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77|回复: 4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状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4 0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ˊ夜瞳 于 2010-6-4 03:08 编辑 ) l5 m! Z: j# M' S
8 e) x9 I& @& i/ s  Y1 u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1 l* r7 Z. s; h# G+ ]
+ Z7 c, L2 O$ f8 y$ v9 Y* B  V
4 m3 \  v" }2 {) G3 A% h( W
中 国 历 史 上 唯 一 可 考 的 驸 马 状 元——郑 预 本  
1 J! F7 f% M. {1 l8 R( q6 n% r+ J% V: v5 h5 \! w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 与 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 代 可 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 唐 会 昌 三 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 逼 利 诱,终于迫 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 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 劾的奏章。  
" x0 a% D5 C& j  v: ^' [8 ~6 f( l8 e
/ r8 p# y& |9 f3 ~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 _& r6 G) }6 a

) M  |4 Y# v7 ]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 生 杀 予 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 结 权 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 a/ U- ]$ G3 y# L7 V) V5 }
( F" k7 A  L  O: r/ j
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  & P( X: U! Q" n

# d7 T  k) U% q9 m8 R# W) n% x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1 _: D; ^  E" }9 u8 ~7 S- I* u

7 f5 h( w3 I  W) n6 Y/ I' }6 C最自信的状元——胡旦  ( W+ @9 l  t3 a4 Q: W8 [* z

9 C& P0 X/ @4 F' P  g. v% Z3 l5 d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 R1 f; q% q4 f& i4 b% q

1 ?  y9 `" _8 h1 u2 u6 V# B' S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  
/ Q5 k9 x- H! l" p: K8 [* w. X% I) q( k* ?5 }" K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 y: \  Y) J7 l/ t! S8 }
2 Z. F5 `# W3 i; Y9 T
 最悲惨的状元——陈安  
: z" y4 f4 f" F- N5 T' x! ?6 O# Y5 a0 a) I1 `' M6 j" ]/ P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 q) C* ~( o+ F$ Q) V' x

( E) r8 B. N; G- V" |9 b
7 Q5 a% h; q: e6 M1 G# g
" D& g& F7 l9 \9 c: v& C+ u9 v0 S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   
* o% V7 M( T; \0 K2 A5 S7 c+ {8 e. V$ K, f/ S- R9 L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1 a# I+ B# ?: p

3 C) K! ]* ~9 x1 L3 n9 [/ Q0 g8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2 w! C: m2 z# _. J2 N/ A  C  Q8 v
% Z; b, _& P4 g& f( _+ Q- Y9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   0 y' v8 z6 }# a

9 t' A( N  f: [% w2 Z- d7 o$ K' T( v) E4 p# a3 j: o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9 y9 d/ ^: k- V. Z6 z$ ?! e

4 i* |1 g9 y0 D( s% E* Z. c能吃的状元——李蟠   % k/ w/ S- T5 w
3 e6 M1 O, G5 ~# c
& G: Y4 v+ ?9 q2 a4 g# g, F) P" a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8 c* v0 \2 s7 Q$ N& a) f1 P  h" W, y
# C. i, a  _; r: Y: [$ `1 |9 t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5 i& {2 w: u% g+ K& H1 J  |# n& h/ c& s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 H( X/ ^5 v7 c" s4 T

8 a) R# C, ^, u*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发表于 2010-6-4 10: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状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6: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2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一个最牛B的,明朝商震,连中三甲!乡试,会试,殿试,全是第一!还有个最搞笑的,中了状元了,皇帝不知道什么心理,好象经常要他进宫,又怕他JJ不老实,干脆把他的小JJ给割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1 21:4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