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531|回复: 8

中国古代四大俊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16: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选四个,没什么特别道理,选 三个五个都可,但不能选太多,否则就可能滥竽充数。只选古代的,否则许多网友都自以为长的很英俊,不选他,未免会心理不平衡。选中国古代的俊男,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大家的意见大概不容易得到一臻,必有争论,为了便 于争论,首先 应该对于什么是俊男定一个标准,否则,争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x; j! Q# r0 i7 {- @# K2 Y
  这里提出以下几个标准,请版友们斟酌。
. y% v$ }. t( m/ p3 X% `
4 _8 [& K) t' D* ?' {
  一,确实有可靠的记载某人英俊(或类似的说法),不便以传说为准。以貂嫜为四大美女之一是不合适的,在选俊男是不应该再重复。1 L9 V( i3 J. ], ~! I" A9 p% _/ o
7 P; K( H; E! r  I
  二,应有男子汉气,这就如同美女应有女人味一样。我们不能选 beauty, 至少应该是handsomeness。这样,梅兰芳式的美男就只好割爱了。当然也不是男性荷尔蒙越高越好,那样的人的侵略性可能很强,常有犯罪的意念,但是,多少应该有些刚烈之气概。能够的上健美,当然好,但是,表面上儒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而骨子里刚性十足,则更是俊男中之上乘。称之谓俊男,意其不只是面目英俊,而且在骨子里有俊杰之实。' r: e! I/ u9 j  }3 M3 {
4 m7 q; E4 S' @' b0 K
  三,有足够高的智力。现代选美女,对于其智力都要考察,选古代俊男就更不能忽略此点。事实上,古代的大美女通常都是极聪明的,至少她们非常清楚男人的心理活动。
/ X; g/ U; x6 q6 J

  Y) y, I+ I- |0 p) A  四,应该有足够好的教养。这倒不是说一定要学富车。而是希望和这样一位俊男接触时,不论是男性是女性,或是有亲切感,或感到敬佩,至少不能使多数人生厌。
" [0 k# B' T. _. ?
$ t/ }# @0 p2 `
 就这些条件而言,一大批可能被人们看作俊男的人都得淘汰下去。
3 y9 ?, \$ r& b+ G9 D, b

  c; e. \: F9 b# b( _  一些以媚主而成名的帅男都不行。如张易之兄弟、和坤之流,虽然他们必然是非常聪明的。至于以女人角度侍候主子的,更不会有男子汉刚烈之气,如董贤、韩嫣之流当然也就不在考虑之列。
; _9 C  B; ^! W
3 N( g2 b8 g. s5 K, V" S1 e
  赵云是个很受人喜爱的历史人物,只可惜关于他的容貌之类一点记载也没有,说他是俊男未免缺乏根据。何况如果他真英俊到极受女人欢迎,刘备还能放心让他保护家眷?
, Q$ }- O# h0 K) L1 Z/ C+ h
* ^: @  D8 s' H, R4 o& E* v( H1 }
  仅自己说自己美,别无旁证,如宋玉,也只好不去选 了。6 p7 t, e  V6 Q/ I& V; g9 z% n( |  S0 {

/ n& c" @& w* i- o. K8 ?  杀人如麻的慕容冲,搞得整个关中千里无人烟。动不动就要扒人皮的朱棣,把他政敌的女眷罚为妓女,还要一晚上十几个汉子守着。这样的人不管长的美不美,还是不要排在俊男中为好。
2 H# L* j) ?7 |; l; o% j: H7 f
窃以为,第一俊男当属嵇康。
6 p3 W& r; k9 f" c( V4 a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学者、文学家、音乐家。
: c, J- Z7 @( N7 K
' z8 T) O0 x4 |" |" o8 X
  按《晋书》记载,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按《世说新语容止》他“ 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 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 高而徐引。” 可见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一付男子汉气派。在晋时,一些男人多有涂脂抹粉地化装,而嵇康和他们不同,其英俊是出自然。
8 V8 y% u! r/ N$ {4 l
  h  l) I% |$ p
  嵇康极其聪明,“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为竹林七贤之一,其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幽愤诗》大文学史上有相当地位的。
# C- e7 H6 O+ X: X6 f

* v  C- |  O4 w$ E7 T1 u  嵇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写过《声无哀乐论》,多有创见,是古代音乐美学理论重要著作。他精于演奏,因他被害,《广陵散》失传是很有名的故事。
& J7 h- N8 ]$ }
0 t$ N; d  J# E1 k- \* N, I3 }
  表面上嵇康“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实质上,其本性是极为刚烈。嵇康曾经贫穷,和向秀(竹林七贤之一)在大树下打铁。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来看他,“(嵇)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蔑视权贵之高贵心态,跃然纸上。% m, i3 ?# L! r8 b- o; N% f

% R2 {6 L% R9 K; t+ P  嵇康在行刑前,看了看太阳,估计行刑前还有时间,他“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这种气概,这种在知自己必死时的镇定,千年之后,仍令人敬佩不已。8 ^/ o! i/ E; B0 ?1 Z/ n7 F4 I3 F
" e3 L  v8 Z3 t' S, f' E' t
  嵇康之俊美有一旁证。他死了多年后,他的儿子嵇绍始到首都洛阳,有人对王戎说:“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回答:“君复未见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之风度仪态。
  h( ~$ j2 D; @2 c% W  k9 s* l, s
! q5 D+ ^3 V* u
  古代俊男之二:周瑜" B, E# l/ R* ]) g8 d! x  J

8 X+ z9 G# d$ u0 n' e  《三国志》中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可见他和嵇康类似,都是属于高大健美这种类型的。《三国志》中极少有赞人像貌的,如赵云等都没有提及。说周瑜“有姿容”,必是相当英俊。+ V) C# T6 |$ R- h

- j+ X( S8 L4 Q, I& b* J  E6 p  在赤壁之战中,功劳主要应归于周瑜,三国演义硬把诸葛亮写成赤壁胜利的灵魂,是没有根据的。由赤壁之战中所表现出周瑜的才干,即使在三国演义中也无法全部掩盖。这场战争扼制了曹操统一的势头,可以说,周瑜是造就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对刘备集团的看法,也有很高的预见性。有关他的高智商,不庸赘述。* G+ @6 ]4 }7 g+ L
# i1 q. [" U5 Q  ~
  周瑜勇敢、有忘我精神。他领兵进攻江陵,右胸不幸中了流箭,伤很重。江陵守将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领兵来攻,周瑜不顾伤痛,“案行 军营,激扬吏士”,曹仁就退走了。
& |7 i; E$ O9 v% m

0 O/ Z: T) Q6 F' n% J  周瑜的音乐修养很高,他“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 B" x+ x+ N% x: O. t7 l

/ z8 t; I. l  ^2 o. O0 ~  三国演义中写他心胸狭窄,完全是虚构,只是为了神化诸葛亮。实际上他恢宏大度,极受人们喜爱。他被任命为都督,位在年长功高的程普之上,程普不满,“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醇醪,不觉自醉’”(引自《江表传》)能让别人和他接触时就象饮好酒一样,特别是曾对他有过意见的人,这得有多好的风度和多高的魅力啊!& ]( c( ^2 H5 d. {8 d

/ d1 q  S, k- y# F! {  周瑜二十四岁成为领兵的将军。一个英俊的美男,率领 千军万马,英勇而有智谋,其风度魅力让人们不由得呼之为周郎。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j3 W; `: j! E1 B1 S4 ?
: B% G; V# ~8 Z3 }( Z  k3 r
  俊男之三,兰陵王高长恭
# s* }2 k- ^6 d

1 k! t) a/ d9 d8 L  高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 A! K+ z! s8 T8 ?
- i5 G( P/ ~6 x3 j% G) T9 M1 r# F
  在他任并州刺史时,突厥入侵,他尽力反击。武成帝河清四年,周军大举进攻,包围洛阳,高长恭为齐军中军统帅,他率五百骑冲入周军,直至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之城)下,城被周军包围甚急。城上人不识,高长恭免胄示之面,乃得进城,解除包围。大捷之后。武士共歌《兰陵王入阵曲》。后为太尉,讨柏谷,攻定阳,立不少战功。
) A$ w+ U8 f. s4 a, s: b$ v

& C/ [4 t2 x* O' o& p  以他多次战役所取得的战绩大体上可以推论,高长恭的智商应该是不错的。说他“音容兼美”,大约他也能以优美的声音高歌。武士们唱《兰陵王入阵曲》,他也可能是参加者之一。
. D6 }+ j$ a- _& d' Y: |/ @

6 k+ U8 L6 G8 B) @& l/ R& r/ i  传说高长恭上阵杀敌时戴着画成可怕鬼脸的面具,免得敌人看他漂亮就不害怕。这可能只是传说,但也不是不可能。宋朝名将狄青上阵时就是被发戴铜面具,敌人见他冲来皆披靡莫敢当。高长恭戴面具是否是用作一种标志,一位不可抵挡的英雄的标志。
/ E/ k* s2 i+ Y0 b3 V+ d0 {
/ {. ~# O/ e& ]( O6 C1 g
  功高遭忌,后主武平四年,皇帝派人送来毒药,高长恭对自己的妃子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但也没有要求见皇帝申述,就饮药自尽了。, u6 a! V0 S9 l1 f) c+ f

& }+ I) \5 R. K" i  据此,高长恭被选 作第三位俊男是完全够格的。不过还有个问题需说明。
3 b0 f# {* S5 _: G

9 f# Z* o6 q9 C  w* h1 D( Q  历史记载,高长恭在任地方官时“颇受财货”,即贪官。对此他曾表示是故意如此,只是为解皇帝的疑忌。这是真的,还只是一种掩词,不得而知。不过,“长恭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不象贪婪之辈。在他打了胜仗后,武成帝买买妾二十人给他作为奖赏,他只接受其一个,也还是有节制的。临死前,将千金责券全部烧掉,更看出有些大度。依此,虽然不能肯定说他贪污就是避祸的手段,不过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何况皇帝确对他疑忌,最后赐他毒药,就是明证。 依此,他乃被选 作俊男之一。
4 Z: Y1 B7 _6 ?9 p0 L: h% A7 L
" Q4 p  z7 S2 o
  俊男之四杨华。
1 L, M6 \8 ?. q0 n

2 I3 B' g* D4 Y7 p9 v  @6 B" e( c, g0 y  为北魏名将之子,年轻时就有勇力,容貌雄伟。看来确是俊男。被北魏胡太后看中,逼与之通。杨华不愿吃软饭,率领其部曲投降了南边的梁朝,有点男子汉气,和张昌宗之流有天渊之别。杨华在梁征伐有战功,任高级官员,足证其勇力或智力不差。太清年间,侯景作乱,杨华反对的,但妻子为侯景所擒,杨华就投降了,可见真有些人情味。好象没有为侯景出力,不久就死了。! R+ g5 |$ D/ V) n( T/ C
; u* Q: B4 y) b6 T  _  _' U6 P6 T& w0 Z
  俊男杨华南逃后,胡太后追想思不已,为作《杨白华歌辞》,其词为“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阁,杨花飘荡入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来秋去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令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甚凄惋。不论胡太后是否淫乱,杨华是当时北国第一俊男,则应无疑义。, l  G  f* i  Z3 {  M2 d5 Z3 O' \
; q  h. }5 |' b8 `. y5 c
  杨华武功高强,和当时另在一将军王神念齐名,《梁书》记载“(王)神念少善骑射,既老不衰,尝于高祖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冠绝群伍。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并一时妙捷,高祖深叹赏之。”可见杨华的武功已经高到使皇帝(高祖指梁武帝萧衍)惊叹,只可惜语焉不详,没说明“惊军骑”是怎么一种武功。  " `) o, `% `4 a$ u+ e
+ v% N" t+ E0 y  F$ q
  此外还有些历史上的人物,如果多选 些,他们就可能入彀。
) E9 F: w1 r6 \* E& c, g# ~4 }

2 u& W# W, C, o" F3 _' j  例如:司马相如。他以琴声挑卓文君故事家喻户晓,其音乐素养很高。不过,卓文君和他私奔,绝非仅因琴弹的好。当时“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可见司马相如的外形还是美的。传中还说“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都”:优美貌。司马相如的文才自不用多说,从他平抚巴蜀,也可见其从政能力也不差。封禅书也只有一套见解。看来他确是一位俊男,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不过,他口吃肯定不严重,否则汉武是不会派口吃症者为外交官,出使西南。- ?, q% U9 Z8 M$ s! t7 m2 m' O

7 x8 a% L( r6 L, Z还有些人物,一般意见认为他们都是美男子,但在这里没有选他们:
! I$ C) h( ^( U
- n. n& m% d, `! g  T( A' ]
  韩寿,“美姿貌,善容止,”长的大概确实不错,不过,“善容止”是不是含有善于化装和表演的意思?真正的俊男不应象小旦那样化装和作做。在贾午的眼中他是美男子,不过,这个贾家的家风很不怎样,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荒淫放恣,是历史上有名的,她的小妹有多高的审美力是值得怀疑的。虽然史书上说他“劲捷过人”,不过这只是在去幽会时表现,并没有在战场上或其它真需要矫健的体能时表现。他是不是真正具有高智商或富有男子汉气派,也没有任何证据。 / p' ~3 E8 V% P5 S8 N

7 R1 I. Y5 ?6 A( c3 l# Q/ @  潘岳,字安仁,常混称为潘安。史书记载他“美姿仪”,应该是个美男子。他小的时候长的特别可爱,史书记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掷果盈车”成为写美男的一个典故,这里多少有点误解。第一,这是潘岳小时事,只是个“宁馨儿”,不宜于作为成年俊男的比喻,二是投果的是妇人,即已婚妇女,而非少女,这些妇女可能希望自己也有象这样可爱的儿子,而不是爱慕。, S" a4 v* I# W+ S+ e/ ~+ ~
& |, P6 H, x8 W6 j
  史书上还说:“(潘)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贾谧就是上面讲那个韩寿和贾午的儿子,随母家姓。当时贾南风擅权,贾谧权倾朝野,潘岳如此趋炎附势,令人恶心。
# S4 ~) z$ u& F& E; C

% \2 X3 `, _7 Y" c; }7 e3 u  卫玠,“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都是讲未成年时。在成年后,他出行,“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竟然会被人“看杀”,真是柔弱的可怜。大约那时的时尚就是这样,以柔弱为美,即使男人也是这样。许多男人都搽胭脂抹粉的打扮自己。这样的男人能排入俊男名单中吗?$ ^+ w/ [' P9 M4 y2 I

- o- V$ _) d$ C  本来他出行,人们围观,似乎可以作为他是高级美男的证据,这几年看到一些小女子胡乱捧帅哥达到痴迷程度,也就怀疑古代那些围观的人中,是不是也和现代那些 fans 一样,发热的不正常。能不能当作他真正俊美的证据,也就成了问题。
2 E3 f, n7 X& y: y' y
! s7 z( }7 ^* E* G8 I% r9 J- O
  子都,美男子,这是没有大问题的。不过,“都”字本身就有优美的意思,所以,子都可能本身就是美男的泛称。《诗经》中的“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说是泛指,也讲得通。那个《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记载的子都则是一个郑国人,这位郑国子都是不是英俊美貌,在《左传》中是看不出来的。不宜上俊男名单。何况,郑国子都一点男子汉气也没有,在战场上说暗箭,射本方的英雄,更不宜列入。
发表于 2007-5-13 1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喜欢俊男,我发美女下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2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俊男美女都让你们发了,我下回发少年英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4 09: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近代~周恩来周总理最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4 1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周恩来是我最崇拜的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4 1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手冰凉 于 2007-5-14 09:51 发表# A# z2 @9 K5 q
我感觉近代~周恩来周总理最帅了
3 ^2 U& F" I5 G6 K( }% H' g' V
, w  I' J7 p, C; M

# |5 w/ d$ ~+ \3 c$ `1 n显然是这样的
7 E  k4 o8 ^. n
0 ^- n) V5 Z$ S& `9 W: P. P9 O5 M+ j3 d
一千年难得一个周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22: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两人选,一是诸葛亮,有书记载确实英俊,而又足智多谋,二是卫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23: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手冰凉 于 2007-5-14 09:51 发表
. x2 s% d" f2 l' t; N我感觉近代~周恩来周总理最帅了
6 ], f7 O3 Y' y

5 i4 t! t* n' ]- H我觉得蒋介石也很帅啊,近代中国四大帅哥是周恩来,毛泽东,张学良和老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0 0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蒋,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3 18:0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