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20|回复: 9

明末两次抗日援朝八次主要陆战的兵力对比和结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1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临津江之战:  
: Y. U' N8 J# i1 f: i# I
# t9 f# @* p0 z- Z5 u& j# O; g  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  " v% K- L6 {7 q

: o  N$ D+ ?0 R" S  北韩军:20万 主将:李溢  
# F' B( `( p1 V! D4 f( d
6 m( R# P9 Z: N. ?  结果:北韩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  / W' T5 t4 M2 x9 M5 }3 q4 @
& J+ ~) _# l& E3 _, B
  北韩军失利的原因:北韩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中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所难免。  
0 Z9 b9 a, Z1 T, [9 }* `2 V) V, V* X2 W2 n9 o/ U9 c& V+ I
  (二)平壤大战:  3 I8 E, K$ `: ?' `/ E0 j4 Y9 Y
    
" S7 y; M% W9 }% d
  Z! [( {$ V# e4 R% J; Z7 J8 W& B3 k: `& u6 V% o
  明军:4万馀人  
+ g. W4 N  Z4 K3 C1 S4 b5 b6 h6 m" U$ a* ]) R" w2 A6 C
  主将:李如松  
, a) a* q- ^4 E4 S8 V$ l3 ?- l/ }) x
  副将:杨元  
0 x6 U6 s7 d) j3 D6 h" Q/ ^) q4 r; v6 b6 v4 t4 B
  偏将: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等  4 b1 P( _6 j: O1 [( E! C
& \! P. y# p8 u0 b% @
  日军:第一军团2万馀人(号称3万)  
. q. G' C  |  w) N
) ^2 Q2 p; i* @  |) }7 l1 Q+ L  军团长:小西行长  7 @' R, ]6 b3 O$ B/ p

) P. F7 o' Q  X9 P) l+ i. M- S, ~  偏副将:大村纯忠,远藤又次郎,如藤安等  # j' J0 |/ n- B
2 C: M1 {9 \$ `' s' q+ L
  结果:明军大胜,毙伤俘日军1万馀人,而明军伤亡仅仅是不到800人  
1 J+ _# g9 w5 n3 Z2 W3 ^: c3 I- H6 }$ _& Q9 L2 Z: T
  日军阵亡将领:後藤加义  9 G9 d. Q  I! g0 h$ X* n: X% H* u9 ~

7 W- o+ A6 h+ |" `* s* n# }  明军胜利的原因:明军充分发挥了大炮的巨大优势,日军在日本战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见过大炮,他们的火器是以火枪为主,而明军的火器则以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还有就是日军将领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他们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为了明军大炮的活靶子。  
  }" I  d# @# L6 I( d6 Y; Z
8 Y0 }, ^/ U+ {: k! a5 R+ B  (三)碧蹄馆大战:  
8 L# W7 e4 ?/ A    
- m  p. ~8 q& `: b6 O' S$ z* T( h! B9 w
  碧蹄馆遗址  
- ]1 ?! T' q! g+ B3 N- w" |3 r$ F% b3 c) W9 E6 x6 x
    & ~3 E! W/ b& y) _# G
! e5 ~$ Z: T+ Y+ |# J
  碧蹄馆遗址  
" Q# f! L# q7 X* A' T/ C* Y" q7 j5 _
    
; R* Y  j% C% o+ b5 Z! k) ]9 p) |
  碧蹄馆遗址  
( q$ [$ O# o. W1 q* Z( S, A0 ]+ I0 d
  明军:骑兵3千人(後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  3 n/ I- p. C; Y$ Z9 `/ E2 ?. P1 g+ I
  \2 ], v* K$ g3 Y
  主将:李如松    w" f* w# n: e( q$ x

, \; l% g: G$ A* o  副将: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训,李有升等  0 Q9 f/ L' `4 ^: B
& q; G- V. Z( m# ?
  日军:第3军团和第6军团和第9军团共3万6千馀人  - f& m* C+ S- J% n
2 e5 K; z! n1 l1 o/ T  b" e
  军团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胜  3 A6 w6 N; E7 o' _
# n: s* O8 A* c1 ?" e
  副将:加藤光泰,久野重胜,小河信章,後藤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安东幸贞等  
+ k  |  Y+ c4 M. ]" G6 m3 m8 W$ E% b* H9 q5 v
  结果:日军失利,伤亡超过8000人,明军伤亡2500馀人  
/ F; q: M4 O7 l9 B9 M  ]; T- @# ?! _2 R6 C5 ^
  日军阵亡将领:久野重胜(在乱军中被祖承训击毙),池边永晟(被祖承训一刀击毙),小川成重(死於李有升的刀下),小野成幸(被李如柏击毙),十时连久(被李如梅击毙),安东常久(被查大受斩落马下),安东幸贞(被查大受击毙)    G1 ]) L, z& k6 P' A4 a9 u# w* X

" e. E( F5 \9 k/ b  明军阵亡将领:李有异(在杀死了小川成重後被日军士兵用钩子钩落马下,惨死於几十名日军士兵的乱矛下)  
; L3 ]2 l  E- A0 ]* t! U! k" |* }" ]8 i* U1 B3 d" l' W
  明军胜利的原因:其实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明军在派出3千骑兵只是要搜索日军的位置,3千骑兵在消灭了日军的2千人的先头部队後与日军大部队遭遇。明军是胜利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发挥了骑兵的巨大的冲击威力,日军缺乏骑兵,自然也缺乏对付大批骑兵集团作战的经验,还有就是日本缺铁,他们的士兵的盔甲基本是以竹制盔甲为主,只有少量的武士才可以穿铁制盔甲,大部分的武士和足轻(轻装步兵)是竹制盔甲甚至没有盔甲,因此明军一般一刀就可以击毙一名日军,而日军则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打死打伤一名明军士兵。所以在明军的铁骑兵面前日军无论是在装备上和单兵格斗上都远远不是明军士兵的对手,更何况这几千明军士兵很多都是常年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精锐士兵。  
# _7 |* ]; U' P& Y% v5 T. A6 Z) s+ O( g" x' U* e
  (四)王京(汉城)围困战:  ; V$ N3 B3 p9 f/ h  j& S9 c' T

; j, v' T1 c8 d) M2 J% @  C  z  明军:3万馀人(加上北韩军一共接近4万)  
0 x, V  f: r( t% D6 i: G6 W$ Z6 i
' ^& h& ]. h- o6 ~7 J/ \  主将:李如松  
2 ^% Y- u$ q# H4 f) G
8 v! R, o5 p( |+ {$ o# {8 I  日军:12万馀人  3 H7 u2 r7 _7 ]3 G; k

- o5 d  d5 O4 f" r& [2 E7 i  总督:宇喜多秀家  
' Z' S+ P2 T' O2 C
# a5 D$ X8 O- y. e( @: I3 _+ B  结果:日军主要粮仓龙山仓库被明军敢死队烧毁,日军请求议和。日军伤亡300馀人(大部分为日本忍者兵),明军和北韩军伤亡50馀人。  
  g. g2 P3 c: j+ s# x& F- K0 G2 W- l" t: o) Y" a5 P
  日军阵亡将领:本多重葵(龙山仓库指挥官,自杀)  
- H* u% F8 g5 U2 B$ A9 k/ r6 A& ?* E+ j
  北韩军阵亡将领:高彦伯(乱战中为救明军将领查大受而被日军击毙)  8 H* \1 r: B9 u7 d$ ^3 Z% B( `

  K  h+ h; s, G$ v0 t5 _! R3 t  原因:经过碧蹄馆大战,日军对明军的战斗力的强大感到了极大的惊恐,12万人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以至於明军仅仅百人的敢死队就可以深入日军腹地烧毁龙山仓库。  
1 R( V9 o: j* i* R以上就是明末第一次抗日援朝战争的几次陆战,其实还有很多战役,它们主要是海战 。  6 Q0 d& v( E. S- M! K1 V% U. r) E

; j* D  g+ T; r4 T  C, I* y  下面开始简单介绍一下明末第二次抗日援朝战争的几次比较惨烈的战役

评分

参与人数 2 +4 收起 理由
ゞ☆吥綉氣_/ + 2
矮人布鲁诺 +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南原保卫战:  
" m6 L7 D! h7 L  t4 _5 h2 L) c7 y9 z
  明军3千人,北韩军3千人  
5 D2 l& z, W9 O& n
* O* ]+ z2 b' S: y2 |  主将:杨元  
9 Y- D; _5 [- L4 [% d; @* y9 P  \% l: Q4 U1 x; @  z6 A$ U
  副将:方时辉,郑文图等  $ n6 C" A& [. X
* e2 M* Y' j  R
  日军:日军第一军团和第八军团一共将近5万5千人  
. s$ i- d8 x3 ]$ I0 ]$ q/ f: m; ?! R! Y; ?1 y- W
  军团长: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  4 i0 w2 i2 t, x* w; _2 k+ Z

' M, X" j4 m/ U( W  结果:南原失守,中朝联军除了2千人最後突围出去以外,其馀4千馀人全部阵亡。日军损失7000馀人  
( C) r" h: t! [, k( \/ P9 l# v
; w7 S3 S+ X6 q& i1 O" d! G( T  原因:这是个战略上的失误,明军的兵力过於分散(本来总兵力就不到日军的一半),其他地方的明军无法也没有能力增援南原。当然明军和北韩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可以用可歌可泣来形容,明军和北韩军在大炮没有弹药,箭石全部用完,粮食也消耗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投降,全部战死,其勇猛精神使日军深为震撼。  4 X) F+ L6 ^, Z
, k4 d  d6 a$ i+ C" U* D* O
  (六)稷山战役:  6 Y0 a" t* Y5 [+ ~! R9 \3 V
2 c& n& _* i- N% k6 K
  明军:5千人  * Y  Y' C4 S1 c

$ s0 o; _( _$ R- h6 \. [. w  北韩政府军:2千人  7 @4 s. W# E* D8 A) Q6 S
, [! z  V( m/ b; i
  北韩僧兵:1千人  
0 ?; R8 r: e4 R6 {! h
: c2 S" ?7 e" N6 o8 _2 q$ {  中朝联军总指挥官:解生(明军将领)  
3 v- W2 Q9 `6 z- \) |9 ?  r+ L4 w5 z- C' e* g* L" C
  副将:杨登山。塞摆等  % v7 }( D9 M, k- v! e9 B
+ M3 X* [. b! ?) l7 O
  日军:第3军团1万4千人  4 @* k4 N1 c; A+ T6 r* d  \# R; E

5 p* F! I1 O, ]+ C  军团长:黑田长政  
2 D* ]5 W/ j+ Q2 `: u( s" r; V: V' ?6 G' I
  副将:伊达政宗,後藤基次,林道利等  
, Y! ]* w+ K" z/ A; d/ p6 h8 Q& B# E7 O9 S
  结果:中朝联军胜利,击毙日军6千馀人,联军伤亡2千5百馀人  ; J) ^& a0 A9 Y4 F$ }
) _) R$ Q3 s' {" V: T
  原因:5千明军大部分都的当年戚继光在北方练兵留下了骨血,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3次连发火枪,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出现的连发火枪,这是日军的装备所不能比的。  ; ?# M, P9 G$ V/ V" h+ f
& t0 u. v) r/ y- @) j3 d
  还有就是明军将领解生采取了避开日军正面而从後面打击日军的战法也令日军措手不及。  9 i3 E- o3 ^9 ?; N

0 u: i' E' u; T! Q  (七)蔚山大会战:  & v* S. h. f5 N% ?
4 s: @( n, P9 k8 h$ P+ M
  明军:3万6千人  
* F: p& D+ A5 p( |1 E
- `+ P4 ]  m* h( ^  北韩军:近1万人  5 O' e$ ]4 V0 I1 i* V1 v! K

" Z0 z$ o1 d4 w1 n( [9 q  中朝联军指挥官:杨镐(明军将领)  + t- d8 p, U2 K; r' f, ]$ v
) X4 n0 d8 ]2 g+ h  h& F7 s
  中朝联军副指挥官:麻贵(明军将领)  % l  q1 R: e7 l

  |3 |6 O1 B9 g8 X& ?, w8 [2 W4 R4 w  明军副将:高策,李芳春,李如梅,卢继忠,董正谊,王问,许国威等。  
' {; w" v. t- r! b# h4 r  x* d3 H" p" ~1 z
  北韩军指挥官:柳如龙  . f6 M! C. y5 {6 ~- f3 f1 A/ R

5 \5 X5 |/ a, U( R0 F  q6 a# i  日军:第2军团,第3军团,第6军团,第9军团,总共6万4千馀人  
3 H+ `: p% e# q% l* l, _* k* O5 Q' k( N% C2 m+ w
  军团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小早川秀秋(小早川隆景之子),羽柴秀胜  4 q9 R/ i( [2 G: G5 U* }

; d& o0 `; p( s0 Z: o+ J, W  副将:浅野长政,浅野幸长,竹森义盛,饭田角,森本仪太夫,九鬼四郎等。  
1 {. p+ N' q* {
: w: Z' v! ?% V! f* P  结果:中朝联军苦战失利,明军伤亡1万1千馀人,其中阵亡7千馀人,伤4千馀人,北韩军伤亡近4千人,日军伤亡1万2千馀人。  : t4 y+ L+ N  J2 }! k

; @. ?( W5 v7 i6 ]- h  明军阵亡将领:卢继忠  
5 J0 {+ z+ l; }. I9 q5 D. E" ^/ _
  日军阵亡将领:竹森义盛,森本仪太夫  
+ q% z: g! f" h8 y" G
$ }: d1 x' L& k" T( b8 O: C/ t" ^  战役过程:开始的时候明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日军在野战能力上比明军骑兵差,在遭到了重大伤亡後日将加藤清正放弃了与明军打野战的打法,而采取了坚守城池的做法,日军边打边撤,撤退到最後一个也是最坚固的阵地:岛山,明军缺少大炮,所以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後连续10几天下雨,明军弹尽粮绝,被迫撤退,日军追击过程中被明军後卫部队阻击,也无法扩大战果,双方又恢复了战前的态势。  6 @3 z  d* j, ?$ U
# p  O* a7 H9 l: x6 d" z$ p# K
  联军失利的原因:首先一开始这次决战的时机就不成熟,当时明朝水军没有到达北韩,无法从海面上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而日军的援兵,粮食则源源不断的支援蔚山战场,而且当时北韩已经进入雨季,道路淤泥,明军的大炮没有办法运到蔚山前线战场,使得本来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的明军在火力上也不占绝对优势。还有就是在岛山进攻战中,明军久攻不下,将领们要求撤退到周边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而指挥官杨镐却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强攻岛山,致使伤亡惨重,打援部队兵力不足,被日军援兵袭击了後方,致使全军败退,幸亏後卫部队十分英勇,要不後果不堪设想。  # c4 G9 g  n/ O, V; N* T, _4 R

" o+ a; _% B2 v! U- j4 P7 B% p/ S  (八)顺天郡战役:  
7 f. M2 n/ S6 a! f% o7 v* F7 f: E: S6 F8 U5 a. A7 C, H. W) d. b2 R
  明军:2万馀人  / z/ B" q2 _# n
% U* W9 L0 O0 p6 C) g
  将领:刘铤  % _8 a+ W) ^8 e( i4 U. [3 I, P% s- l
  l7 X8 l' C) y- s* K/ `, o: j# E
  副将:李应轼,吴宗道,吴广,王士琦等  
6 J# t& i& O: e
. |; f5 l+ S  y  日军:第1军团 1万4千人左右  
) {& d& g7 ]5 \# K6 G& }
3 w% p& ?) d9 V! o  军团长:小西行长  2 M. ?! ?( |+ a' }

6 y. G& K' m2 D+ |: [  副将:马晴信,松浦镇信,远藤又次郎,内藤如安,大村喜前,後藤信康  # _7 K' i' N# {

& h. ]5 V) c# E$ i) e9 j4 r8 W  结果:明军胜利,毙伤日军7千馀人,明军伤亡3千5百馀人。  
, k+ f" @# C5 P9 J
$ [: a8 P9 i1 y  日军阵亡将领:大村喜前  " ]  O' g( X; M# `( \3 L- u

2 A2 G3 f$ c- u5 R- d. e  战役过程:开始明将刘铤采取了假和谈的方法诱使小西行长出城,後事情败露。日军开始想以骑兵冲击明军左翼,结果出击的日军反被明军包围,全军覆没。日军在防守了5天后从海上撤退回国。    d& F2 l1 F% E
0 J( w4 y8 s6 d  E$ v+ E* s. K$ p
  明军胜利的原因:这次战役其实没有什麼过多的精彩之处,只是一次普通的攻防作战而已。倒是日军在撤退的时候巧妙地躲过了明军的水军的拦截倒是值得研究。  7 h9 c; y# G/ k

; s) T5 f! Z- ]. b) B% D
9 T& B7 d& B+ |2 j$ ^7 D# ~  《明史》有些记载是失实的,过分夸大了明军的损失,懂点政治的就知道是什麼原因。象什麼''尉山之败亡卒两万'',“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当时明朝实际才派了多少军队?除掉运送粮草的之类的辅助人员,真正的战斗部队一共才多少?《明史》上失实的记载也成了现代日本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者意淫的依据。倒是英国人可能是事不关己倒说了几句客观的,详见《康桥世界史》(书店就能找到),该书认为明军数量低於日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7: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镐...这人是个活宝...到萨尔浒之战还活跃在明军的指挥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23: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来对明史 不太感冒..    篡的多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17: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如松是个优秀的将领,可惜他兄弟不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我们的部队还是没有丢中国的脸的 不像清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2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很硬气的,就是后来被儒家害了。万恶的儒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7: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很硬气的,就是后来被儒家害了。万恶的儒学!!!!
4 u  `( W- y4 kguanghao87 发表于 2010-5-5 21:35

* T" h6 ~# k2 m6 A# X2 s
6 d  \- [+ G3 N9 t/ b# e1 I
3 V* b. I" D% w- ]    不是被儒家害了 是被理学害了 陈朱理学 刻板教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0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南昌徐麟 3 K; o. C  }2 H! I% D0 F9 O

4 |- R; }1 V+ g, I; z+ w, D- v, g& q1 ~) M9 K
   是儒学,自从中国用儒学治国以来,就没有过300年的王朝,也没有向外扩张过。始皇帝就是看出了此点才要焚书坑儒的。本朝太祖也是如此。可惜都失败了。如果儒学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那么亚洲绝对困不住中国的脚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5 2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南昌徐麟
+ B- j6 N) `* H! P' k5 R4 E  j: j; C
# ]; A6 b* P6 x! w4 c0 l; C9 S$ E
   是儒学,自从中国用儒学治国以来,就没有过300年的王朝,也没有向外扩张过。始皇帝 ...1 Y: `7 o( x1 K/ B+ P  f
guanghao87 发表于 2010-5-10 11:43
$ K4 K4 e$ i8 I/ {" c/ P: q
, C) w* N. a& @8 R9 P) @: n( Y! d

( `: I7 _! a) q% Y    同意,儒家学说是一种保守的学说,只可修身,不可治国;修身,身必正,治国,国必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15:4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