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62|回复: 7

流泪的记忆—抗战中被俘虏的儿童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4 18: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90年代,四川民间收藏家樊建川到日本去收集战时文物。樊建川一共在日本淘回了一千多本,包括日文版老画册《历史写真》、《支那事变写真》、《日支事变画册》、《北支事变画报》、《国际情报写真》等。这些照片大多是日本记者拍摄。尤其触目惊心的,是他们拍摄的中国抗日战俘的图片。  
: z" C) e% f# L% N  在整个抗战中,有多少中国战士成了侵略者的俘虏,战后没有清算,现在也没有人说得清。但大致清楚的是,日本侵略军几乎“不养俘虏”!  
$ d9 Z7 _8 S7 A, A  抗日战俘的命运是非常独特而且不幸的。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抗日战俘也是民族英雄。  
# V6 Y2 Z: e4 ^" Z; \$ q* r  但是,60年过去了,这些在抗日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人们的命运几乎被湮没,他们的形象从来都是模糊的,或者说没有为抗战“正史”所正视。这是不公正的。正是由于传统观念,使他们被历史的烟尘遮盖了,使他们的命运没有被计入我们的抗战成本,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无名英雄”。现在,他们正在透过60年的历史逼视着我们。让我们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  
  p% ?4 K3 K2 D& q/ }( }  D7 I4 R对手,对决,对峙
6 R: m: n2 l9 G. h$ V& o8 o1 ^3 N  ^, F% t. l! o2 W$ J+ T(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r& e/ N$ A% O. T5 V" x6 X& { 4 T  f# a  B1 K9 U4 h4 c
  战斗地点:岳州,今湖南岳阳。  2 R& F4 d5 c% ~- W( e, U  S
  战斗部队:日军,不详;国军,116师。  
/ e0 \6 i* R# I* @5 {7 k  战斗时间:昭和14年,民国28年,公元1939年。  - P7 z; P! k9 X  @# B% ]/ T; _/ u
  这场战斗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一个细部。这场战役发生在1939年的9月至10月。日军出动了4个师团、2个支队及空军共10余万人,统帅冈村宁次。国军出动了15个军共20余万人,统帅薛岳。双方拉开架势鏖战两月,结果,敌损兵折将2万余人,我方也付出惨重代价,伤亡3万余人。此役,将扫荡的侵略军扫荡了回去,挫败了日军的战役企图。  
: I: N* H( e/ X; ]+ B$ C$ v  在8年抗战中,这是良好的战绩了,这张照片的确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一个缩影。  $ z$ j$ O/ P) q. w
  图片的背景是战场,战场上狼烟仍在弥漫,我、敌双方喘息方定。  + ~8 ?, H: L) m8 v  u; `
  一个“凶神”率15个恶煞与这3位满脸稚气的少年搏杀,这3位小战士占据了画面中的有利地形,成了照片中的主角,这在日本记者拍摄的战俘图片中是少有的。  + x) |' ~, k4 T& |
  我方布帽对敌方钢盔,我方粗布粮袋对敌方帆布行囊,我方细腿对敌方粗脚。敌方防毒面具、军用水壶、军用铁锹、望远镜等,我方没有对应物。  
9 q" j( A- [/ @  图中16位全副武装的青壮日军队形随意,神情茫然,3位反缚双手的少年军人虽然落败,命运任由敌方发落,但直至此刻,他们仍列队与敌对峙。显示双方敌对情绪严重,气氛凝重。长相酷似“猪头小队长”的敌酋表情复杂,也许他在纳闷,厮杀半天,对手原来如此稚嫩。  ! c& q; l( m9 m7 D; S5 p1 ?; A
  对手,对决,对峙,这是这张照片的3个关键词。  
6 Y) y5 {0 A/ {/ ~! n  3位少年的历史在日本记者手中的快门“卡嚓”一声之后就断裂了,我们不知道3位少年是否被杀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被杀害,但如果他们没有遇到战争,如果他们活着,今天该是80岁的老翁了。  
" v& T; S7 p# E, Q" Z) |% H7 H  c% X) a
' t; m/ _7 h' T4 E+ E) p
& V  P6 S* R8 o) I" K1 \

) k' }8 J. h9 p, O' I- P1 k( ~. O' L" }2 m' ?2 A# p
7 h5 t% x$ a- d5 z. y. ?( ?

; J7 _4 `3 \& ?0 l! Q! |" y' s# {* e* H( Q$ Q1 Q
  \. h; B. A% F# W1 P

! X" c( ]4 ^0 x! m3 R: D! y* i1 A* ?5 `7 I3 v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p- r% @3 S* J  a

5 y4 V7 s" ~" t' a% z; N, @永远的立正  
9 U/ v1 R. h% B4 h  这个小小的抗日军人被日军俘虏了。显然,这是日本记者“摆拍”的,但的确很传神。这样的照片上了当时的日本的刊物,我们不知道他们当时怎样解读。60年过去了,今天的日本主流社会怎样解读它?  - Z9 d1 }: t" Z2 |# w$ {, _: E  ?
  他13岁?14岁?不会超过15岁!  
- Y5 i7 H# c, j1 V% j) F3 l  看他的站姿!完全按照立正的要领完成的。他的双脚跟自然并拢,两脚呈45度角张开。他的表情坚定,目光深藏,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  * E% L; `" V# ^9 F" k
  看他的披挂!子弹带、军号、水壶,小战士在军中兼了多少职务?  
; Z: \+ D8 w) ^0 t  看他那双小小的赤脚……他是一个人站在那儿,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姿势!他的对面是以凶狠残暴著称的日本军人。他为什么站在那里,为什么站在烽烟翻腾的大地上,站在死亡面前,他为什么没有在他*的怀里撒娇,他为什么没有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们应该记住这位不知名的中国抗日少年战士,为了人类永远的和平,请记住他!  / i, A/ S6 k3 m' P+ O, }

1 @" D+ r% P: w9 X  \0 M) E7 e* d, x7 R) O
' f) d0 Q5 \5 N) v

6 H2 s# U* Q+ }$ I
, |- _( ^$ m1 m. ~" y
7 E8 ~2 P- L0 S4 s# B# B6 p- b1 g- s8 ~
( r7 F" K# |- x+ J; p  X; i7 w3 w3 s9 {* h
  _; i: @+ [* _6 X2 N5 A; S1 T1 x3 o  x

2 @6 F: b# B, W3 @8 t7 c; R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y4 |! w8 B+ d' I7 G, t. q- t( O. a0 Z/ W: }
最小的战俘  
, S4 \1 z, k! M" {( [, R9 R, R  这位小战士是已知被捕的抗日军人中年龄最小的了,当时年仅10岁!他是一位陆军二等兵!他的表情冷峻坚决,小眼瞪得溜圆,小嘴咬得梆紧,小胸脯挺得老高。  
- k  U8 d& s% S% |2 K
% k$ W6 }4 C! [  Q7 C- }) C  日酋右手抚摸其头,看不清他的脸,但他歪着的头和微张的嘴,是否泄露了他的惊愕?而他的左手仍有力地握紧刀柄!  
9 e& z, A! x" g  y5 f3 |
) e: A9 T3 A1 R: I1 M, V6 _/ }9 T; m* g
% d- u+ C6 B9 ]% \
2 r; |% E1 v: f5 D0 @
' K- x0 L6 g4 F  n+ c) ?

" b% B2 q5 q4 _9 d# w7 Q( ?' x1 P  U, X1 k/ |: O8 j& _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 p' f! S7 s$ q( ]  z

) R# V/ c) c7 i% R- I, G/ }$ `. L
6 d* e( ~0 Z: \5 p9 o! |7 Y这两位少年战士,是在一个叫“大河铺”的地方作战而被捕的。从画面上的白墙青瓦以及满地稻草分析,应该是南国某地。两位战士都是光头,从这个细节可以推测这是支正规部队。打大仗之前,部队都有集中推头的习惯。  
7 E! m  A/ B/ q2 u; p  少年兵装备得一贫如洗,短裤虚着边,脚上着草鞋,日本兵全副披挂,皮挎包,皮靴,闪亮的长枪。一种不成比例的对比。  
) a! ]) T( r" L% {" I
" X" L7 h, J2 U2 ~% f. i1 `$ O' N; {: L: c

% e3 C$ U( A: f3 S2 d; @2 P  _, a5 K5 p
: z/ }: S  n& X8 Y
4 k4 w& ^) q# A8 i

/ I7 c7 L1 f# M6 W' p! a$ P$ r& H/ ~: a/ @

# O& w* g% Q" V$ e
9 C. g# J3 K+ j" z1 g/ v+ Y: `7 g
% z5 ^$ t2 U  g- Y' o
7 U3 v! z5 l) ^0 r# }+ R7 d, t. S- L2 t5 Q* ?1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E4 N, r& W/ h; ~: @4 m2 w; q

+ j) \( Z8 M0 Z从军的“三毛”  0 @# R  p' O( V2 r8 w
  从军的“三毛”是在上海附近与日军作战时被捕的。也许,他们真正具有张乐平先生笔下“三毛”的人生轨迹和遭遇。  & ]8 m  _2 R: d* Z
  高一点的小战士是光头,4个口袋都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什么东西。矮一点的小战士戴着军帽,相信他取下帽子也会是个光头,因为他们都是“三毛”的从军兄弟。  
0 s) g6 Y3 ~3 u, [" J5 p  最小号的军装他们穿上仍然显得肥大,裸露的双腿,细、黑、瘦,没有打抖,也没有弯曲,小小的年纪,承担卫国的责任,令人唏嘘。  
$ H: n$ y# X' ]; M; Z! }) z  这位日本侵略军指挥官叫浅间,虽然面对的是解除了武装的少年士兵,浅间仍然手把刀柄。  9 M  Z: `) v& Z( U. r
1 D6 }$ j6 ~% M' s6 G% H2 [

. [0 g, Y4 o! q( q/ g
8 a* X* Y+ I  A
9 P1 |8 M  k5 x" P: h# S* K
9 X; v, k% M( Q& a( H5 I8 Y! l  r4 y# M* _3 G, s) M
8 ^9 }# V7 d; `0 f- I$ w5 @6 b
( Y2 I9 ^0 |8 S
2 @: h! f! O1 T- P+ O& n

& `0 s# V2 P$ t0 `7 {/ I5 X. R* M0 T% T$ {' b/ [& h2 U9 I
8 p4 K! d6 Y0 ^& V& u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 ~# N( x' ~2 W: f, n

) y6 \& t- T1 I+ x这是昭和13年即1938年的日军画报上的图片  ( x6 p% }- J" C6 r3 w
  画面上手持红缨枪的,是在华北某地作战中,被日军真野部队俘获的地方抗日队伍。  
. S8 V0 B$ M4 C& a  红缨枪就是长矛,原始社会就诞生了的武器,几千年前利用长矛戳四条腿的野兽,抗战时期利用其戳两条腿的日军。照片中我们中华男儿冲天的血性和他们手中的原始“武装”令人感叹,但是,即便是他们手持最原始的武器,也要去打击武装了现代大小口径火器的敌人。日本人拍摄的这张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众全民皆兵、不畏强暴、宁死不屈、英勇赴义的气概。  * R# P5 V+ L$ w) M3 m. P
  7人中有5人佩戴有从左肩斜下的布条,可能是抗日武装的标志,正中那位汉子的布条上依稀能辨出一个“圣”字,这应该是抗战时期兴起的民间帮会,这种枪会在华北农村盛行,例如红枪会、黄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等。红枪会组织最为普遍和强大,主要成员多为农民,首领则多为乡绅、回乡军官等。  
1 S7 B5 j  o  H  日本画报的配文中指出,左边那位持红缨枪者只有13岁,13岁就成为中国战士,成为民族汉子了。  
: f: a$ k. M" q3 N  j1 h
& N+ A$ `# Q5 r: X$ s- @. Z
4 p/ D, f7 B5 v# i* \# C. u: i/ p$ L1 D5 ^0 ?

5 Z% Z2 o- e$ t7 Z7 O( s( g0 j; p: V2 B
0 R% \( x6 ]' s: T9 B

2 z  `1 j+ G8 i
# I5 x! W2 b5 H, g& J) u
! k5 u) G5 e/ O+ r$ ?* X4 a0 n; }0 _+ F! ^

5 q  u' g3 O# B  A# Y. K, s  [. r- i3 N0 ?  a
  S' t8 L7 n% V5 p  y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u2 `1 s; R% \7 ~- R
& R% H, k3 z- W) Y5 [日本随军记者也只是点出了他的名字  
# p9 O1 k% z! b* g/ t9 i  这是在增城战斗中被捕的几位中国士兵,中间这位小战士叫季万方,他是这张照片事实上的主角,在这几位俘虏中,日本随军记者也只是点出了他的名字,还进一步说明他年仅15岁。  9 u* A6 S/ ?) g/ b* [6 b' ?
  季万方身上挂了一个搪瓷茶缸,这在当时是稀罕物件,说明了他的工作是类似勤务兵这样的角色。  % E8 h, J7 L; E+ b+ n/ E0 f
  身后残砖烂瓦的废墟,反映了刚刚结束的激烈战事。  
/ w( X( i* ~: p7 q  季万方的站姿很漂亮,让人联想到小兵张嘎。永恒的记忆依赖精彩的瞬间,精彩的瞬间造成的冲击可以保鲜永恒。  6 K+ ^" A# j/ R: B% R
  季万方战士15岁花样年华留给时间一个雕塑般的瞬间。

评分

参与人数 2 +4 收起 理由
小昭 + 2
hao1090 + 2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24 23: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抢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1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15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1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01: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夸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的残酷,不相称的背负和年龄,比较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6: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孩子,第三个图我看着超级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20:2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