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侠中,丐帮号称天下第一大帮会,盖天下历朝历代,无有不沦为乞丐之人,聚伙为帮,打抱不平,举止介乎正邪之间。 - Z7 |6 G/ ~, \$ _: U$ C2 i
2 \( n- e" d3 ?* P6 c: R @
至于宋末,丐帮帮主举抗金义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开创出一番事业,终成为武林泰斗。成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法一脉单传,以玉竹杖为帮主帮主信物。降龙十八掌更是名扬天下。
/ g2 O" S9 D- \4 H7 s
4 |. x2 V5 p9 w 之一、乞丐的文献记载* d* G F' Z4 h# O5 G; @, U
9 b. R5 j0 }0 a( V' O9 l+ W 【後汉书 独行传】曰:“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後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
4 S: g, Z# l- W, ~5 b" G6 d) N# w* a5 c$ ?+ _ O8 g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公子怒欲鞭之。”9 {4 m& K6 W4 v- g5 k, |
- J7 e! D, m0 y; ]6 }7 ~. g
【龙城录】载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2 k- n* W5 V' s5 d: V( N! x# \
0 a' l, s1 k. r4 Y; u 【稽神录】有云:“安陆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鲁,遂至豫章,桓弄蛇于市,以乞丐为生。”5 ~& `! v; D( k6 s6 V) M
, A- Z6 D$ d9 D 足见是先有乞讨的行为,後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东京梦华录】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所谓规格者,大概是指穿著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要尽规定的义务。
: i( c) x0 f" h7 ~; d7 E( [. ^. Z* H( W" B$ z7 b* |
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证明在宋代丐帮已然成气候,是具有某种程度组织规模的社会群体。“这般丐户,小心低气,服著团头,与奴一般,不敢触犯。”想见当时的丐帮纪律严明,丐头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仅象徵权力,还可以执行帮规,惩治违规的乞丐。
6 d8 B7 S j7 M4 {6 P6 j8 C6 b5 m C5 h: `
之二、讨孔子的人情( {$ u1 z; \$ \* `9 [
# W6 W2 _* R) {, o0 [: D
据说孔子当年曾在陈国断炊,接受范丹的 济才不致饿死,因此後世的乞丐供奉范丹为祖师爷。他们挨家挨户向门上贴有春联的商户乞食,替祖师爷向孔子的徒子徒孙讨回一点人情,东汉的范丹是历史上著名的穷汉,和春秋时代的孔子竟也能扯上关系,当然是穿凿附会以讹传讹的结果。* ~) o% \% ]1 ?
/ X1 w* V' ?2 E. K( j. F
近代乞丐供奉朱元璋的愈来愈多,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幼时孤寒,被送到元觉寺当和尚,但命运多舛的朱元璋又被逐出庙门,落到挨户乞讨的地步,传说敲打牛骨头就是从他开始。( s4 Z7 X g4 E u2 z
, a8 s" L6 l( X) H 穷家门的人称那牛骨头为“太平鼓”,上面有十三个小铜铃,相传一个铜铃可吃一省,十三个铜铃可吃遍全国十三个省份。当年朱洪武曾北上进京赶考,未中功名,途中忽患伤寒,幸获穷家门人救助始愈。当上皇帝後的朱洪武传旨,从此乞丐使用安上十三个铜铃的太平鼓。
- ?+ p' J6 z) O# C! P
5 `- C5 f j! T% t 另有一说,唱花鼓行乞源于朱洪武平定天下後,为恢复家乡凤阳的元气,不惜迁徙江南富户十四万至凤阳,并严律私归者有罪。由于连年征战,田地荒芜,凤阳地方流离失所沦为乞丐者甚众。于是移居于此的江南富户每至冬季必扮成穷家门人,藉行乞潜归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为业。" ~! {8 _: I. j; e5 u
4 D2 a$ t; x8 I$ I6 Z6 } 一首花鼓歌谣唱得好:“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背起花鼓走四方。”+ X% C( h1 c! Z- U" ?
: x9 S9 p |. l% o! i 丰衣足食的太平岁月,只要掏掏炉灰、倒倒溲水,穷家门人不难在富贵人家的伙房混口饭吃,甚至将厨余打包带走。遇到喜宴节庆,说唱逗笑逢迎些吉利的顺口溜,更能讨得酒食或赏钱,乐上好一阵子。7 O2 ^* s& u& ?8 f+ g. [1 m
3 z) ? I) J j( b- O4 F' k 当乞丐也得拜师,乞丐头权威无限,负责地盘分配,小乞儿若是不能按时孝敬头儿,挨顿打骂事小,被赶出地盘成为流丐是常有的事,甚至遭受帮内私刑丢了性命,所以“高高山上一根棒,好活一阵是一阵。”
, p! O( l6 f0 w6 a+ M9 w/ ]' I: o: G
沿门乞食的叫化儿乞丐,不论男女老少、瘸瞎聋哑,都是如假包换的穷家门人。乞丐组织门户森严,分行分类,行有武行、文行;武行有叫街丐、钉头丐,柱头丐、蛇丐等,甚或强讨硬要恶形恶状;文行有响丐(打太平鼓、打竹板说数来宝、唱花鼓等)、吹乐丐、诗丐等哀乞者皆属之。' p1 B! y+ ~1 a
之三、丐帮开码头9 p4 y [$ Q5 R+ X$ z( Z8 g( r; s- B
8 ]4 M* U% y/ g. `% W* k
历朝偶见丐帮陋习,每年旧历二、八两月,或是端午、中秋、农历年三节期间,乞丐头公然带领成群结队的乞丐进入城中,向市面上的商户们强打秋风,索讨规费。 3 U* `$ ] X0 z0 n2 p
: }8 ?- V0 V4 b* `
凡是纳了捐的店铺,丐头就“出一葫芦式之纸给商店,使 于门,曰:“罩门”。罩门所在,群丐不至。+ _" d% Q$ Q( Q1 C- ]
( q3 E% B* x: M9 i, {
其文有:“一应兄弟不准滋扰”字样,或无文字,仅有符号。商店既
. @% U; g6 f- _' j/ c8 a/ E% o1 B& d& m2 D4 `7 ^0 ^, K
此纸,丐见之,即望望然而去。”大门贴上红纸黑字的丐条,管保平日没有叫花子再敢登门勒索钱财,就像贴上门神驱鬼一样有效。/ V7 V: o" b8 Y; z0 k
}) v; ?& W& G: U" \/ }+ j
若是遇到不肯交纳丐捐的人家,乞丐头会支使群丐终日登门强索硬要,闹得家宅不安鸡犬不宁,非妥协不可。为了避免他们捣乱滋事,官府对他们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非但人数众多,并且一点都不怕被抓进牢里去吃公家饭。% K% r+ G; {& k
- k: _% t% I$ g. ?; b ~ 因此,丐头按季带著徒弟逐户收取丐捐,平时遇到红白喜事就伸手索讨喜钱,帮徒日增组织愈密,大丐头俨然成为帮主,划界线分地盘,以防止外来的饥民穷汉来占码头。为了做好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关,惯例将丐捐分为五份:丐头一份,群丐合分三份,其余那一份当然就是用来孝敬当地官府。
8 j$ t6 `6 Y7 t" p# f. R s/ {# x! `' U! R9 }' F2 U
之四、小说中的丐帮
0 y, q; k, R, P" W. ?
# B1 ?- y8 Q A3 V' c y0 j* i 丐帮是最常见的帮派组织之一,人数众多、分布极广、势力庞大是其特色,因此号称天下第一大帮。
$ g b1 O* u c" o) Y8 a
, x) w5 A( ?( s 凡是叫花子皆属丐帮,除强济弱,重诺守信,为江湖上著名的正道组织。由于帮众分布极广,眼线甚多,耳目灵通,故在搜集敌情,传递讯息方面颇有所长。, r( q, P D6 |; T+ ~7 ?
+ v- A! k+ }% B7 u2 f! V$ u
通常丐帮帮主拥有代代相传的高绝武功,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其他丐帮人物武功博杂不一,玩蛇者或擅弄毒,嗜酒者或能施展“酒雨神功”。
) L+ q6 s) l- v) N. [% y. y
" W' U- v* Y8 V8 O" Q 丐帮人物出外行乞时,手中多执一根打狗棒,以防恶犬袭击,打狗棒法的特点是灵活跃动,机变百出,正是由与狗搏斗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发展出来的技巧。
, U8 ]6 ?/ t% {7 J+ T% R! N8 q' Q' ?* q5 R# b3 E% J, G$ }2 H. l
传说中,降龙十八掌刚猛劲强,威力无穷,号称“天下掌法无双”,威震武林。( I9 c2 h" d) G7 ?
3 O( N0 s" H+ Z5 e, {5 Y
小说裹的丐帮组织十分严密,帮主之下有各司其职的长老数名,还有舵土、香主等职务;另有一说,丐帮人物以肩负的布袋数量多寡定其辈分高低,负袋愈多辈分愈高。丐帮帮主不但武功顶尖,道德操守亦属一流,为公认白道英雄的领袖人物。
+ [- p( J: T5 | _9 L% G3 R$ B4 K% O6 U
丐帮,顾名思义“乞丐的聚众组织”。自古即今这个组的“生命力”都是一般得...强。行乞能作为一种讨日子过活的职业,累传至今,不知是丐者的幸抑是不幸。+ }' ]- t/ n9 F: D* |
+ c! m6 c, O8 ~ K4 [ 恶言有谓“老乞婆”者,就是指要饭的花子婆,乃对年老女性乞丐的蔑称,行内话却谓“观音”,由乞婆到观音,名称上确算是“乞得”出色当行了。4 w0 a# ?/ M/ ?1 R: `6 I
1 h" p9 N) L& I: `1 L: f2 R9 k% U& d 说起丐帮,就不能不提下连扫地僧都“三夸其口”的丐帮绝技“降龙十八掌”,金大侠将这套武艺状写得威力无量,与少林诸般神功不遑多让,细思起来倒不无道理。这佛门僧侣是讲究化缘作功德的,一声“阿弥陀佛”,一托甑钵,朝了面的施主照例得赏几个子儿,其过程与丐者的行讨几乎无差,两者形近而比肩相提,故可。所区别者前为修行后为谋生。窃以为丐者应考虑下剃头转行的主意,起码身价可升级到上九流。什么?竟然早有先例。谁?朱元璋!?(罪过罪过)
! J* F0 Z: _7 I8 ~0 a5 l/ d8 a- Y/ o% d* W
犹如情人,各人眼里出西施。江湖中的第一大帮派丐帮也在不同的创作者笔下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w$ ?9 `: F; s% a5 s
C q* G: _4 s* w 江湖格局从剑派到帮派,逐渐构建起一个鲜明的或者说是有行迹可寻的体系,金庸先生拓大夯筑之功功不可没。9 `, E) I! K( l& P
金大侠构筑的丐帮“普遍适应性”模式具备以下特征:
, T5 w" G4 t, c+ D
& l/ M `; Y. ] e0 ^8 R5 e No.1一个帮派要显耀于别个,与某某剑派或某某道馆或某某静斋齐名并重,就不能没自个儿的历史。 ) {6 `7 q/ p* A5 _, G6 j+ J, [
- c' g, E, p }0 A3 F即便所谓的魔门魔教也有其史渊呐,所以,我们帮派的口号即是“拒绝黑户!”丐帮始作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一大帮派,大概肇于五代约公元900年以后。
/ ^4 I/ C9 Z+ a$ W" s3 w! O- O3 D0 y- y( ]- N/ S; k0 F8 h0 f- ?
籍引金文《射雕英雄传·第四十五回亢龙有悔》,其文写道“……; \8 W3 o+ A. p' }
' ?9 l% [3 `2 U4 t: J
黄蓉为人机伶之极,拍手叫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那梁老怪叫你作‘洪帮主’,原来你是乞儿帮的帮主。”洪公道:“正是,我们要饭的人受人欺,被狗咬,不结成一伙,那还能有活命的份儿么?这根竹杖和这个葫芦,自五代残唐传到今日,已有好几百年,代代由丐帮的帮主执掌,就好像是皇帝小子的玉玺、做官的金印一般。……”
8 |! @- B n, d1 S) ?/ S. Y5 l2 t0 t; ?" I) f# J; ], @
No.2既然自立门派,且是大帮大派,阖门上下弟子万众,没个当头管事的不行,什么组织都忌群龙无首,各自为阵,丐帮也不例外。故丐帮设立有以下分管监督机制:" j' n, m8 B1 l* T* {4 R
, F: E; W2 z- u' x0 [' T4 N
总帮主一人!(天无二日)
, O6 ?! [ Z3 L. }1 {% W! G& o) y
+ S* l0 `. ]6 g' {$ @& a. }1 M ——————┰——————
& z" @+ F$ [; B6 k( _' w, R# a
/ ]3 v6 Y% t3 S* X( b, U 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数众不等)) ]: A' C2 g! \; z
* J4 a& B8 u q8 w
—————————┰—————————
* u7 V# p' y! O6 t
( g1 Y! ]- {$ s3 ]0 E m! V 掌棒龙头掌钵龙头(亦数众不等)
/ D1 }2 K; r6 [0 T) f: s7 `; O9 L$ R; o/ k; ]# w
———————————┰———————————
( O/ h2 j* P _2 N' I! @9 U
! b: S% {7 t$ N2 d3 C 江南江北各分帮(舵)帮(舵)主(承职数依各时期规模而定)
9 `* P) O! G: F% Z. X D6 |5 h" O; k
———————————————┰———————————————: n1 z9 t( T' X; ^
( Q# v9 I e- g/ ]+ j( V) m 九袋弟子八袋弟子……(以背负布袋数之多寡而论身份高低). K" g1 K0 U F4 T
其证凭出——“……上代丐帮帮主传的那降龙十八掌,在耶律齐手中便已没能学全,此后丐帮历任帮生,最多也只学到十四掌为止。 ' h+ T+ D5 q9 l' a: p: J
( H# g) h/ S* K5 Q8 p+ h7 \8 r5 n
史火龙所学到的共有十二掌,他在二十余年之前,因苦练这门掌法时内力不济,得了上半身瘫痪之症,双臂不能转,自此携同妻子,到各处深山寻觅灵药治病,将丐帮帮务交与传功、执法二长老,掌棒、掌钵二龙头共同处理……”(《倚天屠龙记·三十三箫长琴短衣流黄》)
. u. Y3 Q* C% e
, ]9 M8 h# j# C1 g! n No.3丐帮内部又分有两派,即污衣、净衣二系。污衣派自任蓬头垢面、破衣邋遢;净衣派似乎着一身干净衣衫伪装成各种角色示于施主。
9 } k& a d e6 Y+ ?3 d6 ]+ ?: ~$ w5 p' L- ?! A
No.4捎带上“杀狗阵”“莲花落阵”丐帮最得意的功夫也是其称雄江湖的本钱的便是“打狗棒法”与“降龙十八掌”,且仅且未来之帮主才能修习。( }2 f/ y8 X% B. u: ?/ Z
" m) n8 x% z! x+ a2 Y9 }0 { 金大侠创意的江湖体系为其后的武侠作家范铸了一个模子,我们欣赏其构建的合理性,但毕竟只是合理,不是现实。现在我们就走下这种DIY式的江湖构想,解密真实的丐帮。
6 H( h6 ^: u0 G/ l( B- U4 K* Y: @
+ _0 x% F/ b1 Y( q: ? 真正的丐帮没能形成江南江北的大一统规模,只是在局部上自成气候,可能是一县,也可能是一府、一州。皆自家地头顾自家,自家自有生财道。
' _% d% q" D1 X- b- z( _6 g; W1 k7 ?6 L$ k! E9 U
而因丐者信奉的开山祖师不同,便支衍出了多个派系。就整个丐帮历史总体的衡量,声名较隆的,也是较有势力的帮派大概齐不外范、李、伍、高、索几家。其来各有根由,择一二约略述之。
& `0 k+ J3 s: Z" a! S5 E+ q3 o; n" [! [
丐门范家开山祖范丹。据该派称,其创派祖师曾“救济”过“困于陈、蔡之间”的一个叫孔丘的饭吃(状似“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说),巧的是这个叫孔丘的竟是後来尊誉的儒门圣人,于是范帮主想当然地成了丐门鼻祖。因而范门丐帮势力最是强大,影响力空前。而据史载范丹实是东汉人,前後隔着五百年,硬生将两人扯到一块儿,即便现代的宣传功力也要瞠乎其後。
Y+ h1 a0 r$ V
! j2 Q0 \& a: R* P/ B8 |# R/ K- h 丐门伍家开山祖伍子胥。据称伍子胥过昭关经历几多磨难来至吴都苏州,身无分文,只好沿街吹笙行乞,恰公子光经过此间,而後知用伍员。故该派丐者行乞时大都随带家伙什儿,如快板儿,胡琴儿丝弦等。郭德纲戏称李菁为丐帮少帮主,即源于此。) _ @7 p; _* I/ c6 w7 q
5 K' `: U2 d+ X9 @, G+ _& f' O 丐帮行内话谓“乞丐”为“挂竿儿”,故武侠中的丐帮帮主实底应称“竿儿头”。“竿头”便是这片地方的土地,入门投师、人事任免都由着他一手把揽。方今在街上见到的那些个瘫爬畸缺的花子,行内话称“披街”的(很形象,也很残酷,因而很能捐得同情),其幕后操作者便是这毒霸一方的“竿头”。 N8 v! Y, h" O! U1 U3 D& h
/ M5 }" w0 m! t
丐帮帮众的来源不外破产无业者、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者、畸残无力过活者,还有就是自家收留的无父无母儿童(有黑幕的那儿童八九是拐来的)。 + U! N1 y8 ]7 I3 D! O
8 R5 O$ b9 d( ?' C' P; R1 K当然也不乏喜好以乔扮乞儿为乐为癖的。乞儿不入流,要栖身就要入帮。
7 T" D+ r4 S% J3 H. G. g5 K5 S0 u0 f- o' x& v6 B% j: S; q1 v
入帮前,照例地要向“竿头”磕头认师,复说“允了”,便跟着学艺——乞讨或偷窃。经一段时间的考察(脑际划过林冲入伙梁山的镜头),师父认为满意,再交香烛钱,择吉日行收徒仪式。# |6 w* J" {9 n$ f3 m* W5 T! e4 ^8 m
) \7 i& f( P9 K! j: w
先是,于香堂摆起祖师爷牌位,牌位前燃点香烛。由师父将一木棍横于地下,徒弟跪膝棍上。一番江湖切口问对後,师父将木棍拾起又放下,先让徒弟起来看下供桌上的竹筒、锥子、刀子及一盆冷水(看啥呐,东厂总不至于没听过罢)。徒弟再次跪在棍上,师父开始宣念帮规。最後徒弟向师父行叩拜礼,毕,群丐小宴而散。
2 u0 [& c8 e8 A% \' l5 B' O4 G' z2 E* l
无规矩不成方圆,丐帮讲“十穷”“八要”“十戒”。帮众通体贯力执行。
+ t) u }9 F0 q! G4 H) C9 r3 M7 v+ J& _- r- Y- a
“十穷”即:进穷棚,抬穷头,穷家祖师供穷楼;穷家也讲三纲论,穷家也讲三教共九流;穷家鞭竿传天下,穷家的褡子四海游;穷家的沙玑子(竹板儿)垂耳度春秋;穷家里面分贵贱,穷家里面出王侯。! B2 L% A: h4 j u6 ^
9 i/ U r; u3 q; L7 K8 Z3 o% L “八要”即:一要天地君亲师;二要受祖师爷的教化;三要孝敬父母;四要敬兄爱弟;五要谨遵国法…… w- [% {5 B. \) J' ?3 t
/ b( R8 i8 V; e8 l% q/ h, S
“十戒”即:一戒越边抽舵(不准投邻居及同行);二戒顶色卧莲(不准嫖同行之妻);三戒点水发线(不容内奸行径);四戒引马上槽(不准暴露自家做的坏事)……
! o. x9 e: {1 J6 f
0 x/ G0 R6 [ [3 f! P/ f# W- F 乞丐背布褡子要饭,一进村,须将褡子从肩头拿下挎放胳膊上,算是“牵马”;一进人家门口要把褡子放下,算是“拴马”;之後才例行那套招牌叫唤“大叔、大婶,赏点……”。行里怕新手面嫩叫不出口,便言“大叔”其实就是“大收”,算是贺祝施主的话。
% Z* D/ w( I5 y1 M/ y; X7 f6 [: s: b! b0 t
对乞丐们来说相对于平日里的清淡遇着红白喜事就算他们的节日。尤其白事儿,过去有财势的大户都要差人去“竿头”那请些帮众,招揽抬棺、打幡儿等活计。
' O, R$ s4 Z$ g; t2 ~5 T* N* s! y
西藏至今还保留着“乞丐节”,藏语“萨嘎达瓦”节,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汉历六月)。是日除去例行法事,施舍丐者是一大主题。在转经路上绵延多少里,一簇簇背着褡裢的乞丐,面露笑意,前头,施主们提着钱袋子,亦面含微笑,从头里一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施舍下去,直到囊中清绝溜溜。场面动人以极。可也就仅此一日而已,还是沾光佛祖的。
5 q2 K7 H. y# W a- {) w ~' A+ y- Q; _9 d2 t: p3 c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片末皇上与苏灿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N( t! v1 k, O. X; t7 \
2 ?, m# }! E% Y; E+ p2 j0 |% }# H ]
(皇上)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教朕怎么安心?
( e8 }. }# o. e苏灿)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呐。
$ `: X3 L0 M. v6 E& q {9 i* _3 e+ P* n' b: A$ {: w# f
) \+ @/ G5 Y% m9 G
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 y6 z( {3 N+ n& |# v W
- T: ]# p t& B
丐帮在过去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并且有很多的门派。各自都有自己的信奉与传说,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地盘。而在诸多们派当中,最为著名的是:范、李、伍、高、索,五大门派。! k& c" `& Q3 @, Z( U, w0 ~
0 S3 ^; Y1 U8 G$ P- q* t: i9 }- p 一、范家门/ _- m4 t3 I2 N8 c) v9 e
4 n! L, P$ P& x# g 范家门在丐帮当中地位最高 ,相传是春秋时范丹留下的。据帮内人传说,想当初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几乎饿死,幸遇范丹施舍得以救命。孔子感激涕零,写了四句话送与范丹——“范丹老祖借米面,来日孔子理当还;贴对联处请稍候,家家户户不怠慢。”
0 I$ ]) W, E: j( ]& y1 t5 a; w, h& y5 t6 s2 s! E, e
二、李家门' r, v' k4 @+ S2 h
: @; |. r5 h: h. q/ D 李家门是宋朝仁宗皇帝生母李后留下的,当初李后受狸猫换太子之苦沉冤二十载,身居寒窑,幸得张、李两个花子靠乞讨养活着她,后来包公陈州放粮,李后才得以伸冤。为了感谢两个花子的救命之恩,李后封他二人为花子官。这一门的人都有标记,就是肩上都扛一个布褡子,这是当初李后用来装盛皇帝所赐“黄龙丝帕”用的,尺寸是三尺三寸三。“奉旨乞讨”的说法就是从这一派里流传出来的。
) k$ t3 y4 |4 `
. @( ]9 u- X4 G( A7 ?2 L 三、伍家门+ b9 i2 p+ M. V
) S+ z2 w9 j; |. X
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为报家仇闯过昭关,来到吴都苏州时已是身无分文,只好在街上吹箫行乞。幸遇吴国公子姬光,才得以救助。这一门的人都供伍子胥为祖师爷,其特点是靠演奏乐器行乞。是真正的“叫花子”
5 ?0 r5 X# C# D) q$ ~# u) l4 {, x2 J T
四、高家门
) J" U9 @5 `: ]/ Q5 d, _5 B6 v
7 N- b4 b, Q" H; [& d2 [4 } 高家门据传是后唐时期高文举留下的,想当初高文举进京赶考身无分文,靠手打竹筒沿街乞讨而求取功名,从此这一门人全都手拿响器,靠唱喜歌行乞。: M! v* X Q; Z; h0 ^. l" k
五、索家门/ l W7 S' i7 p1 ^2 o, T5 X8 O
% K6 f- R4 B4 q
索家门原为范家门的一个支派,当初朱元璋身位游方和尚,云游四方,因饥寒交迫病倒在土地庙,幸得一索姓乞丐救助,用乞讨来的杂烩熬成汤食(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他一命。
6 @$ U2 h; x5 Z. Z& K% P" [/ Y* Z* ~: A* u4 h E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赐给索姓乞丐一对牛胯骨,上镶十三个铜铃铛并挂黄布穗,可在十三省随便讨要。从此索姓乞丐名声大振,并自立门户为索家门。
& l$ d1 n/ z1 C2 l9 U: g6 ~' {2 s& o. F& F! g8 {. d- Z2 j
索家门是丐帮里文化程度最高的门派。这一派里不少乞丐平是都尽量穿的得体,以卖艺而不是单纯的沿街乞讨为生。近代许多江湖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弟子形象多是从这一派中演化出来的。很多早期的曲艺演员也是这一派的成员,如响相声的开山鼻祖“穷不怕”。某已故著名京剧演员也曾是索家门的一员,不过该大员成名后刻意回避这一情况,我今天也就不便报其姓名了。: S$ {4 Z' `$ w6 o8 s
* ?9 h ~- @) W
另外还有奉朱元璋为祖师爷的“朱家门”、受康熙皇帝赏赐马鞭子的“康家门”。除了以上这些大的门派以外,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小支派,如:“吓活人”、“三节杆”、“拿笊篱”、“告地状”、“拍叶子”、“叫化击砖”、“开光子”、“自残儿”、“丧梆子”、“观音党”、“拆白党”、“放鹰子”、“靠死扇”等等,可谓是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9 k# ^9 X" B' a) C$ S% o5 @8 [! k
这些小支派往往可以从名字上听出各自的特色。如“吓活人”又叫“粽子鬼儿”“活鬼”,指戴上特制的面具在夜半三更吓唬走夜路的行人以乘机行抢;“叫化击砖”就是卖大力丸玩胸口碎大石的;“丧梆子”则喜欢在有丧家出大殡时去赶“哭场”或挤杠房捞小便宜;“拆白党”则靠骗术名扬天下,今天仍有人屡屡上当的如进京献宝、可乐罐中大奖等都是拆白党用过的把戏,“观音党”则和今天见的越来越多的化缘假和尚类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