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 N/ m1 _0 y; U: r* G
1 Z' l6 T% e( k4 S
( G& C" l! y. F* P/ w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威名鹊起,,
G9 C4 W) D/ _2 K# a2 {* A1 m5 q正当他雄心勃勃地计划先取巴蜀,再图北方,进而统一天下
, q1 v; W9 B; A. p。建安十五年(210年),突然忽患重病,死于行军途中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周瑜之死确为东吴军事上的巨大损失
6 Q. a4 S" g) m- R/ t) v, f*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175-210,与孙策同年,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1 E* W9 A+ H% i, [) }. ?! u: F
比诸葛亮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比诸葛亮早得多。8 H- T' b; D6 R ]" J$ }2 X2 J9 b
- N9 A8 e$ X& g$ N$ k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9 k. a. [$ |& J1 ~9 c
。,从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这段时间,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
, @+ L; v1 n' g
; \8 G+ P e8 g7 l" b$ T6 j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率兵迎策,: j6 r- T6 M- [& [! N) w8 D
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仅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有生死之交。- ]/ I; a' \8 ^, P0 S+ F" W
,后周瑜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w6 x0 D) w3 e
被袁术看中,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9 l6 f9 p/ W* B5 c/ D
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
9 G: q/ j) i9 l5 w( F! ],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5 L2 |8 _ |/ u% e+ ?, Z/ t3 P- y( z3 u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 |! R5 }% m G8 X8 `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
4 `2 s n1 M6 E! W. ^4 k* c3 v2 }1 u0 T* \% R A/ W% A3 ^1 b$ `* _
。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9 H' o( E- R! f% U- V$ R; D: ^7 d周郎少年成名,年少却不轻狂,孙策死后东吴众将一度拥戴周郎,但周郎
$ l% x5 z2 H! x- }为人谦和识大体,重大局
7 N% |6 @: N. w& \5 L( B为孙权最终继位起了重要作用,孙也十分信任周瑜。; L( M$ e8 F$ n u* l( S
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 e) u2 F+ C( v" @0 J5 C。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东吴军心动摇,孙权战和未定。
7 s& L2 ~1 Z2 t$ U m8 D2 y& M又是周瑜及时赶回,向孙权数陈利弊,促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
$ f" ]# m t" n6 m3 u* P: J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 U2 s& {! ]' \! `6 m5 a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可能因操劳过度,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东吴痛失擎一柱!!!, P0 u3 @9 S- R T- h$ T, y( K, Q
临死周瑜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7 j5 @! ]* i# }# Y
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
$ g* c1 h( s0 P# ?! m% y6 A" s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G' L+ \( z2 k" U! x4 A" s0 Z5 _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
3 N% ^# P% ^5 v2 d权闻之哀恸,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 x7 u H# H$ s$ e! |) b着孝服自迎其丧于芜湖.' A- |* Q& j: p
一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病死了.,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
" [6 D0 R! C0 J! m: J3 h2 c周瑜得死使东吴军事上痛失一柱% E/ M" K& N+ T* E& S
,我们只能在"扼腕叹息"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G, h% H( M9 G2 I
史上周瑜擅长音律,历史上“有曲音误,周郎顾”说法,& {" x$ r( R# h) X' ]2 @7 l
如果不是战争他极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
7 X+ _0 a- ?, d* i与演义中 心胸狭窄的周郎不同 m0 Z# c5 O3 H$ T0 _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升帐点牟时故意不到
# `) S$ m9 P, {3 h+ F) A% L. J9 @, T( ?6 W
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与其促膝谈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
+ a- U+ R. G" s# _ E,周瑜年少却不轻狂,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W8 G8 `( b' C8 o+ V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9 D y: B1 b1 ~9 L. _7 W) J4 q坦率的讲 出师未捷身先死 用在周瑜身上更为贴切!!!
& w: v( ]2 t% v$ Y3 P ^! V。但到了元代以后,,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1 @* r% Z, B% z5 {5 Y% k
; S( S/ d4 P; I( _. g; y
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
2 d$ p9 g$ j8 b/ }/ z5 Z6 X z7 O# A( h1 |
,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