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由此确立。
9 J7 K& u% I5 S2 r% x" n/ V# s R
( ]$ _5 T2 g8 ^$ y5 b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
- O. d6 l5 ~3 a* _) H: J/ d0 [9 @
9 E( r. ^0 Y% M" Z2 Y; u2 x$ w # g) x7 ~* z! U. F X+ \/ E3 z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任代... - L7 L$ c# P- y6 P1 E8 a
+ [/ y3 f% L" A8 ]) x8 ~4 d
1 X% h) G1 B; `1 x: [9 W 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
3 s* s# y8 t& \$ O [+ X! E% i ) p( }2 N/ }8 \( ~$ c
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
2 Q1 c% z' T9 r- N: f+ v0 }, ?' i4 j. z: I" C3 t3 F
' K: s, m t' j Q, g, K / }5 j" \* B* @5 Q/ e% i
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C.P广东区party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
% q0 a2 Z1 L0 J& `* |! a! X$ ]# j ]: K3 d" I4 v
/ R8 ~* m& u2 V
6 J/ f- |0 B4 D' y
$ K; [' W' Q# @+ n3 n 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 }+ P5 q: o* v- U, t1 J. z& F
" x( s+ \3 s/ ?* j7 T2 M* k
5 u4 b/ m. {/ n, L+ d) m- P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 ( K' s! H. V! d+ k# c, t
1 D/ G- ^ y s7 T, r
, b1 [. K" ^( \& ?7 D3 l( m _ 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 ! J& p' J5 c) X1 B% \$ w: I
- v4 n! f `+ k" q0 N
1 v) l& W% o: P7 c- [7 v3 W 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
1 }, Q$ {% }6 e9 _
5 C" e7 j2 U3 Y0 f- Z* I+ }4 A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 : r2 r- x, C( O' d
( A- s i/ M; m0 n. M) G" V
/ N x! Z! y% v1 l% \8 l, B
% e* ]1 a9 W$ `* b 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
5 G4 p I5 j, X; C% @' J+ K1 l& S" n
, o" v4 m" h4 i+ S1 ~1 G- b
' q' p' r+ K/ f& k! Y$ @
$ B+ O, U$ \+ T( D9 G) O& X 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 7 I2 C* Y3 A1 i% H, X! }& D- Q/ r2 d
' R6 p5 ~) T1 }; F3 m4 G" {
v7 d/ S( ^4 E: c2 i H8 m* I, M1 Y 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 x/ l" z9 }" L' ~1 i
% \8 }9 M# l/ k' `' _' l6 A- e4 Z* d
0 b9 F1 a3 X' S- j5 `2 r 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 & q8 q) c2 I3 m" a5 v
% V+ y2 w/ T% C! k8 H
% B I" }( R2 U' B# z( V+ T 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 . Q& z2 s# {9 Y* n
- f% @; k+ N7 h) l
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 r8 {# ~1 a/ L" o+ A# A/ t9 y; i. w+ p2 O0 e( ?: ^
, O: I/ R1 s( v5 E
* u8 B3 g4 R; G: p& E# U3 X1 k: |
4 b) W" y/ w$ \3 U' ~# {; q! b: q 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
9 t9 a! o) P9 b6 M 9 [/ i4 _8 g, C. F6 c
5 u- t0 e' {5 ~! q/ \/ x 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
) p! v4 E/ C1 M# ?% T' F" Q
1 x! r8 s, Y* `% m3 X$ k: O& a
: h- B" J" m% R. _+ ]5 ]/ ]# R 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
' A6 d. C9 @) N2 q & O. o' v3 _, T7 L2 I
8 s; C% W6 d/ O* a4 d/ { 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