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宫女的生活细节,慈禧老佛爷的起居,光绪皇帝鲜为人所知的佚事,以及太监做人的羞辱和煎熬等等。正史不载,野史难寻,具有对正史作补充和诠释的价值,并极具可读性。 我的老伴下班后,匆匆忙忙地回家给我熬好了要吃的药。吃过饭后,把桌子四角一围,又要进行我们的品茶谈天了。看起来我们的日子过得多么悠闲啊!看官,您也许不十分了解那时候的北平。惨胜以后,飞来的大员们,抢金子,占房子,娶小老婆子,闹得乌烟瘴气。电灯公司是有名的黑暗公司,每晚上准停电,不抓紧时间吃完饭,黑灯瞎火的连饭也吃不好。秋天,夜渐渐地长了,不摸着黑谈天,我们又能干什么呢?老宫女给我们谈些清宫的琐事,都是在这样暗淡的环境中谈出来的。几句闲言叙过,还是书归正传,听老宫女的叙说吧!
, v+ S* m0 W1 R3 Y, b( \ 她对我家的生活比较熟悉了,相处的感情也有所增加,我对她也就常提些要求了。我说:“请您把老太后从早晨起来直到晚上睡下,一天的情况仔细地说一说,让我们听起来大致有个轮廓,好不好?”# c2 D: q3 F: I2 u. _1 H
她垂下眼皮想一想说:“要想说清楚老太后早晨起来都干些什么,就必须由头一天的晚上说起。”她从来也不冒失地说话,未曾说话以前,一定要想一想再说,把事情想好了,理出层次来,才有条有理地、有轻重缓急地一句一句地说出来,语言洗练,非常干净。在她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一不打搅,二不发问,尽量让她的思路不乱。# @ ]) s/ v$ r1 L) q; v
她继续着边想边说:“戌正(晚八点)的时候,西一长街打更的梆子声,储秀宫里就能听到了。这是个信号,没有差事的太监该出宫了。八点钟一过,宫门就要上锁,再要想出入就非常难了。因为钥匙上交到敬事房,请钥匙必须经过总管,还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这是宫廷的禁例,谁犯了也不行。所以八点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就把该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莲英的住处,即皇极殿的西配房。经过李总管检查后,分配了任务,带班的领着进入储秀宫。谁迟到是立时打板子的,这一点非常严厉。这时候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班,体和殿北门一带由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子底下,各一人巡逻。这是我知道的太监值夜情况。
7 B* o4 N" X2 a; V7 w. L5 I “以下说说我们值夜的情况。- l$ n0 {6 U+ u2 V; p0 P% Y5 t* y
. [" {, C0 \: z3 r& k
“我们宫女上夜,主要是在储秀宫内,储秀宫以外的事我们不管。
7 X6 v: k4 T% k8 v4 ^- L
. F, L4 M& r: M+ E2 y/ g% [ [4 ? “一到九点,我们值夜的人就要按时当差了。通常是五个人,包括带班的人在内,人数不太一定。有时姑姑带徒弟练习值夜,有时老太后御体欠安,全凭女带班的一句话,就可能多一两个人。
4 z- j2 N! g" [% p- R; U* _9 E1 t1 Q9 V; U/ M- N* I
“到九点,储秀宫正殿的门,就要掩上一扇,通常是掩东扇,因为用水、取东西走西扇门方便。储秀宫专用的水房和御用小膳房在西面。值夜的人有预备好的毡垫子,像单人睡的毡子一样大小,但很厚,可以半躺半坐地靠着。垫子平常在西偏殿墙角里放着,8点以前,小太监给搭过来准备好。值夜的人,夜里有一次点心,大半是喝粥吃杂样包子,从11点起轮流替换着吃。
* L1 E! C/ W5 y6 e
8 Q- |* I8 R; E+ |* c) o “值夜,我们叫‘上夜’,是给太后、皇上、后、妃等夜里当差的意思。储秀宫值夜人员是这样分配的:
+ ^; I, G5 k) j q' f0 A) v
E0 m* ^- `* ?5 @8 L- p “一、门口两个人,这是老太后的两条看门的狗,夏天在竹帘子外头,冬天在棉帘子里头。只要寝宫的门一掩,不管职位多么高的太监,不经过老太后的许可,若擅自闯宫,非剐了不可。这也不是老太后立下的规矩,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家法,宫里的人全知道。
3 Q; S) s4 a+ x8 h/ m# P z8 H8 w6 D n* i z% g$ P# n
“二、更衣室门口外头一个人,她负责寝宫里明三间的一切,主要还是仔细注意老太后卧室里的声音动静,给卧室里侍寝的当副手。
0 |6 w( M# y& R9 ]! s" E: G* y+ d4 Y: W% p9 ^" f' V
“三、静室门口外一个人,她负责静室和南面一排窗子。
3 l$ E! J- M% O, ? T* [! i$ L/ o+ R p6 f# u, a
“四、卧室里一个人,这是最重要的人物了。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比‘侍寝’跟老太后更亲近的了,所以‘侍寝’最得宠,连军机处的头儿、太监的总管,也比不上‘侍寝’的份儿。她和老太后呆的时间最长,说的话最多,可以跟老太后从容不迫地谈家常,宫里头大大小小的人都得看她的脸色。‘侍寝’是我们宫女上夜的头儿。她不仅伺候老太后屋里的事,还要巡察外头。她必须又精明、又利索、又稳当、又仔细,她也最厉害,对我们这些宫女,说打就打,说罚就罚。不用说她吩咐的事你没办到,就连她一努嘴你没明白她的意思,愣了一会神儿,你等着吧,回到塌塌(下房)里头,不管你在干什么,劈头盖脑先抽你一顿簟把子,你还得笔管条直地等着挨抽。侍寝的也最辛苦,她没毡垫子,老太后屋里不许放,她只能靠着西墙,坐在地上,离老太后床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用耳朵听着老太后睡觉安稳不?睡得香甜不?出气匀停不?夜里口燥不?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翻几次身?夜里醒几次?咳嗽不?早晨几点醒?都要记在心里,保不定内务府的官儿们和太医院的院尹要问。这是有关他们按时贡献什么和每日保平安的帖子的重要依据,当然是让总管太监间接询问。
7 e! M+ R. M& | “夜里能在储秀宫当差值上夜的侍女都是经过选而又选的。能迈进储秀宫门坎里的是上等,例如:早晨收拾屋子、擦砖地等等,毛手毛脚的人是进不了储秀宫门坎的;能够贴身给老太后敬烟、敬茶,侍候老太后吃点心,这是上上等;能够在上房值夜的,是经过考察,绝对可靠的,是特等;白天能够给老太后更衣,伺候老太后大小溲,晚上能给老太后洗洗脚,洗澡、擦身上,夜里能侍寝的,是特特等。能值夜的人都是老太后的亲信,全是特别宠爱的人。很明显,老太后的生活起居,全仗这几个人侍卫着,不经过仔细挑选行吗?
) R+ j2 ~( z7 m/ d$ C" h2 o% c
, O5 T; `3 e3 w7 k* X “当然,老太后是最圣明不过的人,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在外面有多不顺心的事,对我们总是和颜悦色,得到外面的人所得不到的慈爱。譬如,她对我讲;‘荣儿,你过来,你那辫梢梳得多么憨蠢,若把辫绳留长一点,一走路,动摆开了,多好看!’等等,轻易不露出疾言厉色的面孔来。
+ ? R) B! v/ \, j+ G$ \( G3 y# `9 |: Z4 o4 ~8 I8 O" G! q; ^
“当然值夜的规矩是不许犯的:
. U& y- J4 q& q \* H
5 D1 E5 k$ ]3 ]+ N& N; Z% P “第一,绝对不许仰面朝天大八字式躺着,身体乏了,闭目养神可以,但不许出粗气。/ t( o" o3 w% k! Y
M, V& O8 a" E- ? “第二,不许出恶味,不能在正偏殿解溲。$ b) w; B8 _6 E8 w" D) E
J F, S# W8 {- n7 f6 \ Q* @# x) A “第三,太后坐的炕、椅子等决不许坐。 s/ ^: R3 k4 ?/ P
0 x+ ~: A3 N% o; U" | e “第四,门口值夜,永远保持两个人。
9 s8 ?: [% }+ s, u+ X- m8 z
! @, L, J# A0 k* n “这都是历代相传,姑姑一代一代地教出来的。; Q G* m5 a2 @8 d# J8 t" y
4 e* Q3 N. E$ G+ M “另外,还有一处值夜的。
% i5 L0 u# z5 R1 Q; d3 h
~; n, M+ l1 u: ^4 ^ “在储秀宫西偏殿和体和殿联接的廊子底下有日夜不断的铜茶炊,这是老太后的茶房和值夜班的太监、宫女休息吃点心的地方。铜茶炊旁有不灰木(白石灰和粉子做成)炉子,黑夜白天生着炭,我们的点心在宫门没上锁前,就预备在这里。这里有个非常好的老太监名叫张福,他的下处在体和殿南门偏东的两间小窄房子里,那是老太后十分宠爱的人,给老太后预备沏茶用的水,煎药,侍候老太后吃饭,李莲英办不到的事,他能办。他做事勤勤恳恳,又仔细,又耐心,是老太后的贴心太监,我们储秀宫全宫的太监、宫女都管他叫张大爷(伯伯)。他是经常值上夜的,是老太后时刻离不开的人。我们都喜欢到这儿来休息,在这个老头身边能得到些温暖。
; e* g) v; C$ K0 [
* R& f% u, p" J. b “这就是我们值夜的情况。应该说,主要值夜的还是我们宫女。”
& D1 @2 z- @$ d; v* f. o. R 老宫女说话的语气非常严肃也非常得意,因为她既当过敬烟的侍女,也给太后值过夜,又当过太后的侍寝。庚子年(1900年)侍卫着太后又去了一趟西安,简直是太后手下惟一的功臣了。我怀疑那拉氏为什么狠心把她赐给一位普通老公呢?我多次问过她,她只是说:“我们当奴才的,还不是和老太后的一只猫、一只狗一样,想赏给谁就赏给谁。”话虽是这样说,大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那拉氏虽然心狠手辣,可她以恩怨分明自居,也决不会糊涂如此地步,所以这里一定有隐情,我曾多次提起,老宫女始终不肯说,一提起这个就避而言他。; ^: e* m/ l% L
9 P% s# K, v7 `5 s: H
我们是家庭谈话,是漫谈,有时候也就形成无边际的瞎扯。我跟她说:“照您这样的说法,老太后的护卫是那样谨严,宫廷里就不可能发生淫秽的事了?那么骚唐臭汉,历史上的传说也全是假的了?”# }0 K. P+ `4 U! r
) |6 [ K. T1 b v$ E 她笑着说:“唐啦,汉啦的我不懂,那些乱事,宫里也不许说。不过我敢说,我在宫里头七八年,按照宫廷的制度说,根本不会有这种事儿。”/ D* p! \) O* g: O- G3 ?5 w
9 k3 q3 Q$ l- a% Q+ |+ g* h# w 我说:“外头传说小安子最得脸,太后梳头他在一旁看着,太后穿红牡丹花的湘绣旗袍,他给前后照镜子,这不成了杨贵妃和高力士了吗?咸丰死的时候,太后才28岁,小安子就更得宠了。那时同治帝还小,不明白事儿,等大一点懂事了,就下定狠心,非宰了小安子不可。结果在大婚前,借着小安子到江南去办龙袍,而太监又本不许出京城这个祖宗的制度,在济南府让山东巡抚丁葆桢给杀了。人们撕开他的裤子一看,却是个缺嘴的茶壶,原来他是个假老公(太监),所以慈禧特别喜欢他。您听说过这件事没有?”
; f$ C& U( ?: r4 M* p \. ]7 C- Y7 c4 w- y5 k
她笑了,从来也没有这样张嘴大笑过。她反过来问我:“您信吗?”
9 T$ M2 F$ q9 R9 C2 Y) @
8 W& s. O E0 @ 我说:“民国以来的小说、小报都这样说,我不相信,想来还不至于荒唐到这种地步吧!可又一想,二十七八岁的寡妇,垂帘听政,大权在握,想干什么全行,谁敢说什么?红灯绿酒以后,找几个面首,聊慰深宫的寂寞,这种事不但中国古代有,就是西洋从古罗马时代就有记载,所以也不算稀奇。”. d3 y+ b8 l4 K! m7 L
0 M" p' i' f5 H( k- a$ Y) i; Y 她笑着说:“皇帝并不傻,给皇帝出谋划策的人更不傻。中国使用太监的年代,听人家说有几千年啦,哪能想不出治太监的绝招来。再说管太监的衙门都有权。清代的内务府就一年春秋两季检查太监,二次净身、三次净身的都有,通过贿赂漏检的,当官的要掉脑袋,谁敢担那个不是?太监的家都是穷到底,有钱的人谁也舍不得割去命根子,净身后托人靠脸巴结一份差事,净身不干净,谁敢给引进啊!没事拿脑袋耍着玩,在制度上,在情理上,都是没影的事。当初安排宫女们值夜,当然主要是为了侍卫后、妃,其次,也有限制年轻的后、妃的意思。”
4 P+ ~ s% ^8 _/ a7 _, ?, X, O4 v s4 C
她的一片大道理,倒真把我说服了。细想想小安子的事,确是不合乎情理。想当初他净身投靠,经过几道关口的检查,可当他
% }+ g2 H. U' B顶(0)|砸(0)|回复|检举您已经评论过了!2楼颜炎 发表于 2010.04.01 13:03:57
3 A M( Z8 _, o- s得势的时候,突然就长出个没嘴的茶壶来,这显然是好事者编造的。8 A: w5 Y6 ~6 W6 ~; A
; c/ Q3 \" c% Z 她对我诉苦,有时候絮絮叨叨地对我说:“民国以来,有好多的人问我,说李莲英值夜,听到老太后在屋里咳嗽,他怕惊动老太后,就跪着爬进了寝宫,给老太后倒碗水喝,使得老太后很感动。那么说老太后不就成了孤寡户了吗?没人答理没人瞧,夜里咳嗽,连碗水全喝不上,那还称什么皇家太后呢?这些胡诌乱的话,我真不知怎么说才好!
. m" ^) T8 s6 f- K) Z2 m. k5 v4 G' s9 }$ d
“还有人问我,说慈禧太后爱听杨小楼的戏,主要是喜欢杨小楼的武功,让太监把他装进食盒里,抬到寝宫里头去。这更是没影的事。老太后、皇后好比两只凤凰,我们宫女好比一群麻雀,整天围着凤凰转,最少也有十几只麻雀在后边跟着。这是制度,是规矩,抬进一个大活人来,往哪里放啊!这都是哪儿的事!我还不知道对我们宫女会瞎编些什么呢!所以除去对诚心诚意想知道点宫廷故事的人说以外,我闭口不讲宫里的事。”
! j. F+ g# x( N3 g# v r9 X1 ^+ A
8 c/ p' X* t8 m$ W' H: X 有好些事情对她说来是很为难的。要想解释清楚宫廷里的真相,真是件不容易的事,社会上人们的误解也很多,所以她默默地不开口,冷冷地对待社会上的一切人们,生怕他们问些她不能回答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