然是皇帝赏赐,臣子就不敢不要,但也不能白要,要交钱,一件唐努乌梁海的貂皮就要交20两银子。; l; e- @/ j/ ]6 y/ A( ?

% `) T( H9 S" m+ i7 i总之,皇后佟佳氏苦苦支撑,勉强把后宫的日子过下去。道光帝对皇后的贤惠十分满意,前文提到皇后生日时,道光大宴群臣,一人一碗打卤面,就是这位皇后的事。: Q9 N4 `* y" f: l3 V2 j: s! e

( P% c( q% v. @3 ?2 Q( F3 M皇后佟佳氏死于道光十三年四月,道光帝感念其侍奉二十余年,悲痛异常。《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帝“失此内佐,痛何忍言”。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葬于龙泉峪,后来与道光帝合葬,史称孝慎成皇后。由于丧礼规格较高,甚至规定停止宴乐一年,引来群臣很多的不满。道光帝处分了敢于非议的绵恺等人,才平息了风波。这位皇后仅育有一女,是道光的长女,被道光帝视为掌上明珠,可惜死于嘉庆二十五年,死时还未成年。  y+ e) H7 |+ o$ T9 x$ E

3 i1 w2 a4 }2 A" S婆媳反目,遗恨之爱- O) C" @8 L- ~  `

  O( u: X. t: p8 W9 ?/ H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是小钮祜禄氏。道光初年广选秀女,她被选进宫,最初仅仅是个贵人。但是,她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 q$ v8 R8 e+ G5 H' _

( I, ?0 |" L  L) i1、她有背景和后台。孝和睿皇太后是她的姑姑;& ^! a6 B  f# }) A# P! S
& Q# C% u+ U: E. r
2、这位皇后长得漂亮。她貌美虽不至于倾国倾城,也可称得上娇媚可人;
; p1 c& |) f' c$ y; i  \
8 t1 j0 ~+ w" N% F' L3、她聪颖灵秀,知书达理。她父亲长期在苏州做官,她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苏州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教育发达,即使是女孩,耳濡目染,往往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那里的女子又讲究女工,大多心灵手巧。小钮祜禄氏受此熏陶,具备江南女子的灵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道光帝对她是一见倾心,备加宠爱,她的地位也不断获得提升。1 b4 d* v4 l2 H' H  ]: C1 z# F
) T( }% s) |, T) s+ O- j
道光十一年,已晋升为贵妃的小钮祜禄氏为大清皇室立了一大功——生育了小皇子四阿哥。由于前三位阿哥相继去世,实际上,四阿哥就是长子。年届五旬、一直为子嗣不丰而颇感头疼的道光帝喜出望外,亲自给四阿哥起名为奕詝。这样一来,她的地位就更高了,恰巧道光十三年皇后佟佳氏驾崩,道光帝按皇太后的懿旨,封小钮祜禄氏为皇后。0 O( q+ g! I+ T/ _0 _9 M8 v, f

0 b) V9 K! Q1 [. N' P- ?可谁都没想到,昔日和睦相处的婆媳之间居然闹起了矛盾。
& h: y+ D) O0 f* }$ v- h9 h: o
, j$ x+ ^# t9 X& a( Y2 O新皇后小钮祜禄氏本来是孝和睿皇太后的亲侄女,若没有姑姑的提携,她再怎么努力也未必能当上皇后,婆媳之间,亲上加亲,怎么会闹矛盾呢?
3 l3 s( V$ y: g3 O6 q& v; ]& e6 x3 R3 T, l0 P* g, o- Q" d
原来,清朝的制度是皇帝治国,皇后治理后宫,各有各的分工。虽说是皇后当家,可上边毕竟还有一位太后,就算太后不管事,你是不是也得偶尔象征性地请示一下?不,皇后自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时间一长,太后能对皇后没有意见吗?
0 o3 Q0 M% ^) r* T% A# N
( u' m) M- ~  _- N; b- l3 r3 k& M. |小钮祜禄氏皇后作风跋扈,对皇帝多有约束,对嫔妃手段也很严厉,动辄责罚,致使嫔妃不敢接近皇帝,这就难免让人感觉皇后心生“嫉妒”了。在封建社会,“嫉妒”是女人的一大缺点,再加上被罚嫔妃常常到为人慈祥、生性随和的太后处哭诉,太后又联想皇后经常与皇帝吟诗作赋、风花雪月,而太后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太后怎么会看得上这份儿做派?7 e  p( `0 n% e

( Z6 }/ {/ M& s/ V  W9 I8 q& E+ Y- q6 Z于是,太后对自己的侄女心生恶感,反复旁敲侧击道光帝,道光帝对小钮祜禄氏是宠爱至极,就把太后之意转告给皇后,最后皇后不仅没有按照太后的意思改正,而且心生芥蒂,这无意又加剧了皇后与太后之间的矛盾。
6 b; z( e8 L: t! L( j$ m, K7 C- b2 |/ h5 Z
道光中叶,禁烟运动如火如荼。宫外有林则徐查禁鸦片,宫中有皇后小钮祜禄氏禁毒。皇后对嫔妃吸烟严惩不贷,但对太后却是网开一面。后来皇后追究嫔妃吸鸦片烟的来源,牵连出太后,结果十分尴尬,没法收场。受到打击的嫔妃向太后控诉皇后假公济私、官报私仇,太后连连点头,对皇后更加厌烦了。0 s: H6 {+ H/ x% k+ }+ S
$ G# j$ m1 Y8 x8 N+ ^& X
在太后的压力下,道光帝于十九年六月二十四发布了谕旨:“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具奏,候旨施行。”圣旨中的四阿哥、四公主是皇后所生,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教,他们的教育可由皇后做主;至于宫里其他大小的事儿都须请示皇上,皇后小钮祜禄氏的权力就此上交给皇上了。这就是道光圣旨的真正意思。4 I. T1 S! R8 _  s. e  G
+ ]5 ?" T- H! i4 h# X( V
谕旨发布后,嫔妃中的“倒后派”倍受鼓励,她们到太后处严厉诋毁小钮祜禄氏,皇后受到了空前的孤立,在道光帝那里也是备受冷落,道光二十年正月,她就一病不起,正月十一就猝然去世。在去世前一天的晚上,皇太后前来探视,并送来了治病用的药酒,小钮祜禄氏感动不已,尊旨饮下数杯。至于皇后的死是否与这瓶“药酒”有关,道光帝岂敢追究。皇后小钮祜禄氏去世时年仅33岁,其子奕詝尚未成年。这位皇后史称孝全成皇后,后与道光帝合葬。
: V1 d; B+ g  _& N/ {  \
& E' N! L- i: a% I( C1 i, F此后,道光帝不立皇后,宫中事务由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打理,她为人小心,处处谨慎,善于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这段时间宫闱倒是安宁。晚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多亏她兢兢业业,让他少操了不少心。但道光帝至死也没有给她皇后的称号。
+ x. O% ]. k7 g8 l/ k2 c% c5 N  x$ T6 g, T4 @0 [
在道光后妃中,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是最多产的一位,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道光帝的第二、三、六子和六公主,但仅六子奕訢和六公主长大成人。皇后小钮祜禄氏去世后,四阿哥奕詝也由她抚养成人,后来奕詝登基当了皇帝,为报答她的抚育之恩,尊封这位养母为皇贵太妃,并在其临终时晋封太后,而正是此事导致咸丰帝与奕訢之间手足失和。
# N) B# w8 y, N) B' v9 T6 z' q- [" C$ f" R' w9 D3 g
咸丰五年(公历1855年),咸丰帝前去探望病危的皇贵太妃,在寝宫门口恰巧遇到了出门的奕訢。他向奕訢询问太妃病情,奕訢跪在地上哭着说:“已笃!意待封号以瞑”(怕不行了,估计是等“太后”这个封号,要不然为什么一直不闭眼呢)。咸丰帝“哦哦”连声,点头而去。奕訢随即到军机处传旨办尊封太后的手续。
! l2 C% N, Q% F( ~/ I" `2 u: N1 A# J8 Y
咸丰帝不能不承认既成事实,但认为这事由奕訢挟制逼迫,故降低丧仪规格,不系宣宗谥,不附庙。咸丰死后,清政府的中央体制改为太后垂帘,亲王辅政,奕訢作为议政王,权倾朝野,炙手可热,故其母也备享尊荣。《清史稿》记载“穆宗即位,附庙,加谥。光绪、宣统累加谥”。附庙后称为孝静成皇后,未与道光帝合葬。
1 `9 U/ v! B& L9 ?% p% t; j3 J: W; |- z
道光帝嫔妃众多,这是因为他在很长时间里子嗣不丰,故拼命充实后宫,后宫妃嫔因此多了不少。嫔妃身份高低,取决于她有没有子女与子女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如果没有子女,不仅地位得不到提高,在皇帝死后也只能默默无闻了,所以,在此主要介绍育有皇子的嫔妃。
4 a* f/ Y) ^4 k2 E& P8 ^, L1 L" w& A5 j) w# t
在道光帝的妃子中,地位很高的是琳妃乌雅氏。她进宫较晚,最初是贵人,但她深得年近花甲的道光帝的宠爱,一连产下三个皇子和一个女儿:第七子奕譞、第八子奕詥、第九子奕譓和九公主,均长大成人,这在道光宫闱中仅她一人而已。8 W% |) A, e! [% Z( e
0 f7 e7 U) p0 n6 X
道光帝晚年也因此备享天伦之乐,故在道光二十五年封其为贵妃。道光帝逝世后,琳妃乌雅氏在咸同年间屡获封号,至皇贵太妃止。按皇家制度,在皇帝逝世后,其嫔妃可出宫到已经分府的儿子家中养老,所以她也一再要求到太平湖的醇王府中与儿子奕譞一起生活,但始终未获得批准。4 ^6 z& J8 m2 @4 B
; E* x0 [; d9 d% z! r, L0 I
咸同二帝将琳妃乌雅氏留在宫中,为其养老尽孝,虽不能令其内心满意,但面子是十足的。她于同治五年(公历1866年)去世,慈禧特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为庄顺皇贵妃。后来,其嫡孙为帝(光绪),儿子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故“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规制,上亲诣行礼”。
; Z& K' C( W% D; `8 P6 R
' |8 X% D* S( N% q; j道光帝的宠妃还有当时称为祥妃的钮祜禄氏,她为道光帝生下了一子二女(一殇),其子为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她一直活到了同治年间。
" B9 u( Y8 P! D. t! d  S7 e' f0 h* }
9 f6 b- [/ P9 \# M道光帝的宠妃还有称为彤妃的舒穆噜氏,她虽然未育有皇子(生有两个女儿,一殇),但从贵人一直升至贵妃,可见道光帝对她十分宠爱。但鸦片战争后,已入暮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一次彤妃失言,触怒道光帝,被降为贵人。后经咸丰、同治年间屡次加封,至临终前才恢复了贵妃名号。
( _3 x$ e. y+ ^6 g( J8 p
+ {+ I3 p2 v* t& S后宫之中,最早为道光帝生育子女的是纳喇氏。
7 Z3 t2 k8 @! n9 t: l' G  A, l# Y$ `/ I0 x9 x# o
嘉庆十三年,道光帝还是个皇子,纳喇氏就为他生下了长子。这下可乐坏了嘉庆帝,考虑到纳喇氏圆了自己当爷爷的梦,所以嘉庆帝特地将并没有任何名分的纳喇氏破格提升为侧福晋。
5 v5 u, l7 v7 M  p6 b' k
" _0 g+ V: Q/ I# T+ L& }& C4 G9 g可能是出身和修养较低的缘故,道光帝一生对她没有什么好感,纳喇氏的名分长期是“嫔”,后来太后看不过去,一再过问,又以顾及皇长子的面子为由,道光帝才同意晋封她为妃,史称“和妃”。/ w6 d+ l; a. ^/ F2 l* v  t$ u

: F4 c2 _0 G+ J, {4 _史载道光一朝没有子女而受尊封者还有:佳贵妃,郭佳氏;成贵妃,钮祜禄氏;常妃,赫舍哩氏;顺嫔,无名氏;恒嫔,蔡佳氏;豫妃,尚佳氏;贵人李氏,那氏等。这些嫔妃一生中昙花一现地获得过道光帝的宠爱,但更多时间里只能默默地忍受孤独与寂寞,伴随她们终生的是高墙日影,孤灯长夜。
" Q9 b6 n0 P- R" S* @7 e( Y6 I- a0 H: o( J
在道光帝逝世后,由于她们既无子女,又无较高的名分,所以年纪轻轻的她们只能在宗法礼制和高墙的禁闭中度过余生。不过,这些人命运并非很惨,她们毕竟还在史书里留下了名字。
/ D& ^5 O* s6 e; ^& M子嗣不丰,成器者少" F0 Z  p" h& z, h

$ n* ~" k+ F3 @; q道光帝共有九子,次于康熙三十五子,雍正十子,乾隆十七子,在清朝帝王中属于多子的一位。不过,道光帝得子较迟,嘉庆十三年(公历1808年),27岁才得长子,并且,此后近二十年间未有子嗣,所以爱新觉罗皇室一度万分火急。: G& A$ e: `/ A  J* L, n

+ X1 Z" m7 A" J9 ]" U4 W' W% a+ ^, d- n道光长子奕纬是嘉庆帝的第一个孙子,在皇族家庭里是“长房长子长孙”,地位较为优越。嘉庆帝十分喜欢这个孙子,但道光帝与嘉庆帝恰恰相反,不仅不喜欢,而且十分厌恶他。据说是缘于这位大阿哥相貌粗俗、举止轻佻、吸食鸦片的嗜好。这些事情可信度有多高,不得而知,但奕纬不大成才是既成事实,再加上他母亲身份低微,很不受重视。
5 ?  w. t3 e( i: \' p2 O5 Q6 f# N& ~; o% U5 _
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至死也只是个贝勒,这个爵位还是他爷爷嘉庆帝封的。更为严重的是,奕纬死的时候没有孩子,按中国宗法,应该过继一个孩子给他,以避免他“绝户”。但道光帝居然不为奕纬立嗣,可见父子感情之恶。/ _# e) t& F% O; ?5 E5 L
+ m: y6 @( W( |5 T$ T; n# `
后来奕詝做了咸丰皇帝,不忍长房萧条,追封这位未见过面的长兄为郡王(隐志郡王),又过继了乾隆帝十一子永瑆的后人作为他的后代,“以长房故加优沃”。晚清时期道光帝的子孙把持政权,对奕纬一支敬而远之,这是由于奕纬这一支仅在名分上属于道光帝的嫡系,在血统上实际是乾隆帝十一子的后人,支派较远,故奕纬一支并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什么足迹。
; D0 ]* R) p+ X9 ?4 ?- k7 T- F" d, C3 I. p* a
次子奕纲,道光七年(公历1827年)卒,2岁。/ w3 `5 v# W& B1 Q$ }
& ?4 y4 X( m( r8 `0 i  s& w, W
三子奕继,道光九年(公历1829年)卒,3岁。
. [- K, Y4 `: O& ~5 Q1 j$ d- i! @: m6 E8 ~- M) n; k1 z5 D
四子奕詝,即咸丰帝。$ l* b5 q4 ^+ l; e2 ]4 \7 p6 ?

. z& F; }. _: ?$ G" d3 P9 [五子奕誴,生于道光十一年(公历1831年),仅比四子奕詝晚出生六天,道光帝也不喜欢这个儿子。《古今怪异集成》记载这位小皇子向老师茶壶里撒尿、捉弄老师,长大以后为人粗俗,不注意威仪礼制,“屡以失礼获谴”。道光帝干脆把他过继给了弟弟绵恺为嗣。后来咸丰皇帝晋封这位比自己小六天的弟弟为惇亲王。
  _; X5 T3 f; I+ L# Q7 G8 E
% y9 {* @- K; a/ i8 G( G晚清时期道光子孙在政治舞台上颇有作为,虽然奕誴出嗣旁系,但考虑到他在血统上毕竟是道光帝之子,所以并没有把他当成外人。无奈奕誴过分放任的个性又使他难胜重任,所以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机会寥寥。他死于光绪十五年(公历1889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前往祭奠。
' N. u' W5 {* L+ x0 e2 D
' R5 z4 {- ~7 q六子奕訢,生于道光十二年(公历1832年),道光帝最为钟爱,是诸子中唯一由道光帝亲自封王的一位,即恭亲王。道光曾在是否立六子为皇太子的问题上十分犹豫。奕訢在咸丰帝死后帮助慈禧太后发动了北京政变,建立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体制,在同光年间以“议政王”身份显赫一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8 Q& [; h( R* p/ H9 v

4 V% J. E$ s7 m% S奕訢确立了清政府对外开放,对内信赖汉族官僚的政策,克服阻力开展洋务运动,致使垂死的大清王朝一度出现“中兴”势头。最后卒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历1898年),临终时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三次亲临探视,逝世后“上再临奠,辍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谥曰忠,配享太庙”,其王位世袭罔替,可惜后代在政治上基本没有建树。, E6 A0 g+ Q' e% x" _

$ P1 V6 o* J, I. u! L- M七子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公历1840年),在道光帝诸子中,奕譞一系最为显赫。咸丰初年晋封为醇郡王,咸丰末年参与北京政变,亲手捉拿肃顺,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他在同治年间担任军职,同治十一年(公历1872年)晋封醇亲王,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慈禧太后以其长子载湉入承大统(光绪帝),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 |( p4 C; f; [$ g. |

8 e1 K. M  I* S, F- k光绪十年(公历1884年),奕譞取代奕訢主持军机处,他大力主办海军。晚年在慈禧太后的压力下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为取悦慈禧,主持海军建设期间挪用大笔军费兴建颐和园。+ p. m' u5 K1 @) _

$ t- S; ?7 F. W# j+ ~/ G! p光绪十七年(公历1891年),奕譞去世。由于他是光绪帝的父亲,所以,经慈禧太后特准,在丧礼上使用了天子的某些礼节。奕譞王爵由其第五子载沣承袭,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公历1908年),光绪驾崩,慈禧临终命载沣之子溥仪为帝,载沣以摄政王监国。辛亥革命后载沣隐居于北京,逝世于1951年2月。溥仪病逝于1967年10月。总之,在晚清时代,醇王府两代潜龙,一朝摄政,煊赫无比。( m/ L4 J0 X: _: G) x
/ y* j+ y: H& J1 N! [8 ^, P
八子奕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历1844年),在咸丰初年被封为钟郡王,一生未登政治舞台,去世于同治七年(公历1868年),无子,以奕譞之子载涛为嗣。载涛生于光绪十三年(公历1887年),清末担任军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0年9月病逝。他是道光帝嫡孙中最后一个辞世的人。$ c& A( M0 z( B9 h+ y- {
' v. x" V, d8 t8 T- X, P( z
九子奕譓,道光二十五年(公历1845年)生,在咸丰初年被封为孚郡王,在同治末年晋亲王,任内廷行走、内大臣等职,病逝于光绪三年(公历1877年)。
! N0 u& p* _! A! D0 r+ q" |0 g" Q; |# t1 N2 b" Z
道光帝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位早殇,五位长大成人后出降(宫廷用语:出嫁)。有句俗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皇族家庭礼法森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父皇一面,长到15岁,往往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被“指婚”。出降后,不能与公婆同住,而是带着额驸(驸马)住在公主府,如果无公主宣召,额驸不得接近公主。因此,公主往往生活在压抑之中,寿命自然不会长寿。6 I% |1 y) g; `& v* [
9 y4 P. r3 E0 G5 E
道光长大成人的五位公主中,最长寿的仅43岁,大多数活到二三十岁就先后离开了人间。道光帝的五个额驸因系皇亲国戚,可以入仕做官,但在政治上均无建树。
) Q& f" d8 U8 X8 x( a7 `  V1 y& [. B& g. ]' T0 j9 }# A8 }. g" V  G
帝王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金堆玉砌、花团锦簇;帝王的爱情也不似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般美妙。俗话说深宫一入深似海,这纵横交错的后宫中充满了冷寂与压抑、险恶与无情,人性被扭曲,亲情被埋没,多少青春在高墙日影中消失。“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日子能有几人闻到?“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又属何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发表于 2010-6-24 15: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权的内亲与外亲的争斗一直是残酷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5: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xiaoxuzhang - Y3 w1 i2 m0 {/ e

  w8 S; D  v- |' @) U/ @" T
! n2 ~7 ?0 \3 i0 c8 K    你那里是不是很热啊!听说达到了40 度高温啊!出门前先喝点藿香正气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4 15: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renshenguo
8 C- z( `0 u7 l4 d
+ q4 a: Q  E; n8 F/ s$ @3 p& L3 o
+ Z% A$ a+ c8 S. Z& q    我是对; x# |7 {2 v* T; c- H9 N7 _
“原来,清朝的制度是皇帝治国,皇后治理后宫,各有各的分工。虽说是皇后当家,可上边毕竟还有一位太后,就算太后不管事,你是不是也得偶尔象征性地请示一下?不,皇后自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时间一长,太后能对皇后没有意见吗?”发表下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7 20:4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